簡體版

第一卷 烽火諸侯 第四百三十三章 步戰之王—鞠義

節一箭,猶如黑空中出,過的流星。讓躲在士堡中央的咋漸八差點一口氣沒上來,因為那箭就擦著他的耳畔而過,商人回過頭,看著那顫巍巍的箭羽,當時腿腳就是一軟,坐在地上。

「這箭上有一封信!」一個奴隸扈從看著綁在箭身之上的羊皮,使了三分勁道這才將這箭羽拔了下來,車廂上面的木箱已經被射出一個,窟窿,奴隸扈從將羊皮遞給了黃安。黃安接過信,心里還有些納悶,難道是勸降信。

「黃主事,信上寫的什麼!」劉拍一行已經被請到土堡的正中,四周更是被大車擋著,至少在外圍還沒有失守前,這里暫時還很安全,看著黃安顰蹙著眉頭,劉拍好奇的問道。

黃安將信遞給了劉拍,這才道︰「蒼狼馬賊提出願意跟咱們合作,幫咱們對付叛逆皇太極,如果我們答應。他們就幫咱們解決眼下的一千八旗騎兵,不過我們要將車上的兵器,鎧甲等等全都留給他們。」

「什麼?合作,這些馬賊莫非瘋了不成,咱們又不傻,如果那些馬賊言而無信,那我們不完了!」一個商人在一旁張大了嘴巴,叫嚷的道。

劉拍身份不高,所以沒有表自己的意見,看著黃安,繼續問道︰「郡主事的意思?」

黃安露出一絲苦笑道︰「我手上的這些東西都是要暗中交付給風兒罕的兒子組成的反抗軍,讓皇太極過的不那麼安穩,不過這信上卻道出這一點,如果換做羊常,黃某定然不信的,但你護送的那人如果真是風兒罕的小兒子托木合,那這些馬賊說要合作倒並非一定要拒絕,何況我們眼下的情況確實需要他們的幫忙。而且在濾個,時候,能將眼前的局勢看透,並且做出符合自己的利益的選擇。這伙馬賊可不一般啊!至少領頭之人不簡單啊!至少這些武器,鎧甲。且送給他們也沒有什麼,再說,外面的兩伙人明顯已經達成了協議,如果咱們不答應,就憑借這些弩,也很難守過今天,倒是時候車上的東西仍然是屬于他們的,而這個時候他們選擇合作,就是說明他們想要跟我們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畢竟這一次殺了這一千八旗,這伙馬賊可算是惹了大麻煩。」

「不過馬賊的話也不能全信,反正你已經派人去通報了消息,我們可以盡量拖延時間,只要等到了我軍騎兵趕到,我們就安全了,倒時候在談條件不遲。」黃安在這商隊之中身份最高,所以他做出決定後,也沒有人去反對︰「叫來一個弓手,將這個射出去!」

土堡內的弓手明顯沒有哲別那驚人的箭術,箭矢仰射而出,卻落在不到二百米外的空地上,一個馬賊臨空將箭羽拔起,向著山坡上的哲別那邊送去。

溫闊台湊過腦袋,向著那回的羊皮上望去,上面寫著一行字。同意,具體事宜結柬再談︰「哲別,這些夏人不會是只打算利用咱們一下吧,到時候咱們這邊拼個兩敗俱傷,到時候他們翻臉不認賬,那咱們豈不是陪了夫人又折兵。」

哲別握著羊皮,目光炯炯閃爍。道︰「听說大夏的商人最講誠信,如果他們真的是打的那個主意,那我哲別就算是死,也要讓他們付出代價!不過如果他們真的想談,那咱們日後就不需要擔心會沒有補給,兵器。鎧甲,藥物也會有所保障,受傷的兄弟也不會在黯然的離開。」

溫闊台看著握緊雙拳的哲別,點了點頭,道︰「好吧,就賭上這一次!」

「黃主事,快看,對方又射來一尖箭!」

黃安接過羊皮卷,看著上面的內容。臉上卻露出一絲猶豫,但片刻之後,卻好似下了巨大的決心一般。在單皮上寫了幾個字,然後咬牙道︰「射回去!派人告訴李力,不要攻擊那些馬賊!將人調過來防住八旗騎兵!」

「大領,這第一陣還是由我來!」溫闊台看到對面的回復主動請纓的道,說到底他心里還是不相信那些夏人,畢竟雙方之前的關系可是馬賊與商團的敵人關系,憑幾句話,並不能建立起友誼。

哲別想了想,並沒有阻攔,點了點頭,溫闊台一揮手,身邊立亥雲聚了數百人︰「弟兄們,跟著我,殺進去!」

在另一邊的八旗甲喇,扎禮一直都注視著馬賊這邊的情況,身邊一直都留著三百騎兵以作防範,尤其是之前馬賊那邊將人撤了出去,讓他也有些緊張,猶豫著是不是將攻打土堡的兵馬撤回來,但此刻看著馬賊一窩蜂的殺向土堡,他的心頓時松了不少,索性只留下百人護衛,余下的人全部投入到攻打土堡的攻勢中。

溫闊台帶著六百余人沖向土堡。哲別並沒有閑著,而是帶著五百馬賊沿著土堡外圍,不斷的向堡內射箭,不過移動的方向卻走向著扎禮的所在的位置前去。

溫闊台殺入到堡內,果然沒有受到弩弓的照顧,連帶著絆馬索都沒有了,不過地面上仍然有一些陷馬坑,讓人防不勝防,溫闊台拉動韁繩,降低馬,向著堡內前去,看到正與八旗兵絞殺在一起的鏢師,以及奴隸護衛,張開弓,對著一個八旗士兵的咽喉射了過去。

那正舉刀劈砍的八旗士兵突然感到一股強烈的危機感,好像自己被狩獵者給盯住了一般,那種感覺讓人心里有些恐慌,八旗士兵抬起頭,尋著那危機的源頭望去,瞳孔猛然的放大,不敢相信的望著對面,咽喉處突然傳來一陣劇烈的疼痛,八旗士兵想要呼喊,但奈何咽喉之中充滿了血水,只能出咕嚕咕嚕的聲響。

近距離下,擁有者弓箭的馬賊們戰斗力強橫無比,那箭矢好像都長了眼楮一般,從各個,角度射來,有的鏢師還在與八旗騎兵打斗之中,耳畔卻傳來嗖的一聲,那勁風刮的人耳朵生疼,最後射入到他身前的八旗騎兵的咽喉處,八旗騎兵身上的裝備來自大夏制式的鎧甲,胸鎧。州二卜。河東烏桓的汗帳南五十里的宛河東面。八千步兵午柑盾,側水而立,巨盾使用硬木打造,高達近兩米,可將人全身遮擋,雨水順著頭盔流落,滴落在肩甲之上,八千人就好似雕塑一般的站立著,紋絲不動,雙眼注視著前方的草原,而在八千人後,公孫瓚帶著四萬騎兵立。注視著遠處。

在對面,河東烏桓王者烏蘭帶著十萬騎兵同樣列陣在河東,十萬騎兵,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盡頭。再往北,就是河東烏桓的汗帳駐地,因為樂毅的麾下十余萬兵馬繞過山脈來到這片草原,為這片草原之上平添了許多變數,盡管兩家已經達成了私下的盟約,但實力卻不對稱的公孫瓚終于無法繼續慢慢的積攢力量,而是派出鞠義北上徹底的將河東烏桓擠垮,納入到他的麾下,以為隨後南下平吳之戰中,爭取到最大的利益,奪回故地。

昔日,鞠義以八百先登打破公孫瓚萬余白馬義從,可謂是威風赫赫。奈何功高震主,被袁紹誘殺與帳中,說起來鞠義比起趙雲,馬絲毫不弱,麾下步兵更是步戰之王。比起顏良,文丑等人還要耀眼。

而如今鞠義以民風彪悍的甘州,雲州,朔州三地的北方壯士為基礎。用數年之功方才打造出八千先登軍。先登軍乃是特殊的兵種與陳慶之的白馬軍一樣,是獨一無二的,而鞠義的先登軍中編制為先登死士千人,先登弩兵兩千人,戟兵一千。盾兵一千,弓箭兵三千。

而在先登各營中,先登死士為最精銳的部分,逢戰必沖鋒在前,悍勇不畏死,裝備最精良,戰斗力同樣也是最強悍的一營,平均戰力已經過了精銳老兵,達到了不入流武將的層次。

隆隆僂,雷聲如鼓,響徹天地之間。

烏蘭擦去臉上的雨水,緩緩的抽出自己腰間的烏桓刀,一道紫色的電閃,閃耀著那冰冷的刀身之上。閃動一道冷冽的寒光,烏蘭雙腿夾住馬月復,一拉馬韁,聲若驚雷一般大吼道︰「殺!」

喊著,胯下戰馬已經如閃電一般飛射而出,烏蘭胯下的戰馬並不是普通的戰馬,而是一匹野馬王,全身毛色泛青,奔跑起來如風一般,固取名追風。

烏蘭一動,十萬烏桓鐵騎動。這一動猶如烏雲襲來,大地顫抖,驚雷聲不絕,那好似銀線一般的雨水不斷的拍打著士兵們的身上,卻無法阻止那滾滾跑動的洪流,十萬騎兵沖鋒。就猶如那洪水巨浪,讓人望之心怯。

先登軍中,鞠義坐在戰馬之上。任由雨水順著將軍紫金盔的邊緣滑落,十萬騎兵沖鋒之勢形成的氣場好似滾滾巨浪碾壓而來,鞠義卻猶如一塊磐石,任由那巨浪拍打,卻是紋絲不動,面不改色,那隆隆隆的馬蹄聲漸漸近了,馬上的鞠義終于動了,對著身側的親兵道︰「弩陣!」

隨著鞠義的話音,傳令兵騎著快馬抖動著手中的旗子,大聲的在陣前大聲的叫喊道︰「弩陣,弩陣!」轟,一千盾兵抬起盾牌,讓出一條條的縫隙,兩千弩兵快的從盾兵讓出的通道魚貫而出,兩千弩兵踏著整齊的步伐,列陣在盾前,兩千人,五百一排,列成四列,嘩的一聲。躺在那潮濕的草地之上,而腳上,一張巨型的弩被踏開,特制的弩箭插在身側的草地上,一排十箭。

「上弩」。弩箭被快的拉上那十數道牛筋牽拉而成的弦上,隨著弩被拉開,出吱吱的聲響,「射!」隨著命令一下,扳機扣動,兩千支弩箭組成一片箭雨,揚起一個角度飛射上半空,然後尖嘯著射入到烏桓鐵騎群中。

噗噗噗,那長達兩尺六寸多的重弩箭從天而降,攜帶著強大的穿透力。射入沖鋒之中的烏桓騎兵之中。十萬騎兵沖鋒,可以說是密不透風。然而這一陣箭雨過後,卻黑壓壓的一片中居然露出一片空白不過很快,那空白就被烏桓騎兵填補而上。

箭雨陣陣,幾乎以十秒一陣的度快的播灑著,但烏桓鐵騎的沖鋒並沒有受到抑制,眼看沖到眼前不到百米的時候,箭陣在變,仰射變成平射,上千道平射而出的弩箭就好像是噴射而出的重機槍的子彈,編織成一張巨大的網,兩列弩兵交互射擊,連射四陣,烏桓騎兵的沖鋒之勢愣在在這密集的弩箭雨中被生生的阻住。

十箭結束,鞠義翻身而下馬。大聲叫喊的道︰「弓箭手,仰射敵陣。先登死士隨我沖陣!」鞠義大聲的喊著,盾陣之後,上千先登死士從盾陣後方走出,一千人,面對著對面那千軍萬馬,卻怡然不懼,雙眼之中散射著戰斗的火光,鞠頭列入陣中,抬起手中的先登戰刀︰「先登者,逢戰沖陣在前,故有死無生。為死士,死士之勢,堅不可摧!」

殺,殺,殺,千人死士隨著鞠義的聲音大聲的齊喝,雖只有千人,其氣勢卻震徹天地,與對面的十萬烏桓騎兵不相上下,死士之勢,鞠義之先天天賦技能,在戰斗中激,可瞬間提升死士的士氣,戰斗力,體力恢復度加快,因為無懼死亡。所以無懼于敵方的氣勢。

一千先登死士,隨著鞠義的步伐開始在雨中奔跑起來,而對面,失去了弩箭阻擋的烏桓騎兵正高的殺來,殺,鞠義所帶領的先登死士就好似一把鋒利的匕,刺入了殺來的烏桓騎兵的軍陣,面對十萬人。猶如一葉扁舟的先登死士並沒有在瞬間就被人流沖垮,淹沒,然後蕩然無存,正相反,鞠義的先登死士就仿若是一輪散著滾滾熱量的太陽,所過之處,冰雪盡化,十萬騎兵竟被千人生生的撕開一條口子。就好像那滾滾的巨浪,打在磐石之上,海流從兩側回轉,而那磐石卻紋絲不動,死士之勢,堅不可摧。縱然有千軍萬馬,也不動分毫。川幾忌水力沖壓而成。是,整塊瞧帶弧度的薄鋼板。具有,覺一肌牢刺作用,盡管從八旗騎兵手中所要了一百張強弓,一百壺箭,但數量卻太少了,大部分馬賊所使用的仍然是自己制造的獵弓,以及劍尖帶著骨刺或者尖銳的石刺的箭,這種箭羽自然不可能穿透鎧甲,所以唯一的要害就是脖頸處的咽喉。

如果換成是一般的草原騎兵。自然無法做到百百中命中咽喉部位。然而溫闊台身邊所帶的幾十個屬下,卻各個都有這等百步穿楊的箭法,只是一個照面,就有二十余八旗士兵中箭到地不起。

而土堡內的戰況可以說十分混亂,三方人馬在土堡那縱橫交錯的土牆組成的街道上廝殺,所以並沒有多少人注意到這二十余人的死,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馬賊分散開來,土堡內的戰況卻在快的改變著,越來越多的八旗騎兵倒地,而在他們死亡之前,卻覺射中他們的不是那犀利的弩箭,而是一支支簡陋的箭羽,而之前他們以為的同伴,卻變成了索命的牛頭馬面。

站在土堡外圍的扎禮也注意到了情況似乎有些不對勁,但他還沒有現哪里出了差錯,十數道箭羽突然射來,噗噗噗,一捧血霧濺射而出。扎禮身邊的十余個八旗士兵捂著咽喉之處,面色有些扭曲,痛楚聯摔倒在地,不多時,人已經咽了氣。扎禮終于找到問題在哪里了,那些該死的馬賊居然背信棄義,選擇了與他為敵。

扎禮非常的憤怒,眼中好似要射出火來,不過那箭羽的呼嘯聲再次傳來,扎禮幾乎是下意識的抬起手臂。當的一聲,護腕與鐵箭交擊戈過一道火花,鐵箭被彈飛而過,劃著扎禮的臉龐飛過,一道血口流出一滴滴的鮮血,沿著他的臉滴落。

扎禮一拉馬疆,驅動戰馬,大聳的吼道︰「八旗將士,跟我殺了這幫小人!」

箭若飛蝗,猶如斷了線的珠子。一道道仿佛下了雨,空氣中每一次呼嘯,每一次閃動,都會帶起一捧鮮艷的血花綻放,奔跑中的馬賊度依舊,坐在戰馬上的馬賊們雙腿夾著戰馬,如站在平地上一般,有節奏的射出一支支的箭羽,有了防備的八旗騎兵自然將身上的要害都防住。不過馬賊們的目標卻從馬上的騎兵轉移到胯下的戰馬之上,盡管戰馬身上同樣披著一層馬鎧,整個馬頭都被罩著,但那馬眼楮卻是露著,高行進中射奔跑戰馬的眼楮,非箭術群者無法做到,然而哲別所帶的馬賊卻輕描淡寫的上演著這種奇跡。

才戰馬突然一個,吃痛,頓失前蹄,扎禮暗道不好,借助戰馬向前倒去的慣性,雙腿離蹬,一個魚躍而出,在草地打了七八個滾,這才算停住,扎禮略顯狼狽的站起身。腦袋還有些暈沉沉的,但突然眼中閃過數道白芒,噗噗噗,數道箭矢射入他的身體內,而最致命的則是那射中心髒部位,貫穿了他整個心髒的一箭,箭頭從背後穿出,鮮血滴答滴答的從箭頭上滴落,扎禮伸出手,指著遠處的哲別︰「你」!」還沒說完,人已經向後仰倒,摔在草原之上。

戰斗持續了半日,上千八旗騎兵在三千馬賊以及近千鏢師的聯合下。很快就被逐個的消滅,馬賊們將那些八旗騎兵的尸體連帶著戰馬都給收羅了起來,然後開始將馬具以及還能用的戰刀,弓箭,鎧甲等等全都扒了下來,這一下可算是鳥槍換炮,樂個夠嗆。

一場凶險的戰斗,以戲劇性的方式結尾,馬賊們撤出了百里堡,而黃主事也沒有立刻離開百里堡,而是在堡外十來米點燃了一個篝火,商團的黃安與馬賊領哲別坐在一起。顯然十分的滑稽的開始了一場合作。

漂河,源自烏桓山脈的大河。好像一把巨斧,將遼西草原一分為二,東胡汗國三**部落中。烏桓部落是其中一支,人口總數在百萬左右,控弦之士足有四十萬,在東胡汗國中也算是排在前面的大部落,烏桓汗王丘居力為烏桓共主,但丘居力雖然是烏桓共主,並不意味著他能控制著整個烏桓部落。

沫河將遼西草原分成河西,河東兩部分,河西草原靠著沫河和烏桓山脈之間,這一部分是丘居力所能影響到的勢力區域,然而河東的烏桓。丘居力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盡管名義上歸屬他的統治,但實際上卻自成體系,尤其是在丘居力跟大夏走的很近,東胡汗國內的其他部落都有意的在扶植河東烏桓的烏蘭。

河東烏桓的地方遠比河西要遼闊的多,北面與遼北草原和蒙古大草原接壤,擁有著人咕著六成的烏桓部落,而烏蘭則征服了河東烏桓大部。做了實際上的河東烏桓王。

公孫瓚在被吳國大軍趕入北面三州之後,實力大減,不過北方三州地形多山地,峽谷,民風彪悍,所以吳國大軍無力北上徹底的剿滅公孫,瓚。而公孫瓚也無力南下奪回南面肥沃之地,而北面三州平原面積狹人煙稀少,公孫瓚無力南下,只能不斷的蠶食北面的烏桓部落來壯大自身。

經過兩年多的臥薪嘗膽,公孫瓚雖然不復往日之勇,卻再次擁有了十萬兵甲。其中六萬步兵,四萬烏桓騎兵,擁有了一定的力量,而隨著山海關被大夏佔據,吳國留守在幽州的面上的二十萬余萬兵馬成了無根的浮萍,盡管靠著富庶的幽州可以養活大軍,但吳三桂對這二十余萬兵馬的控制力度卻明顯減弱了許多。

公孫瓚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加快了對河東烏桓的吞並力度,以增強自身實力,以待南下奪取幽州故地,盡管在上一次對吳之戰,公孫瓚麾下將校折損嚴重。除去幾個兄弟之外,趙雲也被大夏掠去。不過公孫瓚麾下還有一個鞠義,拿公孫瓚的話來說,有鞠義一人足以復天下。

烽火六年七月,入夏的雨水淅淅瀝瀝的下著,位于甘州北面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