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七章 接招

)

唐霓雖是生于寒門,然父兄皆為才高八斗之人,胸有報國忠君之志向,唐淵並不迂腐,唐霓從小便同兄長習文,小小年紀便展露出驚世才學。

她為列侯夫人之首,當今陛下親自賜婚打破千于年寒門女子不可為士族勛貴正妻的慣例。

她執掌祁陽侯府大權,上得長輩疼惜,下得僕從愛戴,祁陽侯又對她頗有情意,更難得是唐霓肚子里有了祁陽侯李家的血脈。

才名,富貴,尊榮,世間女子所渴求的東西,她輟手可得。本應事事順心,然在唐霓精致俏麗的眉宇間時常隱現一抹哀愁,一分不甘,一分無奈。

「如此本非我所願非我所願」

唐霓宛若白玉精雕細琢的手蓋住了即將臨盆的小月復,眸色淡然︰「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她淡如遠山的秀眉微皺,瞥見被原封不動退回來的禮物,輕嘆一聲,那孩子始終是怨恨于她,然當時她又能如何?寒門要崛起,她名節已損,當今陛下賜婚平妻,她敢反抗聖旨嗎?

世人都看到蕭菀的決絕,可她的辛酸,她的無奈,又有誰知曉?她同蕭菀都是士族,寒門,皇權博弈的犧牲品。她們本不應該為敵,然卻因為命運的擺布站在了對立的位置上。

唐霓將禮物盒子上的紙張捻起,侍立在一旁的婢女勸道︰「夫人身子重,您不可太過為此篇注解再耗神。大小姐既然已經拋下侯爺改姓為蕭,您何必總惦記著接她回來?您得為肚子里的小姐少爺著想。」

唐霓嘴唇蠕動,搖頭嘆息︰「你不明白,她總是侯爺的嫡長女,她可長在外祖家,然姓李才好。「

同姓不婚,千古俗禮。

唐霓目光落在注解的紙張上,神色卻有幾分敬佩,看似她贏了蕭菀,然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她好不容易理順了蕭菀斷情休夫決然而去的亂攤子,消弭掉蕭菀的影響,隨後趕上大喜事她有孕,世人都稱贊于她福氣賢惠,看似一切恢復正軌。

但唐霓心知,蕭菀母女始終是懸在祁陽侯府之上的利劍。

她所料不差,敢于休夫的蕭菀帶走了女兒,並轉瞬成了三清祖師坐下關門弟子。李琳不對,蕭琳性子倔強受其母影響極深,甚至不給唐霓任何機會籠絡住她。

唐霓不在意多養一個女兒,母為自強,同時女兒也是蕭菀真正的命門,若是養著蕭琳,頂天妥當的安排人伺候教養她,陪送一份豐厚的嫁妝,唐霓從不是在銀錢小氣的人。在祁陽侯府做到這些並不困難,她同祁陽侯足夠的理由安排李琳的婚姻,但蕭菀母女沒給她這個機會。

在蕭菀決定休夫的時候,許是早就想到了無論如何都要帶走女兒,要不然早就不過問世事的賢德太後為何會突然補償的封蕭琳為縣主?

若是李琳的話,她所嫁之人要窄很多。然李琳成了蕭琳,雖然不是蕭家長房嫡長女,然有名動天下的丹陽真人為母,士族勛貴,甚至皇族,蕭琳皆可嫁。

唐霓微合眼瞼,眼睫似支撐不住無形的重量而低垂著,夾緊指尖的紙張,「丹陽真人尚未出關,然一篇注解銘傳天下,她為名乎?不,她是告訴世人——蕭菀還在。」

「夫人。」婢女關切的看著唐霓,將蓋在唐霓腿上的皮毛氈子向上拽了拽,「還在又能怎樣?她還能還俗再同小姐爭?」

唐霓唇邊益處苦笑,「爭?她何時同我爭過?我得到的只是她們母女不要的。翠兒,我一直以為以為我能看破世事,沉穩從容面對一切的困境,然見了蕭菀我不如她,可我怎麼會不如她呢?」

「在奴婢看來,您樣樣比丹陽真人強,不就是一篇**注解?您所寫的詩詞歌賦,您的善心慈悲早已經銘傳天下,您甚至還讓侯爺練就了絕世好字,侯爺總說小姐您是他的福星。丹陽真人就算是三清祖師的關門弟子又能如何?三清道觀里都是出家之人,哪能隨便插手紅塵的事兒?您就是太多慮了,養好身體,生一對龍鳳胎出來,侯爺哪里還會記得曾經的大小姐?」

唐霓訝然失笑,是自己想多了嗎?「罷了,是禍是福,端看往後吧。丹陽真人能將女兒教養得極是出色,焉知我不能?論起早教,我怕是比她懂得多一些。」

唐霓最後一句說得極輕,兩世為人的經歷,許多腦海里固有的知識給了唐霓莫名的自信。她不敢小看世人,以前只是想著隨波逐流,平淡,低調的生活下去,然淮河即將決口,百姓將要遭受水患,唐霓總不能眼看著父親因為決口而被問罪,眼看著蒼生受苦,所以她顯露了智慧,有了慈悲仙子之名。

她是一步一步被推到這個位置上,實在非她所能預料。既然到了這個位置上,再讓她悲劇收場,非她所願。

靠在軟榻之上,唐霓輕哼著悠揚的小調,同肚子里的孩子交流,將蕭菀母女全都拋諸腦後去,她的兒女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個不同于唐霓記憶中的歷史朝代,有宛若魏晉風流的士族風韻,卻無五胡亂華的慘劇,雖然北邊亦有胡人勢起,然秦王統領戍邊軍不會讓胡人輕易南下。佛教未興,道統為國教,此時名士風流,士族寒門爭鋒,紙醉金迷的盛世景象。

若按照時間推斷,應該是隋唐之時。唐霓出身寒門,亦只會站在寒門的立場,九品中正制是落後的,唐霓最後凝視了一眼那篇出自丹陽真人手中的注解,淡淡的說道︰「燒了。」

蕭菀是這個時代杰出的女子,然她來自幾千年後的地方,文化底蘊的積累比蕭菀強上許多,見識也會比蕭菀更寬廣,九品中正制保證了士族的利益,科舉制呢?她定會素手剝去籠罩在祁陽侯府上空的陰雲。

唐霓唯一放心不下得的人是蕭琳,女子想要改寫命運向人報復,唯一的指望便是所嫁之人,蕭琳若是嫁給皇子將來的變數極大。

「朝堂上有消息麼?」

「回夫人,司徒貴妃怕是沒听您的建議。」

唐霓嗯了一聲,目光盯著院落中綻放的寒梅,士族尚未失去最後的氣運,現在還不是拋出科舉制和重新定品的時機,「侯爺在何處?」

面容清麗的翠兒低聲道︰「侯爺在書房,讓人不必打擾他。」

唐霓抿了抿嘴唇,看了一會梅花,紅顏的花瓣上粘著幾片雪花,襯得紅梅色澤鮮艷,「讓人準備暖脾胃的紅豆粥送去給侯爺,說我說的,侯爺公務繁忙,也不可虧待了身子。」

「喏。」

翠兒欲言又止,唐霓輕笑︰「十幾年的感情若是很容易消散的話,祁陽侯反倒讓我低看了他一眼。丹陽真人同我性子不同,她決絕剛烈,我懂得夫妻之道,懂得妥協步步經營。」

「奴婢是相信夫人的,只是丹陽真人太怎麼纏住侯爺不放呢?」

唐霓躺靠得更舒服一些,「她是想讓侯爺後悔,話本不是常常這麼寫?只不過,我不會給侯爺後悔的機會。」

多少言情小說中都是如此,前妻不在反倒是想著念著,唐霓可不會坐視,該爭取的她亦不會放過,不為了自己後半生,也得為兒女考慮。

身邊躺著一個時時記掛著前妻的丈夫,唐霓會覺得惡心,然如何消弭丹陽真人的影響,她真要好好的謀劃一番了。

大夏國都城金陵,要比吳郡冷上一些,前兩日金陵迎來了入冬之後的第一場雪,金陵城種下的寒梅迎著雪綻放,將金陵妝點得分外妖嬈。

酒肆青樓歌舞不休,此時雲集了名士,狂生,富商,以及閑散的勛貴子弟,他們或是于歌姬**,或者煮酒論詩,或者拔劍比武,或者針砭時政,景色優美,寒梅環繞的青樓酒肆賓客雲集,徹夜狂歡。

李炫奕領著年僅三歲的三弟李炫銅避開浮華熱鬧,去水鏡書齋尋找秦王府二公子李炫鐵。李炫銅生得粉雕玉琢,正是可愛又是好奇的年歲,一路上他們兄弟頗為引人注目。

有李炫奕在他身邊,也沒誰敢上前湊熱鬧,同李炫奕相熟的人,紛紛竊竊私語,怎麼煞神這麼快就回來了?

「大哥,他們好像在說你哦。」

「你听錯了。」

李炫奕眯起眼楮,方才湊在一起議論的人鳥作猢猻散,李炫奕嘴角滿意的勾起,將毛茸茸的護耳帶到李炫銅耳朵上,被風吹起的絨毛,又讓他想到了毛絨團子,分別不過半個月,他他沒出息得又想她了。

「大哥,你的臉好紅哦。」

「你看錯了。」

李炫奕牽起弟弟的手就走,李炫銅眨了眨眼楮,看錯了嗎?大哥一定是想突然他手上多了一根糖葫蘆,李炫銅笑眯眯的咬住,「是我看錯了。」

李炫奕模了模弟弟的腦袋,他錦緞袍袖一展,避開以前常去的青樓畫舫,步入水鏡書齋所在的街道。

大夏金陵都城在建造的時候便有過規定劃分,將商業攤床,大臣勛貴宅邸,青樓酒肆,書齋書院等地方劃分不同區域,水鏡書齋因劉大儒善于授徒而聞名遐邇,李炫奕走到書齋門口,也因濃重高雅的氛圍放輕腳步。

隨處可听的讀書聲和吟誦詩詞的聲音仿佛福音洗滌人的靈魂。李炫奕以前不屑,如今卻覺得此處不錯。此時一道刺耳的嘲諷聲傳來︰「如此簡單的問題,秦王二公子回答不出?」

李炫奕握緊弟弟的手,大步走進了水鏡書齋。

ps有來有往才叫爭,唐霓和蕭菀是對手,咳咳,小醉爭取寫得更好一點,不能將她們太腦殘化。小醉繼續求粉紅,謝謝。(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