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五節 農業才是根本

雖然在展開全面軍事行動之前,包括軍隊系統的參謀部和總督直轄的情報部在內,都曾對潘德貢家族參與叛亂的可能性做出了認真細致的評估,並且制定了處置的應對計劃,不過,當這個消息被一隊執行偵察任務的騎士帶回而隨即得到確認後,仍是在整個大軍中引起了劇烈震動。【文字首發】

身為前線最高指揮官的達利爾在緊急召開軍事會議後,立刻下令啟動應對方案,已經通過戰艦海運在敵後登陸的第二山地軍團放棄斬首行動,改為就地駐扎監視加迪夫,而雄鷹騎士團則全員集結于中威爾士蒙卡羅城,防備北部叛軍南下,其余軍團也重新分配任務,軍事行動轉為戰略防御態勢,坐觀後動,與此同時,秘密信使已經快馬加鞭趕往海威科姆,以第一時間向正在那里,由行省農業部官員陪同視察大倫敦區周圍新土地分配制度執行情況的奧卡一行匯報。

對于這些,此刻的奧卡還毫無所知。

「聿聿聿~~~我們到了,總督閣下,請看那,那就是您挑選要來視察的麥維村。」

一處丘陵上,奧卡勒馬停駐,目光順著身旁農業部官員手指的方向望向坡下不遠處的一個村莊,不由帶著一絲審視的心情開始遠遠地觀察起來。

村莊坐落在一處地勢稍高的平地上,大大小小式樣不同但都是磚土建築的屋舍呈圓形圍繞著村中心的議事廣場分布,看上去顯得整齊大方,橫豎交叉的夯土村路將村莊分成了幾個部分,村路兩旁都栽植了樹木,一直延伸到村外,四周是一望無際綠汪汪的原野和更遠處長勢喜人的農田,整個村莊點綴其間,好一派美麗淡雅的田園風光。

按照標準,這個村子應該是由100戶村民組成,而作為第四批安置序列,這個村子的村民以前大多都是隸農、佃農和城市無產者,局勢動亂期間,他們背井離鄉、四處流浪,很多人都是逃入山林靠采集漁獵過活,後來被行省方面派出的搜尋隊找到帶回,然後被分配遷移到各個新建的村落定居。

這些村民都已經擺月兌了昔日的卑賤身份,無償地獲得了帝國公民權和財產權,同時受惠于總督官署頒布的法令,他們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土地!雖然按照奧卡頒布的新法令,不列顛的一切土地所有權全部收歸帝國所有,恢復了古羅馬的「公地」制度,耕種者將只享有使用權和租借權,不過對于這些曾經只能靠租種土地、承擔著沉重租稅的人們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因為行省帶給他們的福音已經足夠讓他們感激涕零了。而且,除了分配到的耕地之外,眼下他們棲身的磚土搭建的房屋也都是由政府免費提供,以後作為自耕農的身份,賦稅也將直接只對行省負責,繳納5稅1的貨幣地租!這一切的一切,對于這些幾個月前還和奴隸別無不同的人們來說,簡直就像是一場夢!

而來自于這些帝國最底層無產者被剝削者的感激,恰恰是奧卡所希望達到的目的,自不列顛行省最高官署掛牌成立以來,他和一眾心月復、幕僚和學者苦心孤詣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令,就是為了在不列顛這片尚未被帝國身上的沉痾痼疾所感染的土地上嘗試一個全新的充滿生機的制度,來替代帝國日益腐朽的制度,從而根本上解決社會中存在的矛盾和各種長久積累的問題,當然,能夠這樣做,主要是得益于相對于意大利本土和那些老牌行省來說,不列顛還是一張白紙很多矛盾還沒有激化和突出,而奧卡擁有絕對的權力來保證他在這片土地上按照自己的意志盡情進行改革!

改革是一項復雜耗時而且如履薄冰的系統工程,無論是事前準備還是執行過程都必須小心翼翼,而且最關鍵的是有的放矢,針對癥結下藥,否則小修小補,不是徒勞無功就是治標不治本。

而在奧卡前世所受到的正統紅色教育看來,一個國家,特別是一個古代國家的衰落和危機,究其根源,往往是這個國家的農業根本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從而動搖了整個國本,因為在古代,雖然也有商業和手工業,但這些行業實質上並不**,都是依附于農業的一種附屬衍生經濟形態,一個國家興盛時期,手工業和商業也許能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實則也很有限,而且也會帶來各種問題,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一旦到國家危亡之時,它們就只剩下弊端。

特別是農業的全面衰落導致的國家傾頹,其他經濟領域反而經常會出現一種與整體狀態截然不同的畸形病態發展,比如宋末、比如明末,除非從根本上治愈農業這個經濟基礎出現的疾病,否則其他擦邊式的或是不徹底的改革只能是讓國家苟延殘喘遲,至多不過多撐幾日罷了,甚至于會讓矛盾更加集中爆發,王朝的更替更加劇烈迅疾。

而接受不列顛後,奧卡和他的部下們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如果只是將帝國在其他行省的制度原封不動地照搬過來,那無異于讓不列顛也步後塵,走上帝國衰落腐朽的老路,這顯然與奧卡他們的初衷背道而馳!所以,他們就只有不惜陣痛、徹底改革。

近半年的時間,在奧卡高度重視下的軍事改革已經初見成效,軍區制度(不是東羅馬帝國的塞姆制,而是模仿後世國家的軍區)、參謀制度、軍官團制度、軍種重編、軍餃制度,都已經在嶄新的不列顛衛戍軍和野戰軍中全面施行,雖然目前還沒有讓太多人認識到這些改革的難以想象的作用,但可以預想到的是,未來,這些全新的軍隊和與之配套的制度將會展現令人稱嘆的力量。

軍事改革的順利讓奧卡和伙伴們對關系到是否能夠根除帝國積重難返的政治、經濟改革有了一定的信心,然而,隨著這兩個領域改革的展開,一些事先完全沒有能夠考慮到的問題隨之而來,層出不窮讓奧卡他們親身體會到了改革所需的那種敢于披荊斬棘、打破一切的勇氣和毅力,同時手段和策略也必不可少。

盡管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包括人手不夠、財政拮據、物資匱乏、各方面的阻撓和陽奉陰違,原有問題的清理等等,都如潮水般向行省新生政權涌來,他們只能竭盡全力地應對,至于結果誰也無法預料。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不列顛來自既得利益階層和各種舊制度造成的強大慣性的壓力與在羅馬進行改革不可同日而語,有絕對的兵權在手的奧卡,很多時候可以采取更加直接的方法來保證各項政策的有效施行,不過,這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一些野心家或是不安分份子攝于軍隊的威勢暫時蟄伏,只等機會或是奧卡政權的法令一出現問題他們必然群起而攻之,來用陰謀和煽動,威脅政府妥協,對于這些暗中圖謀不軌的勢力,奧卡和伙伴們也是深深警惕。

不過,無論如何,改革還是得以貫徹實行,農業、商業和手工業都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尤其是農業這個基礎,得到了行省的最高重視和全面扶持,首先是對不列顛所有土地所有權屬于帝國的確認,接著就是大規模的土地分配,在動亂期間,由于一些大地主的逃走、死亡遺留了大量無主地產,讓行省得以通過贖買、收歸等方式獲得,因而有條件對治下的無產者和釋放的奴隸進行土地分配,按照不列顛的最新土地分配制度,每戶家庭,丁口少于6人,則能夠獲得20尤格的耕地(約合90畝),其中不包括無法耕種的土地,而如果家庭多于6人則按兩倍授予,也就是40尤格土地,這個數字,在後世人均耕地只有區區1.3市畝的中國人看來簡直是天文數字,然而,在這個時代卻是很普通,整個不列顛,現在只有多少人口?最多不過300萬!整個帝國多少人口?至多不過1.5億!而與此同時,帝國的面積呢?地中海這個內湖就不提了,光路上面積就有近600萬平方公里!這樣的數字比例甚至已經不能用地廣人稀來形容了,偏遠地區基本就是千里無人煙。

而就是這樣,羅馬的農業兼並、集中卻依然高的令人發指,那些大地產者們,擁有的土地連綿無垠,甚至夸張地說,他們一輩子都無法看完自己的領地,而那些無產者卻是無立錐之地,只能依托貴族租種土地,承受剝削,加上戰亂,帝國農民的生活異常貧困。這也是帝國時期農民起義、反抗不斷的根源。

針對于此,新生的不列顛行省政權集合眾人智慧以及奧卡後世的一些知識,采取了深入而細致的改革,包括取消奴隸身份,全面授予公民權,強制釋放奴隸和解除佃農契約,由政府補償大地主,嚴格限制土地佔有面積上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擁有超過最高500尤格的土地,否則將會受到非常嚴厲的處罰,而且即便是這500尤格的土地上限之中,超過300尤格的部分也會采取遞進式的高額賦稅征收率來加以壓制,而改以引導大地產者投入到手工業、商業之中,以根本上抑制土地佔有和兼並。

而對于農民,除了無償土地分配和提供屋舍之外,政策性扶持和技術性扶持行省方面也付出了巨大努力,包括先進的農業技術、農業生產模式(農牧漁林因地制宜復合式發展)、耕牛、農具(其中奧卡身為穿越眾的優勢再次得以發揮)等等,都為農民提供了大量優惠支持,而農民只需付出很少的代價,而且只需收獲之後再以貨幣償付。而農民最關心的農業稅,不僅各種苛捐雜稅一概取消,而且唯一的農業稅將破天荒的只有5稅1!

這個數字,對于幾個世紀以來都承受著上繳三分之一實物然後還要繳納貨幣地租和國家賦稅難以想象的沉重負擔的農民來說,無疑是推翻了背上的大山,和新中國農民翻身解放沒什麼不同。

而農民們的感恩戴德,將是新生政權最強有力的保障,也是未來以一種制度擴張的方式來拯救帝國的基礎!

看無廣告,全文字無錯首發小說,-文字首發,您的最佳選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