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四節 遍布殺機

日頭開始漸漸西斜,散發著淒艷色彩的余暉緩緩褪去,眺望著遠處依舊平靜的樹林,奧卡不禁有些慶幸,阿勒曼尼人顯然是由于什麼原因耽誤了行軍,否則按腳程推算這個時候至少3萬阿勒曼尼王國的精銳常備軍應該已經兵臨城下了。【文字首發】

「黑雲壓城城欲摧……」望著眼前的暮色遼闊大地,一股蒼涼悲壯之氣仿佛彌漫了整個天地,奧卡心有所感,不由喃喃自語出一首記憶中沉澱的詩詞。

「嘿,奧卡,你在說什麼呢,听起來很古怪的口音,是你的家鄉話嗎?」忽然耳邊傳來一聲話語,打斷了奧卡的神游物外。

「呃,不錯,是我家鄉的語言,很難听懂。」奧卡轉過身,笑著看向走過來的奧利安,心里卻有一絲淡淡的惆悵泛起,輕輕地在詢問著自己︰「是啊,的確是家鄉的母語,只可惜,有生之年,不知還能否有機會能看到遙遠東方的那片故土呢?」

「呵呵,有機會的話,帶我去看看你的家鄉,對了,那里的美女多嗎?」奧利安似乎看出了奧卡眼神中流露出的一抹思念,便刻意用輕佻的語氣帶過這個話題。

「呵呵。」奧卡微微一笑,他自然看出了奧利安的用意,也沒有繼續下去,便問︰「我們負責的城防區域安排得如何了?」

「我就是來向你匯報的,一切都準備就緒了,不過身為指揮官你最好還是親自去視察一下。」說到正事,奧利安立刻恢復了冷酷老兵的肅穆神情,嚴謹而古板。

「好的,我們這就去。」奧卡直接邁步就走。

沿著拐拐折折的城牆,奧卡和奧利安一邊走著一邊小聲探討著防御事項,很快就來到了他們大隊負責的區域,說到分配的防區不得不先明確說一下奧卡目前的身份,奧卡目前是一名百夫長,單從字面對應的帝**團軍餃,奧卡應該只能統帥一個百人隊,實際戰兵人數大約是80人左右,不過奧卡的這個百夫長比較特殊,他是執旗百人隊的百夫長,也就是說第十三兵團的鷹旗就是由他保護和高舉,這是一個軍團內最高的榮耀,所以與之相對應的奧卡這個百夫長含金量也就非同一般。

按照帝國慣例,一個軍團的執旗百夫長相當于見習保民官,也就是軍團指揮官的副手之一,戰時作為高級軍官直接統帥一個大隊,也就是現在奧卡所在的旗手大隊(馬略改革前稱一級大隊),下轄三個中隊、每個中隊又下轄三個百人隊小隊,人數上也比普通大隊略多大約在780人左右,不過由于戰前就存在的少量編制缺額以及清晨伏擊戰中的損失,現在的戰兵實際人數是732人,這幾乎是濃縮了一個軍團最精銳精華的戰斗力了,毫無疑問,奧卡從剛直不阿的提比留斯將軍那里分到的防守任務可謂相當艱巨。

「直線距離100米,多稜邊曲線距離加上的話估計有400米,我們的任務很沉重啊。」奧卡看著人來人往的防區,模了模下巴問︰「我讓你準備的檑木準備了多少了?」

奧利安聞言立時面露一絲興奮之色,手指城牆下不遠處堆放著的一大垛的圓柱狀木頭,語氣帶著佩服說︰「奧卡,你的腦袋里怎麼會有這麼多奇思妙想?這種形制的守城器具我從未見過,檑木,真是很奇怪的名字呢!不過威力絕對不同凡響!沉重的木材,再加上制成圓柱狀以後周身楔入的鐵釘,想想都令人恐怖。」

「呵呵,可惜沒時間打制逆須釘了,否則這檑木的殺傷力還要再添上一成。」對于奧利安的驚訝,奧卡並沒有太在意,古代中國的攻防戰規模可不是歐洲這里區區10萬人就能算得上史詩戰役可以比擬的,戰國、秦漢、無論哪個朝代,在中國,動輒數十萬規模的攻防戰根本不是稀奇事,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攻防戰術和攻防器械的不斷創新發展、精益求精,相比之下古羅馬在這方面顯然沒有見過太大的場面,城防武器寥寥無幾,根本無力面對人數龐大的攻城。可惜時間倉促不允許奧卡的很多在腦海中回憶起的方案實施,否則,定然讓阿勒曼尼人在斯多亞圖姆城下踫得個頭破血流!

從紛亂的思緒中回過神,奧卡想起一些事要提醒,立刻交待奧利安說︰「你立刻去找工匠,將那些檑木兩端加裝木輪盤,再在輪盤軸上系上兩根粗麻繩,這樣我們的檑木就可以掛在城牆上,滾動輪沿著牆體重力垂落殺傷敵人後可以用繩索拉起回收!」

奧卡激動地述說著記憶中突然浮起的關于車腳檑這種可以用于長期守城戰的檑木,渾然不覺身旁的奧利安一臉呆滯,等到一口氣說完看到奧利安的表情不由愕然,半晌只听奧利安囁嚅說︰「奧卡,你的家鄉到底在哪,居然有這麼多難以置信的發明?難道你和該死的總喜歡用稀奇古怪武器的阿基米德(指歷史上阿基米德運用大型聚光鏡點燃了羅馬艦隊)是同鄉?」

奧卡听了,終于明白這小子怎麼一副傻了吧唧的表情,不禁哈哈大笑地拍了拍奧利安的肩膀,給了他一拳︰「快去準備東西吧!多準備一分,戰時我們的小命就能多一分保障!」

「立刻去辦。」想到被數十萬蠻軍包圍的場景,奧利安眼神一凜立刻轉身去了。

「奧卡,又讓奧利安干嘛去了?」這時,達利爾走了過來,神情顯得倒是頗為輕松︰「天蠍和鐵撞木都已經就位,就等那些蠻族來嘗嘗它們的美妙滋味了,哈哈哈。」

「走,去看看。」奧卡笑著和達利爾並肩向前走去。

沿著城牆,一個個交錯開來、一高一矮用泥土堆砌發干構築的堞牆和垛口映入眼簾,這自然也是奧卡提出的建議,原本古羅馬人是沒有建造堞牆和垛口的觀念的,通常只是將城牆的外沿稍稍抬高,大概到腰部的位置,保護後面站著的守軍,這種設計自然遠遠比不上堞牆和垛口的搭配。

目光掃過堞牆垛口,視線立刻就會被每一個垛口後防守位置架設好的兩種的守城器械所吸引,一種外形比較簡單,兩個木架,中間一根粗橫木搭在上面,下面用繩索吊有一根圓木,前端削尖包鐵,這就是鐵撞木了,屬于一種鈍擊武器,兩名士兵操作,向後擺動繩索使鐵圓木積蓄向前的勢能,然後放開,沉重的鐵圓木向前直沖,可以輕易將那些頂著盾牌擠上來的敵軍直接砸下去,這就是鐵撞木了。

而另一種器械則對于中國人來說比較陌生了,外形也比較特殊至少和它相隔萬里在古代中國戰場上光彩奪目的同族兄弟不一樣,它是一種弩炮,名叫天蠍。和古羅馬的投石機一樣名震疆場,所有蠻族都曾為之心驚膽戰。

天蠍的誕生和其他羅馬軍人精良裝備的獨創一樣,真實反映出古羅馬人對科技的重視和他們賴以維持千年霸權的偉大智慧,古羅馬人從不吝嗇使用科技,他們不斷吸收和鑽研各種技術,然後用這些技術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不過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奧卡並沒有在羅馬軍中發現可供單兵使用的便攜式弩機,只有類似天蠍這種半固定的城防武器,不知是因為什麼原因,這也大概就是導致羅馬人面對帕提亞那種放風箏式弓箭流戰術無能為力的原因吧,羅馬軍團極度缺乏軍團級的遠程火力支持。

天蠍的構造相當復雜,首先主體是由一個四角基座和弩炮主體構成,連接部位為活動的萬向節設計,可以在設計時自由轉動角度進行瞄準。弩炮主體的構造前端是一個用厚木拼接成的類似木匣狀的長方形支架,弩炮的主梁在中間,兩側是兩組豎起的扭力彈簧組,每個彈簧組帶動一只弩臂,弩臂末端連接弓弦,弓弦通常由兩束張緊的馬鬃、皮繩或動物肌腱揉搓而成,弓弦正中是容納拋射物的編制網袋。橫梁上側帶著燕尾長槽,一個帶長導軌的滑塊可以沿著長槽前後滑動,滑塊的後斷裝著一套精巧的擊發機構。可以方便的鎖定和釋放弓弦,橫梁的末端裝有絞盤,使用者可以通過扳動手柄,或者拖曳繩索使滑塊移動。當弓弦向後拉開並被擊發機構瑣定的時,武器就處在待發狀態。為了讓操作絞盤不至于太費力,在橫梁兩側設置了金屬齒條,既能讓開弓的工作不必一氣呵成,又能調節武器的拋射力量,從而獲得需要的射程。後來金屬齒條被圓形棘輪代替,使操作更加簡單可靠。

天蠍弩炮具有很大的威力,一具性能良好的天蠍可以將一塔倫特(26公斤左右)的拋射物投射至300碼開外仍具有相當的穿透力和撞擊力度。天蠍的型號各不相同,既有發射石彈的,也有投射長矛和弩箭的,這里的天蠍是最小巧的用于發射大約兩英尺長的弩箭,裝填十分輕松、100米內得益于滑塊和弩箭連動確定穩定彈道的設計甚至可以達到後一支箭將前一支箭剖成兩半的精準度。至于威力至少阿勒曼尼人圓盾的防護遠遠不夠。如果是用于發射通體鐵制長矛的天蠍型號,那威力就足以令人畏懼了,而且它本身帶有自毀裝置,一堆碎片絕不可能被缺乏科學積累的蠻族重新利用。

像天蠍這樣的利器按照定律一個軍團大概配備5060具,戰時可以拆卸交由輜重隊的馱馬運輸,需要時再行拼裝,不過這次將是極其艱難的局面,留守軍團都得到了大量的特別配額,奧卡的一個大隊就有10具小型天蠍,兩具大型天蠍,足夠提供相當密集的火力了。

看到士兵們正仔細檢查著天蠍的性能狀況,奧卡滿意地點了點頭,將身體探出堞牆向外望去︰「嗯,壕溝、木刺、重木護牆都完成得很不錯!士兵們都辛苦了。」

「現在就等著阿勒曼尼人來送死了。」達利爾的眼中殺意旺盛。

「可不只是阿勒曼尼人。」奧卡收回身體,淡淡地說道︰「陛下的胃口可比我們的要大很多。」

看無廣告,全文字無錯首發小說,-文字首發,您的最佳選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