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卷 橫掃大漠 第三百六十八章 增兵

('

吳仗劍所部主力輕裝疾退,兩日後退二百里。(_泡&書&吧)進佔介休的河東郡秦軍追之不及,其飛報王翦的信使又因吳仗劍親衛所攔,吳仗劍所部撤到離榆次還有三十里時,消息才報到王翦這里。

趙軍西南的營壘,伸出榆次六里多,要想攔擊吳仗劍所部,必須兜一個圈子繞過趙軍的營壘。[.Z

王翦當即派王賁率軍三萬出兵攔擊。

吳仗劍所部靠近榆次時,折向東北,乃是奔向趙軍營壘的內側。王賁率軍南下,正好沖向吳仗劍所部的側翼。

不過秦軍的側翼也在趙軍司馬尚所部的威脅之下。

王賁以兩萬軍面對趙軍營壘,自己則率一萬軍直接殺向燕軍的大隊。

吳仗劍率軍北退,連續行軍近三百里,早已人困馬乏,又都是步卒,沒有車兵,王賁大軍沖來,雖然吳仗劍收軍疾走,被司馬洪接進營壘之內,但兩千後隊依然被王賁截住。

司馬尚盡起營中趙軍出壘救援,和秦軍混戰一場,終是眾寡不敵,傷折三千余,被秦軍迫回營壘,至于那些被截住的燕軍,潰散之後,因歸營之路被秦軍堵住,大部被斬殺,只有數百人潰逃到東面的山上。

計點手下,前時出兵介休的兵馬只剩下五千余。吳仗劍就在司馬尚營壘之中暫時屯駐休整,三日後又收攏了數百潰兵,才返回榆次城中。

雖然被秦軍截殺兩千,但吳仗劍等將佐都安然回來,這讓酈商等人心里大是欣慰。而秦軍雖然沒有吃掉吳仗劍所部,但收回介休,打通了河東與太原郡的通道,又斬殺兩千燕軍,雖不是大勝,但對于朝中軍中,起碼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消息報到咸陽,秦王政也是小小的高興了一下。

不過王翦的注意力並不在此。而是在太原北部諸城。

這幾日,北面的消息傳來,一部燕軍自盂縣小路北上,破夷慮,南廣武兩城,原平、繁峙兩縣,因兵少不敢救援,僅是憑城固守待援。

王翦知道,這是燕軍要從南攻擊句注塞,接應雁門敵軍南下。

王翦心中冷笑,道︰「來吧,來的越多越好。最好能把秦毅所部全都調到勾注山之南才好。」

果然,不到三日,北面消息傳來,燕軍兩面夾擊,奪了句注塞,數萬燕軍已經翻閱勾注山,進入太原郡北部。王翦聞之大喜,當即派王賁率軍三萬北上,進駐狼盂。

王翦告訴王賁,對于北面的燕軍,不需硬抗,先在狼盂阻其十余日,然後听自己將令行事。

王賁領令北去,王翦又讓賈遺督軍兩萬,在榆次西南扎下大營,堵住燕趙兩軍南下道路,恢復南面各縣,保護汾水運輸通道,自己則率八萬大軍,屯于榆次西、北。和燕趙聯軍對峙,要看燕趙兩軍如何動靜。

王賁率軍北上,考慮狼盂之地,城池狹小,地勢不闊,遂以主力屯于忻城附近,至于狼盂,只放了五千兵馬護住進出北面的道路。同時責令軍士,謹修器械城池,以備守御之策。

不過兩日,數萬燕軍就趕到了狼盂附近。

尉繚奉令北上,破句注塞接應雁門燕軍,見了秦毅,尉繚出示太子丹軍令符節,征秦毅部下精銳六萬歸自己統屬南下,調一師兵馬整修句注塞,其余燕軍,仍有秦毅統管,退駐山陰廣武城。

大軍過山之後,尉繚各分一師兵馬分取繁峙、原平,自己則統帥主力迅疾南下,直取狼盂。

燕軍先鋒,乃是尉繚帶到北面的兩千精騎。南廣武城到狼盂,不過二百里,這些先鋒軍兩日就到了狼盂附近,路遇秦軍大隊探馬,兩軍小戰一場,燕軍精騎斬首百余,小勝一場。

待尉繚大隊趕來,王賁已率軍駐扎在狼盂城北扎營,見尉繚軍到,王賁督軍出戰。雖說秦軍不及燕軍兵多,但狼盂北面地勢不闊,五萬余燕軍也只能出動萬余接戰,兩軍在狼盂城下混戰一場。

雖是混戰,但兩軍主將都甚是謹慎,不肯冒進,又是初戰,彼此多有試探,一日亂戰,各有兩千傷亡,不分勝敗而退。

尉繚以王賁甚勇,遂退兵十里,欲誘王賁進兵于開闊處大戰,可惜王賁見尉繚退去,只是固守營壘,毫無進兵之意。尉繚只得揮軍再進,雙方在狼盂城外纏斗。

秦燕兩軍在狼盂城外,都不肯示弱,連戰十余日,每日雖然都不能全軍大戰,但累計下來,彼此傷亡均不小。過的十來日,王賁手下折了差不多四成,這才領軍退到狼盂城內。

狼盂不取,這路燕軍終是無所作為,唯有取了狼盂,控制谷道,燕軍才能進退有據,所以尉繚雖不願攻城,也只得勉強為之。

王賁堅守狼盂數日,終究不願意在此死拼,撤出狼盂,奉王翦之令退出狼盂。

以王翦之意,燕軍既得狼盂,前面忻城雖仍是谷道之中,但地勢漸寬,遠不如狼盂易守,或者尉繚會大軍直接殺向忻城,以沖到汾水河谷,和榆次燕趙聯軍形成夾攻之勢。

從燕趙兩軍來看,南北之間是兩翼夾攻,但對于王翦,卻覺得這是各個擊破的好時機。

但王賁退守忻城三日,都未見尉繚一兵一卒。王賁驚奇之下,遣斥候查探,卻發現尉繚一軍進駐狼盂之後,正在狼盂之南,大挖溝塹,高修壁壘,一副嚴防固守的模樣。

這讓王氏父子壓力頗大。

燕趙聯軍兩路人馬共計十萬兵馬,相比秦軍並不佔什麼上風,面對這兩處戰局,王翦王賁都沒什麼可擔憂的,別說秦軍還多余燕趙聯軍,就是略少于敵,父子兩人也有信心終能找到機會敗之。

但關鍵是朝中,漸漸有人開始對王氏父子不滿。

各項戰報不斷的送回咸陽,對于王翦父子兩人,手中兵精糧足,拿榆次敵軍毫無辦法,卻是又被敵軍佔了太原郡北部數城,朝臣當中甚是有人不滿。

連秦王政也覺得,目前這局面,秦國可是有些太吃虧了。

從燕趙動兵,燕趙奪上黨、太原兩郡十來城,秦軍不過戰陣之上略有斬獲,基本上是個平手而已,還沒有足以揚眉吐氣的大勝,每每想起,秦王政都頗為郁悶。

如今取回介休,汾水河道一通,秦軍糧草輜重,已經可以源源不斷的補充上來,比之燕趙要通過二百多里的井陘,或者翻過勾注山從代北輸運甚至還要便利些。秦軍兵力又盛,戰力也強,這時候還不能大勝,那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秦王政听朝中諸臣所說,也有些道理,遂遣大夫趙亥為使者勞軍于太原。

趙亥受令,攜牛酒北上到太原境內,王翦和賈遺遣一軍迎接,到了王翦的大營,趙亥宣了大王犒賞之旨,王翦領眾將謝過,將大王之賞分賜各營,然後王翦揮退左右,請趙亥坐了,笑著問道︰「大夫所為何來?」

趙亥官職並不高,但因是趙太後族人,在大王面前別有一份情分,故而和朝中大將重臣都有所交往。和王翦也甚是熟悉。王翦如此問,趙亥呵呵一笑,對王翦一拱手,贊道︰「上將軍統兵十余萬,果然智慧非凡,亥未曾開口,上將軍竟已知亥之來意也!」

王翦連連擺手,笑道︰「大夫夸獎過甚,恐非好事,大王欲在下大勝耶?」

趙亥雙掌一拍,笑道︰「上將軍果然知大王心意。不過大王明見萬里,自然曉得這仗打的如何,倒是亥愚昧,不懂軍事,敢問上將軍,我軍既強于敵,緣何這數月以來,我軍並無大勝?」

明明是秦王派身邊人來查看一下實情,但趙亥說起來,確實輕松求教的模樣,這也是趙亥的圓滑。

王翦暗道,趙亥以趙太後疏族後輩,能得秦王政看重,果然有些本事。

王翦知道趙亥乃是代表秦王政查問,遂取來地圖。

白絹之上,山川城邑,大小道路,兩軍分布,皆以標明,王翦手里指著地圖對趙亥道︰「大夫請看,初時在下統兵二十萬北上伐燕,即戰于此處山陰廣武城。」

「山陰廣武城位居句注塞下,控兩郡道路,非此不能北進,燕軍集兵十余萬于此,一味堅守不戰。在下慚愧,數月未能寸進。

王翦說是慚愧,面色之上卻是神色自若,毫無不安之意。」

趙亥雖然不統兵,但在朝中,也常听將相議論軍事,知道攻戰之時,如果雙方皆願出戰,則大軍對壘,勝負易分,一旦有一方憑城或據險不出,兵力又是很弱,這攻擊戰實在難打的很。像當初秦趙上黨之戰,初時廉頗為將,秦趙對峙兩年多,秦國就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一靠消耗,耗得趙國民生凋敝,國內發生饑荒,趙王和將相大臣欲打破僵局,又中了秦國之計,換了馬服子趙括為將,才給了秦軍大勝的機會。

燕軍十來萬大軍縮在廣武城中,擋住要道,如果糧草充足,別說二十萬大軍,就是再加上五六萬,也未必能如意。

王翦指揮如此,即使換了武安君白起重生,只怕也好不到哪里去。王翦沒什麼不安倒也正常。

「燕趙兩軍趁我大軍在外,突襲平坦城諸地,行蹤詭秘,事前並無消息傳來,諸城無備,方為敵所趁。」。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