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卷 橫掃大漠 第三百一十九章 送禮

ps︰龍年來了,祝各位龍馬精神,萬事如意!!!

趙軍大勝,多賴燕軍相助,迄今南面尚有尉繚三萬軍助守漳水一線,姬丹身為燕國太子,又執掌燕**事,如今隨大軍前來邯鄲,當然是貴客。

趙柯親自出迎,趙王遷宮中設宴,盛待太子丹。

太子丹幼時曾在邯鄲為質,所以太子丹來此,也算是故地重游,只是當初年歲甚幼,太子丹記不住什麼罷了,只是這王宮輝煌如舊,依然巍峨罷了。

大王遷與太子丹前年曾經見過,彼此談判兩國相盟之事,也算是相處甚歡。

大王遷即便尚未親政,平素也很是貪玩,但畢竟消息並不閉塞,對于燕太子這幾年的作為,也有所耳聞。加之這次趙能得勝,多借燕國之力,大王遷對此還是頗為感激的。

大王遷盛設酒宴,在宮中款待太子丹和隨行賓客,大王遷之下,依次為春平侯趙柯,武安君李牧,建信君,司空馬等一干大臣。

賓主彼此致意,倒也其樂融融。

如今秦國入侵之軍全部覆沒,趙王遷心情大暢,他畢竟年幼,只看到這一戰的戰果,乃是幾十年來所未有,這些日子只顧得高興飲宴,今日又詳細听了李牧的奏報,自覺由此良將,秦不足懼也,故而笑對太子丹道︰「寡人與太子兩年前會盟中山,此後趙燕聯手,兩勝秦軍,殲敵二十多萬,以寡人之意,秦王政得此教訓,當不敢正視我趙燕之強,太子以為然否?」

趙王遷這話說出來,自己覺得甚是得體,但座下群臣可大不是滋味。

不管一向親秦也好,親燕也罷,座下這些大臣可都知道自家的境況。

趙軍前番殲滅桓齮一戰,雖然自身也損失了數萬丁壯,但畢竟確保了國土城邑和戰略要地,阻止了秦軍戰略意圖的實現,算是大勝。但今年一戰,歷時**個月,先丟上黨,後失河濟,折了扈輒和十幾萬大軍,送出去兩郡之地,才換來李牧南下,全殲羌廆所部,這一戰,最多是先敗後勝,說起來,失去的實在太多,要說趙軍大勝,那可真是咬著牙硬撐了。

自己安慰自己也就罷了,還要硬撐著說秦不敢正視趙燕之語,這話可是丟人丟的大發了!

但大王笑盈盈的說了,趙柯等人實在不能厚著臉皮去贊同,一個個都是垂目觀鼻,佯作不知。

太子丹听著,心里也是一嘆︰「到底是年幼無知呀!」

但這話可不能直接駁,駁了是不給趙王遷面子,可又不能直接虛言奉承,那些老狐狸可在趙王遷身側坐著。

太子丹笑盈盈的舉杯,先敬了趙王遷酒,兩人喝畢,太子丹這才微笑道︰「兩年前與大王會盟,彼時趙多有人欲和秦而攻燕,如非大王睿智,豈有今日燕趙兩國合力以抗秦之事?」

「如說燕趙合力方有兩勝之功,大王實為奠基者也!」

別管兩年前實情是什麼,趙國親手簽訂盟約的,乃是當時的太子遷,太子丹先論兩國之盟而贊之,趙王遷當然大為高興,自覺太子丹所說不錯,當初要不是自己英明無比,向父王陳詞,這事還真的難成。

趙國眾臣听在耳中,也找不出什麼毛病來。

太子丹當然不會只是要奉承趙王遷幾句,畢竟這不過是開場白而已。

太子丹又和眾人遙遙舉杯,共飲了,這才繼續道︰「秦百年以來欺凌諸侯,殺諸侯之軍,奪諸侯之土,想當日秦不過居關中西面一隅,如今卻雄踞關中,右擁巴蜀黔中荊宛之地,左有太原、河東、上黨、河內。出函谷而東,設三川、東郡。天下富饒之土,秦擁其二。秦之強,明也!」

「以此富強廣大之國,雖有大敗損兵折將,不過暫搓其銳,尚不能傷其根本。」

「察之于諸侯,齊雖號稱大國,然殘破之後,自守而已,韓魏日消,國衰力拜,楚雖闊大,卻從未勝秦,我燕素孤弱,諸侯之間,論兵之強,能屢戰而與秦一爭者,非趙為何?」

「然趙雖兵強將良,畢竟國土不及秦之廣,戶口不及秦之眾,糧不及秦之豐,論兵或不次于秦,然終年之戰,總不及秦可久持。」

「故欲勝秦,非有趙之強兵良將,以諸侯廣大之地,豐富之資為趙兵之後盾,則秦雖強,焉能為天下之敵也?」

「昔日大將軍暖,和五國之兵而西入關,我燕趙為盟,得兩勝之攻。故秦不敢正視我燕趙之語,大王得之矣!」

「秦不懼趙,更不懼燕,然燕趙一體,則秦不敢正視!此非他,諸侯合縱,則秦無能為也!」

姬丹費盡心思偷換了一個概念,才終于順應了趙王遷的問話,趙王遷大感有理,其座下諸臣听了,暗中也只能點頭︰這太子丹看起來很是雄武,笑呵呵的很是親善,沒想到這心思倒是靈動,甚有辯才。

太子丹趁熱打鐵,道︰「丹在咸陽為質,對秦王政甚是熟悉,這廝秉性堅韌,斷事果決,堪稱梟雄之資,如今吃了我燕趙如此一個大虧,別人或可退讓三分,但這廝即便明知不敵,總要尋機報復。」

「秦國勢強,諸侯賓客多有西游以謀富貴者,其中不乏智謀之士,以丹所料,秦欲謀我燕趙,一來是以大軍硬戰,二則挑撥離間,壞我燕趙之盟。」

「趙有良將強兵,燕國之軍雖不如,卻也有助戰之力,秦軍貿然而來,並不可懼!唯恐秦人暗施奸計,或有大臣謀者,不能細察,或為秦人金玉所誘,甘心為一己之私而壞大王之事。一旦燕趙不能齊心抗秦,或者彼此猜忌,乃至用兵相攻,則我兩國必危矣!」

太子丹剛才順著趙王遷的話,說了秦不敢正視燕趙。這句話,除了趙王遷會高興一些,其他人可沒一個會這麼認為。

秦軍肯定要殺回來的。

為了不自己打自己,所以太子丹從秦王政個人說起,道是秦必然會報復。

這話听起來,當然很是有理。

不過,關鍵的還是在後面,太子丹一定要壓住趙國可能的親秦一系或者是主張連橫的大臣,免得干擾燕趙合力抗秦之事。

所以,太子丹直接給下了一個斷言,但凡主張連秦的,都是中了秦人奸計,從好的來說是不察,說不定就是投了秦國,背叛趙王。

趙王遷可沒想到這麼多,他覺得太子丹說的,簡直太正確了。燕趙盟和,足可大勝,主張和秦人交好的,不是中敵奸計是什麼?

趙王遷將酒爵重重往幾上一放,高聲道︰「太子放心就是,寡人雖幼,卻是知道是非,豈能容秦人施計于燕趙兩國,但有奸人欲壞燕趙之盟,寡人定斬之不赦!」

太子丹肅然拱手,道︰「大王英明,實乃燕趙之福也!」

「本次大戰,歷經半年之久,趙軍丁壯糧草消耗頗巨。我燕既為趙國之盟,斷不容趙**民陷于困乏。」

「農事多需人力,丁壯不足,則農事定然艱難,糧草賦稅亦會不足。我燕北有大漠之地,多有牛馬,農耕的牲畜之用,定可緩勞力之不足,丹願代表父王,送趙牛馬三千,以助趙民農耕。」

「況我國北部之民,多有南下商賈,以牛羊交換財帛金玉等物,往大王曉諭趙國官吏,可容我北部之民,往來兩國,交換貿易,則庶民可用之牛,豈不是更多?」

「當日大將軍南下中山,沿途多調用燕國糧草以供大軍所用,丹接父王之旨,所有借用之物,一概為送于趙國,無需歸還,以寬趙國之用。」

「如今青黃不接,燕將助趙糧三萬石。」

太子丹送出這等大禮,趙王遷喜之不盡,對太子丹道︰「燕王和太子高義,我趙國君臣感激不盡!」

趙王遷不親掌政務,太子丹送的東西是很不少,但對于趙王遷來說,那也就是一串不小的數字而已,但春平侯趙柯就不同了,他是相國,國內目前的困難是一清二楚,太子丹送的這些牛馬糧草,對于現在的趙國實在是太及時了!

而且,太子丹這是主動贈送的,在趙國已經戰勝,沒有外敵的時候主動送出來的。可見燕太子丹對于趙國的關心絕非一般。

這才是真正的盟友,為了盟國的生存,一點都不計較自己的得失!

趙柯原先心中對燕國拿去兩郡之地,偶爾還真有些不快。太子丹這樣一來,倒讓趙柯感動不已。

趙柯當即起身,對太子丹遙遙一禮,很是誠懇的道︰「太子如此盛情,不愧是仁義大賢。」

太子丹趕緊起身還禮,道︰「君侯夸獎,實不敢當!」

李牧在下,也是不斷點頭︰太子丹主動送出大禮,化解諸人暗中的不快于無形,這對于燕趙之盟,當是大有好處。

司空馬對于太子丹出手大方,也是頗為驚訝︰燕國雖得趙兩郡之地,但燕國出力助趙制敵,已經足以償其所得。如今太子丹卻祭出這等重禮,燕國之豪爽,還真是令人佩服的很呀。

唯有建信君坐在下面,心中大為不快︰這燕丹甚是狡猾,為了拉住趙國,可是下了不少的本錢。居然還預先堵死了進言秦趙盟和之路,布置如此周密,當真是其心可誅!

趙王遷心中高興,聞太子丹乃是從軍中而來,身邊無人伺候,當即令人從宮中選了美女八人,送給太子丹為女侍,同時又賜了不少的金玉之物以示恩寵。

此後數日,除了趙王遷多次飲宴之外,趙國朝中重臣,也都逐日宴請太子丹,彼此飲宴唱和,倒甚是輕松。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