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卷 橫掃大漠 第三百一十三章 肥之戰(3)

ps︰寧慢勿濫,兄弟們票票給力些

羌廆祖為義渠貴族,宣太後和秦昭襄王滅義渠,羌廆之父以義渠大將而降秦,羌廆自幼即入秦軍征戰,在蒙驁手下擔任將職二十來年,雖不及王氏、司馬氏等軍中將門根基深厚,但也是秦軍當中有名的大將,資歷並不在王翦、桓齮和楊端和之下。/一起讀小說y

幾十年戰打下來,羌廆用兵並不以謀略見長,以持重為上,未慮勝先慮敗乃是習慣。

羌廆手下的十五萬秦軍,以關中、河東、河內、三川士卒為主,皆為秦軍百戰精銳。而趙軍李牧所統,十萬代北將士,當然算得上是強軍,但趙蔥、傅抵、龐羲所統的各地軍兵,則是戰余疲弱,目下雙方兵力數量雖相差無幾,但要論戰力,秦軍實遠在趙軍之上。

至于太子丹率數萬燕軍來援,秦軍將佐並不放在眼里。諸侯之軍,燕國素來為弱,除了在燕昭王時曾經在諸侯的協助下大勝齊國之外,其余時候一直都沒什麼勝績,十幾年前,連被秦軍打剩下的趙國老弱病殘都能將燕軍六十萬大軍一掃而光,可見燕國援軍麼,不過就是送上來的級軍功罷了。

所以,羌廆很有信心,只要趙軍敢出壘迎戰,秦軍定可擊潰趙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有信心沒錯,謹慎的習慣使然,羌廆並不敢大意。他先喚來蒙恬,道︰「我大軍遠處太行,所有糧草,非井陘不可輸運。井陘口,既是我大軍進出咽喉,又是糧草必經之地,井陘口若失,則我大軍糧路被斷,大軍必將進退失據。」

「雖然兵利合而不利分,但咽喉之地,非守不可。賢佷足智多謀,果勇敢戰,井陘口緊要之地,煩賢佷率精兵一萬守把,深挖溝,高壁壘,防趙軍奪之。」

「太原如送來糧草,可通報于大營,待我另行遣軍押送即可。」

蒙恬出身將門,當然知道井陘口對于大軍的重要性,見羌廆以此相托,蒙恬慨然應諾,領令下去。

羌廆又叫來李信,囑咐道︰「我用蒙恬之策東攻肥誘敵,敵軍如少軍來救,則是送功于我也,李牧如全軍來救,我大軍十萬,宜足以正面迎敵,未嘗不能破之。」

「然李牧救肥,必然背我大營之軍,我留四萬精銳于營中,待李牧東救肥,我率主力正面擊之,大營可起兵自後襲之。讀看看我)」

「李牧亦是大將,當會料我會有前後相攻之策,定分強兵護後,卿壯勇冠于軍中,力足以破之,大營之軍,非卿無以領之。」

李信朗聲道︰「上將軍盡管放心,李牧但要出兵救肥,某定能破其後陣!」

羌廆微笑道︰「卿之能,我豈有不知也!以卿鎮守大營者,正為此也。」

「然我聞李牧此人,頗為狡詐,我軍攻肥誘之雖是上策,但李牧未必中計。如李牧龜縮營壘不出,則肥城為我所得,我軍東可直下大河之側,隔斷趙之南北,亦大利也。」

「然我大軍出外,營壘之中,大軍糧草蓄積皆在,又為前後中轉之地,實不容有失,營壘有失,則我軍大為被動,故卿留守,他日起兵擊李牧之後,當然重要,然最為緊要者,大營絕不可有失,卿要小心李牧趁虛來攻。」

李信正色道︰「上將軍放心就是,我大營乃上將軍親自督造,營壘堅固,有四萬精銳在手,何懼趙軍十萬來攻!某定能保大營不失!」

羌廆呵呵一笑,道︰「李牧如攻大營,卿但能守得三日,纏住李牧,則我主力回援,內外夾擊,李牧必敗。」

「卿乃我大秦後起之秀,切勿負大王之望也!」

李信之父李瑤,現為朝中列卿,李信自己出身郎官,當然知道秦王政對于自己和蒙恬這些少壯派期許甚高,見羌廆以此相激,李信高聲稱諾,接了軍令。羌廆又囑咐了一些和蒙恬好生配合的話語,這才讓兩人下去。然後羌廆點裨將、校尉二十余人,各率本部兵馬,隨自己出征肥。

燕趙兩軍對峙于宜安,兩軍相距不過二十余里,各自修築營壘以為駐扎之地,兩軍相望的中間之地,自然是雙方斥候輕騎探視爭斗之所,秦軍大規模調動行軍,雖然趙軍難的詳細,其大概動向還是看的清楚。

肥的目下守將乃是趙將傅抵。

肥地城池並不大,但肥地北靠滹沱水之側,乃是趙國位于滹沱水中游的一個樞紐之地,也是南北交通的要道,當年此地屬于中山國的一個封君之地,當年趙國攻中山,兩方曾在此大戰一年。城池雖然不大,但因北靠滹沱水,故而城牆修的甚高,又因滹沱水環城而過,可謂是易守難攻。

傅抵苦守武城將近半年,扈輒敗亡後,將軍民百姓盡數撤出河濟之間的,安頓于河西諸縣。這半年來,傅抵和手下兵將,和秦軍交手不斷,對于秦軍的戰力,傅抵還真是頗為忌憚。李牧調他北上,說心里話傅抵並不願意過來和秦軍硬踫。

但秦軍打到了境內,國內空虛,別看自己這一部兵馬損傷不小,但在各郡當中,算得上是強軍了。大將軍有令抗敵,傅抵當然不能偷懶。

好在李牧給的,又是守城的任務。野戰傅抵有點撓頭,但守城麼,這是駕輕就熟的,況且不還是羌廆麼,前面孤立無援,羌廆還拿我傅抵沒什麼辦法,這回大將軍就在附近,隨時可以救援,那還守不住城池麼

所以,對于抗住羌廆來攻,傅抵還是蠻有信心的。

但肥城雖險峻,但還比不上武城,這次羌廆來攻,又不似在河濟,有釣魚之意,故而羌廆大軍來到肥的第二天,就全力猛攻,傅抵防守的壓力還真是不小。

李牧之軍,向來軍法甚嚴,傅抵還真怕輕易失了肥地,丟人是小,被軍法行事可就虧的大了,故而當即遣使從水路出城,向李牧大軍求援。

李牧從斥候那里,已經得知秦軍動向,接見了傅抵使者,看了求援,李牧對使者笑道︰「秦軍之行,盡在我意料之中,汝回復傅將軍,好生守城,我這里自會兵救援。」

著,寫了回,吩咐侍衛先招待使者飲食,然後送其回去。

打了使者,李牧召集眾將商議救援之事。

李牧一聲令下,身邊親衛四出,傳召眾將,沒過多久,眾將司馬尚父子,楊清硯,龐羲、李恪、趙蔥以及燕太子丹和酈商、吳仗劍、劉邦、桓禮等人一齊來到李牧的大帳。

太子丹乃是盟國援兵的客將,又是太子身份,故而李牧在自己一側,給太子丹設了座位,其余眾將,則兩側排開站立。李牧將斥候所報和傅抵求救一事說了,問眾將有何建議。

趙軍眾將當中,除了龐羲和趙蔥之外,其余都是李牧久領之眾,李牧有所問,眾人自然讓著龐羲和趙蔥兩位。

趙蔥乃是宗室,在軍中資歷除了李牧外,誰也比不上,眾人都是看他,趙蔥好好想了想局勢,道︰「大將軍,秦軍遠來,利于戰,大將軍深溝壁壘,避而不戰,正為制敵之道也。秦軍攻肥者,乃欲我援肥以求戰也。」

「然肥據滹沱水中游,東下百里,即為大河,秦如得肥,以肥為基,東下攻伐,須臾可至河。秦軍東接河,西據井陘,中有肥為根基,則我大*北截斷,秦可依河轉運,此大為趙害也。」

「故肥不可失,敵攻則我必救之。」

「莫如捎帶時日,待秦軍稍鈍,起全軍攻其後。如此傅抵擋其前,大軍攻其後,或可勝之!」

秦軍戰力之強,趙蔥深有體會,雙方合戰,趙軍能否得勝,趙蔥心里還真的沒底,況且秦既然有攻肥誘敵之意,所謂傅抵擋其前,大軍攻其後的算盤,秦軍主將必也想的到的,所以趙蔥對于自己的建議,也沒什麼把握,所以也只能說或可勝之。

或可勝之,當然也就是或可敗之。

李牧暗里嘆了口氣︰趙蔥怎麼如此暮氣,況明知敵軍之意,怎麼又偏要如敵所願,遂道︰「敵攻而我救,此乃致于人,如敵之意而動,乃兵家大忌。此非上策也。」

趙蔥知道自己的主意也不是很高明,只是辯了一句道︰「然肥不可不救,失肥則大不利!」

李牧點點頭,道︰「救肥之道,非止一途。」

龐羲拱手道︰「將軍,敵人攻肥,其大營空虛,莫如我軍攻其營壘。秦軍遠來,其糧草蓄積,皆在營壘,營壘如失,敵軍必亂,如此可救肥之急。」

李牧笑問道︰「羌廆用兵,頗為持重,營壘之中,當有強軍為守,如我軍出少兵攻之,敵營壘無危,難以調羌廆回援。如我大軍攻之,也需消耗時日,如我攻營正酣,羌廆全軍回援,恐我軍不利也。」

龐羲道︰「我軍廣派斥候監之,羌廆如回援,我大軍徑直撤回就是,當以不戰疲敵為上!」

李牧呵呵笑道︰「疲敵乃為敗敵,如不戰,終難勝之!」。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