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卷 橫掃大漠 第二百七十六章 圍攻

秦王政十四年十月二十九,按照趙國紀年,卻仍是趙王偃十一年,秦國將軍羌瘣,以楊端和為副將,率兵十五萬,自東郡北,大舉進攻趙國河濟之間-

趙國河濟之間十城,位于黃河和濟水之間的北端,兩河夾流之地,雖然時常有些水患,卻是土地肥沃,頗利莊稼,早在燕昭王時,就已經是燕國所屬。

十三年前,廉頗率軍助魏攻燕,燕軍連戰連敗,局勢危殆,燕王喜遂以大臣蔡鳥為使臣,將河濟之間十城全部獻于秦相呂不韋,懇求秦軍出兵救燕。

當時還是莊襄王在位,呂不韋以定國之功出任相國不久,正是要立功樹威的時候,于是以蒙驁為將,出兵伐趙,取趙太原、黨郡三十多城,迫趙回援山西戰場以救援燕國。

如此,河濟十城就成了夾在齊、趙、燕、魏之間的一塊秦國飛地。

第二年,魏公子無忌率諸侯兵伐秦,蒙驁戰敗,黨、太原兩郡和函谷以東的秦國之地都被韓、魏、趙等國奪回。至于河濟之間十城,當然就被趙國毫不客氣的納為己有。

這幾年,秦國設立東郡,大舉擴張。前年大戰,楊端和率偏師就曾進攻河濟十城,意圖拿下趙國這塊膏腴之地。只是當初兩軍實力相差不大,秦軍在西線戰場大敗,楊端和也只能無功而返。

但這一次,羌瘣親率大軍前來,卻是非拿下河濟十城不可。

只要是拿下了河濟十城,秦軍不但徹底隔絕了趙軍和齊、魏、韓、楚、四諸侯的聯系,把趙國從東、南、西三面圍了起來,而且秦國的領土已經是與燕國搭了界。

當然,中間隔著一條黃河和幾個大澤而已。

鎮守河濟的趙將是將軍傅抵。

傅抵在龐煖手下,也算得是有名的大將,資歷和戰功不在扈輒、趙蔥等人以下。

早在秦軍開始征集兵馬的時候,傅抵就知道,自己的河濟之地,必然是秦軍的目標之一。

所以傅抵早早就征調丁壯,準備迎戰,同時向趙王和春平侯奏,請求早早派出援兵進駐,也好固守這塊膏腴之地。

按照傅抵的估計,如果能增撥三萬援兵,加本地精壯郡兵,以十萬之眾憑城固守,就算是秦軍大舉前來,想拿下自己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辦到的。

但援兵一個也沒有!

朝中將相的回信講得很明白,這次秦軍大舉征發,從東郡、河內、三川、河東、黨、太原在到郡,但凡是和趙相鄰的郡縣全部是兵馬大集,將要發動的,是一次全面進攻。

趙軍雖然也是全面征召丁壯,但畢竟人口還不如秦這幾郡,本身兵力就處于弱勢。如果在將兵力分散,勢必陷入處處被動挨打,無力還擊的境地。

所以,趙國要想取勝,只能有所取舍,集中優勢兵力尋機殲滅秦軍一路,才能迫使秦軍退兵。

所以,在前期,傅抵只能依靠本部兵馬堅守待變。

至于後期的援兵,那需要判明秦軍的主攻方向後,邯鄲趙軍的主力,才會相機出擊,與秦軍決戰而勝之。

春平侯等人的這個回復,不能說沒有道理。

畢竟當初老將軍龐煖也是拼著東路和中路的邯鄲吃虧,集中主力于西線,才去的了次的勝利。

傅抵對此,除了心里叫苦,還真是無可奈何。

畢竟自己只是這一地的守將,看到的是一地的得失,想必各地守將,只要和秦軍直接面對的,在發現秦軍的意圖之後,都會向朝中請援。春平侯執掌大政,從全局著眼,並沒有什麼不對。

指望不增援,那就靠自己好了!

傅抵為河濟守將,對于自己的家底還是比較清楚的。全部十個城邑,戶三萬,口十四萬有零,能夠征召的可用男丁不過五萬有余。

其首城為武城,位于中心偏南,城高四丈,四周引河水環繞,雖說比起邯鄲、中山等城池差了不少,可在這十個城邑中,還算是雄偉易守。至于其他城邑,防防盜賊騷擾是足夠用了,可要抵擋大軍的圍攻,實在是不夠看的。

分兵把守,處處守等于不守,面對秦軍本來就不佔風,再分散了力量,那就是必死之路。

不分兵就只能集中,傅抵思慮再三,兩害相權取其輕,傳令各城,全部丁口、糧草、公私財帛,一律向武城集中。

一到令下,河濟之地頓時騷然。

雖說普通庶民沒有多少財物,可真要舉家避難,那也是窮家難舍,故土難離,尤其是那些了歲數的,看看哪一件都舍不得留下。一步一回頭,兩步一停留,死活是不想離開。

可是不離開又怎麼辦?

根據將軍的命令,各城、各地,不能給秦軍留下一顆糧食,一尺布帛。一只牲畜。

這些是可以帶著,可是房子、家具,又怎麼能搬的動呀。誰知道秦軍要是來了,看到這里空空如也,會不會一怒之下,一把火給燒個干淨。

就是還能留下,可自己還能回來麼?什麼時候還能回來?

沒有人想走,可是沒辦法,將軍的軍令說的明白,秦軍勢大,我軍沒法據守所有城池,一旦為秦軍所掠,只怕財物盡喪不說,這命也未必保得住。

先到武城躲一陣子,起碼外有大城,內有大軍,也算得個心安。

四面八方的人群,扶老攜幼,都是緩緩的向武城集中,很快,武城之內,就集中了八成以的河濟民眾。還有兩成戶口,再有五天,也可以全部到達。

但就在這時,秦軍發動了。

最先來的是李信率領的四萬先鋒軍。得知趙人正在全面向武城撤退,李信所部俱都是戰馬輕車,兩日一夜,狂奔二百里,直接撲到了武城附近,堵住了外面庶民的進城之路。

趕到武城左近被秦軍所攔住的庶民,老幼糧草財物都在,不但前進無路,就是想掉頭回撤都來不及,全部為李信軍所擄。

這都是城中精壯的父老,如果自己坐擁大軍見死不救,只怕軍心不穩,傅抵不敢耽擱,當即整兵出城四萬,搭救鄉親。

李信猛是猛,可畢竟也是軍旅世家子出身,知道真正的敵人乃是城中的趙軍,雖然截住了進城的庶民,李信可是只派了五千將士去歸攏抓捕庶民,其余三萬余將士,則是嚴陣以待傅抵的趙軍。

趙軍將士,要救的是自家父老,士氣高昂,秦軍將卒,可是要斬首立功,兩軍在武城之下,展開大戰。

兩軍一日大戰,各傷亡萬余,可趙軍終究不能突破秦軍的阻攔,解救自己的父老,傅抵考慮到城內戶口多達十萬余,要是把自己手下這精銳都拼光了,那後面的城池可就成了秦軍唾手可得的肥肉,只得忍痛放棄,督軍回城。

李信將所掠的庶民,糧草一類可用之物盡數奪了,年輕力壯的,不論男女,當然不肯再放,一概扣押在營中為奴。

至于那些老弱之類,如今大戰之時,要拿下河濟之地,現在卻不能濫殺,否則城中軍民懼死不降,同仇敵愾,對攻城可是大大的不利。但留著還要浪費糧食,所以,李信索性把這頭疼事轉給了傅抵,凶神惡煞般將萬余老少直接驅趕到城下放了,秦軍則徑自回營自守,等待後面的大隊兵馬。

這萬余老弱,被秦軍趕回,押在秦營中一日都水米未進,家中得力的,又被秦軍扣押,來在城下,又是心痛,又是饑渴難耐,擁在城下,哀聲一片。

傅抵在城,看著城下趙人,大是為難。

放這些人進來,都是老弱,又是空身而來,只是為城中添了累贅。可不放這些人進來,這些庶民都是奉自己之令,舉家遷移而來,能保證活命糧食已經被秦軍掠奪一空,不能進城,只能是餓死一條路。

餓死這些人,當然是秦軍罪惡在先,可在城中軍民看來,那可也是自己心狠手辣,為了節省糧草見死不救,只怕軍心士氣都難以維持。

傅抵思索再三,只能先開城救人再說。

李信見趙軍將人接到城內,索性再派軍兵遠巡,將滯留在數十里內的庶民,一律捉拿回來,如法炮制,又給傅抵送了數千老弱進來。

到第三日,秦軍大隊兵馬呼嘯而至,將武城團團圍住。

武城之西,離黃河不過十余里,秦軍糧草輜重,除了東郡供給之外,還從關中,從渭水沿河運來。羌瘣將自己的大營駐扎在城西,楊端和率軍五萬,駐扎在城南,李信駐在城東,只留下北面,並不駐軍,只是迫使那些掠獲的趙國丁壯,半環著北城門,深挖了兩道闊深多達兩丈壕溝,挖出來的土則在溝北夯成高牆,封住城內大隊出北城門外逃的道路。

東、西、南三面,則令那些趙奴,連日趕工,先將護城河的流水挖斷,抗運土石,填埋護城河。

這些趙奴被秦軍所迫,要填埋自家城池的護城河,畢竟自家老弱都在里面,那肯動手,只是秦軍可不管這個,但有違抗,或者動作遲緩者,一律斬首示眾,婬威之下,眾人不敢違抗,只得賣力干活。

城趙軍,見護城河被填,自然不能坐視不管,自家人在前,也不顧的許多,只得含淚射箭相阻,不過幾日的功夫,被秦軍所掠的趙人丁壯,已是傷亡殆盡。但護城河,也被填出來了很多的通路。

傅抵在秦軍來時,已經將求救的文,早早發了出去,如今能做的,就是憑城固守,等待援兵。

很快,秦軍就開始了猛烈的攻城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