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卷 橫掃大漠 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來者族!

︰大勝之下,分點女子財產,也該不算過分?呵呵呵!求紅票,求收藏,更求訂閱呀!!!

燕王喜二十年七月初八,燕太子丹和國相範增督率大軍,經過五日轉進,進駐呼倫湖畔。

呼倫湖畔原本是袞爾科倫的王庭所在,但前面的索倫水一戰,東胡王庭兩萬精銳逃回來的還不到三千,而育軍山一戰,東胡王庭直屬的三萬大軍,傷折被俘將近七成,其余東胡將卒雖然有不少潰散回各部,但大王袞爾科倫不知所蹤,各部族帥大人大多被俘被殺,各部當中以老弱居多,壯丁損失將近七成,各部衰弱之極,勉強應付畜牧都力有不逮,哪里還有什麼抗拒之力。燕軍毫無阻礙的就進入王庭所在。

太子丹在呼倫湖畔扎下大營,留杜旗、桓齮、荊軻所部駐守,而酈商和自家親衛兩個師則被分遣出去,撫定東胡王庭原來直屬的各部。

燕軍前部精騎滾滾而來,東胡王庭各部,逃無可逃,只得望風而降。

短短十余日,燕軍收攏的丁口已達十五萬之重,牛羊牲畜更是不計其數。

雖然收獲頗豐,但各部也都報來,如今王庭所屬的各部,因丁壯奇缺,畜牧生產遇到了很多的麻煩,

大戰之時,能多砍殺一個,絕不多留一個,恨不得將敵人斬殺殆盡才好。也好為進軍王庭減少阻力。但一旦掌握了王庭之地,這都變成了自己的,那還是丁壯越多越好,牲口牛羊子女越多越好,更多人才會有更多的產出,才會有更多的精壯可以編練成軍。

太子丹不但立刻釋放了本次抓獲的所有俘虜,並飛馬傳令鎮北將軍公孫東,將次國相轉交的俘虜迅速送到呼倫湖。

當然了,太子丹可不是僅僅說了一句話就將俘虜給釋放了的。

看管的俘虜的工作,這段時間都是由荊軻部下的騎兵負責的。

這些騎兵本來就是東胡左部的部族,看管這些俘虜,彼此更容易交流。

通過這段時間的模底,東胡俘虜中的各部族帥大人都被一一識別了出來,暗地里都被挑了出去,直接被全部處死。

其他的俘虜則是大受優待,吃喝供應和燕軍一般無二,也沒什麼事做,只要不搗亂,那些看管們一個個都是笑呵呵的,從不敢打罵。有些受傷的,燕軍也盡量的給予醫治。

所以這些俘虜,對燕軍雖然不能說感激,但從心里也覺得燕軍很是寬宏仁慈。畢竟東胡以前抓獲的俘虜,那可是全部為奴,打罵砍殺那都是平常事。

待燕太子丹到俘虜軍中宣布,一概釋放,準其各歸本部的時候,那些俘虜不但是欣喜,更是有著一些的感動。

不但釋放了俘虜,原本被範增侵入掃蕩時所抓獲的那些子女,太子丹也特許各自歸去。

只是這些被俘的子女,其部族大都不在,太子丹遂直接將其按照規矩,以家為單位,編為帳、百戶、千戶,虜獲的牛羊牲畜,將出一半按人均分,歸其為日後生活之本。

收攏,編戶,各種動作,在前面各部都是做的習慣了,已有規矩可循,大都是將臨近的三兩個部族打散了,重新按照家庭劃分編戶。

其中各族帥大人,都是富裕的大戶,其牲口財產全部為燕軍所得,在編戶之時,有貧困無產或原來的奴婢之輩,一律釋放為平民,賜給部分牲畜為生活生產所用。至于原本的平常牧民,則是一切歸己,燕軍絲毫不取。

不過,還是遇到了一個問題,因東胡之軍死傷慘重,很多家庭都只剩下了婦孺。

要是按照東胡族內的規矩,這些婦孺女子一般都歸其夫家的兄弟或子佷承繼,財產也是如此,但這次大戰,東胡丁壯損失的太厲害,很多家里是成年男子都已不在,想被收繼都不行,更何況燕太子丹有令,嚴禁本次戰死的各家男子收繼。

所以,很多青年、壯年女子都已成了暫時守寡之人。

之所以是暫時,是因為太子丹早有打算。

東胡壯丁戰死了,多了不少守寡的女子不怕,我這里還是有很多壯男至今無家呢!

這次出征,兩萬多軍中,一半以乃是出身于桓齮所部的降軍,這些降軍,一時半會是沒法回到秦國去見到自己的家人的,為了穩定其心,將其徹底收服,所以燕太子丹當即將來自秦軍降卒的兵士全部抽了出來,根據現有的從屬分到各部,挑選女子婚配並承繼其夫家原有的財產,養育其幼年子女。

為了讓這些將士能生活的更好,太子丹專門從收繳的各族帥大人的財產中拿出一部分賜給這些將士作為養家之資。

至于其他五郡兵和雜胡各部出身的將卒,如有願意在此成親的,一律也以此待遇。

雖然只是一部分,可原來的那些牲畜,各族帥大人們佔了大半,其余牧民人數雖眾,卻數量不多,這些將士經此一賞,都已成了各千戶百戶中的富戶。

東胡族這些年沒少了征戰,夫死改嫁原本就是平常事,況且這些女子頗有一些就是東胡人從他族搶來的,故而太子丹傳出此令,不但軍中大樂,就是那些東胡女子,見了這些將士都是魁梧精悍人人富庶,倒也沒有什麼不願意的。

這次編戶,凡帳長、百戶,皆選自這些配婚的軍士。

東胡王庭諸部,全數編為三十個千戶,三個萬戶,分稱呼倫左、中、右萬戶,三個校尉和都尉,分別成為萬戶長和左右萬戶長,免杜旗遼西郡守之職,任杜旗為鎮北右將軍,管領呼倫三萬戶。

還有沒被分配的族帥以及歸屬于王室的女子和牲畜,則一概送回南面,將來作為將士的賞賜之用。畢竟現在還沒有徹底平定東胡,還不到評功論賞的時候。

太子和範增在王庭這里整編牧民和休整隊伍的同時,並沒有放松對東胡右部的警惕和攻伐。畢竟不拿下東胡右部,這東胡就還有反撲的機會。

編戶、配婚、發賜牛羊,匯整登記繳獲剩余的牛羊、戰馬、女子等等諸般雜事,太子丹只是負責定了大概章程,頒布命令,至于那些實際處理的繁瑣事宜,太子是一概扔給了國相範增和杜旗等人負責的,至于他自己,則是專心的對付東胡右部諸部族。

在東胡三部,左部和王庭本部實力最強,其右部的實力則要相對弱的多。這和東胡國建立游牧的歷史有關。

東胡北遷,自中原不斷外移,進入燕山北麓之後,也是從西向東走,八百里松漠地帶以及西遼水一帶,乃是其根基。後來和山戎等族交會,在遼西、遼東也有分布。

秦開北逐東胡,佔領遼東遼西等地,燕國設置北邊五郡,東胡因西遼水一帶距離燕國太近,王庭北遷,進入呼倫湖一帶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其核心部落,以呼倫四周和西拉木倫河、西遼水一帶為主要的游牧地。

北方草原,以陰山之北的大戈壁為界,後世習慣稱之為漠南漠北。呼倫貝爾大草原按照地理的位置,已經遠在大戈壁之北,不過因為和八百里松漠之地並沒有什麼太明顯的大戈壁為界限,其實這里屬于漠南還是漠北,真沒有什麼人去認真地考證過。

東胡所居之地,在原本的歷史,對後世歷代王朝的南北變遷起著非常重要的一個地區,很多北方的游牧民族興起于此,並從此西進大漠南北,成為北方農耕經濟和中央政權的巨大威脅。

拋開東胡不說,後世的烏桓,為禍漢邊數十年,鮮卑諸部,從步度根、軻比能開始,到慕容部的燕,北魏,柔然,後面崛起的契丹,蒙古,無不發源于這一地區。

而且這一地區,往南直下遼西遼東兩地,稍微不慎,就成為分割游牧政權分割中原和東北諸地的進出通道。作為中原政權,如果能牢牢的掌控了這一地帶,左可以西漠北,東可以直下松女敕和遼河平原,整個控制現在的東北諸地。

東胡也正是擁有了這一地區之後,在南邊為燕所阻之後,才開始東下松女敕,西漠北,逐步開始征伐漠北諸部,建立了東胡右部。

東胡右部,乃是以王庭和左部的力量為支撐,才逐步一點點擴張起來的,其下面的部族歸附的部族多,核心部族少。燕太子丹打垮掌握了東胡王庭和左部,面對東胡右部已經具有了完全的實力優勢。

但是,如果東胡右部王袞爾茳真是雄才大略的話,時間長了,難說不是太子丹的大麻煩。畢竟太子丹穩定了後方,精力還是要轉向中原的。

所以,對于東胡右部絕對不能放松,不能給袞爾茳喘息之機。一舉定之才是策。

所以,在進駐東胡王庭之後,太子丹一面分出部分兵力歸攏諸部,整合呼倫三萬戶,一方面展開了對東胡右部的攻勢。

這個攻勢不是出兵!

能不戰而勝,又何必動刀兵,傷殘自己的丁壯呢!

太子丹的計策很簡單,對東胡右部分化瓦解!

這一策略的具體實施者,是以荊軻、任默為首的斥候力量和蕭晨等漠南幾個萬戶的子弟。

首先,太子丹寫了一份令旨,從逮住的族帥大人中,選了一個袞爾部族的老大人,給了他十幾匹戰馬和部民,令他帶著令旨前往東胡左部送給袞爾茳,令旨寫的很簡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束手而來,封于大邑,崇以高爵。不來者族!」

︰如果你不是在縱橫看的,請你到縱橫去點一下,支持一下老醋好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