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卷 橫掃大漠 第二百四十七章 兵分兩路

範增返回霍林水之後不到十日,杜旗率領本部的兩師步卒趕來會合,同時帶來的還有大量的輜重。

經過整補,酈商手下的騎兵精銳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因為桓齮所部精銳和逐漸選調的東胡部族立功精壯的進入,全部將士總數達到了四千余人,戰馬更多大五千多匹。桓齮所部,也恢復到了九千人,為兩個滿編車步混編師,至于另外的那個不滿員師和桓齮的親衛團,則因為增加了三千匹戰馬,成了騎兵,即便馬具不如酈商所部先進,但也不在東胡士卒所用之下,跟隨酈商部機動作戰的能力大為增強,當然了,因為沒有整體操練過騎兵技戰術,更多的是采用騎馬機動,下馬步戰的方式。

杜旗所領的一軍,一個師被太子調走,負責鎮守和糧草輸送,目前這一軍只有兩個師和一個親衛團,共計七千人。

合計範增所領,將士兩萬,戰馬近萬匹,戰車八百輛。

前期俘虜的北部各部的部眾,都已經編戶完畢,丁口計有三萬余,編為六個千戶,由太子派出的兩營將士掌管,根據範增的軍令,這六個千戶的部民,就留在霍林水左近放牧,從其中各千戶,抽選了千余丁壯,派了一隊騎兵看管,驅趕收繳的牛千頭,羊一萬頭,隨軍北以為軍糧,自己則統帶大軍,以桓齮右軍所部騎兵為先鋒,右軍主力和酈商所部精銳為中軍,杜旗左軍所部為後衛,重新北索倫水。

大軍前行,沿途又無道路,前次輕兵追亡逐北,當然是迅疾,但這次是大隊人馬,隨軍尚有輜重,行進的就慢了許多,足足走了九日,才趕到索倫水。

這一路行來,沿途的先鋒騎兵,偶有遇到三五東胡人馬,遠遠見到大隊兵馬,早就跑的飛快,桓齮部下的騎兵,還真的追不,這一路,前後只怕有數百之多。看其形容,當時東胡王庭的那些部族,大概從潰散北逃的族眾口中,知道了這邊的變故,所以派斥候打探詳情。

桓齮部的騎兵,別看騎術不怎麼樣,這弓射卻不錯,覆蓋面展的又開,足足遮蔽了十幾里的寬度,東胡斥候雖然沒有被射殺,卻也探不到後面的實情。即便有一些散騎遠遠的繞過了桓齮部,也躲不過護衛在大軍兩側的酈商所部騎兵小隊。這些精銳一旦遇到東胡斥候,那可是絕不放手的,非一一射殺斬首不可。

所以,大軍前出到索林水,燕軍的行動,也通過這些部族飛報到了東胡王庭。至于這些部族,已經得知了南面部族的遭遇,見燕軍又來,也是保命要緊,一面向王庭請援,一面全族北遷,躲避燕軍的鋒芒,從索倫水,沿大興安嶺山脈北五百里之內,東胡各部族已經是撤退一空。

順著索林水,沿河谷西北,可以穿過大興安嶺山脈,繞過阿爾山,就可到達哈拉哈河,順哈拉哈而下,經貝爾湖、烏爾遜河,即可到達東胡王庭的所在的呼倫湖畔。只是索倫水河谷道路崎嶇難行,騎兵步卒或可通過,這戰車輜重,只怕一個月也走不過去。

而從往北的山脈之間,東胡王庭到這邊的部族,也有幾個山間孔道可通,佔據索倫水兩岸,則對南面的新佔各地形成了一道強有力的屏障。

到了這里,範增傳令全軍,在索倫水畔臨水扎營,桓齮所部騎兵渡河而北,在河北四五十里方圓之內,巡查游曳,為大軍觸角,全軍主力則在河南樹立五個大寨,團花式擺開,每日操練軍士。

同時,從立功的東胡軍卒中,選了精明強干的二十余人,由任默手下一個豪杰領著,按照範增的囑咐,全部改扮成左部潰散部眾,自索倫水西,前去東胡王庭辦事。至于大軍,則就在這里等待東胡王庭主動前來進攻。

任默手下的這位豪杰,出身遼東,原本就是東胡部族逃到遼東的一個得罪部民,如今一改辦,和東胡部民一點差別都沒有。一行人別了範增和任默,以袞爾虺帳下潰散親衛的名目,前去東胡王庭。

路途遙遙,等這些細作人等在五天後到達哈拉哈河,開始向東胡王庭挺進,國相範增率軍兩萬依然駐扎索倫水待機殲敵的時候,太子丹在烏敦套海這里,開始了西進。

閶闔果日和傲骨等西拉木倫河流域的這些部民,總計五萬余,共編了十個千戶,太子丹索性將其合為一個萬戶,派公孫東為萬戶長,負責鎮守的左軍那一師的主官校尉為副萬戶長,就以烏敦套海為根基,前後轉輸糧草輜重。鎮守各千戶。自己則直接領兵,西出大興安嶺余脈,進入漠南之地。

太子丹的這個決定,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對,尤其是公孫東的反應最為強烈。

大家反對的理由無非是一點,如今這里只有這一點偏軍,烏敦套海這里,西行百里,就是大興安嶺余脈和燕山山脈的連接處,這一地區,高山是有的,但更多的是矮丘緩坡,和西面的漠南的廣大地區,交通並不算困難,否則東胡的左部王也不會把王庭設在這一地區。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低矮的山地,畢竟將兩地分了開來,東面是袞爾部的核心部族,西面則更多是其他收服和歸降的部落和氏族。這些在東胡,和袞爾部相比,略為低一些的部落,除非是東胡左部王的命令,一般絕不會到山脈的這一側。如今燕軍佔了這里,東胡左部王覆滅,那些部落,除非燕軍和東胡王庭大戰,東胡王派人重新過來歸攏各部,集結各部抄燕軍的後路,或者直接攻打燕國邊境。一般來說絕不會輕易發兵過來騷擾燕軍。

所以,太子身居烏敦套海,後面不遠又是燕國邊境,身邊又有數千兵馬護衛,安全絕對沒什麼問題。

可太子丹要是率兵西進,那可就不好說了。

西面各部雖然散亂,可林林總總也有二十萬眾。

太子把左軍這一個師留下鎮守,豈不是只帶親衛軍隨行?

親衛軍連諸郎賓客算起來,也才三千多人,還是車、馬、步卒都有。區區三千人,前去面對那二十多個部落,真要有一個部落膽大,帶頭聯合起兵來襲,嘿嘿,以太子手里的這點兵力,只怕有點不夠看!

這要把太子丹的命丟在草原,這仗還用打麼,大家干脆都抹了脖子算了!

所以,大家一致強烈反對,就連原先提出來率軍西進,一邊招撫一邊整軍的劉季和汪日辰都受了牽累。

而公孫東更是火大!

好歹自己也是燕國武將,身為宗室到了軍中,一直沒撈到統領大軍的資格也就算了,跟在太子身邊,執掌護衛諸事,能保得太子安然無恙,沒功勞也有苦勞。如今太子竟然要自己領偏軍西進,竟然把自己留在後方做什麼萬戶,鎮守後方,看管那一干蠻胡,連個立功的機會都沒有,這算怎麼回事!

所以,公孫東很是激動,在眾人面前慷慨激昂的勸諫,堅決要求太子絕對不能輕動,率領留守的主力,鎮守烏敦套海。

至于西進之事,既然太子覺得劉季和汪日辰職位不高,身份不夠,那自己恰好乃是燕國宗室,又曾是朝中列卿之一,算起來也是燕國前十位的大臣,那自己統兵前往,豈不是正好?

況且公孫東也說了,如今範增、酈商、桓齮等外來的大臣將軍,還在前面沖鋒陷陣,自己等一干宗室,和國家休戚與共,又豈能坐享其成,只要太子撥給自己一千軍馬,自己願意帶著太子身邊的羽林諸郎中的宗室子弟,西進漠南諸部,為國家開疆拓土殺敵立功。

公孫東站在帳中,指手畫腳的陳詞,對于前面所說的讓太子留下鎮守的建議,帳中賓客和將佐那都是一致贊成,不過對于公孫東要帶兵前去,這大家可就想法不一了。

劉季和汪日辰等人,那倒是無所謂,可是有資格爭奪統帥之位的貫高和荊軻,卻都提出,太子既然在此鎮守,公孫東還是留下護衛太子的好,至于西進之事,自己倒是願意為太子效勞。

大帳之中吵吵嚷嚷的爭個不休,倒是太子丹坐在首,安然若素。

看著大家都要爭搶西征之任,太子丹心里是高興地很,不管大家是為了立功也好還是別的什麼,起碼大家都是想為國出力的。

可好像你們的話有矛盾呀!

勸我不要去,說是危險,可自己搶著去,怎麼每一個顧及到其中的兵凶戰危?

搶了半天,誰也說不過誰,反正誰也做不了別人的主,也就得不出最後的結論。所有人都停了嘴,眼巴巴的望著面高坐的太子丹,要求太子決定。

當然,每個人都希望太子丹能支持自己的建議,讓自己獲得這次領兵之機。

大帳中一時安靜下來,坐在面的太子丹微微一笑,道︰「怎麼,眾卿不再爭了?」

「西進之事,我已經定了,諸卿不必再諫,由我親自統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