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卷 橫掃大漠 第二百三十五章 出擊

燕王喜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燕國太子姬丹率親衛、賓客一千三百人,到達遼西郡郡城且慮縣。

這多出來的八百人,乃是太子到薊城拜別父王的時候,燕王喜特地從衛尉監鞠成的手下抽調的衛尉軍精銳,帶隊的正是豐邑劉季。劉季此人,秉性闊宏大度不拘小節,又愛喝酒,和衛尉監鞠成謹慎小心的性格頗有點不對路。王宮侍衛責任重大,鞠成生怕劉季那日不小心,在宮里給自己惹出事來,故而借這次抽調衛軍的機會,就把劉季給派了出來,他在宮中的位置,鞠成安排給了劉季的同鄉王陵。

對于劉季的到來,太子丹則是非常的高興。這次到了草原之後,除了征戰,更重要的是收服草原諸部的民心。面對豪俠爽氣的游牧各部落,以劉季的性格,比之殺伐決斷的酈商,比之嚴謹厚重曹等一干將領,倒是更容易和其打成一片。

遼西郡十四縣,且慮,海陽,新安平,柳城,令支,肥如,交黎,陽樂,狐蘇,徒河,文成,臨渝,賓從,絮城。全郡合有戶三萬兩千余,口十五萬六千。

郡城所在且慮縣今義縣,位于怒魯兒虎山南麓,北依閭山,東傍渝水。居郡內之中,當東西險要,其北逆渝水而百里,出渝水關,即位東胡之地。

往年的三月,山南之地已是春暖花開,各地忙于春耕,草原的東胡各部,也都要移至春季牧場,馬就要開始春季配種接羔。雖說東胡和燕國之間,常有些沖突,東胡各部在秋冬之際時常南下剽掠。到了這時候,一般邊境都會稍微平靜些。

雖說兩國之間緊張,但畢竟游牧和農耕之族所產不同,況且東胡之地,少有鹽糧,到了春季之後,還是有些膽大之人,販運鹽、帛之類出關北,和東胡諸部,換些牛羊牲畜。各地關口,此時大都要陸續開放,放關內一些商旅出入胡地。

前些日得了太子的軍令,抽調各郡精銳齊集遼西郡。遼西郡守杜旗,駐守遼西郡已有十五年之久,與東胡之間,或打或和的,都早已慣了。當下就頒布嚴令,所有關口,一律封禁,膽敢私自開關放行者,斬無赦,以嚴禁商旅出入,防止泄露大軍消息。

最先趕來的,就是漁陽、右北平和遼東的六千軍。隨後是尉僚派來押送糧草的兩千軍馬和桓齮所領的一萬兩千人。

桓齮和陳余統管的四萬屯田降卒,散在北邊五郡屯田,主力近三萬,就是在遼東遼西兩地。雖說是屯田,依然是按軍旅編制管轄,實行的是軍屯,一聲令下,桓齮從各部當中三丁抽一,選拔善射精壯匯聚過來,集結的倒也甚快。

等範增督領的酈商所部來到且慮的時候,且慮城已經成了一個大兵營。

且慮全縣人口不過兩萬,還有不少是散居四野,且慮雖是郡治,但城池也不是很大,平日常駐的郡兵不過六千余人。這下兩萬多人塞進去,已經是滿滿當當。

太子和國相未到,郡守杜旗以地主郡守的身份,接待安排各軍行止。

雖說這次太子乃是全軍的主將,可範增乃是國相,又持了太子的符節過來,一到且慮城,範增毫不客氣,當即接下了全軍大權,開始整編各軍。

酈商所部三千精騎,這是突襲之軍,仍然保持原編制不動。其余遼東軍、遼西軍合計四千人,分為四團,又從桓齮軍中,劃出六個團,共計十個團,三團為一師,設校尉為主官,至于校尉人選,三師合為左軍,以遼西郡守杜旗為領軍,並以一個團為領軍親衛兵。漁陽和右北平之軍四千人,和桓齮所部余下六千人,也同樣編為一個軍,以桓齮為領軍。

尉僚所派的兩千軍,則留作太子的親衛兵。

桓齮所部,原本是降卒,當時歸降趙國,除了兵器,其余衣甲營帳,都保留了下來,當時調來邊郡屯田,太子給的更多的是農具耕牛和種子,至于兵器,不過發了一成用于操訓。如今這些人,雖然精銳,竟還是空手的多,範增令杜旗用遼西武庫所存,給桓齮所部將士補齊所需。

等太子丹到了且慮城,範增已將各軍整頓調理完畢。

站在城牆之,看著城內城外連片的營帳和軍營中操訓的將卒,太子丹笑對範增道︰「幾日工夫,各軍即整編完畢,國相辛苦。」

範增謙遜道︰「此功非為臣所敢居。自前年統一軍制,無論邊郡還是桓將軍所部,都已統編,此次不過是將各團配入各軍、師罷了。」

「全軍六師,每師均有原邊郡兵一個團,校尉六人,兩人來自桓齮所部,其余為四邊郡將佐。」

太子丹問道︰「桓齮所帶來的各團軍侯和校尉,其底細如何?」

範增笑道︰「臣都已細察過了,桓將軍所選,校尉和右軍侯,均為原秦人軍中驍將,副軍侯以太子門下賓客和燕人將佐居多。」

太子丹點點頭,道︰「如此甚好,原秦軍將佐,畢竟善戰,我還怕桓齮心有顧忌,不敢多用原屬下為將,那樣反倒誤事。」

範增笑道︰「桓齮為人忠耿,以戰事為重,不計其余。既是要帶軍陣,自然要選善戰之將。」

桓齮和範增,原本在咸陽是見過的,只是當時桓齮為秦國將軍,威風八面,而範增不過是一個質子的門下賓客罷了,雖然有才,為太子所重,呂不韋等執政大臣或許還了解一二,桓齮這等武將,不過是到太子丹府蹭吃蹭喝的應酬罷了,哪里會將範增看在眼里。

桓齮降燕,主要是太子安排,桓齮到薊城參見燕王喜,不過和範增匆匆一面罷了,這一次範增接手軍務,桓齮才算真正和範增有所接觸。不過,這幾天下來,桓齮對範增卻是大有好感。

雖然說自己降燕也一年了,自認處事謹慎,手下各軍,也都踏踏實實的進行屯田和整編,但不管怎麼說,自己手下所統,皆為原秦軍將卒,這次集結萬軍,不管別人怎麼看,桓齮心里卻還是有些戒懼的。

好在範增處理的很是公平,對于自己帶來的將佐都是一視同仁,毫無偏見,所缺的兵刃車馬,也都立刻欲以補齊。這一點,不但桓齮心里很是感激,就是手下將佐,也都心里暖洋洋的。

畢竟是要到大漠作戰,桓齮深怕自己帶來的將士不了解東胡之軍,將來了戰場吃虧,所以借用配到右軍的各邊郡團的將佐,到其余各團,給將士講解和東胡作戰的經驗。一來讓將士們能提前有所準備,二來相互也好熟悉一下,利于將來配合作戰。

听說太子召喚,桓齮馬帶了手下的各校尉君侯二十來人,直接到郡守府中前來參見。

車馬剛到郡守府門左近,桓齮遠遠就以看到,門口正有人等候著。

仔細看時,卻是太子和國相,身後是或熟或生的一些賓客將佐。桓齮趕緊令手下停下車馬,招呼眾將佐,快步跑向門口。

看到桓齮的車馬,太子丹緩步下了台階,遠遠的對桓齮一拱手道︰「卿別來無恙!」

桓齮快趨幾步到了近前,深行一禮,朗聲道︰「臣桓齮參見太子、國相」

他手下眾將,沒見過太子的,倒是那些燕人邊郡將佐,至于原來的秦人將佐,在武陽城里,就已經和太子熟了,見太子親自迎候,這些將佐誠惶誠恐,趕緊隨著桓齮七口八舌的拜見太子和國相。

桓齮惶恐道︰「臣等來的晚了,竟勞太子久候,實是罪過!」

太子丹朗朗一笑,前扶住桓齮,道︰「將軍率部屯田邊郡,勞苦至甚,我出門迎候,也是該當,卿何來罪過一說,來,來,來,到府中說話!」

說著,要挽了桓齮的手進府,桓齮再三不肯,推月兌良久,姬丹不好太過,只得作罷,由桓齮率將佐跟著,進府中議事。

範增撥給太子的兩千親衛軍,已經有公孫東接手,和劉季的八百人合編為中軍本部親衛師。另有太子門下賓客和貼身侍衛三百人,則有貫高統一掌握。

所以,這次軍議,不但杜旗和桓齮的的左右軍將佐,更有酈商所部將佐前鋒精銳和公孫東的親衛師將佐,加荊軻、汪日辰、任默等賓客,濟濟一堂,將近百余人。

大堂正中,已經高高的掛起了荊軻等人根據太子圖樣所畫得東胡各部山川、部族、軍力地圖,雖是粗略,用來商議和講解大略,倒也是夠了。

桓齮和杜旗所部的將佐,只知道要對東胡用兵,範增來了以後,只是整編軍師,並未傳達這次出兵的詳細計劃,因此,軍議一開始,先有荊軻和汪日辰給眾將講解此次作戰的思路和大概計劃。

杜旗是邊郡老將,和東胡交手,大都是依邊牆或城池固守,偶有出擊,不過是大軍掃蕩一下臨近的部落而已,至于桓齮等人,更是從未和東胡各部打過交道,以前和諸侯交戰,雖然也是奇計百出,但大多不過是攻城和大軍對戰而已,對于這種突襲戰法,還真是第一次听到。

听完介紹,廳中眾將都是呀聲一片,這個戰法,可還真是第一次听說。

不過,結合自己所知的東胡情況,大家對于這種戰法倒大都認同的很。畢竟不管以前用沒用過,戰法就是要因敵制宜,因情而變。只要取勝,那就是好戰法。

經過兩個時辰的講解和議論,看大家都沒有了異議,太子丹微微一笑,道︰「既是如此,就請國相下令。」

太子丹和範增早已擬定了各部行動的詳細軍令,太子說話,範增也不客氣,從貫高手中,取過卷冊,開始下達調軍令。

真不容易呀,總算該進入大草原,開始征戰了!!!求訂閱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