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龍行千里 第二百零六章 調動

公子隆上奏,道變革官制,牽扯甚重,如非謀定而後動,一旦有誤,其錯非小,既有爭議,當令群臣下去,多加斟酌利弊,各自題奏,以備大王參詳之後再行定奪為宜。

公子隆所奏,雖然本意是要為宗室諸人商量對策爭取時間,但所言卻是正大光明,理由極為堂皇,燕王喜笑道︰「王弟老成謀國,所言甚是,就依王弟所奏!此事非一日可決,眾卿回去,將範卿所奏,細細思量題奏。」

看範增等人還要再爭,燕王喜一擺手,又對張耳道︰「吾兒有奏,卿所統領甲卒,皆是吾兒精選驍勇忠耿之士,著各賜爵一級,入宮中為衛士!」

「鞠成何在?」

鞠成這次隨張耳歸來,並不知太子何意,听燕王相問,鞠成跨前一步,拱手為禮,正色道︰「臣在」

燕王喜微笑著對鞠成道︰「卿隨太子多年,忠心勞苦,謹慎勤毅,寡人深知之。如今既同張卿同回,卿可為宮衛卿,統該部兵馬。」

宮衛卿乃是燕國官職,其職責是統領宮中衛士,把守王宮門戶,和秦國的衛尉差不多,只是名稱不一,級別稍遜。鞠成原為中庶子,秩為千石,任為宮衛卿,則跨入兩千石高官的行列。

听燕王如此安排,鞠成本要謙遜幾句,不過剛要張口,鞠成腦中電光一閃,頓時明白,難怪太子當時吩咐自己回來時,只是微笑不肯回答自己回來有何任務,原來太子是早有打算︰劉季所領得衛士進宮,任用朝中其他大臣管領,只怕一時之間難以掌握,而太子身邊其他人,大王未必能信得過,只有自己,既是太子身邊的心月復,又是國家老臣之後,為大王所知,最適合管理這一部人馬,所以才特地派自己候命。

這宮衛卿和別的官長不同,掌握宮門進出,忠心當然是第一位的。但光是忠心,卻不熟悉朝中上下的規矩和大臣底細,只怕也未必能做的好。鞠成以世家子弟,又在太子身邊歷練多年,充任此職,不論是資歷還是家世,都是足夠的。

想通這些,鞠成肅然道︰「大王有令,臣領旨!」

宮衛卿公孫東是燕國宗室,今年三十多歲,和太子丹都是燕惠王曾孫,算是近枝宗室,雖然和公子隆走的很近,但為人儒雅,又一向低調,故在朝中風評甚佳。他自覺一向並未犯錯,忽听燕王任命鞠武,公孫東站在班中驚訝不已,臉色青白不定,甚是難看。

燕王喜看一眼公孫東,溫言道︰「卿乃我宗室之中良材。寡人知太子練兵選將,意在大舉,正是卿大有作為之時,卿且前去佐太子統軍可也。」

如今太子丹執掌下都、中都兵權,鎮守下都之地,手中丁壯軍力,幾乎佔了全國近半,如真是為太子副將,那位置比宮衛卿還高了不少。

不過燕王並未直接任定官職,自己到了,太子具體怎麼任用自己,那還是要太子說了算的。想到此處,公孫東心里不免忐忑。不過,大王有令,他作為臣子總是要听的,于是趕緊出列,拱手領令。

隨即燕王令殿中大夫書了詔旨,國相鞠武和亞相範增簽押之後,當即生效。隨後散了朝會,根據燕王詔旨,劉季所領兵馬當即進入宮中,在鞠成的統領之下,由公孫東協助,開始接收宮中防務。

原來的宮衛軍,中高級帶兵將佐全部調出,全部派到太子手下任職。其下屬衛士均和新調來的衛士混編,至于其他屬吏,則留守原位不動。鞠武和範增現場辦公,根據張耳帶來的名冊和鞠成的安排,將新到將佐一一任命,整整忙到天黑,這才全部搞定。

鞠武新任,劉季又年輕,奏報燕王批準,範增將王陵也派到宮衛軍中任職,協助鞠武。

對于王陵,已經跟隨範增近一年,對于這位年輕人,範增很是看好,忠耿厚重,可堪大任,燕王對其也很熟悉,故而燕王喜毫不猶豫,就同意了這份任命。

到了次日,公孫東奉了燕王詔旨,立刻帶領這幾十位將佐輕車快馬南下武陽城去見太子丹。太子丹見到詔旨,細算時間,知道公孫東這些人接到任命之後,乃是一天都沒耽誤,都是直接奉令快速南下,太子丹大喜,大排酒宴為眾人接風,隨後按照各人資歷,分到軍中任職,至于公孫東,則暫留在身邊以備差遣。

隨後幾日,燕王喜又以內府監羅升轉任諸郎令。諸郎令,乃是統管宮中諸郎,在殿內外侍衛大王和宮內貴人。和秦國的郎中令職責相似。與宮衛卿相表里,共同護衛宮中侍衛警戒。

諸郎令的所屬各級官佐,也都按照鞠武和羅升的建議,進行了部分的調動,使得羅升毫不費力的就掌握了侍衛諸郎各部。

大王使出霹靂手段,快速更換了王宮內外侍衛,使得原來在宮衛之事上掌握大權的宗室一脈,均已調出外任。

此時,太子所造水車,早已在薊城工坊仿制成功,燕王喜領群臣親到水邊觀看,果然乃是興農抗旱的利器,燕王和眾臣都是大為喜歡,就連宗室諸人,雖然就是因此物的出現,這才導致所謂官制改革一事,可還也都恨不得馬上在自家封邑使用起來,因為不管如何,有了此物,起碼自家這近水平整之地,再也不怕這天旱,封邑所產,比之單純靠天吃飯總是多了一些保障。

故而燕王下旨,馬上令工坊大力制作,並送各郡縣為樣,推廣試用。如今天旱,兩月不雨,已經多有秧苗旱死之事出現,首要之事,便是抗旱保產。至于改革官制一事,暫且後論

同時,根據太子的奏請,道是練兵一年,將才缺缺,而宗室親貴,多養尊處優,不熟軍務,恐將來軍功大行,宗室諸枝碌碌無為,爵低官小,難以屏藩王室。既有辱先祖威武之名,又難保富貴之身。故燕王下旨,凡年滿十三以上,三十以下未曾任職,或官職低于六百石的宗室諸子,均派入武陽軍中,年長者由太子考核任用,年幼者由太子在下都設立官學,擇大賢教導之,以備將來為國家之才。

燕王這幾道詔旨頒布,宗室諸人都是暗自大驚,更換宮中侍衛官佐以防萬一那也罷了,這將年幼的宗室諸人都派到武陽城交給太子任用教導,說起來好像是為宗室諸臣的子孫成才考慮,可怎麼看都像是把宗室諸子都變成了捏在太子手中的人質。

公子隆當先上表諫阻,卻被燕王喜一頓訓斥,道是太子之身份遠貴于諸子,不但以屢次出質外國,又統兵在前,為國效力,宗室諸子亦乃召公之後,豈能不思進取,甘于平庸?況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國家宗子,與國休戚相連,更應該努力效忠才是!

訓完了公子隆,燕王喜怒氣不消,當即下旨︰凡五日內延誤不行者,連同其父祖,盡數逐出宗籍。

公子隆不但討了個沒趣,還惹出了這樣一個嚴旨,心里大是窩火。恨恨的出了宮,暗自思索對策。

宗室諸臣,也並不一致,有的得勢,有的也混得很一般,如今大王嚴旨頒下,早有一些膽小的,第二天就奉旨而行。更有一些心思靈活的,見如今太子諸般動作,無論是對外合縱,還是內修國政,都頗有出人意料之處,太子門下賓客,更是多有建功,躥升高位。反正這大王之位將來是太子的,跟著太子,未必不是將來更進一步的捷徑,因此都很是踴躍的奉令行事。

沒過三日,這還未曾按令而行的宗室貴臣,不過就剩下了公子隆、易陽君等五六家,這幾家宗親,都位居顯位,自然也是消息靈通之人,當然探知了此情,明白自己已經孤立,只怕到了期限不行,大王那里真的不會容情。

宗室,宗室。依仗的就是宗親的身份和血脈,一旦被逐出宗籍,這一身富貴立刻就灰飛煙滅,無奈之下,只得照辦。

待諸家都已奉令行事,足足過了一月,燕王喜這才重新提起改革官制之事,雖然公子隆等人依然強烈反對,連續在朝堂上爭論數日,但燕王心意已決,下詔依範增所奏,改革官制。

同時,以鞠武為太師,免其國相之位。

升範增為相國,以劇平為國尉,以張耳為御史大夫,此為三公開府。這其中劇平乃是前國相劇辛長子。

更以太子兼任為大將軍,上谷郡守秦毅兼任左將軍。尉僚為前將軍,桓齮、陳余、酈商、公孫東等人,皆為軍中之將。

易陽君為宗正監,公子隆為宗伯監,羅升為郎中監,鞠成為衛尉監,酈生為中書監,陽慶則任為國子寺的主官國子卿。

太子宮屬官,則以貫高為太子卿,總管太子府內諸事。

其余各官,則有鞠武和範增,從現有大臣中選調權屬。

十余日的時間,朝中諸事才算平定,各府各衙,開始按新制理事。朝中改革官制之舉,才算底定。

至于各地郡縣設置,下都等地官職,均有太子報上,原本的城邑合並之後,大部縣令均是太子自原來的城守大夫中選用,朝內核批。其余各地需補的官吏,則自朝中親貴子弟中,擇賢才任用,足足忙了一個月,才算完結。

此時,各地秋收已經結束,由于下都等地抗旱搞得最快,減產最少,平均算下來,不到二成。而薊城周圍,都減產三左右不等。

就是這樣,也遠勝于諸侯各國,今年這一場大旱,諸侯當中,趙國的南部、魏韓兩國、齊國大部,秦國關東之地,都減產最少在四成以上,甚至絕收之地都不少見。

而按照太子的指令,下都、中都各地,都開始推廣秋種小麥。

好了,終于傳上來了,大家是不是該給些票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