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龍行千里 第一百九十九章 家務事

隨行公孫河、陽慶、荊軻等人,到了這個時候,還有什麼不明白的,都知道此物乃是太子要用來提水抗旱之用。

眼見流水嘩嘩,陽慶、公孫河都是見過姬丹出手的人,知道姬丹心中胸羅萬象,這個東西雖然稀奇,但太子天授,那也不算什麼。倒是荊軻、劉季等人,眼見太子兩日趕路,回來不到一日就指點造出此物,對于太子之才,不由大是佩服。

三架水車,一架因尺寸掐的不好,轉動不過兩周,即被刮水板卡住轉軸,不能使用,另一架稍微有點好點,也不過用了三刻,就要調動。只有其中一架,提水將近大半個時辰,依然轉動如飛。姬丹大喜,喚過這組木匠,每人賞了五百錢。

姬丹又喚過令兩組工匠,囑咐眾人丈量尺寸,看看自己所做,是哪里有誤。將水車扛了,立刻回去修正以後再試。

姬丹傳令公孫河,立刻將這架好用的水車扛了,回去拆散,丈量精細尺寸,分件測定闊窄高低厚薄數,以為標準,集合八成工坊木匠,全力打造這提水車。

公孫河一力應承,同時提出,這木匠當中,手藝高低各有不同,有善做車軸園物者,也有善做家具精刻之物,當然更有鋸侃之輩。如是分組,恐不易調配。

莫如將這器物各部分解成件,以所測標準為尺寸,各依所長制之,如原來做車之工,可令其專做大小幕齒轉軸,有的則專做解木刨木長阪之事,有的則專門制作擋水板等等。最後則有木匠之經驗豐富者,專司組裝。

姬丹听了,心里一動,這不是後世的流水線作業麼?

姬丹當即大笑,道︰「卿所言甚善,依卿所奏,制作當是更快!」

考慮到工匠到底有限,姬丹又讓荊軻到尉僚那里,讓尉僚在軍中,選出略知木器的軍士,派到公孫河這里統一調用,給這些工匠打些下手,好加快水車制作的進度。同時,調軍中一千名軍士,在其官佐的率領之下,由張耳安排,陸續將這水車送達各城,按鄉里分配,教導使用。

到了次日,下都工坊數百木匠開始趕工,雖然說是皆按標準制作,但大家畢竟不熟,環節之間還需要來回協調。公孫河巡視各處,逐一指點規範,忙活了半日,才算進入正軌,到了晚間,終于新制出水車五十多架。

公孫河很是慚愧的對太子丹奏道︰「實乃臣管理不力,數百人制作,居然只得區區五十架。」

姬丹倒無所謂,笑道︰「卿不必自責,今日乃是新作,大家工序不熟,能有五十多架已經不少,想必明日大家熟了,數量定會翻上一番!」

公孫河高聲道︰「此物關系灌溉,當真是急如星火。眾工匠也都知道,以臣之見,明日當有百五十架!」

這種大規模的復制,流水線制作可以充分利用非技術熟練工的勞動力,在人多的時候,能充分發揮巧匠的關鍵作用,制作效率最高,這一點姬丹當然清楚,但流水線式制作,最重要的是要標準化。所有人用的標準一致才行。

公孫河從管理工坊的實踐中,不自覺的發現了這種模式,但對于這種模式本身的訣竅所在,畢竟還有些模糊,姬丹遂將大規模流水線作業的管理特點給公孫河解說了一遍,並告知公孫河,管理這種流水線,一是每個環節都要有技術標準,二是及時調度,在管理中,可以根據觀察,制定制作目標,實行不同崗位的數量的承包制和獎勵,如此可極大的調動工匠們的工作積極性。

同時,擇技藝嫻熟的老工匠為頭目,負責檢驗監督質量,避免只重數量產出廢品的弊端。按照工坊傳統,每個工序都要自刻記號,標明制作人和工序,便于驗收時追究質量不符的責任。

這樣一種運作體系,不但適用制作水車,但凡大規模制作同一物體,均可采用,比如馬鞍、馬鐙、乃至各種兵器鑄造。

而且,流水線作業的最大好處就是,他不要求工匠熟悉和掌握所有的相關技藝。而是只要能夠完成一個制作環節即可上手。這一點,非常利于解決大規模擴張生產量時缺少熟練工匠的問題。

公孫河听了,對太子所說大為贊同,興沖沖的辭了太子,立刻跑回工坊,琢磨如何將太子所傳用到實踐當中。

大殿中燈火輝煌,看著公孫河匆匆而去的背影,姬丹心里很是高興,這公孫河身為宗室遠枝,受自己提拔才得展其才,忠心是不用說的,況且為人聰明,心靈手巧極其善于之制作不說,更兼讀書識字,對自己所講諸多道理,理解頗快,看來自己日後諸多構想,都可以放心的借助他的手來完成。

姬丹正自思索,背後有一人輕聲笑道︰「殿下獨立在此,不知有何所思?」

聲音清脆悅耳,恰是武陽夫人李瑛。

姬丹轉過身來,只見李瑛在兩個侍女的陪侍之下,自殿後轉了過來。只見李瑛一身白色紗胡式袍服,上面繡了幾只展翅欲飛的翠鳥,腰間碧玉帶,頭上黑發高聳,插了一個金釵斜插,隨著腳步聲不斷地顫動,迎著燭火晃出閃閃的金光。炎夏之際,想是走的急了,臉上微微有些汗,倒顯得更加的肌膚勝雪,明眸善睞。

姬丹看著璧人,滿臉是笑,嗔道︰「這大熱的天,不在宮中好好歇涼,怎麼到這來了?」

李瑛行了禮,展顏笑道︰「天色已暗,哪里就那麼熱了!」

頓一頓,又笑道︰「適才見到贏家妹妹和元兒,這元兒細看起來,倒真和殿下甚是相似,日後大了,定同殿下一般相貌英武!」

李瑛說見到贏玉,姬丹未免有些吃驚。

從薊城趕路而回,草草將李瑛安置了,他就跑到工坊當中去指點水車制造,今日一天,先是視察軍中操訓,然後又處理半日政務,剛剛閑了片刻還沒動身,公孫河就來稟報。可以說是忙得一點空都沒有。

不過,這忙也有姬丹故意為之的成分在里面,因為如果不忙,他就沒有接口,推月兌讓李瑛和贏玉相見的理由。

他覺得此事很麻煩。

按照燕趙兩國之議,李瑛乃是嫡夫人的身份。這在任何人看來,都應該是讓平剛夫人贏玉攜子前去拜見李瑛。

不過,姬丹自覺沒法對贏玉說出這句話。

當初他和贏玉相識,太後賜婚,這贏玉也是要做太子嫡夫人,日後為燕國之後的。

不但太後如此想,就是贏竭也是如此琢磨,至于姬丹自己,對于贏玉的嬌憨清麗,也很是欣賞,自覺將來為燕後並沒什麼不妥。

不過,嫪毐之變,贏竭伏法被殺,這贏竭的死,姬丹不但未曾預作挽救,反而有推波助瀾之力。對于贏玉,姬丹心里還真是愧疚的很。

待贏玉隨了門下賓客,千里遠來,此時姬丹已經定了李瑛為嫡夫人,見到贏玉身懷六甲仍然不避艱難,一心前來燕國相隨,如此深情厚誼,姬丹深覺對贏玉不起。

封了平剛夫人,姬丹自覺只是稍作補償罷了,待贏玉生了長公子姬元,姬丹對贏玉更是寵愛的很。

如今李瑛入嫁,燕王當日即封武陽夫人,品位在平剛夫人之上,顯然對李瑛品貌也是滿意萬分。

按說自薊城歸來之後,姬丹當立刻召贏玉參見李瑛。

不過姬丹想起此事,只是覺得不忍,生怕因此傷了贏玉之心。

但此事又不可糊涂過去,畢竟這是眾人皆知之事,糊涂過去,萬一李瑛對贏玉生了嫌隙,只怕日後對贏玉母子更加的不利。

不管怎麼說,一來李瑛地位更高,二來李瑛身後有李氏家族為憑仗。燕趙兩國和睦,將來李家兄弟說不定就會入仕燕國,以外戚而貴,比起贏玉的孤苦無依,將來李氏一門只怕要興旺的多!

姬丹心里左右為難,只怕先以忙為由,暫時先拖上幾日。

听的李瑛說見到贏玉和長子,姬丹尷尬之余,又覺得好像對不住李瑛,忙掩飾道︰「這是哪里踫到了?我這兩日太忙,還沒來得及讓他們前來拜見你呢。」

李瑛眼里流光一轉,看一眼太子丹,輕聲道︰「知道殿下這里忙,後宮之事,臣妾豈敢再讓殿下操心?」

「贏家妹妹遠離故土,又無父兄相助,想必得知我來,心里也是惴惴不安。」

「臣妾既服侍殿下,自當以殿下為重,贏家妹妹乃為殿下長子生母,元兒年幼,臣妾前去安慰看顧也是該當的。」

李瑛如此說法,心里更是過意不去,拉著李瑛手,很是難得臉紅了一紅,慚愧的道︰「如此,直是委屈了你。」

旁邊有侍女在側,李瑛臉上一紅,輕輕掙月兌了姬丹的手,輕笑道︰「殿下知道就好!」

又道︰「數日奔波,臣妾也累得還沒換過來,需好好歇息一日,殿下今日還是去贏家妹妹宮中吧!」說著,臉色更紅。

姬丹見李瑛如此寬宏,心里大為高興,忙不迭的點頭。李瑛吩咐侍女將帶來的吃食給姬丹擺上,服侍姬丹吃了,這才翩然而去。

姬丹看李瑛去了,令殿中侍者,收拾了公文表章,這才到後面去見贏玉母子。

姬元至今,已經有十個月,剛剛學會站立,還不會行走,看姬丹來了,一個月未見,到不曾省份,撲在姬丹懷中,興奮口里依依呀呀不停。姬丹逗弄了一會,問起李瑛前來之事。贏玉微笑道︰「武陽夫人真是好品貌,本來要去拜見的,只是沒得殿下的吩咐,不敢冒昧,沒想到她到先過來了,還送了不少東西。」

姬丹抱著姬元,呵呵笑道︰「李大將軍鎮守代北,自然手里是闊綽的,既是送來,收下就好。」

「她是初到,日後有暇,你們姐妹多多走動。李瑛為人很是仁厚,想必你們是處的好的。」

贏玉听姬丹說起李牧,想起自家身孤,不由心里有些難過。但看姬丹興致勃勃,又是很久不見,只得強忍著,勉強笑著應了。

她知道姬丹奔波勞苦,忙喚女侍,將姬元抱了下去,自己服侍姬丹早早安歇。

小別勝新婚!

家務事,也不是小事,呵呵,兄弟們收藏一下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