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龍行千里 第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婚事

燕王喜二十年六月初二,趙國以趙王偃之兄春平君趙柯北上出使燕國,拜見燕王喜于薊城,論燕太子丹與趙國代北守將李牧之女李瑛婚事。

雖說燕王喜早允其事,但太子之婚,乃是國家大事,趙王專門派宗室大臣前來商議,燕王遂議之于朝堂。

燕國朝中大臣,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兩國合作謀秦的詳細細節,但自太子歸國,出鎮武陽,與趙相對卻無一戰,續後又出兵上黨,支援趙軍作戰,都早看的出來,燕趙之間合謀,都是在太子掌控之下。

如今趙國議親,想必是大王已是有允肯之意,否則大王也不可能直接放到朝堂上來商議。

太子議婚,既是國事,又是家事。

在家事論,除了宗室長輩,別人當然沒有說話的余地。

但作為國事,大家肯定就要掂量一下利弊。

不過心里稍微一轉,大家肯說話的就更少了。

如今燕趙盟和,以趙之強,燕國之弱,如果能和趙聯姻,怎麼也算不得什麼壞事。

當然,也有人提出,既是聯姻,為何不取趙國宗室之女?

這話剛提出來,亞相範增當即站了出來,道是李牧雖然並非趙國王室近枝宗室,但也出身趙氏,同趙王一系同是趙盾之後裔,李氏雖然賜了別性,但也是趙國大族。

如今李牧又是代北守將,位高權重,雖不曾封君侯,但其地位還遠在一般的趙國宗親之上。

範增說話有理有據,駁無可駁,況且燕國朝中,誰不知道範增乃是太子力薦之人。太子心月復都這麼說了,想必太子是千肯萬肯的。

那大家還多什麼話呢!

朝中宗室大臣,都沒啥意見,燕王喜當即下詔,派國相鞠武和趙國使臣全權商議操辦太子婚事。

太子大婚,當然自有一套禮儀。鞠武乃是老臣,春平君也是趙國宗親長輩,有這兩個人商量著,倒是諸事順利。

六月二十八,雁門郡守楊清硯帶領李嘉、李恪兩兄弟,自代郡率軍五百護送李瑛經上古郡到燕都薊城。

燕太子丹在前幾天,已經接到父王旨意,以尉僚權下都守,自己則帶了十幾位賓客,在劉季所率四百精銳的護衛下趕回了薊城。

平剛夫人贏玉、長子姬元、和王氏夫人,則留在了武陽城。

雖說贏玉早知道有這麼一天,但這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贏玉還是抱著長子姬元暗中哭泣不止。

姬丹當然知道贏玉心里不好受,畢竟自己在秦國趙太後賜婚時,也是答應以贏玉為嫡夫人的。雖說後來發生諸般事故,贏玉孤苦無依,兩國失和,贏玉早絕了這嫡夫人之望,可眼睜睜的看著新人就要入主,贏玉不難過才怪。

姬丹溫言撫慰之下,贏玉當面雖然強作歡笑,但只要不在姬丹面前,總是難過不已。姬丹很是撓頭,只得懇請王氏夫人多加解勸。

同時,姬丹也向王氏夫人保證,自己和贏玉成親兩年,甚是恩愛,連父王也很是喜歡贏玉,至于姬元,更是自己長子,日後自己絕不會虧待了贏玉母子。

王氏夫人苦笑道︰「太子之心,老身豈有不知,就是玉兒也知太子對其甚是寵愛,這後宮之中,就算是嫡夫人,也無獨寵的道理。況且玉兒乎?」

「太子有此心,老身就以很是欣慰,玉兒那里,自由老身擔待照看,太子還是早些起程,莫要為這區區小事操心。老身和玉兒就留在武陽好了,畢竟長公子還小,來回顛簸不便!」

姬丹听著王氏夫人的話,雖是寬解之語,總覺得有些怪怪的,但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遂謝了王氏夫人,自帶了人回薊城。

姬丹離去,王氏夫人自己勸解贏玉,可心里也是為女兒前途有所擔憂,遂問計于汪日辰。

汪日辰原本是張唐門下賓客,在張唐走時,主動留下在此,如今在太子身邊掌管書牘之事,見夫人有問,汪日辰沉思許久,方徐徐道︰「夫人,以臣觀太子之心,對秦忌憚甚深,又一心圖謀富強,恐平剛夫人以秦女之身,終難得王後大位。」

「然太子重情,與平剛夫人甚是相和,公子元又是太子長子,甚得燕王之寵,只要平剛夫人不爭不奪,日後平安富貴乃是意料中事!」

王氏夫人卻是憂心忡忡,道︰「先生,只怕趙女勢盛,凌辱玉兒和長公子!」

汪日辰搖頭道︰「不然,夫人過慮了,如果平剛夫人雖是秦宗室,然父親受法,又無兄弟家族為援,在燕勢單力孤,定然無奪位之力。」

「趙女新來,只怕一心要謀嫡夫人之位,將來縱然後宮不安,只怕也是打壓對其後位有威脅之女,對于平剛夫人,只怕是要著意籠絡,無來由凌辱作甚?」

「除非趙女愚蠢無腦,方會行此短見賭氣之事。臣聞賓客曾言,這趙女李瑛甚是聰慧,多有才藝,臣料平剛夫人定然無礙的!」

王氏夫人听汪日辰如此說,這才略略放心,代女兒賜了汪日辰幾樣東西,這才讓其退下,自己進宮陪侍女兒。

姬丹到了薊城,這次太子乃是立得大功回來,又有諸侯各國的使臣在此,燕王喜當然要讓趙人看看自家太子之威,遂讓太傅鞠武率領群臣接出薊城十里之外。待太子進城,令太子大張太子儀仗和大將節鉞,後面則是數百精銳隨身侍衛和浩浩蕩蕩的群臣車馬,車馬轔轔,旌旗飄飄,還真讓早就等候在城中的庶民百姓沒空等一場。

後面這幾日,當真讓太子丹忙的有點暈頭,父王那里要隨時準備會議諸事,還要融通父子感情,而範增、酈生等一干心月復肯定要見,一干朝中重臣更要應付,還有婚禮的各項議程,至于春平君趙柯,對于這個在趙王遷之時,和趙倡後私通數年,獨掌趙國國政的王室宗親,姬丹更不敢疏忽,畢竟那一天如果趙王偃沒了,即便春平君不能獨掌趙國大權,可這廝畢竟是趙國最重要的宗親大臣,怎麼也不能得罪了,好好招待,多送多賞乃是應有之意。

而李嘉李恪,原本就相熟,馬上又要升級為大舅兄,說不定將來要勾引過來為自己效力的,又怎麼能不聞不問呢?

況且,如今在薊城里的,除了趙國使臣和送親的趙人之外,諸侯五國都有使臣前來。

六月中,兩國還在商議婚事細節之時,消息就已經送了出去。

一個是趙國上將之女,一個是燕國太子,而兩國又恰恰剛剛對秦國大勝,在各諸侯看來,這個婚事有盟姻的性質那是一定的。

燕趙結盟,除了抗秦,還有其他目的麼?

大勝之後,兩國下一步的動向是什麼呢?

這是秦王政很關心的問題,當然更是韓王、魏王、齊王、楚王關心的問題。

畢竟燕趙相和,對于諸侯各國之間實力的對比會引起一系列的變化。

魏、韓、齊、楚都以賀喜為名,向燕國派出大臣為使,前來燕國參加燕太子丹的婚禮。

這些個使臣,除了要見燕王喜和國相之外,太子是必然要見的。

如今太子身居南面大城,掌握燕南軍事,朝中相位又是太子嫡系佔據,只怕在各國和戰之事上,說話比燕王還要有利些。

況且和燕王談,更多是朝堂官樣文章,而太子這里,高歌歡飲之下,只怕說話更實在些!

各國使臣來拜,燕丹必須親接親待!

姬丹明白,以後要合縱諸國,各國人脈是越廣越好,能有這麼個機會接近拉攏各國大臣,求還求不來,姬丹那肯放過。

宴飲唱和,高談闊論,贈金送玉,燕太子除了熱情,還是熱情!

至于實話麼,那就要看誰問,問什麼了。

至少對于秦國使臣李斯,太子是絕不肯說實話的!

李斯明面上的角色和別人不一樣。因為他不是祝賀,而是有點興師問罪的意思!

這罪問的理直氣壯︰「當初太後賜婚,曾與燕國有約,我大秦宗室貴女當為嫡夫人,而今聞燕趙欲約趙女李瑛為嫡夫人,敢問燕置秦與何地?」

這事別人不能答,範增為當初經辦之人,出面駁道︰「大夫所言極是,當初貴國太後所指宗室貴女為嫡夫人,然贏竭伏法,其女乃是秦國罪臣之後,又豈足以為太子嫡夫人乎?」

雙方均是義正詞嚴,倒也算是打個平手,李斯明白自己前來的目的,自然也要拜訪燕國朝中權貴,意圖了解和影響燕國政情,當然燕太子這里,李斯比起別的使臣來,更加知道太子的分量,騷擾更是絕不可少的。

所以,該見的,不該見的,太子姬丹都見了,倒是李瑛這里,姬丹最是想見的,偏偏陰差陽錯的還真就沒見到。

從去年到現在,雖然也曾幾次派使者往來,贈送禮物和書信,但畢竟可是一年多沒見了。不知道李瑛這一年是胖了?還是瘦了?會不會更漂亮了呢?

這讓姬丹很是郁悶,這老天可真怪,以前遠也就罷了,明明就在這城中,為什麼每次要見到的時候,總是會因各種各樣湊巧之事給錯過去,難道是怕自己先偷吃了?

不過,作為太子,婚事就是國事這一點,姬丹還是很清楚的。

婚期如飛而至,在這樣的大典之時,作為主角的姬丹,實際上就是一個完全讓國相鞠武等人指揮下的傀儡,一個勞累而幸福的傀儡。

終于,太子熬到了進入洞房的時候!

洞房呀,你還不準備收藏,送票??

呵呵呵這個時間大家都有票,別吝惜啦!

書架,空著也沒人發獎金,大家點一下,收藏一下吧,呵呵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