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龍行千里 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牧出使(下)

「李牧,李牧,此人如何?」

秦王政點著奏章上的名字,問旁邊侍立的中大夫李斯。

李斯上次被姬丹派人刺殺,那刺客武藝確實是不錯,從背後一劍穿胸。只可惜太自信了,他不知道李斯的心髒偏偏沒長在正位置上,要比常人偏右一寸。

就這一寸之差,讓李斯撿了一條命。

但畢竟傷的太重,李斯在床上躺了一個多月才能起身,足足用了三個月才算把傷養好。

李斯對刺殺之人恨得入骨。可惜這是個無頭案,到最後也不知道是誰在暗地里想要他的命。

養傷期間,蒙恬奉秦王政之令,將李斯接到了自己府上,那段時間,怕被別人再來補上一刀,李斯是好幾個月都沒出過蒙家的大門口。

李斯傷好之後,逐客之議已不了了之,秦王政又將李斯召入宮內為中大夫,李斯精明強干,深得秦王政器重,乃是大王身邊的紅人。

李斯對六國人物一貫比較留意,听大王問,李斯回道︰「李牧足智多謀,善于統軍,代北上下無不服膺,為人忠正亢直,乃是難得的良將之才,用兵不在武安君之下!」

嬴政听罷,不由沉吟,許久才問道︰「龐煖老邁,已不足為慮,如李牧入朝為上將軍,豈不,足為秦害,此人可去之乎?」

李斯在嬴政沉吟之時,料知大王對李牧生了忌憚之意,暗想對策,此時早已成竹在胸,笑著回道︰「這有何難!李牧此次前來,大王屈己優容,盛情待之,賜以厚賞以布恩德。然後可令人多攜金玉前往邯鄲,多賄趙國權貴,盛贊李牧之功,勸其重用,代北軍政財賦應一並付之。」

「更要在朝野之間,多講我大秦厚賜李牧之事,更要廣散流言,聲稱李牧功高不賞,心有怨恨,意欲和秦自立!」

「我秦遍送金玉,趙國之臣,有受之者,定有拒之者。趙王得知流言,心內必疑,定會問及朝中重臣,貪財愛貨之人,定要盛贊李牧,勸諫趙王重賞李牧。」

「此時朝中正直之人,見他人為李牧說項,豈有不揭發群臣收受重禮之事?如此朝臣互相攻捍,趙王真假莫辨,為防萬一,定要分李牧之權以限之,不容李牧全掌代北之權。」

「李牧為人心高氣傲,當初趙王令其二次出鎮之時,李牧曾有王必听臣,臣才赴代之語。如今流言四起,趙王因之而消李牧權柄,李牧豈能自甘?或者一怒掛冠而去,或者上書抗言以辯之。」

「李牧掛冠而去,則李牧不足為大王之憂。李牧抗辯不服,群臣擾亂,則趙王更疑兼怒其不遜,則趙王必不容李牧掌代北之事,則李牧仍不足為大王之憂矣!」

嬴政听李斯侃侃而談,其計將趙王、李牧、和群臣都算了進去,一步一步的讓趙國君臣入套,當真是計算精確。不由大笑,贊道︰「真乃妙計,李卿堪稱足智多謀之人也!」

李斯听大王夸贊,心里甚喜,面上卻是平靜異常,謙虛道︰「大王盛贊,臣愧不敢當!」

嬴政笑道︰「卿當得起,當得起。那這次李牧來,就請李卿接他一接好了。」

既然嬴政有旨,李斯自然毫不推辭,當日就帶了十幾位郎官護衛,一同遠出二百里去迎接李牧,然後一路殷殷款待。

李斯心思靈活多才,口舌又便給,倒和李牧相處甚歡,二百里路,足足走了六日才到咸陽。

到了咸陽城外,還沒有進城,又遇到了前來迎接的客卿甘羅,這算是熟人了,相互見過禮,甘羅和李斯兩人直陪著李牧在驛館安置的妥當,這才離去。

到了次日,又是李斯和甘羅來請,將李牧讓到昌平君府做客。不但昌平君親自出迎,秦國的上卿們都是親自作陪,席間昌平君更是多道仰慕之情,酒宴之間,甚是融洽。

待李牧晉見秦王政之時,秦王設九賓之禮接待李牧,李牧奉上千金為秦王壽。待朝見已畢,秦王政將李牧留下,在宮中設宴款待李牧。

宴會中間,秦王道是以前自己尚未親政,國家大事多有文信侯所掌,兩國時有沖突。如今自己親政,趙乃外家之國,實不忍兩國兵戎相見,有違親和。日後兩國當以親相待,有諸侯侵者,當共擊之。

李牧听著,也道趙秦不宜為敵,兩國兵戎相見,實為仇者快,親者痛。大王以趙為親,實乃英明至極等等。

論及諸侯形勢,秦王道魏韓兩國,處秦月復心之間,兩國狡詐不信,秦雖不願多戰傷民,卻不能不薄懲以儆效尤。

又道齊國這十幾年來,專修內政,不務外戰,雖是國滅復起受傷頗重,如今倒也富庶。

李牧隨口應答,漸漸話題轉到燕國頭上,秦王政卻是變了顏色,怒道︰「秦燕兩國,本不相連,加之燕國甚弱,秦甚憐之,兩國盟好多年,一向無事!」

「我大秦為燕置良相以助其富強,燕丹入質來秦,我太後先賞以封邑,後賜婚以宗室貴女,待之不可謂不厚!」

「豈耐燕丹這廝,卻是忘恩負義,偽以燕王病重為由求歸而不得,居然背秦潛逃!」

「我大秦不以其無禮,仍遣其賓客家眷歸國,這廝經得寸進尺,擅逐我入相之大臣!」

「是可忍孰不可忍!」

「燕既無道,寡人屬之于趙!」

秦王政說的義正詞嚴,群臣在旁也是紛紛抨擊燕丹無禮,李牧听在耳中,心里也是冷笑不已,這才是秦國如此禮遇我這趙使的真正理由吧!

不過李牧可不會把真實的想法說出來。外交無真話,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李牧應聲附和,痛斥燕丹無禮。

又言燕國最是無信,當初趙國正是疲弱之時,燕國先置酒于趙,信誓旦旦的盟好,回去就發兵六十萬大舉攻趙,實乃無賴無信之國,當以懲之。

秦王聞之大喜,連連勸酒,然後又道燕南之地,乃富饒肥沃之土,趙如能得之,實乃大利,趙欲取燕,秦願為後盾,或可起兵相助。

兩人說的,都和真的一樣,只在宮中歡飲了一日,這才讓人將李牧一行送了回來。

次日,秦王政又令李斯賜金千五百金,玉帛各百給李牧。各家上卿,也是連番宴請李牧,或是討論軍事謀略,或是議論天下趣聞,或是干脆就是喝酒飲宴。

這次李牧回邯鄲,屬下雁門郡守楊清硯隨行,除了長子隨侍在側,其余的都是自己門下的一些賓客。

這楊清硯才三十出頭就做到了一郡之守,乃是李牧手下的大將之一。平日獨自鎮守在雁門郡,並不知道姬丹北上代地拜訪李牧欲和燕趙以圖秦之事。

如今燕趙相和以圖秦,還僅限于幾個高層權貴所掌握。倒是甘羅兩次往來,趙國邯鄲都已知道秦欲謀和之事。他作為李牧的手下,李牧不說,別人自然也不會告訴他內里還有這麼一碼事。

楊清硯長的白白淨淨的,雖說鎮守雁門郡,整日出兵放馬風吹日曬的,漫天風塵居然沒能改變了容貌,仍是清清秀秀的模樣,在李牧手下眾將中,和李牧最為相似,以多智善斷聞名。

剛來秦國時,楊清硯還沒看出啥來,待了這些日子,楊清硯就覺得不對了,悄悄對李牧道︰「將軍,秦強趙弱,如今秦國上下都對將軍禮敬有加。禮下于人,必有所求,以屬下看來,秦人未必有什麼好意!」

李牧狡黠的一笑,道︰「秦人自然有所圖謀,以你看來,其意如何?」

楊清硯思索片刻,回道︰「秦人素來輕我,趙國之使來秦者,從來不受尊重,這次禮遇將軍者,一來是要鼓動我趙北上伐燕,借我之手以懲燕國。二來怕也是有借此以離間將軍和大王之意!」

「僅是如此麼?」李牧笑問道。

楊清硯听李牧這樣問,明顯有提點之意,楊清硯暗自琢磨,盤算燕、趙、秦三國之勢,猛然間靈光一閃,道︰「莫非秦欲……」

李牧當即打斷他的話,笑道︰「知之即可,不必言明。」

楊清硯既然知道將軍心中早有籌謀定見,也就不在多說,只管隨著李牧應酬,又過了七八日,李牧辭行,秦王政再賜車馬財帛,並令李斯送到臨晉才罷。

李牧率領屬下人等,自臨晉渡河,過蒲津,穿汾城,到太原,派楊清硯帶了自己的奏章,從太原東下井陘,轉道邯鄲,向大王奏報出使一事,自己則是自太原而北,直接回代北暗做準備。

秦國這里剛送走李牧,秦王政就接到奏報,齊國以相國後勝為使,前來置酒!

這段時間,收藏一直不怎麼增長,老醋很是郁悶呀!

老醋想寫的,不是無限yy的爽文,而是能在秦末那段時間的真實上,展現更多的古人智慧和先賢風采!

只有偉大的對手,才有偉大的主角,老醋一直這麼認為!

當然,作為一個穿越者,一定會有穿越者優勢,畢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會更高一些!

拜求收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