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龍行千里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不孝

燕國太子潛逃回國,秦國震怒,逐其賓客。燕王逐秦人張唐,任太傅鞠武為相,太子賓客範增為副相。新相掌國,月余即連續推出新法令。燕太子丹出鎮武陽城,整理軍事,操練兵馬,發布招賢令。這一系列的事件和動作,自然引起了各個諸侯們的關注。

秦燕之間由親善一變而為仇敵。原本處于秦燕夾擊之間的趙國會是如何選擇?和秦制燕還是會和燕抗秦?

對于齊國來說,如果秦燕兩國要共同夾擊趙國,齊國也必須早做預備。齊國二十多年以不戰為手段,休養生息。除了和燕國之仇放不下外,對待其他諸侯可都是很客氣的。但就是這樣,趙國也沒少打齊國的主意。雖然沒有以傾國之力來大舉進攻,可數數這幾十年趙國有名的將相,不論是廉頗、藺相如、趙奢父子還是龐煖,哪個沒打下一兩個城池,在齊國身上撈過功勞!

齊國不求更多,只求一旦趙國頂不住秦燕兩國的進攻的時候,齊國大軍能盡快出動,痛打落水狗,從趙國身上狠狠的剌下一塊肉來就好!

秦燕如今失和,趙國反而成了兩方拉攏的對象。如果趙國交好秦國,大舉進攻燕國的話,燕國肯定不是對手,是不是齊國也應該出兵相助趙國,狠狠收拾一下北燕,也好一報多年前的幾乎滅國之仇?

如果趙燕相和?只怕這後面會怎麼樣,還真不知道,不過,諸侯秦最強,交好了秦國,就算其他諸侯對齊有想法,只要秦國不出手幫助對方,齊國應對起來也不太難!

韓魏兩國,早就知道了燕太子丹北逃歸國的事情,當秦燕之間的齷齪一宗宗持續發生的時候,韓國是比較失望,魏國是很失望。

韓國如今已經沒啥可丟的了,只有新鄭周圍這些城邑和南陽兩郡還在。說是兩郡,其實也就一郡之地。如今自己說啥也不是秦國的對手了。除非秦國來一場大敗,敗得一塌糊涂,否則韓國是沒有復蘇的希望的。

秦燕失和,看來秦燕夾擊趙國的大戰是不會發生了。秦趙不大戰,秦軍就是敗也是小措而已呀!

真要是秦趙之間再來個長平之戰的規模的大戰,或許韓國還有可能成為一個關鍵的第三方力量呢!

不過,想到這,韓國更郁悶恨不得抽自己嘴巴,當初韓國要是與趙共同對抗秦國,是不是就有可能戰勝秦國呢?

秦軍不大敗,韓國就沒翻身的余地呀!

魏國更失望!

秦軍自從都山之敗,和趙國之間一直沒再打,但對我魏國並沒客氣。楊端和這廝,今年一戰就把東郡擴展了兩倍,那奪走的可都是我大魏的土地呀

如果秦趙觸發大戰,秦國怎麼會能顧得上收拾我魏國呀?

趙國無論是實力還是地形,都是足以抗衡秦國的諸侯,要是沒有趙國抗住,讓秦國對魏動手的時候,總是還有所顧忌,說不定,大梁城都讓秦國給拿下了!

秦趙大戰,如果趙國能大勝一場,魏國也就敢動手把秦國的東郡給吃回來,秦趙不戰,魏國沒轍呀!

燕丹害人呀!你要不跑,我們魏國不是吃掉東郡,就有可能從趙國割兩個城池出來呀!

各國由各國的心思,秦王嬴政也在琢磨,這燕丹是在搞什麼名堂?

這廝回國之後就把張唐給趕回來了,雖說這也是秦燕佯裝決裂必要的動作,可從後續的動作,這上台為相的乃是太傅鞠武。

鞠武是燕國老臣,如果能做相國,早就做了,何必等到這時候。

以太傅的身份再返回來就國相位,以鞠武的年紀和資歷,只能說明,鞠武只是頂在前面的門面罷了!

真正要上位的應該是亞卿範增吧?

想起當初範增在大殿上視大秦威勢于無物,慨然領罪的樣子,嬴政搖搖頭,暗道︰「範增這廝,膽識具有,非同一般呀!」

攤開幾上竹簡,這里面都是關于燕國新法的一些內容,嬴政細細看來,這新法之中,不少地方有秦法的影子,像興農令之類的。但也有些地方,比如像興工令,興學令等等,和秦國的思想和慣例可是大相徑庭的。

嬴政微微一笑,自言自語道︰「如此法令,似馬非馬,還想變法政治強國,嘿嘿,範增此人,不過爾爾吧。」

「不過這所謂興工之事,或許對了燕丹的胃口,那家伙對新鮮玩意好像很是用心,像這太子桌椅,還是很舒服的,不知道這次這家伙還大肆撈錢不撈!」

招賢令?堂堂太子招賢,專找熟悉農事的,呵呵,看來這廝也知道農耕是國家之本呀!

這廝出鎮武陽城,是真想干什麼?是想趁我攻趙之時,揮軍南進奪幾個城池?

嘿嘿,想的倒美呀,你還是好好練兵,頂住趙國的進攻再說吧!可別一戰把自己賠進去,死了倒也罷了,燕王傾全國之力為你報仇。我這里正好出兵伐趙。就怕剛一打被人家趙國抓了,堂堂太子被擒,太丟面子不說,秦國還沒對趙國動手呢,燕王就再無戰心,來個快速議和割地換人,那我不是白忙活一場?

秦王政將自己的這個擔心告訴了昌平君熊啟,熊啟微微一笑︰「大王多慮了,當初燕丹居然逃月兌了監視,神不知鬼不覺的逃回去,可見其賓客當中,不凡多智之人,燕國雖弱,畢竟乃是一方諸侯,趙人就算要大舉伐燕,怎麼也要留下部分軍力防我大秦,燕丹憑城固守,總還是佔了便宜,又豈是一戰可擒的?」

嬴政想想,倒也有道理,自失的一笑道︰「如此說來,寡人倒是杞人憂天了!」

「不知現在齊趙兩國可有什麼消息?」

熊啟回奏道︰「大王,甘羅、馮去疾兩使回來已經過了一個多月,齊趙都有使者前來,趙齊兩國重臣,均將在下月初前後到秦,為大王置酒!」

嬴政笑道︰「齊國也就罷了,多年以來,齊秦兩國一向和睦,如今我東郡之地已經和齊相接,料想齊國不會不來,倒是趙國,還是再讓甘羅跑一趟吧,免得生變,據說燕國使者已經去過趙國了,雖然頗受冷遇,可也不可不防呀?」

熊啟倒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的,笑道︰「大王,如果燕國使者不去,只怕這里面還真的有問題,既然燕國使者到了趙國,狼狽而歸,倒是好事呀!」

嬴政看看熊啟,道︰「這是為何?」

熊啟奏道︰「大王,在趙國想來,燕國既然惡了我大秦,自知無獨立對付趙國之力,就應該派使者去找謀和。」

「如果燕國對趙並無謀和善意,連使者都不派去趙國,以燕國之弱,獨惡兩強,不是大不智,就是另有圖謀呀!」

嬴政呵呵一笑,道︰「相國說的有理。」

兩人正說著話,五官中郎將蒙恬從殿外面走了進來,見熊啟在,上前參見了大王,又見過相國。熊啟打量一下蒙恬,見蒙恬面帶風塵之色,熊啟笑道︰「好幾日不見,怎麼,這是出去了?」

蒙恬束手立在一側,笑笑道︰「奉大王旨意,出去了幾日。」

熊啟見蒙恬說了這一句,再不往下說,嬴政也不問,知道兩人這是不想讓自己知道,心里未免就有些不快,不過,既然是大王交代,只要不是國政大事瞞著自己,倒也不好深究。

想到這,不免想到,如果兄弟昌文君在,他為郎中令,這宮中之事,想必沒什麼能瞞的過自己。可惜呀,兄弟正當英年,竟然喪在趙姬和嫪毐之輩手里。

兄弟一去,雖然斬殺了嫪毐一黨,攆走了文信侯呂不韋,可原本諸多楚系宗親一脈在嫪毐之變中,損失慘重,眼下朝堂之中,原本就根基深厚,但多在軍中,很少參與朝堂政爭的本土秦人大佔上風,雖然自己高居相國之位,又有老太後支持,到底是有些勢孤。

昌平君心里不愉,不過,畢竟是相國城府,面上絲毫不顯,又和嬴政說了幾句政事,這才告辭,施施然出殿去了!

看昌平君走得遠了,嬴政站起身來,一揮手,讓殿中謁者御史,都退了出去,嬴政這才壓低聲音問道︰「卿是今日剛回來?」

蒙恬拱手道︰「正是,臣進城之後,怕大王著急,徑直就進宮來了!」

嬴政很是急切的問道︰「她怎麼樣?」

蒙恬看一眼嬴政剛要開口,卻又遲疑。嬴政大急,拉住蒙恬的手急道︰「怎麼,她不好麼?快說,她到底怎麼樣?」

蒙恬唉了一聲,道︰「大王,臣到雍城細細查訪,寺人宮女並不敢怠慢,衣食無缺,只是太後時常哭泣不止,兩月之前,太後眼楮受損,已經看不見東西了!」

嬴政甚是惶急,急道︰「怎麼說?母後眼楮看不見了?」

蒙恬微微點頭,低聲道︰「正是,太後眼楮不能視物!」

嬴政听了,身子一軟,坐在椅子上,眼淚涌了出來,喃喃道︰「母後哀痛至極,竟然眼楮失明,是我大不孝呀!」

秦趙之戰,馬上開始,我要收藏,要長評,要思路,要紅票,呵呵呵,兄弟們加我的qq群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