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咸陽風雲 第一百零一章 出走

姬丹坐在上首,笑道︰「張卿且說如何將計就計?」

張耳沉吟一下,笑道︰「既然太子有令,臣就拋磚引玉好了。」

「以臣看來,秦燕若失和,則趙國君臣定然大喜,畢竟秦燕分處趙之前後。兩國為盟,趙有前後夾擊之危。」

「以局外人看來,太子潛離秦境,秦王政定然憤怒,如此秦主動和趙亦是順理成章。這數十年秦趙屢有大戰,雖互有勝負,畢竟趙國敗多勝少,趙雖不懼秦,但趙國是以小抗大,早已很是吃力,如能和秦和睦相處,哪怕三年兩載,也是難得的喘息之機,趙國定無不允之理。」

「趙國君臣和秦抗衡多年,也早知秦為大患,既有喘息之機,定會意圖擴張,以增強國力,以便日後能與秦相抗。趙國西北有代地、雲中、雁門三郡,其北至陰山,鄰匈奴諸胡,胡人畜牧為生,游牧不定,人口稀少,趙縱然再向外攻擊,也不過得些無人之地罷了,徒耗財力軍資不說,還未必守的住。」

「趙之西、南兩面,皆是秦境,趙國要向外攻,無非是東攻齊、北攻燕。然齊為大國,雖三十年未經大戰,但富足多財,又有長城之守,趙國攻齊,有小勝易,求大勝難。」

「如今太原屬秦,趙之代地與邯鄲,全靠中山相連。秦軍所以攻趙出井陘者,正欲斷趙之腰也。中山如失,趙國被一分兩斷,即便不亡,也是國力大衰,勢必不能自存。」

「燕在趙之東北,督亢之地,素稱膏腴豐美,又比鄰中山,趙欲自強其腰,自然以北上攻燕為最佳,趙如得燕南之地,不但可使燕國頓失糧倉要地,更可使趙國力大增。況且趙、齊、燕三國,齊燕為仇數十年,從來不睦。趙攻燕國,我燕國只怕連求救之處都沒有。」

「況且趙燕之間數戰,燕國屢屢大敗而割地求和。燕國在趙國眼里,無疑是一塊隨時可咬一口的肥肉,如今燕秦失和,燕國勢孤。正是攻燕自強之機,趙國豈肯錯過。」

「秦國之意,本不是與趙相和,趙主力攻燕,秦則趁虛攻趙,自然可大獲其利。」

「秦之所以要太子做出擅自離秦之像,一來無非是告訴趙人,秦燕失和原因在燕,秦不會救燕而攻趙。以此堅趙攻燕之心。」

「二來太子如果在趙遇險,則趙不攻燕,燕也必然攻趙,如此可使燕趙之戰成必打之勢,確保秦國驅虎吞狼之策必成!」

張耳將剛才眾人分析的,加上自己的判斷全部理了一遍,眾人都覺得有理,姬丹听張耳已經將局勢判斷的和原本歷史上所發生的毫無二致,更是大喜。

張耳繼續道︰「既知秦之深謀,將計就計也就不難!」

「秦要太子潛離秦國,而太子也正想離秦,如此機會巧合,不離秦還待何時?」

「只是雖然離秦,也不能靠昌平君所提供的符節文書,否則太子行蹤,全在秦之監視之下,萬一秦有歹意,則我等防不勝防,置太子于危地,乃我等之罪也。」

「所以太子這次行動,一則假留在府,以配合秦人迷惑趙人耳目,二則令人假扮太子東去,迷惑昌平君和秦王政。至于太子,則另走它途。」

「至于秦之大計,則太子回燕,非和趙聯合,不能破秦之計。然趙燕世仇,單憑賓客大臣往來,恐難以和趙。還需太子在其中著力,爭取暗中和趙,使趙燕相盟。待時機合適,趙軍大張聲勢,佯攻燕南,主力則潛伏于秦趙之邊境,待秦出兵攻趙時,出其不意,打秦軍一個埋伏,讓秦軍吃一個大虧。給嬴政當頭一棒!」

張耳如此一說,尉僚拍掌大笑,道︰「不料張君仁厚君子,竟也狡詐如此,果然是將計就計,妙極,妙極!」

範增微笑道︰「有張君這一謀劃,太子安然回國乃是一定的,只是趙燕之間,仇怨深結,趙燕之盟恐怕甚難!」

張耳點頭稱是,尉僚在旁哈哈一笑,道︰「無妨,無妨,有張君之謀劃,有我等之襄助,趙人當中,李牧乃良將,龐暖也不是易于之輩,大利無害之事,總是有法可想!」

說著,尉僚取過昌平君給的符節文書,打開看時,乃是以昌平君名義,奉大王旨意派出府中官吏到齊國公干的,最大的官餃,乃是相府的一個府丞,不過是個八百石的小官,通知各地守、尉官府,各地驗後放行,不得留難。標明了人數為三十二人。

尉僚看了撇撇嘴道︰「昌平君真是小氣,不過是個八百石的小吏,怎麼配得上我等大賢!」說吧,卻笑嘻嘻的回房,拿出了兩套秦國官方符節文書卷冊,一個身份是朝中新任御史,按察各地郡縣錢糧的文書,一個是宮中侍郎,調任太原郡縣尉的文書。姓名從人數量,都是空白,填上就可使用。

尉僚一指這兩個卷冊,笑道︰「有這兩個,再加上昌平君給的,真真假假,應該沒問題了吧?」

姬丹很是驚奇,笑問道︰「這是哪里來的?」

範增笑呵呵的道︰「太子難道忘了?酈生兄弟可曾是堂堂的御史中丞和郎中將呀。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備下這兩個東西,就是為了今日!」

這些門下賓客,如此深謀遠慮,事事都未雨綢繆,做在前面,姬丹很是高興,就讓範增等人全權配合昌平君做局給各國質子去看。

三日後,姬丹上奏秦王嬴政,道是父王喜身體不豫,請求立刻回國。

過兩日,大王嬴政下旨,道是聞燕客所講,燕王乃是小恙,不足為慮,太子來秦,不過一年,自己剛剛親政,正要和太子多多親近,以牢結秦燕之好,太子安心在秦居住就是。

明確表示,不放燕丹回國。

燕丹再上表章,秦王嬴政仍是不允。據朝中權貴相傳,燕丹第三次是親奉表章進宮,在大王殿外恭立一個時辰,才見到了大王嬴政,不料大王嬴政,仍是不準,燕丹氣急敗壞,竟然對大王言辭無禮,被殿中侍郎、中郎奉大王之令趕出宮去。

據說大王甚是生氣,已經發了狠話,除非太陽西下之後,還能重新回到中午,除非天上不下雨反而下粟谷,除非烏鴉不再是烏鴉,而是變成變成白頭,馬頭上不長耳朵反而長出犄角,否則燕丹就永遠別想離開秦國一步!

消息傳開,在秦的各國游客和質子都是議論紛紛,很多原先對姬丹羨慕不已的質子賓客,如今可是有點幸災樂禍,你一個質子,賜婚也就罷了,居然還封了君侯,又是搞什麼家具,又是搞什麼燕玉羹,不但風光了一把,還大賺其錢,這回怎麼樣?不得意了吧?你不就是一個弱國質子嗎?你再得意,也是在人家的屋檐下。

嘿嘿,當初還傻乎乎的跟著嬴政搞什麼回兵平叛,這下明白了吧?你再表示忠心,也不是人家自己人。至于為什麼這麼待你,那還不明白,你覺得是燕國太子,如今燕王喜身體欠佳,對秦來說,你就越重要,真要是燕王喜嗚呼哀哉了,那更好,你就更奇貨可居了,送你回國即位,你還不得給秦國大大的好處麼?

燕丹從秦王宮里出來的當日,就對外稱病,閉門謝客,連往日四處派送大賺其錢的燕玉羹都不做了。只有門下那些賓客還時常出來,四下里和那些質子賓客的抱怨秦王無情,太子已經被氣得病倒在府了。

所有的質子和六國賓客,都準備在一邊看著秦國這次要為燕丹回國即位上能撈到什麼便宜。就連秦國朝中的普通官吏,一方面吃不到燕玉羹,不免有些遺憾,一方面也覺得大王對燕丹有些寡情。畢竟燕丹對大王和太後還曾經有過不小的恩情在呀。

又過了十來日,燕丹門下的數十位賓客僮僕,離開了燕丹,投到了也開始招納賢士的昌平君門下。也有數位賓客,自行離去回關東了。眾人得知,都是搖頭,燕丹門下之人,實在是秉性不怎麼樣,前有酈生兄弟投靠嫪毐,後有大梁張耳投靠昌平君,估計燕丹這下,不被氣死才怪!

只有昌平君和姬丹府中的核心人物知道,姬丹借著這一番人來人往,已經悄悄的離開了咸陽城。

昌平君每日里,都要收到各處城守關卡的報告,掌握著姬丹一行的行蹤,從咸陽出發,他那一行人,十三日到鄰晉,二十五日到洛陽,再走五六日,燕丹這些人,就要出秦境了!

燕丹要出秦境了,這後面的謀劃也就該實行了!

++++++++++++++++++++++++++++++++++++++++++++++++++++++++++++++++++++++++

下面這些,湊一點字數,呵呵,沒辦法,時間太緊,欠一百字吧

真不容易,今天好不容易才完成今日的更新,但願以後不這麼緊張,沒辦法,這兩天,一直在構思新的請節和下一卷的大思路,很是費腦子,居然差點耽誤了。真是著急的狠呀,大家都收藏吧,下一章一定會更精彩,更激烈,絕對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求票,更求收藏,老醋一直在努力,努力寫作,努力讓大家喜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