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咸陽風雲 第九十九章 上兵伐謀(下)

昌平君說的連燕伐趙之策,已經不單單是軍事,更是政略。

這個政略,自當初呂不韋派剛澤君蔡澤相燕開始,這些朝中重臣都是知道的。不過在老將王陵、王琯心里,對此策很是有點不以為然。

沒別的原因,就是燕軍得戰斗力實在是太差了。當初趙國新敗于長平,又被秦國圍攻邯鄲兩年,全賴諸侯救援,才保住國祚,國內一代精壯盡損,實在是已經虛弱的不成個樣子。可就是這樣,燕國集大軍六十萬攻趙,還被趙國的老弱殘兵打了個落花流水。老將廉頗追擊五百里,一直殺到燕國都城薊,燕王喜只能割了五個城池給趙國,才算讓趙國退了兵。

這十幾年來,別看趙國對抗大秦很是吃力,可收拾燕國還是小菜一碟,燕相劇辛本想欺負趙國上將軍龐暖年紀高大,親自率兵攻趙,不但損兵折將,連自己的命都搭上了。

這樣屢戰屢敗的盟友,有是比沒有強,可想讓他起多大作用,用來牽制找軍得主力援兵,恐怕是靠不住吧!

所以王陵、王琯對這一政略,實在提不起什麼興趣,王陵道︰「燕國屢敗,我大軍未動,燕國只怕沒膽量出兵攻趙吧?」

王琯也說︰「趙軍素輕燕軍,如我大秦出兵,趙軍定會全力以赴與我軍大戰,至于燕軍,一支偏師足矣,如此,我軍攻趙之戰仍是硬仗呀!」

昌平君原本就長于理政,不善軍事,再被兩位老將軟釘子一頂,昌平君臉色不由有些訕訕。

王陵和王琯作為老將,對攻打趙國並沒什麼畏懼,只是兩人身為宿將,無論是在軍中還是在朝上,資歷遠在昌平君之上,昌平君不過才三十多歲,就已封侯為相,兩人可是不怎麼服的,因此也是有點故意和昌平君唱唱反調,防止昌平君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不把這些老臣放在眼里。

只是兩人說的話,大王嬴政听了可是有點不高興,當即冷道︰「我大秦之軍難道還怕硬仗不成?」

「如今魏韓衰弱,已不足為慮,三晉唯趙為強,趙國雄踞河北,東捍富齊,南脅中原,欲削平天下,非弱趙滅趙不可!」

「如今朝政革新,正該大舉伐趙,以報舊恨!」

嬴政態度如此強硬,將王陵王琯全都給頂了回去。王陵王琯非但沒有任何不快,反而極為暢快,王陵高聲道︰「大王此言,正和臣意!臣並非懼趙,只是想說攻趙就攻趙,何必考慮什麼區區燕國之助!以我大秦之力,滅找足矣!」

王琯也道︰「正是,臣只是提醒昌平君,不可存僥幸之心而已!」

昌平君听這兩個老家伙如此表態,心里暗罵︰這兩位老奸巨猾,轉的倒快。

昌平君當即接口道︰「雖然準備打硬仗,燕國還是要利用一下,燕國再弱,也聊勝于無。」

蒙恬一直侍立在一邊,見眾人說到這里,忽然心里一動,恭聲道︰「大王,臣有一策,可否容臣啟奏?」

大臣議事,蒙恬作為侍衛郎官首領,並無參議之權,故而先問一句。大王嬴政呵呵一笑道︰「蒙卿雖幼,卻是家學淵源,祖父皆為上將,既有所得,想必有幾分道理,你且奏來。」

蒙恬對著四位大臣拱拱手道︰「秦、燕、趙三國,以燕最弱,人皆知之。正如適才幾位大人所言,連燕攻趙,趙定棄燕而抗秦,則連燕與不連燕並無大不同。還是秦趙強強相抗之局。」

「以臣觀之,秦欲攻趙以弱趙,趙又何嘗不想攻燕以強趙!這幾年中,趙之不攻燕者,因我大秦在側虎視眈眈爾!」

「兵法雲︰欲擒故縱,欲取姑予。欲攻趙當先和趙,秦主動與趙相和,趙國以為我秦暫無出兵攻伐之意,定不以我大秦為意,以龐暖之智,趙人之貪,定會意圖攻燕以自肥。」

「燕國雖弱,趙軍要想攻城奪地,大獲全勝,也須全力北攻。趙軍主力與燕對戰之時,其西南之守必弱。那時我大秦以救燕為名,大軍突出,以有備攻無備。打趙軍一個措手不及。那時趙軍遠在千里之外,西、南諸城縱然有與我對戰之心,也無對戰之力,不等趙軍回援,閼與、狼盂、鄴城等地早已被我得手了。」

「待趙國大軍返回,那時我軍進可攻,退可守,只怕趙國再也沒有奪回諸城的機會了。」

「如此,我大秦南北兩路,聯系無礙,趙軍無險可守,我大軍或南或北,或出或入,趙軍只有疲于奔命的份了!」

蒙恬剛開始說時,心里還有些惴惴,等說到中間,已經越說越有底氣。殿中的大王和眾位大臣,先時不過是無妨一听的態度,听到後來,可就重視起來了,尤其是老王陵,更是興奮,雙手一擊,怕的一聲響,高聲道︰「好一招欲擒故縱,驅虎吞狼之策!」

嬴政大為高興,看著蒙恬笑道︰「蒙卿,果然不愧為蒙家千里駒,此策妙得很哪!」

蒙恬趕緊謙虛道︰「臣不過偶有所得罷了,不敢當大王夸獎!」

昌平君笑道︰「令祖在日,長夸中郎將沉穩有智,果然不凡!」

蒙恬在嬴政身邊多年,早被嬴政視為心月復,蒙恬有如此妙策,嬴政心里甚喜,笑道︰「既是眾卿都以蒙卿之策為上,那就按此實施好了。」

昌平君問道︰「燕丹尚在我大秦,縱然我大秦主動和趙,趙以秦燕之盟尚在,縱有攻燕之心,只怕也會有所顧忌,不敢全力施為。何不就將燕丹遣回國去以堅趙國之心?」

嬴政想了想,笑道︰「好好的讓他回去,只怕趙國也不敢輕信我大秦和趙之誠,不如讓燕丹暗自逃去,不告而別,豈不正是秦燕失和之像?」

王陵道︰「燕丹此人甚是聰明,和我朝中上下處的又好,大王多有恩寵,他三年之期未滿,豈肯偷逃惹怒我大秦?」

嬴政笑一笑,看著昌平君道︰「燕丹哪里,就讓昌平君去辦好了,听說這些日子,燕丹可是往右相府里走動的很勤呢。」

燕丹的事,昌平君沒少向嬴政奏報,听大王這麼說,昌平君當即允諾,︰「此事臣來辦好了,定讓燕丹速速逃離!」

蒙恬听說要讓姬丹回燕,想起贏玉,心里不由一痛。只是佳人已為他人之婦,縱然不甘,也是徒呼奈何。

嬴政這一下的功夫,卻又有了一個主意,沉吟一下,又道︰「燕丹逃回,如果路上卻被趙國害死,不知燕王喜又會怎樣?」

剛才眾人討論。槐狀半天沒說過話,一直是靜靜地听,嬴政這麼一問,槐狀稟道︰「燕丹如死在趙國,燕王喜定然大恨趙國,燕趙之間,縱然趙不攻燕,燕國也當集舉全國之力為燕丹報仇!兩國死戰,對我大秦有利無害。」

昌平君贊道︰「大王智略深遠,非臣所能及。臣就先想法讓燕丹逃了再說!」

此事議定,君臣又商量些人事、兵馬、錢糧等事,這才散去。

昌平君回府,左思右想,也沒想到一個好主意能讓燕丹主動潛逃。到了晚間,偶爾和夫人贏氏說起此事,贏氏夫人笑道︰「君侯可是鑽了死牛角尖了!那個質子不想回國?反正燕丹要逃,也是給趙國看的,你就明說,我料燕丹定會欣然從命!」

夫人這麼一說,昌平君大受啟發,笑道︰「夫人真是聰明的緊,一言中的!就按夫人之策,過兩日我就找姬丹來商議此事!」

過了四五日,這一天乃是湯沐日,昌平君還派人去請姬丹,門上迎賓就進來通報,道︰「君侯,燕國太子、昌安君燕丹來拜會君侯。」昌平君大喜,笑道︰「我正要找他,不想他先來了,也好,就請他到日常我們宴飲之所相見!」

今日不是公務,昌平君換了一身緊身袍服,腰間束了一條玉帶,也不帶冠,只用一根玉簪扎住頭發,輕輕松松的到前面去見姬丹。

姬丹看到昌平君如此裝扮,趕緊過來行了一禮,笑道︰「君侯好自在,好輕松!」

昌平君淡淡的笑著,還了一禮,道︰「我哪里趕的上太子清閑自在,每日都是些國中庶務,好不容易今日湯沐,偏偏太子來了。」

姬丹趕緊做出一副惶恐樣,道︰「真真是姬丹失禮,原來是做了不速之客。」

昌平君斜了一眼姬丹,笑道︰「不速之客,太子做的還少了?倒是我家夫人還說,怎麼不見玉丫頭,難道是為了贏竭之事,和夫人生分了不成?」

贏玉對于昌平君夫婦,確實恨得不輕,因為如果不是華陽太後和昌平君,贏竭也不會被嬴政處死。但在昌平君看來,他和贏竭之間並無私怨,斬殺贏竭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原因,他對贏竭後事,包括王氏夫人的處置,自覺還甚是寬宏大量的。

姬丹趕緊道︰「哪里哪里,君侯言重了,玉兒對君侯和夫人甚是尊重,絕無怨恨之意。只是玉兒已然有孕在身,不便出門罷了!」

昌平君哦了一聲,道︰「原來如此,那我可要祝賀太子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