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慨然西去 第十九章 相遇臨晉城

一番話,張唐卻被驚得呆了,見他要走,猛的醒了過來,忙一躍而起,拉住甘羅,賠笑道︰「先生且慢,某初不過一時戲言。恰身體未安,尚未及回報相國。今正要借先生之便轉告相國,某乃秦國老臣,既相國有令,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何況出為燕相,不過是穿趙地而已!」

當下,拉著甘羅,令家人擺上酒來,父子陪甘羅歡飲半日,未待甘羅離開,張唐已經吩咐家人,早早準備行裝車馬。以備啟程赴燕。

甘羅回報呂不韋,呂不韋大喜,甘羅又對呂不韋道︰「願君侯能給臣車馬五乘,臣先到趙國為張唐通報!」

呂不韋既看到甘羅的本事,知道甘羅此去定有所獲,也不多管,徑直對秦王說了甘羅請張唐一事,又道︰「甘羅乃甘茂之孫,雖然年少,但名家子,諸侯皆知,願大王使之!」

秦王嬴政听相國如此推重,也是好奇,當即召見,晤談之下,亦是喜歡甘羅伶俐,當即應允,給了車馬符節,令甘羅使趙。

甘羅得意洋洋,即日離開咸陽,一直向東,剛到臨晉,恰好遇到燕太子丹一行到了此處。甘羅早從相府听說過燕太子姬丹武勇,門下蓄養壯士不少,卻沒有什麼舌便智謀之士輔佐,有意炫耀一番,好讓姬丹知道秦國人物風采。當下安頓了,梳洗一番,即到姬丹所住驛館前去拜會。

姬丹自離開洛陽,每每住下,即請了範增、酈生和尉繚張耳陳余等人前來,談論天下大勢。這日正和幾人歡會,僮僕來報,秦國使臣甘羅求見。

範增等賢士,從未听過甘羅此人倒也罷了,姬丹可是早已聞名了,後世曾拿甘羅和姜子牙相比,道是甘羅發早子牙遲,十二歲為卿相。如今這大名人來了,又是秦國出使之臣,自然是要見的,忙領眾人出來迎接,彼此見過,果然是一個齒白唇紅,清清爽爽的一位少年。姬丹將甘羅請到堂上,分賓主坐了,問時,甘羅道是要到趙國出使,為新燕相張唐開路。

眾人看甘羅如此年少,竟然為一國使臣,也都驚訝。姬丹恍然大悟,記起書上記載,這甘羅的成名之舉,可不就是請張唐相燕,請令出使趙國麼麼!好像還有什麼甘羅說動趙王,先獻河間五城,然後秦國遣返燕太子,趙國趁機攻伐燕國上谷,得到三十多城,獻給秦國十一個城等等!

看著侃侃而談的甘羅,想著這些,姬丹不由懷疑︰「張唐征戰之時被趙國懸賞不假,但時過境遷,此時作為秦國之使,出為燕相,過境趙國,按規矩趙國也不會留難。若趙國當真不肯放過張唐,那也是打定了主意和秦國作對,張唐過不去,甘羅去了,同樣也討不了好!」

「想必甘羅也是相通了此節,知道張唐此去定然無礙,這才攬個便宜,才先去為張唐打個前站。」

「趙國新勝秦軍,龐煖又提倡合縱,雖無力反攻秦國,也不至于自動割地奉秦。甘羅雖聰明,不過言語便給思維敏捷罷了,到了趙國,縱然趙王親見,客氣或是有的。至于趙國所謂割地之語,想必是司馬公誤取戰國策夸大之辭!」

「所謂趙因甘羅,結好秦國,秦歸燕太子,趙隨攻燕國上谷三十城,送給秦國三分之一之事,只有甘茂所附的甘羅傳中所記,戰國年表和各世家等處毫不見蹤影,可見並不確切。當初司馬公寫史記,因秦燒各國史書,資料缺缺,只得多采戰國策補入。多有夸大不實之處,想必這就是一例。」

範增、酈食其、尉繚和張耳等人和談論幾句,已然知道這甘羅伶俐不假,但畢竟年紀尚幼,讀書還少。雖然舌綻蓮花,滔滔不絕,卻少了很多趣味才華。這幾位心里暗自鄙夷,也懶得和他一般見識,只是閉口不語。

倒是陳余,年輕氣盛,他素好儒術,肚子里又是有貨的,對甘羅所言禍福縱橫之策,並不感冒,因此和甘羅來回辯駁。兩人一來一往,觀點不同,漸漸來了火氣,不免互相抵牾。姬丹暗笑,忙開口截住,道︰「甘先生名家子弟,果然不凡,丹亦聞名久矣!日後有便,還請先生到我燕國,丹不才,定當在父王面前力保,奉先生以上卿之位以觀大才!」

甘羅今日得意,初來之時未免有些忘形。,待眾人稍稍一談,心里也驚︰素聞燕太子喜養壯士,如何手下還有諸多這般口舌便給的賢才在座?自己身居相府,多和六國之客交接,這張耳陳余也就罷了,倒也听人提起過,可另外這三人,素來無名,怎麼粗粗看來,還在這兩人之上?

雖然如此,甘羅也不願明落了下風。因此打點精神,強自支撐,一邊和陳余辯駁,一面琢磨如何下台。听姬丹開口打岔,甘羅趕緊借坡下驢,拱手道︰「太子門下,臥虎藏龍,小子區區米粒之華,豈敢與日月爭光,太子客氣了!」

「太子原來辛苦,還請早些安歇,小子明日也要早早啟程,就此別過,待小子他日歸國,再拜會太子,也好向諸位大賢請教!」

甘羅如此說,姬丹也不再客氣,喚過鞠成,奉上五十金給甘羅,一添行資。甘羅來這一趟,本想夸耀一番,沒想到差點難以下台,這心里頗有點別扭,待見姬丹出手如此大方,禮金豐厚,甘羅頓時大喜,將這小小的不快頓時扔到了腦後,拜別了姬丹等人,高高興興去了。

看甘羅車馬走遠,陳余忍不住,哼了一聲,道︰「英雄不出,遂讓豎子成名!此人雖然伶俐,不過一使臣而已,太子何必如此客氣!」

尉繚在旁冷笑,道︰「陳君何必認真,此子雖無大才,此去趙國定然圓滿而歸。小小年紀,由此自是名滿天下,雖難稱賢士,也算是難得的人物!」

「以某觀之,此人所想所用,無非利害縱橫,絕非氣宇闊達行事有道的正人。如此年幼,能得大名,日後自是嬴政和呂不韋的寵臣。有道是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我等奉太子在秦圖謀大計,不可圖一時之快而因小失大!」

姬丹點頭道︰「正是,區區五十金能結納日後的秦國寵臣,用的恰如其分!」

範增笑道︰「正是如此,區區小事,不必再提。只是如今這趙國對秦燕俱不善,甘羅此去,不知用何說辭?」

姬丹笑了,暗道︰「我知道,書上寫著呢,只是不知道真假。」不過,這事用不著自己表現,還是讓行家伸手吧,遂用手一點酈食其,道︰「我等之中,酈君好口,且讓他說!」

幾個人一邊往回走,一邊說著,酈生琢磨一下,微微笑道︰「甘羅此去,定然全是權謀機詐。空口白話而已。料想是這幾句言語︰燕太子入秦,示燕不背秦。張唐乃秦國老將,出為燕相,示秦不棄燕。秦燕不背不棄,無非是圖趙。秦燕共出兵擊趙,則趙危矣!」

「如今秦國文信侯用事,趙如割河間數城重賄文信侯,文信侯喜趙,定可使秦拒燕太子之質。太子不入秦,張唐勢難居燕,如此秦燕不親。燕小弱,趙興兵伐燕,定可大獲其利!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姬丹心里大驚︰「我的天呀,這和司馬公所記幾乎是一致呀!酈生果然好利口,好眼光!」忙問道︰「當真如此,甘羅此計可售否?」

張耳在後,插話道︰「太子,趙王雖然不明,卻也不算太蠢,況有老龐煖執軍相助。甘羅此話雖大,卻也嚇不倒趙王。如今秦軍剛敗于趙,割地絕不可能!虛與委蛇還是有的。」

範增接口道︰「趙國雖勝,反攻秦國或許自覺不敵。但趙一向輕燕,甘羅既有此語,趙國趁機興兵伐燕,亦不可不慮!」

陳余說道︰「趙雖勝秦,但秦筋骨未傷,龐煖豈敢輕易動兵北向?」

範增回道︰「秦前有都山之敗,近有成嶠之亂。龐煖年紀老大,只怕看不清形勢,不以秦為意。日後若秦再甘詞奉之,龐煖貪圖攻燕之利,忘了根本也是有的!」

張耳問道︰「以範君觀之,趙燕之戰即在眼前?」

範增笑道︰「那倒不會,都山之戰秦軍雖敗,但趙軍受創非輕,自要休養生息。甘羅此去,一時之間還難以說動趙國君臣,但過上兩三年,趙軍復整,秦國只要屢屢示趙以好,只怕趙國君臣得意忘形,就要打我燕國的主意!」

姬丹听了不住的點頭,心道︰「正是如此,秦發三路兵攻趙,可不就是趁趙兵大舉攻燕,國內空虛的時候!那一仗,趙燕兩家都是大虧,只有該死的秦國佔足了便宜,老王剪也是在這一戰中,開始成為秦軍大將軍的。不過,那反正是兩年之後的事,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又收下了這幫如此厲害的權謀賢士,再讓嬴政如此得意,豈不是太窩囊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