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 慨然西去 第十六章 三位太後一出戲

白起死了,範雎去了一個大敵,也為自己埋下了一個秦人怨恨的禍根。沒辦法,白起戰無不勝攻無不取,開疆闢土的赫赫戰功實在是太大了。秦人提起白起,沒有一個不是滿懷敬仰的。如此功勛卓著的戰神屈死在杜郵,秦國上下,除了範雎親信,沒一個不痛恨範雎的。

身為言听計從的國相,範雎不但內憂,更有外患,他鼎力推薦的好友,邯鄲秦軍的統帥鄭安平,鎮不住手下的校尉軍將,龐大的秦軍遠征軍團面對邯鄲孤城無計可施,反被楚、魏、趙聯軍所圍,鄭安平無法月兌身,竟然率殘部投降了趙國。另一個範雎的恩人,深受範雎重用的太原郡守王稽,竟然在諸侯反攻河東的時候私下溝通諸侯,觸犯律法,也為秦王所殺。

舉人不當是要連坐的!雖然昭襄王看在多年合作的面子上,還沒有直接將範雎給拿出來抵罪,可對範雎的態度早已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彎,言听計從的局面一去而不復返。

範雎雖然戀棧,但形勢逼人,為了保命,以蔡澤之策,自動讓賢退位。不久即死。

昭襄王老了,又沒了應侯範雎這個死對頭,楚系宗親力量重新崛起。為首之人,就是太子的正夫人——華陽夫人!

華陽太後雖然和秦王子楚沒有血緣關系,但一是正宗太後的身份,二是朝野中楚系宗親的力量,三是對子楚上位的莫大幫助,所以在秦國政壇,論分量,華陽太後比夏太後要重的不是一星半點。

好在呂不韋對這三個人都算是有恩情在!呂不韋是三個人都樂意接受的掌國人選。

呂不韋輕松上位!

現代所有做過管理的人都知道,上司支持可以讓你上位,但能不能快速建立自己的嫡系班底,才是能不能確實掌權,能不能坐穩位置的真正關鍵,下面沒有根基的管理者一是容易被人架空,二是沒法做事!

呂不韋能幫助一個王室庶子順利登基為王,這點小道理豈有不明白的?

呂不韋可不會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上位者的寵愛上!

他是孤身入秦,朝堂之上,是楚系宗親集團和秦國宗室及一些昭襄王元老重臣的天下。

呂不韋要建立自己的班底,對策就是廣招賓客,吸納諸侯賢才為己所用。

呂不韋不但有地位,正是一些游客策士謀取富貴要投靠的對象。關鍵還很有錢,養得起食客,畢竟洛陽十萬戶的封地,又是天下之中,四通八達的交通輻輳之地,收稅于市,雖不敢說富可敵國也差不了多少。

秦王子楚登基三年即掛掉,謚號為莊襄王,華陽太後和夏太後兩位自然升格為老太後,新鮮出爐的趙太後則是當初呂不韋送給子楚的寵姬,那和呂不韋關系更鐵。

呂不韋不但是相國(相邦),還獲得了仲父的榮譽稱號。門客三千,僮僕上萬,風頭之勁一時無兩!

呂不韋雄心勃勃,挽起袖子大干,要為秦國一統天下和日後的長治久安奠定一個穩固的基礎,除了繼續派大將將攻伐諸侯,開疆擴土外,更是集諸子百家之說,合門下賢士之見,編成二十余萬言《呂氏春秋》。

此書出來,呂不韋看了也極為得意,懸掛在咸陽城門之上,號稱能改動一字即賞千金!

仲父相國威勢之重,天下之人無不側目。

但天下大勢,盛極必衰,否極泰來,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隨著執政年限的延長,手下實力的增強,呂不韋的處境也變得有些微妙了起來。

朝中的官職就那麼多,呂不韋要用自己人,別人就要讓位置!楚系宗親背後的華陽太後,呂不韋只能借重,不能得罪,要想搶位置,只能是漸漸逼退一些宗室和昭襄王元老重臣。

在最初,呂不韋這樣做,雖然把宗室公子和一些元老得罪了,但卻得到了三位太後一致支持。

因為三位太後也怕宗室公子們權力太大,對嬴政的王位產生威脅。要知道,當初昭襄王上位,可是在宗室中掀起了好大的腥風血雨。真要是嬴政的位置保不住,三位太後的位置也未必牢靠,當初的惠文後就是先例!

但好處不可能讓呂不韋自己獨吞。權益的交換,固然呂不韋自己的班底在加強,可楚系宗親的力量漸漸也越來越大了。

當初呂不韋上位時,楚系宗親根基雖厚,但在朝堂上卻沒有什麼出色的領軍人物。華陽太後身在後宮,還要多靠呂不韋間接掌握朝局。

可這幾年,楚系宗親集團中,有兩個後起之秀已然崛起,這就是昌平君熊啟、昌文君熊顛。

對于華陽太後來說,呂不韋是政治盟友。而昌平君熊啟、昌文君熊顛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人。不僅是華陽太後一手扶起來的,更是親戚套著親戚的後輩。

昌平君、昌文君的父親,是現任的楚王熊元。和華陽太後是遠房的堂兄妹。而兩兄弟的母親則是昭襄王嫡親的女兒,既是華陽太後的小姑子,又是華陽太後的堂兄妹。

昌平君、昌文君二人,一身兼具了秦楚兩家宗室的血脈,又自幼長在秦國,很受華陽太後的寵愛,昌平君僅僅三十多歲的年紀,就已成為朝中的第二號人物——御史大夫。

有了這兩個文武全才的領袖,楚系宗親集團單是在朝堂上的勢力,已經和呂不韋分庭抗禮。

而呂不韋在不經意間,偏偏又自己給自己樹立了一個對手,這就是嫪毐。

嫪毐原本是呂不韋的門客。

當初嬴政登基為王時,嬴政十三歲,太後趙姬不過三十來歲。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紀。

老公死了,太後很是寂寞。她原本就是呂不韋的寵姬,如今兩人又要時常相對,舊情復燃也就順理成章了。

不過,太後凶猛,呂不韋卻日漸老去,有點頂不住了。

而且呂不韋還有個顧慮。

這就是嬴政。

嬴政的父親子楚,從秉性來說,屬于寬厚仁和一路。

但嬴政卻不同,可能是由于小時候在趙國,孤兒寡母的受了不少的苦難。嬴政為人遠比其父狠辣果決。

雖然在秦國的風俗來說,大家對什麼太後養個少爺二哥之類,本來就不怎麼在乎,像當初的宣太後,不但以身許國,色誘義渠王,為秦國劈地數百里,而且後來還養了一個魏丑夫,公開宣稱自己死了,要魏丑夫一塊陪葬以示寵幸。作為兒子的昭襄王當初可什麼話也沒說過!

但嬴政卻不同,雖然還沒親政,可呂不韋知道,以嬴政的心胸,要是知道自己和太後有這麼一腿,估計是沒啥好果子吃,而且,畢竟上面還有兩個老太後在,自己和趙太後的這個關系,誰知道兩個老太太會怎麼想。

再說,自己年紀漸長,也實在是有心無力了。所以呂不韋想了個李代桃僵之計。將自己的門客嫪毐獻給了太後。

嫪毐這人,別的怎麼樣不好說,但男人的本錢還真不一般,功夫絕佳,趙太後一見,頓時愛的了不得。很快就把心思全放在了嫪毐身上,將呂不韋給拋到腦後去了。

同樣是王太後,這趙太後是典型的胸大無腦的花瓶,論政治手腕和眼光連當初的宣太後的腳趾頭都比不上。

宣太後是公私分明的,就算偶有不分也是為國舍身的。

趙太後卻是對嫪毐言听計從,要什麼給什麼,可不管三七二十一。

所以嫪毐短短數年間,竟封為長信侯,以山陽之地為食邑,並將太原郡作為毐國的封疆。至于車馬金玉那更不用提。一時之間,一些在呂不韋門下撞不上木鐘的六國策士,紛紛改投嫪毐門下為賓客。竟然也是賓客千余,僮僕數千。

趙太後是秦王嬴政生母,自小一塊受苦受難過來的,嬴政在三位太後之間,當然是和趙太後更為親近。如今秦王嬴政,歲數漸長,雖還沒有親政,但王位已經穩固,母子之間互相借重,趙太後的影響力,有時候連華陽太後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有了這個靠山,嫪毐雖然官職不高,但對政事和朝廷人事的影響力卻不小,和呂不韋、昌文君一脈隱然已成三足鼎立之勢。反倒是有些秦國正兒八經的那些宗室公子王孫,因為靠不到華陽太後的楚系之上,反而成了力量最弱的一方,受到三方壓制,在朝堂之上很是不得意。

這些宗室公子眼看像嫪毐這樣的都能在朝中耀武揚威,自家作為正宗的贏氏宗親,卻看不到任何希望,只能成為朝政的配角,自然是很不甘心。

這其中就包括秦王異母弟弟——長安君成蛟。

當初,呂不韋和子楚從邯鄲逃出來的時候,倉皇之間,不得不把嬴政母子給留在了圍城之中,還是靠了趙姬母家的力量,才躲過了殺身之禍。

子楚回到秦國,立馬確立了太子嫡子的身份,此時除了留在趙國生死不明的嬴政母子,子楚還沒有其他孩子。

收藏呀,收藏呀,推薦呀,推薦呀,各位大大,這可是老醋的命根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