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七章 莫斯科風光

莫斯科地處俄羅斯歐洲部分中部,位于俄羅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兩岸。地勢平坦,僅西南部有捷普洛斯坦斯卡亞高地(最高點253米)。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582毫米,降雪量大,平均年積雪期長達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長而天氣陰暗。

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在希臘語中為「城堡」之意,斯拉夫語為「石匠的城寨」。1918年3月起為蘇聯首都,是蘇聯政治、經濟及軍事的中心,二戰時人口在三百萬左右。1917年的十月革命勝利後,在莫斯科大力發展了汽車制造業(從車床制造到手表制造),從軸承加工到小汽車生產,紡織加工,它極大地推動了金屬加工業的發展。(以上都引自一些地理歷史的資料。)

蘇德戰爭爆發後,莫斯科的工業生產大部分轉為軍工生產,出于就近提供軍火補給的考慮,莫斯科市中的軍事工業東遷的並不是太多,城市中的人口也基本沒有遷移。在斯摩稜斯克戰役失利之時,蘇聯政府動員了超過三十萬居民,日以繼夜地在莫斯科市周圍搶修城防工事,以抵御可能到來的德軍攻勢。市中的工巢日夜加班加點,全力生產武器彈藥。雖然還沒有戒嚴,城市中的氣氛已經很緊張。城市中所有15歲以上的適齡青年,都被征召為預備役,接受軍事訓練。

**夫就是在這樣的城市情況下,先坐了半天的卡車,再坐了大半天的火車,于8月2日中午前在莫斯科市中心附近的白俄羅斯火車站下車。踏入八月,莫斯科市的天氣轉涼,莫斯科的夏季比較短暫,非積雪期全年只有一百多天。九月十月天氣就明顯變冷,通常11月初開始下雪。

「各軍校的報到時間統一在8月5日,在這三天里,如果大家沒有住宿地地方,可以到市中指定的軍人招待所,憑軍人證免費安排吃宿。」乘坐火車從斯摩稜斯克地區前線。來到莫斯科市,準備到軍校進修的士兵有一百多人。當這些士兵都下了火車,在站台上列隊完畢後,臨時帶隊的一名蘇軍少校,向這些蘇軍士兵分發了一些小冊子,小冊子里面印有簡單的莫斯科市地圖,並在其上標出了各個軍校的所在位置,還有幾間軍人招待所地位置,及城市中乘坐公共汽車的指引。

站台上的蘇軍士兵都拿了小冊子。帶隊的少校宣布就地坐下休襲分鐘,讓士兵們考慮一下是否去軍人招待所住宿,然後再從新分隊前往。或者離隊活動。「**夫,你看我們是否也去住免費的招待所?」**夫正在抬頭四處觀看車站周圍的景物,莫斯科還是莫斯科,這個車站以前也來過,只不過時代有所改變,**夫腦內的靈魂正在感嘆萬分的時候,耳邊響起了伊萬上士的詢問聲。

「招待所?還是免費吃宿?當然是不住啦。」**夫從回憶及思考中回過神來,笑著怕了怕身上三個塞得滿滿地大挎包,「難得來一趟莫斯科。當然是要住最好的旅店,到最好的飯店吃飯。」

「不住招待所住旅店,那得要花多少錢?」坐在**夫另一邊地坦克兵托卡雷維,看了看**夫和伊萬兩人鼓鼓的挎包,又看了看自己的挎包,語氣中有些猶豫。托卡雷維是哥薩克小貴族出身,當然是十分愛面子的,不過現實是殘酷的,當德軍佔領了他的家鄉後。他家鄉的父母就沒有再寄過錢給他,現在他吃的住的都靠部隊地提供。

「當坦克兵雖然威風,但說到在戰場上搶戰利品,還是我們步兵利害。」**夫從托卡雷維的眼神中理解了他說話的意思,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又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畢竟我們都是一個團出來的,要是這三天你跟我們一起,這三天的開銷包在我身上。」

「既然有**夫給你打包票。托卡雷維你大可以放心地玩三天。然後再到軍校報到。」伊萬上士是炮兵,在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也是有限。不過平時仗著同步兵排的人熟,也得到了一些,尤其是**夫、保羅等從邊境哨站就同他並肩戰斗地戰友,每次打掃戰場後都會給他分一份。

就這樣。三個坦克團地士兵。決定利用這三天時間好好地游覽一下莫斯科。並向臨時帶隊地軍官申請了離隊。

戰爭時期。口袋里有錢。又有軍人證在手。找間好一些地旅店住幾天。自然不成問題。為了方便在城市中出行。**夫三人在離開白俄羅斯火車站後。沿著街道向南步行了一段距離。到來了起義廣場與國立列寧圖書館之間地街道中。在一間可以眺望到克里姆林宮地旅館中。租了三個房間住下。

放下隨身行李後。**夫第一時間就是去洗澡。一個多月來一直在前線戰斗。從沒有認認真真地洗過一次澡。在旅店房間浴室地浴缸中放滿了水後。**夫在水中一泡就是半個小時。把一身地泥垢都洗掉。

一個外表高大、英俊、瀟灑。而又帶著冷酷、睿智、決斷眼神。氣質復雜地斯拉夫人站在浴室地大鏡子前。**夫仔細地看了看鏡子中地自己。一頭短直地金發全部向後梳理整齊。面上地胡子刮得干干淨淨。面上地線條分明。身上地肌肉健美而充滿力量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具備通殺美女本錢地軀體。

「走。我們去吃大餐。」換了一套干淨地軍裝後。**夫主動去找伊萬及托卡雷維兩人。時至中午11點半。在火車上吃地早餐早就消化了。三人結伴來到旅店中地餐廳。

這是一座沙皇時期建成地房子。是一座古老地建築。內部都是按照俄羅斯獨特地建築特色建造起來地。是非常雅致地俄式都鐸風格。原本是一個沙俄貴族地住所。十月革命後這里被改為了旅館。內部裝修依舊豪華。來這里住旅館地都是些非富則貴地人。大多有些身份地位。

在租房入住登記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只拿出軍人證,旅店大堂的接待員甚至拒絕他們入住。後來**夫一氣之下,分別在三個隨身挎包中,掏了一疊在戰場上繳獲的德國馬克,一堆金條,及包括兩枚紅旗勛章在內的多枚勛章並付上帶有名字的勛章的證書,旅店的接待員見此才讓他們入住。

「**夫你還真會挑旅館,我對這里的環境十分滿意。」他們剛在餐廳里一張靠窗的桌子前坐下來,伊萬就興高采烈地向**夫說個不停,大贊旅店的裝修豪華,女服務員個個漂亮又禮貌,看來這位大兵還是頭一回住這麼好的旅店。

「我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能有更多的機會享受人生。」相處了兩天托卡雷維同**夫他們也熟悉了,說話也不像以前那麼拘謹,開始表現出他小貴族出身的做派,「要是我們以後都當上一官半職,再在戰場上立下大功,並生存到戰爭結束後,這樣的好日子以後天天都能過。」托卡雷維不斷地描述著美好的未來,仿佛已經功成名就了,可惜他現在吃住都是花**夫同志的錢。

「來,先喝上兩杯。」在等待上菜前,**夫就叫餐廳服務員先開了一瓶伏特加酒,每人倒了滿滿的一玻璃杯,俄羅斯人的飲食習慣,喝酒的時候不一定要先上菜。三個大兵,一邊交談一邊欣賞窗外遠處隱約看見的克里姆林宮的氣勢雄偉的建築金頂,美景和好心情也是送酒的好菜。

豪華的旅店,餐廳的菜色也不會差。上第一道菜前,先上了個冷盤,是由些開胃的酸甜小菜一碟碟組成的,頗具地方特色。第一道菜是湯,俄式湯類比較營養,有土豆丁、各類蔬菜,還有肉或魚片。第二道菜**夫點了個烤全雞,味道十分鮮女敕可口。第三道菜是甜點和茶、咖啡之類。按照莫斯科的習慣,上菜的順序不能顛倒。

「菜的分量是夠多的了,但是味道還不如我家母親下廚煮的好吃。」沒有想到,在三個人中,吃得最講究的竟然是伊萬,每上一道菜他都先試吃一下,仿佛他是美食家一樣,對每一道菜都評論一番,「打完仗後,歡迎你們來我家開的小飯館,包你們吃得比這里好又便宜。」

「你家是開小飯館的?怎麼我以前不知道?」對于吃了一個多月軍隊伙食的**夫來說,這個餐廳的菜吃在口中也很美味了,听到伊萬這麼說立即瞪大了眼楮。

「你什麼時候問過我家的情況了,每次都是講打講殺的。」伊萬抬了抬頭,有點氣地說︰「不要以為你是莫斯科人,又是大學生,就會什麼都比我知道的多。」

「對了,**夫你什麼時候回家看看?」托卡雷維在吃完這頓飯後,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听說**夫是莫斯科人,自然順口問了一下。

「明天,或者後天吧,總之到軍校報道前,我會回家一趟。」關于回家的事情,**夫一直藏在心里,這時被托卡雷維無意中挑明了,面上有些尷尬的神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