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卷 第四十章 藏區貿易

轉眼之間,張力已經來到這個時代四年了。記得他剛來的那一年是乾隆三十一年,如今卻已經是乾隆三十五年了。時間快的真快啊!他不僅從一個十三歲的少年變成了一個十七歲的青年,在事業上也大獲成功。如今他不僅擁有一個巨大的領地,還是一家大型貨行的主人。

張記貨行經過這三年的發展,已經從原本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商號變成了如今聞名雲南的大型商號。如今張記貨行在雲南省幾十個縣鎮都開設有分號,擁有各式騾馬一千多匹,店員伙計將近兩千人。除了經營傳統的貨行生意之外,張記貨行如今已經開始走茶馬古道,做上了這一行的買賣。

張力在隆城呆了一個月之後,就起身回了一趟雲南昆明。現在張記貨行發展這麼快,他自然需要好好去看一看。畢竟這可是自己的生意,那牽扯到的銀子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在去年,張記貨行的貿易銷售額已經突破了一百萬兩白銀,年利潤達到了27萬兩白銀。其中傳統貨行貿易的商品銷售額佔營業額的近九成,但利潤並不高,大概在百分之二十左右。而走茶馬古道做生意,這利潤可就高了。

張記貨行去年是第一年做茶馬古道的生意,所以一開始的投入也並不大。畢竟走茶馬古道是有巨大的風險的,不僅旅途艱辛,還要提防一些蠻夷盜匪的搶劫,加上還有一些氣候上面的原因,所以張記商行的這些掌櫃們大都非常小心。但事實比想的要順利多了,雖然走茶馬古道的確艱辛,但利潤之高遠超他們的想象!

一開始的時候,張記貨行的商隊並不敢走的太遠。記得做第一筆生意的時候,其實就是很純粹的茶馬生意。他們先采購了一批茶葉,然後運入藏區,和當地的藏族土司和貴族們以貨易貨。大概八十斤茶葉就能換一匹馬,這其中的利潤高達四五倍。八十斤的茶葉只是粗茶,在內地不過只值兩三兩銀子。而一匹藏馬一進入雲南,立即就能升值幾倍。再減去費用之後,還有四五倍的利潤。

第一次生意的成功極大激勵了張記貨行的幾個掌櫃,這促使他們加大了對茶馬貿易的投入。第一次進藏區做生意的時候,他們的商隊只不過擁有幾十匹騾馬。一次來回之後,賺了兩千多兩銀子。等到了第二次進藏區的時候,他們的商隊已經擴大了好幾倍,一下子就有一百多匹騾馬。運送的貨物除了茶葉之外,還有布匹、食鹽和鐵器。而在以貨易貨之後,他們在回程的路上還購買了一些藏區的藥材和特產。比如說冬蟲夏草、藏羚羊的皮毛,羚羊角等等,進一步提升了貿易的利潤空間。這次的貿易使得張記貨行一下子就淨賺了兩萬多兩銀子,而成本只不過區區三千多兩銀子。利潤幾乎達到了七八倍之多,而且時間基本上可以控制在兩個月左右。

就算在藏區有將近五個月是冰凍期,道路出行非常危險,不適合做這樣的生意。那同一批人在一年里最起碼也能做三次這樣的貿易。如果多派出幾組人,那賺的還要多。

听著自己手下的大掌櫃李德盛的匯報,張力感到非常滿意。這李德盛原本也是一個小商人,但在和張記的競爭中破產了。張力當時知道這個人有些才能,所以就雇佣了他。一開始只是讓他做一家分店的掌櫃,經營的還算不錯。這家伙做起生意來可謂是一板一眼,為人很靠得住。雖然算不上是一個奇才,但為人實在,加上善于管理,所以張力後來就讓他做了張記貨行的大掌櫃。

事實證明張力用他是用對了,雖然他並不算是一個奇才,但管理上還是很有水平的。依照張力以前做出的指示,他穩妥的帶領著張記貨行快速發展。可以說——如果沒有李德盛的努力,張記貨行的發展根本就不會這麼順利!

對這樣靠得住的人才,張力自然是不會虧待了。這李德盛在張記貨行里拿的那可是頂級的收入啊,張力給他的工錢為每月300兩,一年就有三千六百兩銀子了。而且除了這筆死工資之外,他還能得到整個貨行每年百分之二的干股分紅。只要張記貨行生意越好,賺得利潤越多,他的收入自然越多。去年他連工錢加分紅一共賺了將近九千兩銀子,已經可以在雲南買好幾百畝上好的土地了。就算是他以前自己做生意的時候,一年最多也就賺了兩三百兩銀子。面對張力的慷慨和重用,李德盛自然非常感激。對貨行的事情,他從來不會有一點馬虎。

「德盛啊,我準備把貨行的總部搬到隆城。你認為怎麼樣?」張力詢問道。這個想法他很早就已經有了,這昆明雖好,但畢竟不是自己的地盤。

「少爺,這隆城雖然是我們自己的地盤,但交通實在是太落後了,根本就不適合做生意啊!」李德盛非常小心的說道。要知道張力不僅是他的老板,還是一個朝廷冊封的土司,擁有朝廷官位。按照常理,像李德盛這樣沒有功名的人見到張力不僅要口呼大人,還要磕頭行禮。但他是張力的心月復,所以不叫大人,仍然叫他為少爺。不過就算是心月復,尊卑觀念還是要有的,否則下場絕對好不到哪里去。

「我也知道這一點,但隆城畢竟是我自己的地盤,張記總部設立在那里我才最放心。否則一旦將來出現什麼意外,那我將非常被動。」張力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李德盛一看他主意已定,也就沒有繼續糾纏下去了。

于是張記貨行的總部逐漸遷移到了隆城城內,而原本昆明的總部也沒有放棄,不過其職能已經下降了。以前整個貨行的金銀基本上都存在總部里面的地窖內,現在每過一段時間就會運到隆城。有了張記貨行的收入支持,張力對自己領地內的發展也算是有了把握。

自己的領地才剛剛穩定下來,還需要修養生息。所以張力免除了自己領地內老百姓一年的農業稅收,讓老百姓能夠休養生息。除此之外,他還鼓勵大家開荒,並且統一了領地內的田畝大小和計量大小,並且讓大清制錢在自己領地內徹底流通。這錢一流通,領地內的經濟自然就能快速發展了。而且這個時候的貨幣除了銅錢之外,就是金銀了,都是實打實的金屬貨幣,通貨膨脹的壓力比較小,所以張力才敢這麼做。

通過他的幾個簡單措施,隆城土司領地內頓時就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原本居住在附近幾個小國的華人開始向這里遷移,每個月都有幾十人移民到隆城境內。而大清國內每月移民到隆城的人數還要多,基本上每個月都有兩三百人。照這樣形勢發展下去,一年估計招收四五千漢人移民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