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卷 第二十一章 水陸並進

大金沙江其實就是緬甸的伊洛瓦底江,它是緬甸的第一大河,縱貫緬甸中部,全部在緬甸境內,全長有兩千多公里。從江源至眾多的江口,江水完全在緬甸境內奔流。流域總面積達到了幾十萬平方公里。由于江河寬大,支流眾多,坐落于大金沙江邊的河谷成為緬甸歷史、文化與經濟的中心地帶。伊洛瓦底江是緬甸內河運輸的大動脈,自密支那以下一千多公里的水路皆可通航。大江兩岸的河谷平原是緬甸最重要的農業區,上游穿插于崇山峻嶺之間,其間河谷眾多,是許多少數民族的家園。而下游的三角洲地區中盛產稻谷,是貢榜王朝主要稅賦來源地。附近干流沿岸地區人煙茂密,村寨林立,不時還有幾座城池坐落其間,是緬甸人煙最稠密的地區。它在緬甸的地位其實和黃河長江在中國的地位差不多,都是母親河。

在大清國數千個工匠的努力下,只用了三個多月就造出了上百艘戰船。在蠻暮這個地方傅恆和阿桂所率領的兩支大軍開始匯合了,他們一同率領一萬九千多人的大軍開始沿著扎營的小城從大金沙江順流而下,開始逐漸深入緬甸國境內。此時大清國在雲南省的邊境要比後世向南好幾百公里,現在的雲南省面積最起碼也要比以後的雲南省大上六七萬平方公里。

不過這一地區大都是由地方上的土司統領,雖然不少地方朝廷已經改土歸流了,但在許多地方其實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畢竟有些地方交通比較方便,朝廷的影響力能夠深入進去。而像這片邊境地區,四周山巒橫疊,叢林密布,環境非常惡劣。這里根本就沒有什麼大路,都是一些人畜踏出來的羊腸小道。在這樣蠻荒的地方,無疑是朝廷的控制力鞭長莫及的地方。所以這些地方的土司雖然一個個都接受了朝廷的官職,但其實和土皇帝沒什麼區別。在他們自己的領地內,所有的權利基本上都在他們手里。

在這一地區不僅大清國的情況是這樣的,就連緬甸貢榜王朝的情況其實也差不多。雖然貢榜王朝已經依靠武力征服了這些邊境土司,但這里畢竟是這些少數民族土司的地盤,他們的控制力也比較薄弱。

清軍快速進入到了當地幾個少數民族土司的地盤,貢榜王朝原本駐扎在這里的數千兵馬都已經撤退了,並未在此設防。所以清軍一路行來,幾乎是兵不刃血,唯一的成果就是招降了附近的幾個土司。

但因為氣候道路問題,清軍踫到了許多問題。由于大江里水流湍急,導致戰船搖晃的比較厲害,許多士兵都產生了暈船想象。加上當地水汽潮濕,生病的士兵很多。

「大帥,現在許多士兵都生病了。我們最好能夠在附近的岸邊休整一下,不然恐怕會發生疫情啊。」

「好,我知道。通知水手靠岸,先在岸邊休息一天。」

雖然已經估計到了征戰緬甸的困難性,但傅恆心里還是被眼前的實際困難給嚇了一跳。不過他可不是一個輕易認輸的人,既然皇上要打緬甸,他就一定要圓滿完成這個任務。

「大家注意一點,記得要把水燒開。如果不想生病的話,就不要嫌麻煩!」有士兵專門大喊大叫,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這開水的事情也是張力提醒傅恆的,這讓傅恆感到很滿意。

事實上在這樣的叢林中,許多疾病都是因為人飲用了不干淨的飲用水之後而引起的。所以只要把水燒開了,許多士兵就不會生病了。因為這個緣故,清軍的非戰斗減員並沒有太厲害。這也算是張力的一大功勞,他這麼做不僅在無意之間救了許多人,而且很可能改變這次征戰緬甸的局勢。

到了八月的時候,傅恆帶領大軍已經到達了新街一帶,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沖突。清軍此時在這里有兵力將近兩萬,其中還包括三千水師。而緬甸人的軍隊估計在三萬左右,論兵力清軍已經佔了下風了。

但雙方一旦交戰,清軍竟然一直保持攻勢。緬甸人雖然人多,但卻處于完全被動挨打的局面。不過由于他們人多,所以雙方暫時處于僵持局面。

幾天後,雙方水師開戰了。這大清國的水師實力明顯比緬甸人強,打的他們是節節敗退,最後只能退守一個沙洲。而地面上的軍隊也趁勢發動了攻擊,殺了上千個緬甸士兵,還奪取了幾個營寨。一時之間,清軍士氣大振。

不久之後,清兵就把戰線拉到了老官屯。緬甸人在老官屯早已扎下兩座堅固大營,主力在江東大寨,數千緬軍在西岸扎營,營柵伸入江中,緬軍水師停泊在兩營之間江面,左右策應。東岸緬兵見清兵剛來,便出營攻擊,被清兵擊退,雙方都沒有大的戰果,雙方只是不時以火炮互轟。戰斗結束,清兵便在兩岸分別扎營與緬兵對峙。而緬兵兩營之間水面湍急,且有沙洲,清兵水師暫時無法前進。第二日東岸清兵派偏師到緬兵南面扎營,準備斷其水路。

緬兵在營內挖了不少深及三尺的土坑,兵員在其間既可躲避炮火,又可隱藏目標。八月十六日,清兵斥候在大樹高處觀察,誤判斷營中敵兵甚少。清兵于是發動大規模進攻,傅恆、阿里袞等人還抵達柵外數十步處指揮。緬兵營寨外有深壕,木柵堅固無比,外加槍炮火力極猛,清兵一日內連續多次攻勢都被擊退,總兵德福也中槍陣亡。清兵將領殺得興起,還打算乘夜肉搏,後被制止。同日,兩軍水師在江上也有交鋒,清兵擊沉緬軍兩艘戰船。接連三日,清兵進攻勢頭沒那麼猛,試著以火攻、大炮等方式摧毀木柵,結果均告失敗。

幾天之後,清兵水師發力,乘夜攻佔兩營間近西岸沙洲,燒毀了四五廋戰船,殺死敵軍數百人人。緬甸人的水師不得不退守東岸。東岸緬兵水路運輸被斷,清兵士氣大振,但陸上對緬兵的火攻再次失敗。二十九日,清兵以地道爆破、數百丈長藤拉倒等方式破柵,結果還是失敗。加上此時緬甸人的援軍開始到來,清軍的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