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交代一下 第六百五十節、審視歷史

影片是在一片混亂之中開場的,五十年代的漢城街頭到處都是舉家遷移的難民,以及眼神中透露著絕望恐怖的南朝鮮士兵,就算是士氣稍微高一點的美軍也是坐在汽車上混在人群中拼命的向南開去,一個身量不高的美國將軍眼神憂郁的看著這潰敗的場面,無論他怎樣努力的想穩住陣腳都不能讓嚇破膽的士兵放慢一絲腳步。最後他也只能在一面牆壁上寫下了向橫刀立馬致敬的留言後,轉身加入了南逃的隊伍當中去。在這里他的臉部有個特寫鏡頭,眼神中的無奈逐漸的轉為了一種堅定……

至此,在開場不到五分鐘的時間里,志願軍最難纏的對手李奇微以不太閃亮的方式登場了。接下來的劇情就猶如大多數主旋律電影一樣,勢如破竹的志願軍閃電般攻克漢城,並繼續追擊大面積潰逃的敵軍,似乎一場朝鮮版的「渡江戰役」已經拉開了帷幕,那種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樂觀情緒充斥著全軍,就好像美國人也即將同委員長一樣轉進到海邊並登上一艘大船去別的地方宣講民主自由。但是經歷過長時間戰爭洗禮的老一代軍人很快就發現了問題,我們的補給跟不上了于是當橫刀立馬果斷的讓部隊停留在三十六度線的附近時,收容了足夠的潰兵並重新整訓完畢的李奇微也即將展開自己的反攻。這個關鍵的轉折在電影中只不過就是前二十分鐘的內容。

以這個轉折為基點,此後的劇情就是讓廣大觀眾難以承受的內容了,這前二十分鐘也是我對這部影片最不滿的地方,志願軍的追擊、聯合國軍的潰逃、韓國平民的混亂、包括那著名的被爆破掉的擠滿了難民的漢江大橋。如此混亂的場面竟然被壓縮進二十分鐘的時長里,要不是那些副導演、藝術總監之類的功底深厚,鏡頭剪切與渲染做的滴水不漏,恐怕要是換一批能力稍差一點的制作人,這部影片都不會擁有現在的效果。在我看來既然要表現的內容比較多,那就索性在延長一點時間,反正我也沒有限制他們的預算。可這些家伙延續了去年的習慣,對非技術需要的制作成本斤斤計較。能省錢的地方一定要省,結果就有了這麼一個緊張的節奏。

如果單從觀賞性上分析,他們這種處理反而效果不錯,伴隨著狗攆鴨子般的追擊,是對方的阻擊越發難以突破,映襯著已經干癟的彈藥和糧食袋,一種難以言語的遲滯感突然出現在觀眾的眼前,就算是對軍事一竅不通的人,也能從我方沉重的腳步與聲嘶力竭的吶喊中看出這種勝利已經無法維持。就在勝負即將逆轉的時候,鏡頭卻突然切換到了一線戰場的後方,因為從這里開始我們要向大家解釋一下李奇微發動的空中絞殺戰究竟是個什麼樣子。

天空中機群密布,猶如雨後覓食的燕子在上下翻飛,隨著她們每一次俯沖,地面上必然會爆發出一團亮光並伴隨著黑煙隨風飄散。美國人的真正實力總算是顯示了出來,與他們拙劣的陸軍相比,世界第一的空軍絕不是可以藐視的對象,當初為了能制作出戰斗機的真正飛行姿態,我們不惜跑到美國找到一群軍事愛好者將老古董都開上天,也是美國軍迷的存貨較為豐富,讓我們不僅領略到了當年那種近距離戰場打擊全貌,甚至還有個俄羅斯人開著一架不知從哪搞來的米格-15,和美國人來了一場模擬空戰,事後我在看采風樣片的時候,不止一次看見這個俄國人向美國人炫耀這經典的名機,似乎他又找回了當年作為蘇聯人的那種自豪。

為了表現出後勤戰場上的慘烈,編劇們很不厚道的安排了一隊文工團的戰士走在了北朝鮮的山路上,其中一個年輕的小戰士為了不在女性隊員面前小便,結果跑到了公路邊不遠處的一塊大石頭後邊解決,而就在這個時候,一陣尖嘯裹挾著狂風將他掀翻在地。巨大的爆炸讓整個畫面都變得模糊不可辨認,等他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掙扎著重新站起來尋找戰友的時候,畫面變成了一個近景的全身特寫,呆滯的眼神中透出一股絕望,本來一直死死攥著的軍帽輕輕的滑落到硝煙彌漫的土地上。誰都知道他看到了什麼,可是全年齡版剪輯掉了那些會讓某些人無法接受的畫面。要想讓更多的人能夠靜下心來觀賞,這種剪輯又十分的必要,這個細節也凸顯了美國空中打擊力量的強悍,即便是這個看上去沒有什麼武裝的文工團都能招致毀滅性的轟炸,可想而知那些真正的後勤部隊究竟在承受著怎樣的損失。在李奇微有步驟的後退消耗志願軍前線力量的磁性戰術,與規模龐大的空中絞殺相結合的雙重打擊下,恐怕歷史上任何國家的任何一支軍隊都不能做的比志願軍更出色,即便如此我們還是靠著高昂的士氣力圖保住現有的戰果。此時沒有人再樂觀的認為能將美國人趕下大海了,戰場的局勢逐漸開始逆轉。

看到這里,我注意了一下時間軸,剛好走到了四十五分鐘的位置上,經歷了四十多分鐘的緊張劇情,一般來說應該放緩一下節奏好讓觀眾喘口氣,並且有時間理順前邊的內容。還是打著壓縮成本的旗號,制作組的這幫瘋子為了滿足其變態的「戰爭情節」竟然只給了觀眾僅僅一分鐘寂靜的畫面,在簡單的野戰工事前,一個年輕的哨兵警惕的觀察著對面的動靜,不遠處的山崗上覆蓋著茂密的植被,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山上一定有敵人,但是他們究竟在何處卻又讓人不得而知,如果不是在戰爭年代,這里將會是一片生機勃勃的原始森林,可這短短一分鐘的平靜馬上就被鋪天蓋地呼嘯而來的炮彈所淹沒……

我說制作組變態恐怕都算是口下留德了,當我重新審視影片的時候感覺到了他們這樣做的某種用意,表面上看這的確是在為我節省,但動畫制作主要開銷並不是時間的長短而是畫面的變換速度,越是復雜的畫面處理起來就越費勁,加上我對道具的選取有著嚴格的規定,不符合歷史的東西一概不能有,很多爆炸聲與機器的轟鳴也是盡可能的采用原聲加工,這就導致其制作成本並沒有降低多少,他們所謂的「節約」恐怕是以這種制作方式如果壓縮時長將會嚴重的超支,所以就做了這麼一個讓人窒息的速度來展現劇情,結果就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內,第一次看到該片時的確是沒有時間「多想」,完全被這種迅雷不及掩耳的真實「戰場」所擺布,觀看時的心情是大起大落完全沒有調整休息的空當,讓所有看完影片的人在一瞬間會有一種再世為人的感覺,就好像自己剛剛經歷了一場生死的考驗。

這是他們故意耍的小聰明還是無心栽柳?我沒興趣調查清楚。這個時代除了這種動畫電影之外,恐怕沒有人能將如此龐大的場面在真人電影中完全復制出來。這倒不是他們舍不得花錢,而是不可能找到幾百架古董飛機並將他們鋪滿整個天空。也不能讓攝像機在重磅炸彈的轟炸下還能正常工作,所以無論片子的載體是什麼,電腦特效技術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今後所謂的大制作電影中,十有八九也是將錢花在了特效上。我一邊感嘆著大電影就是個吞金巨獸,一邊暫停了影片好讓自己喘口氣,可結果身邊的四個人同時嘆了口氣。

「哥,你別停啊,到要緊的地方了」

我回頭看看他們四個︰「你們不去寫作業,跑到我這里干什麼?」

貞子听了這話不樂意了︰「要不是這次的作文太難寫,我也不會再看一遍這麼嚇人的電影。」

「很恐怖嗎?」我向兩個男生詢問︰「你們覺得這部片子和上一部相比區別在哪?」

「那還用說」著急想看下去的雨光馬上開口回答︰「上一部雖然也比較慘,但至少我們還算是贏了,可這部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我們拼死拼活到最後也只是避免了全軍覆沒,這身份整個調了過來。」

曉明也在一邊搭話︰「沒錯,尤其是這馬上就要開打的鐵源阻擊戰,幾乎是拼光了63軍才保住了主力。」

「那麼你們認為這場慘烈的阻擊戰所換來的是什麼呢?」既然他們還是寫不出作文,那我只好引導一下他們的思路。

本來站在一邊並不搭話的曉清見男生們都成了啞巴便小聲的對我說︰「這一仗換來的朝鮮停戰談判」

「哦?」我眼楮一亮,電影受限于篇幅,沒辦法將這五次戰役最關鍵的戰場全都描寫出來,也就是說對鐵源戰役的分析肯定要放到下一部電影當中去了,可是她這個並不喜好軍事的女孩子竟然能說出這麼關鍵的結論,顯然是在私下里做足了功課的。想到這我看了看神色不太自在的倆小子,便繼續播放起來。

從1951年5月21日開始,前線部隊開始大規模撤退,被人窮追猛打的志願軍各部從沒有吃過這種虧,全軍上下都有種難以言喻的郁悶氣氛,就在這彈盡糧絕人困馬乏似乎隨時都有可能被敵人包圍全殲的時候,志願軍六十三軍領命︰為了掩護大部隊突圍,為了給後方構築陣地爭取時間,必須遲滯敵人的進攻……V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