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飛揚的青春 第三百五十六節、此起彼落

改革了十幾年,我們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步調前進,既沒有出現蘇聯預測的那種國家崩潰,也沒有實現美國人期待的和平演變,說到底還是我們的敵人們太不了解這個從遠古生存至今都沒有讓自己文化湮滅的民族了,如果眼前這種改革都會造成國家動亂的話,那中國的歷史上就不會誕生那麼多的改革故事。雖說按照史料來計算,我們的歷史很難推到五千年前(神話故事不算),但這依舊是地球上最早誕生的文明之一,也許它出生的比歐洲、非洲、中東等地區的某些民族要晚些,但我們用自己特有的文化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戰勝了一切敢于阻擋我們前進的人,即便是全面倒退三百年的滿清,中國人依舊在內心中留下了變革的種子,只待時機成熟它便會生根發芽。

這和歐洲所謂的革命是有區別的,他們的歷史上無論是法國大革命還是工業革命,都是建立在民間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他們是自下而上的開始改變,直到當權者再也阻擋不住新勢力的腳步為止,而我們很多時候卻是自上而下的去變法,這可以看出中央集權制度在兩千年間幾乎沒有什麼改變,當權者一旦清醒的認識到現有的制度不能再帶領國家前進的時候,他們就會成為變法的支持者,然後在經過和既得利益集團的殊死搏斗來確定是變革派勝利還是頑固派守住陣地,在整個過程中普通的民眾只是在等待著機會的出現,只等上邊一聲令下就能釋放出驚人的適應能力與改革精神,這不是說他們平時沒有思考的能力,而是在這種高度集權的社會里普通人的主觀意願其實很渺小。而且對于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來說,早已習慣了某些時候並不如盡人意的生活,即便是物資極度匱乏,只要還能吃飽肚子,就能隱忍到曙光的來臨,所以說只是改革經濟制度並不會造成和平演變。而且事實證明經過早期地混亂之後,我們的政府不僅沒有失去自己統治的基礎反而在民眾心中的地位開始回升,一個擁有足夠控制力並逐漸開放民主的國家怎麼可能會出現反政府動亂呢?(……)

我不想爭論這種發展方式和歐洲的民主制度有什麼優劣之分,只能說是在不同土地上自然會誕生出不同地進化方向,換句話說如果歐洲的任何一個國家有中國一半的土地和人民,那麼他們都會被自己引以為傲的民主制度所吞噬。最終演變成四分五裂的割據狀態,所以可以看出來在人口龐大、社會復雜的中國施行美式民主只能是一場災難,很多時候在民眾個人素養還不高的時候,我們只能選擇強制命令的方式來領導著這個龐大的國家,比如我這次推行方便筷改革就是最好地例子,正如徒弟所說如果真的開個听證會、舉行個民主投票之類的活動,我敢保證即便是我磨破嘴皮宣傳木筷地危害,人們還是會選擇使用廉價的產品,因為在中國環保者的勢力還沒有大到影響國民思想的地步。

可惜的是我們那個更龐大的鄰居一直沒能搞清這一點。而他們「清醒」卻缺乏能力的各屆領導人們,最終都在傳統利益集團的圍追堵截下放棄了自己改革的初衷,最後一個白痴改革者就是戈爾巴喬夫。而他地後繼者已經叫俄羅斯了,所以不能算在蘇聯的頭上。

翻開九十年代初的歷史,我們可以驚訝的發現當時剛上台的俄國執政機構簡直弱智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後世很多分析那段歷史的書籍都將癥結指向了剛剛獲得權柄的「男孩幫」,稱這些眼高手低只有一紙文憑的書呆子一手毀了整個俄國,但讓人奇怪地是,既然大家都如此聰明的判定對方會帶來災難,那為什麼當初不站出來反對呢?

說起來其實很搞笑,蘇聯是一個從封建農奴制度直接變更到社會主義國家的特殊存在。換句話說他們缺少了最為重要的民主階段,我們也是在對「國民政府」這個虛偽的民主制度極其失望之後才會轉投到社會主義的懷抱。而蘇聯人也發現,這個新的公產主義政權在權力集中上還是和以前沒有太大的變化,只不過新政府比原先那個沙皇有人性的多了。而那些從骨子里就媚外地男孩幫,他們借以摧毀這個國家經濟地手段並不是民主的結果,而是利用集權制度地強行命令來實現的,他們為什麼不將民主貫徹到底,在改革前問問民眾答不答應呢?還是說他們心中也很清楚這個一直都處在集權制度的國度不可能真正的實現民主,所以他們就想當然的認為主要照著教科書去施政就能迎來民主的曙光?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什麼叫紙上談兵了。

大男孩們首先下手的地方就是物價。他們完全不顧俄國現有的問題而照搬休克療法,瞬間放開物價導致匱乏的市場瞬間就出現了通貨膨脹,雖然看上去好像供應鏈在好轉,但那一切都是假象,連帶著盧布也飛速的貶值,休克療法猶如其名字一般開始讓國家休克,但男孩幫的理論家們卻對此歡欣鼓舞,在他們眼中這些問題只是暫時的,一旦從歐美手中拿到巨額的援助。那麼俄羅斯就會實現經濟好轉。所以他們的當務之急不是調配資源平易物價,而是跑到北約和美國人的面前搖尾乞憐……

這時兩個莫斯科政府就顯現出了完全不同的態度。蘇聯臨管會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向我們發來電報,宣稱只有同為社會主義的兄弟才能共同對抗美國的霸權,而且作為友好的國家,他們願意為我們開放所有我們想知道的領域!我看著這封電報也只有感嘆的份,還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啊,可惜這個決心下的太晚了,現在國家已經在和葉利欽政府商討後蘇聯時代的各種問題了。

到時新上台的家伙有點耐不住寂寞,為了完成那不可能實現的改革計劃,新生的俄國在和西方密切接觸,甚至為了討好美國竟然扣留了友好國家訂購的軍火,這其中也包括我們訂購的東西,如果只是這樣到還算問題不大,但是在宣傳以及外交上一邊倒的親西方路線將會對俄國的經濟和社會穩定帶來極大的影響,美國人也不含糊,既然人家葉利欽這麼上道,克林頓大筆一揮說是要提供近三百億美元的貸款!這可是一筆天文數字,就是我這個世界上排的上名次的富翁也沒能耐一口氣拿出這麼多的現匯,不過就在男孩幫歡呼雀躍的時候,我卻在一旁冷笑。

這幾個家伙尤其是外長︰安德烈?科濟列夫與代總理︰葉戈爾?蓋達爾,他們肯定是沒有看過我寫的《國境線》,還虧我當初挖空心思的重演了一遍蘇聯解體的大概和經濟改革的弊端,咱們國家改革的方針是穩定社會秩序與物價,一切變革都要為維持穩定這個大方向來讓步,這樣我們才有了開放三十年的經濟奇跡,但過于天真的這倆白痴竟然在沒有調控手段以及貸款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就急于打開市場供應,結果就是搶購風潮再起,盧布繼續跳水,國家徹底的陷入了假死狀態,可這個時候他們竟然敢得罪我這個糧食商人,我說他們是白痴都是好听的,難道他們真的認為美國人會兌現自己的承諾?

「這麼說改裝伊爾-86一開始只是個煙幕,實際上我們要得到的是伊爾-76!」我有些難以置信的看著向我爆料的徒弟。

「對,就在你表演什麼是暴發戶的時候,老人們已經盯上了這款噴氣式運輸機,雖然我不知道這和客機的區別有多大,但是現在臨管會眼看就要解散了,可顯然莫斯科不打算繼續這筆合同,所以老人們才要求你停止供應糧食!」

她不適合這個工作,但在我和趙宏林都分身乏術並且對蘇貿易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來坐鎮家中的時候,我們又沒有太多的選擇。她當然不會明白當我听到伊爾-76時心中的激動之情,一開始我還對這個客機升級計劃月復誹不以,沒想到還是經歷過戰爭年代的老人家對事情看得更清楚。其實美國人並不懼怕中國購買蘇-27,因為論先進戰斗機的數量我們遠遠不是他們的對手,葉戈爾?蓋達爾的做法只是一廂情願的討好美國干爹罷了,其實美國人最為懼怕的是中國利用蘇聯動亂的機會獲得先進核武器與彈道導彈技術,甚至是先進的核動力反應堆與大型運輸機,因為這些東西才是能制衡美國在東亞地區軍事部署的撒手 !先進的導彈能對美國本土進行有效的威懾,核潛艇能對美國的航母艦群造成實際的威脅,而大型噴氣式運輸機就是常規戰爭中戰略機動能力的保障,一旦擁有了足夠的數量,我國陸軍的作戰前沿就能從本土海岸線前推到第一島鏈!這次就為了伊爾-76的生產線,我都不能袖手旁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