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四章 龍山觀(下)

潛虛子前面指引,一眾人來到龍山觀第二進院子的門前。♀

龍山觀第二進院子,設有一座戲台,這里是齋醮祈福的地方。眾人還沒進入院子,就听到院內傳來朗朗的讀書聲。

「人之初、性本善~~」

第二進院子左廂是文昌殿,供奉的是孔夫子。文昌殿兩邊是幾間淨室,淨室里面放置著許多桌子板凳,前面牆壁懸掛著黑板,左右牆壁開了好多窗戶,窗戶上瓖嵌的是玻璃,顯得特別明亮。

一間淨室內,坐著一些大大小小的孩子。前面黑板上寫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個道士模樣的戰士站在講台前,領著孩子們高聲的朗讀。

許多鄉民生怕打擾孩子們的學習,遠遠的站在院子中,眺望淨室中的孩子們。

見此情景,一位道士呵呵兩聲,對身邊同伴低聲說道,「自然道真夠可以,道觀里也開設了蒙學。」

郭葉一指淨室中的學習場景,「這里是龍山觀開設的社學,專門收錄地方上喜愛學習,但又家貧如洗的農家子弟,幫助他們上進。」

一眾鄉紳滿口稱贊,「龍山觀真有古仁人之風。」

「自然道講究出世修行,也講究入世度人。」郭葉拂塵一擺,一臉正氣,「龍山觀受八方百姓供養,修真之余,理應為鄉村教育盡力。」

武工隊在浙東敵後,不能通過斗地主、分田地等激烈手段發動群眾。執委會決定讓武工隊從教育、醫療等方面入手,推廣農業科技,提高低息小額貸款,幫助百姓發家致富,贏得民心,適時在推進減租減息運動。

初始給孩子們學習《三字經》,為的是吸引人氣,安撫民心,畢竟老百姓認為科舉才是正道。

過幾天,龍山觀還準備晚上開夜校,使用tg編寫的《農村掃盲教材》和《農村實用數學》,提高周邊老百姓的文化知識。等教育進行到一定程度,穿越團隊編撰的初小課本就會堂而皇之的進入到龍山觀的課堂。♀

右廂是藥師殿,供奉的是神農、扁鵲、孫思邈。藥師殿邊上的一間淨室前面,還有幾十個求醫問藥的患者等著治療。

淨室前面有個「隨緣善助」的錢箱,箱邊還有很多農副產品。

眾人很是奇怪,郭葉告訴他們,龍山觀治病絕不開口取酬,隨人投入。這些病人很多是龍山觀周邊看不起病吃不起藥的貧民,他們帶著自己家的一些農產品,渴求龍山觀神仙的幫助。

靜室內,衛生員陳大魚打扮成道童的模樣,坐在那兒有模有樣的給病人望聞問切,不時用听診器、血壓計、溫度計幫助診斷。

還有一個道童模樣的戰士在旁幫忙,幫助計量溫度,發放「丹藥」。

陳大魚也是明興島的漁民子弟,跟著郭葉學了三個月,拉肚子、發燒感冒之類的小傷小病自然不在話下。

一個病人被用擔架抬進了房間,這人的腿上有一個潰爛膿包。陳大魚早在俘虜身上練過手,所以看到這膿腫他一點兒也不慌。

在另一位戰士的幫助下,陳大魚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小手術,灑上消炎粉,最後把傷口包裹起來。

病人家屬千恩萬謝,拿著消炎藥,走了。

陳道長本以為自然道只是賣狗皮膏藥的邪門外道,看到此情此景,真心嘆服了,「自然道悲天憫人,又有如此妙手神技,必當大興。」

「道長謬贊了,自然道只是盡本分而已。」郭葉又賣弄起自然道教義,「道有五德︰曰‘好生’,曰‘自在’,曰‘平等’,曰‘酬勤’,曰‘清淨’。自然道特別看重道行,齋醮祈福,扶助民眾,功德合道,才是正途。」

第三進院子正中是祖師殿,供奉有安期生等自然道的祖師。兩側房子便是道士們生活起居的「靜室」。祖師殿二層閣樓是一個秘密所在,里面放置短波中繼台、地圖、文書等機密物品。

因為鎮海準備撤退,中繼台已經移到這里,天線也安放在觀內一顆最高的大樹上。♀一個道童模樣的戰士用力踩著自行車式人力發電機,給電瓶充電,以保持中繼台的正常運轉。

透過百葉窗,慈溪武工隊副隊長孫梅花看到潛虛子帶著一大隊人馬進入到院子,當即讓通訊員停下了腳蹬的動作。

孫梅花是本時空的土著,曾在新兵連被評為忠勇之士,成了標兵。他在蘇北老家務農的時候,讀了兩天書,大腦靈活,能領會上級精神,口才也好,服從意識又強,很快就升為排長,後來又被選拔為慈溪武工隊副隊長。

第三進院子後牆左邊的小門上了鎖,小門通往火居道士居住的道觀後院。

後院種了好多的楊梅樹、桃樹、橘子樹。後院左邊是一排火居道士居住的老房子,武工隊進駐之後,在靠近第三進院子的後牆,又新建起了一排房子。

龍山觀原來的火居道士全被送到舟山接受洗腦教育。這里現在是浙東武工大隊的教育活動場地。浙東武工大隊天天在這里組織培訓,培訓各武工隊選送的骨干隊員。

蘇瀟軒是一營副營長,浙東武工大隊大隊長。沈思是一營副教導員,浙東武工大隊的政委,黑龍江人。

蘇瀟軒雖說是女性,她卻曾經當過雇佣兵,在非洲、中東、阿富汗,多次經歷生死考驗。蘇瀟軒的志向是特戰隊,但現在穿越團隊剛剛才起步,蘇瀟軒只得來到自己很不喜歡的陸軍部隊。幸好執委會搞了個武工隊,她可以痛痛快快的大展身手。

沈思長期從事項目策劃工作,分析能力和策劃能力都很強。兩人一個軍事,一個政工可謂是珠聯璧合。

朱加隆是浙東武工大隊的副隊長兼司務長,專管後勤工作。朱加隆今年25歲,江蘇人。他是農大畢業,學的是食品專業,熟悉農業科技,畢業後一直從事畜牧養殖。

浙東武工大隊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化妝潛入浙東鄉村地區,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根據地的建設。根據地的建設還包括經濟建設。

浙東武工大隊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團結群眾,發動群眾,通過普及農業科技,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根據地的經濟能力輻射上去了,軍政工作自然也就上去了。

朱加隆在龍山觀算是專管後勤庶務的三當家。他現在有項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各武工隊的農業科技人才。浙東活躍著的十多支武工隊各自選送了一名識字較多、腦袋靈活的農家出身的隊員。這段時間,這些隊員充作火居道士,天天跟著朱加隆學習飼養、種地等農科知識。

朱加隆把龍山觀當成了一個農業示範園區,每天帶領他的一眾弟子種菜養雞,大搞農副業生產。他計劃通過農業科技示範,帶動周邊農村進行科學種田,大幅增加農民收入,進而通過開明鄉紳,開展新農村建設,把周邊鄉村全都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龍山觀位于達蓬山的北麓,左邊、後邊全是山,右邊是碧波蕩漾的窖湖。山門前面就是大片大片的農田。道觀後院坡地上被開闢了一大片的菜園子,右邊靠山的地方還有一個很大的飼養場。

農業口送來六籃子優質三黃雞下的授精雞蛋。朱加隆指揮他的一眾弟子建起了孵坊,大家一起學著用炕孵法,孵出了兩百多只小雞仔。

這些剛剛孵出的小雞仔,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喂養,每天吃著蚯蚓、小魚小蝦,還有青飼料,長竄得很快。

送來的一只榮昌母豬,經過配種,剛剛下了一窩小豬。母豬女乃水足,小豬仔長得快,每天嗷嗷嗷的歡得很。

在道觀後院靠近右邊院牆的地方,朱加隆還帶著他的眾位弟子挖了一個大沼氣池,除了利用沼氣燒飯,對龍山觀每天這里產生的大量人類排泄物和有機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飼養場的牲畜糞便污水也通過下水管道,被引來一並處理。經過處理後的污物全都可以轉化為肥料,用來提高莊稼產量。

窖湖邊有十多個大堆子,這就是朱加隆帶著他的弟子們搞出的堆肥。

這里面有湖里撈起來的河泥、野地里搞來的各種樹葉青草、修繕房屋多出的木塊木屑,還有就是亂七八糟的垃圾搗碎,又摻合上幾桶糞尿,混合在一起堆成堆,外面再用泥土封閉成堆。

朱加隆告訴他的弟子,平時只要加以翻動保持有足夠的水分,六七個月之後堆肥就大功告成,可以用來肥田。

窖湖邊還有一架新修建的用來提灌的風力水車。龍山觀靠山近海,風吹著風車呼啦啦的轉動,水咕嚕嚕的被提上來,順著溝渠流向農田。

朱加隆從周邊鄉村雇佣了許多農夫充作龍山觀的長工,早晨八點上工,晚上五點下工。只花了幾天的時間,有六十多畝道觀田地已經被整治一遍,土地全被翻起來,重新分成一塊塊標準的大田,田埂修得筆直,水渠也全部重修。

在整治好的農田里,朱加隆讓長工們蓋上一層厚厚的湖泥,作為肥田的肥料。他指揮眾弟子撒上優質高產的小冬油菜種子。

水車不斷的把水灌溉到田地,好幾個大田里,油菜已經發芽,看上去綠油油的一片。

上午,朱加隆帶著他的眾位弟子剛剛在田埂邊種下了一路路的蠶豆,這會兒休息,朱加隆坐在大路邊,弟子們圍了他一圈。

「飼養、種植的農業科技知識,我已經講了很多,重要的是實踐。如何養殖的小冊子,發給大家很多,大家有空多看看,現實生活中多多的運用。有不懂的內容,可以通過步話機跟我聯系。」朱加隆說道這里,嘆了口氣,「其實,最重要的一點,種田必須要有工業的扶持。大規模的養雞養鴨,離不開飼料廠配制的魚粉;提高莊家產量,一是化肥,二是農藥,有了這兩樣,再翻翻書本,糧食產量保準翻番。」

化肥、農藥能讓糧食產量翻番,這些隊員都是農家子弟,深深知道種地的辛苦。有人急迫迫的問,哪兒有農藥和化肥。

「台灣,我們已經開始建設化肥廠、農藥廠。等到明年這個時候,一定有許多的化肥、農藥運到浙東。」

「那現在怎麼辦?」弟子們頓時有些失望。

「放心好了。等忙過這陣,我們在龍山觀自己建設飼料廠,用收來的臭魚爛蝦做飼料,下腳料做肥料。」

看到弟子們露出笑容,朱加隆話鋒一轉,「不過,你們回去之後,還必須立足于各自的物質基礎,搞土化肥,土農藥。」

他頒著手指,「一畝地的底肥就要上半噸,還要若干次的追肥。所以你們一是須得建造沼氣池,二是須得大力的堆肥。」

朱加隆的弟子們全都抬頭望向湖邊的十多個大堆子。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