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六百五十二章巍巍中華

第六百五十二章巍巍中華

而在歐洲以外的國家當中,有可能威脅到大宋的幾個小強也都被「炎龍騎士團」暗中配合大宋一一殘了,其中黑衣大食先是因為貿易爭端被大宋強大的海軍狠狠教訓了一頓而元氣大傷,夏炎又使招令原本就與黑衣大食哈里發貌合神離的北非行省一個個獨立了出來。而當大宋出兵佔領西奈半島並最終成功開鑿出蘇伊士運河斷開北非與西亞之間的陸路連接之後,黑衣大食的哈里發不得不沮喪地承認,北非已經永遠地離他們遠去了,即使後來大食人重新吞並了b斯與阿富汗,也不足以彌補其失去北非的損失,畢竟b斯雖有油田但卻遠遠不能與北非相比,而且蘊藏量最豐富的b斯灣沿岸早被大宋佔領並分封給某些皇子了,至于阿富汗那個鳥不拉屎的窮地方,就更加沒什麼價值了

幾個北非行省如果能夠統一成一個國家,以穆斯林民族的勇猛頑強,在熱兵器戰爭早期與中期還是有相當強的競爭力的(注1),但遺憾的是,這幾個行省全都獨立出來成為不同的國家,自保有余,但進取就不足了。

印度就更簡單了,他們一直分裂著,趙便讓它們繼續分裂下去,順便將幾塊最好的地盤挖出來封給自己的兒孫,阿三們就再也沒有蹦達起來的可能了。日本則因為長期內戰(源氏兄弟、北條時政、藤原秀衡以及平家的殘余勢力五方大斗。)傷了元氣,再加上大宋一直以來的文化侵略,雖然依靠其幾近變態的勤奮與堅忍,日本的生產力水平一直緊跟大宋,但絕對國力上的差距卻越拉越大。這是因為雖然人均值大宋只是略高于日本,但因為日本的國土狹小(而且在這個時空,日本的國土面積還沒歷史上那麼大,沖繩、九州南部都不在日本版圖之內,北陸的三國土地也是听調不听宣,因此能夠養活的人口只有歷史上的八成而已。移民海外的日本人倒是不少,但正如歷史上日本人跑到美國後都以美國人自居一樣,這個時空的日本人跑到大宋也一樣以宋人自居,甚至到其他國家去也常常冒充宋人,反正這時日語已經差不多消亡了,差不多的外表,一樣的語言,西方人還真不容易分辨出來又被大宋限制死了無法擴張,人口增長十分緩慢,與大宋之間的人口差距越拉越大(當大宋人口突破三億的時候,日本大概有一千五百萬人口,但當大宋後來實現了現代化,人口達到三十億的時候,日本卻只有八千萬人口,差距在不斷拉大。),國力的差距自然也就迅速拉開了。至于高麗,無論在哪個時空,他們都只能自己yy,而絕無挑戰中國的可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宋分封出去的國家當中倒有幾個極有潛力,尤其北美那個。不得不感嘆歷史上的老美真是運氣好,那麼大的土地,幾乎全是平原,開發出耕地來足以養活二十多億人(如果按照中國農民的耕細作,三十億人都養得活。),有限的山區卻都有豐富的礦藏,煤鐵、有 金屬,而石油等其他資源也很豐富,可以說什麼都不缺,而且周邊沒有強鄰。不像中國,土地面積不小,但卻有三分之二是石山戈壁等無用的廢地,而且人口還那麼多,北面還有個地緣上壓制中國而又貪婪成的俄羅斯

此外南美的那個潛力也十分巨大,由于中國農民開荒的熱情,在其後的百余年里本來全是人跡罕至的熱帶雨林的亞馬遜平原得到了充分開發(中國農民是耕細作,不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而巴西農民是燒荒種地的粗放耕作模式,因此才會水土流失嚴重。至于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問題,一是因為黃土本身比較特殊,二是由于戰爭對植被的破壞,三是由于黃土高原上的鄭國渠等渠道系統毀壞以後,經常面臨旱災,莊稼大面積枯死,土壤也因為缺水而沙化,加大了水土流失的危險。),耕地面積比北美那個國家還大,光是這一點就已經足以令國家強盛了,何況其南邊的高原上還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鐵礦資源。

此外夏國也有相當的實力,但因為沒有擴張的空間,所以潛力要小得多。而澳洲雖然面積不小,但可耕地有限,最多只能養活幾千萬人,還被趙分封給了幾個兒子,所以潛力就更小了,都遠不能與新大陸的那兩個大國相比。

新大陸的兩強如果完全發展起來,都足以養活十億以上的人口,並且資源豐富而全面,完全不怕封鎖,將來總有一天能夠發展成為世界的大國。趙之所以將它們分封出去,一是因為大宋現在的版圖實在太大,比歷史上的蘇聯和古帝國都大得多(蘇聯國土總面積是2200多萬平方公里古帝國還未將疆域擴張到最大時就自己分家了,單個國家來說,面積還不如蘇聯。),邊疆地區根本就管不到,全靠他無以倫比的個人威望撐著,等他一死那些地方肯定還是會獨立出去,與其這樣,還不如分給自己的兒子。而且有了這兩個備胎,將來就算大宋因故衰落甚至滅亡,領導世界的還將是華人國家。按照歷史上文明中心平均每隔數百年才換一次的概率來計算,三個華人大國同時陷入危機的可能微乎其微,只怕幾千年都遇不到一次,這樣一來全世界的華人就可以永遠也不受人欺負了。至于內戰風險,反正就算不分也一樣無法避免,那還不如分了呢,何況現實是就算不想分也一樣會自行分裂出去

被封到那幾個大國的皇子,都是趙一大堆兒子當中的佼佼者,反倒是最終坐上皇帝寶座的那個卻只是其中較為出 的,但事實上這個二十四皇子干得很好,因為當時的大宋帝國已然太強,皇帝只需要不犯大錯就行了。而那幾個大封國百廢待興,潛在的反對力量也比較強,君主能力不足的話是搞不定的。

趙的兒子實在太多,幾乎都被他分封了出去,比如澳洲的土地就被他分成了三份ji給三個兒子分別管理。而那些較為得寵的皇子,分到的地盤也許不大,但卻都是得流油的好地方,比如盛產寶石的錫蘭島,盛產鑽石與黃金的南非(這也是大宋在非洲的唯一封國,但趙出兵搶佔這里主要並不是為了鑽石和黃金,而是為了南非豐富的鈾資源,這種戰略資源還是掌握在華人的手里比較安全。),有巨額運河收益的巴拿馬與蘇伊士,石油資源世界第一的b斯灣沿岸更是一下子安置了九個兒子,反正是慷他人之慨,何樂而不為呢?此外趙眾多的nv兒還有大量的功臣勛貴也都受到了冊封,但他們的封地無論是面積還是質量都無法與皇子們相比。趙分封外人一是為了示恩,二是為了將子nv們的封國隔開,以免發生不愉快的事件,至于以後,他那時已經不在了,也管不到那麼多了。

不過,雖然將土地分封出去了一大半,但現在的大宋帝國還是強得無以復加。就拿國土面積來說,即使將新大陸以及澳洲等海外領土幾乎全部分封出去之後(東南亞與日本九州島南部例外),帝國直屬的領土面積依然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國家,歐亞兩洲之間的ji界線「烏拉爾河——烏拉爾山」一線以東、「阿富汗——蔥嶺——喜馬拉雅山脈」以北、橫斷山區以東(包括橫斷山區本身在內)的土地都歸大宋所有,陸地國土總面積超過3100萬平方公里。

而且與歷史上新中國的疆域中大多是既無經濟效益也無生態效益的石山戈壁等廢地不同,這麼廣闊的國土之中,可耕地與草原森林等植被面積卻佔了絕大部分,即使在工業剛剛完成的那幾年,大宋每年的糧食產量也足以養活十五億以上的人口,而當時大宋卻只有三億多的人口。糧食大量富余,既可以拿來作為外ji利器在國際上鋤強扶弱,也可以拿去發展畜牧業,改善人民生活,再加上國內廣袤的草原上蓬勃發展的草場畜牧業,大宋即使最窮的百姓也可以天天吃上葷菜,再加上長期以來一直得到堅決貫徹的國民營養條例,宋人的身體素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遠遠強于其他國家,即使與黑人相比都毫不遜歐洲人當中甚至傳出了「黃種人優越論」的說法,以解釋歐洲貧窮落後的現狀

而在工業上大宋更是創造了空前絕後的成就,其工業總產值最高的時候佔到了全世界的八成以上,若連封國也算上,則超過九成。科技文化方面也同樣碩果累累,要不是德國出了佐爾這個天才科學家,估計工業時期的所有重要發明都會出自于中國人之手。

這時的大宋帝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超級大國都更像超級大國,而且大宋在世界上「一超獨大」的地位後來足足延續了數百年之久,就更是空前絕後了。後世的史學家大都將主要功勞歸結到趙的身上,但當華人國家連續三千多年佔據世界制高點,以致于全世界的居民都是黃皮膚、黑眼楮為主(黃種人的基因當中隱形基因比例最高,若與其他人種血,後代往往並不太像黃種人,因此遍地都是黃種人就意味著黃種人基因在世界人口當中所佔比例必須超過九成才行的時候,終于有人發現了正確的答案,對中華文明長盛不衰貢獻最大的,其實並不是趙這個大宋帝國的締造者,而是他那個謎一樣的兒子夏炎

非洲崛起與歐洲格局一直被後人認為是夏炎一生中最大的作為,他對大宋長期強盛的作用也僅限于此,削弱了潛在的競爭對手而已。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歷史文物出土,大家漸漸發現,原來儒家思想與東方官僚制度也是夏炎帶到西方的,這或許才是他對大宋乃至華夏民族最大的貢獻所在

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沒有哪個君主可以抵抗中央集權制的但對當時仍然處于分封領主制度、民眾乃至上流社會也大多沒有開化的歐洲來說,直接照搬東方的官僚制度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因此當初夏炎向捷克、德國等國君主推薦的兩本「奇書」與中華傳統政治制度很快就受到了狂熱的追捧。殘酷的法家思想被歐洲君主們廣泛采納借鑒,因為中央集權制下統治難度比分封制度更大,君主自然希望民眾越听話越好,哪怕笨點呆點都行,于是法家的一些牧民乃至愚民政策很快在歐洲盛行。而這種時候儒家思想作為最好的洗腦工具,也漸漸引起了歐洲君王們的重視,本來其中那些反對不義戰爭的思想並不討歐洲人的喜歡,但在空前殘酷的歐戰過後,歐洲人的厭戰情緒一下子高漲了起來,再加上他們原來重視契約的傳統也被夏炎這個壞榜樣給破壞了,資產階級又不但根基淺薄,而且帶有大量的封建殘余,儒家思想因此日益盛行,而歐洲各國也因此漸漸變得像歷史上中國一樣「內殘外忍」。正是因為歐洲(至于非洲與其他地方的一些國家則干脆都是全盤照搬大宋的各項政策,文化思想上也走的是全盤漢化的路線,例外的只有西亞與北非那些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國家,但進入高科技時代以後,它們本來就不可能對大宋構成什麼實質的威脅。)的這些變化,大宋雖然無法阻止歷史規律,政fu重新變得官僚化(不過由于有救災抗災等硬的官吏考核指標,有效地避免了國內矛盾過度ji化,因此大宋雖然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下去,但堅持的時間比歷史上任何一個大一統皇朝都長得多。),但卻並沒有吃虧,因為西方的制度也差不多

而後來各國之間的ji流日益頻繁,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與政治制度差異越來越小,在這種情況下,平均智商比歐洲人更高、民族格也更勤奮的華人保持領先幾千年,也就不足為奇了。如果說趙的路子是強化自己,那麼夏炎的辦法就是削弱對手了,而且還是釜底u薪的徹底削弱,看上去差異很大,但卻是殊途同歸的

盡管也有學者撰文指出,即使夏炎甚至趙不出現,中華也因此一度衰落而被西方趕超,但隨著核彈這種大殺器的出現,「和平與發展」必然會成為世界各國文化與思的主流,到那時以擴張為主要思路的古歐洲文化必然會衰落下去,而著重于鞏固內部的東方傳統文化則遲早都會復興,最終各國之間必然會出現政治制度與文化思的同質化,到那時憑借華人的勤勞智慧,也一樣可以重新崛起,夏炎與其父的功績,只不過是將歷史提前了幾百年罷了。但不管這些歷史唯物主義者如何強調「是歷史創造了英雄,而不是英雄創造了歷史」,可在更多人看來,這父子兩個都毫無疑問稱得上是中華歷史上最偉大的英雄人物,而華夏也正是因為總是能夠涌現出這樣的人杰,才能始終站在世界的巔峰

注1︰歷史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為了征服摩洛哥的一個省里夫,西班牙與法國兩大殖民強國聯合起來,出動了幾十萬大軍,才總算搞定,在無論是裝備還是人數都遠遠強于對方的情況下還戰死了好幾萬人(要知道當時的里夫軍隊連槍支都做不到一人一支,大炮基本沒有,總兵力也就一萬多人。),相較幾千人就能打敗的大清國,實在是令中國人為之汗顏。由此也可以想象,若是北非穆斯林國家聯成一氣,實力至少也是里夫的二十倍以上,那該是一支多麼可怕的力量。f@!!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