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14、 這是誰的議論?

大多數不說話,還是有人敢說話。

說話者誰?御史中丞劉筠也!

劉筠懂經濟、懂政事,人敢說、敢干,一上來就把別人遮遮掩掩的話撩開一層面紗。他說,其實官家內府用度並不多,已經很節省,這是天下所知的事情。如今逼得太後公示三公支出,很讓大臣們慚愧!不過,既然是太後,就應該早早享福,這樣艱苦樸素地為了大宋嘔心瀝血,俺們非常過意不去。不如干脆就遵照官家的意思,多多供奉太後,讓老人家豐衣足食,也好享享清福,不再為國事操勞。豈不兩全其美?

奏章一出,大家交口稱贊劉中丞會說話,說得好。全都承認錯誤,說是自己誤會太後了,如今劉中丞提出這個好辦法,可行!

太後看到這封奏章,病了三天。那時候沒有血壓計,只是太醫來看,說是上了春秋,肝火忽然燒得挺旺,氣血上涌,引起頭暈、目眩、四肢乏力以及睡眠不好等等,開了幾付有丹參、陳皮、冰片、黃蓮等物的單子,調養幾日,好生休息。

王曾這幾天措手不及,沒想到魯宗道一把火燒這麼大,滅都滅不掉。自己也曾好言相勸大家,還不到時候,暫且忍耐時日。可是許多人都誤會了王曾的意圖,以為他身在中樞,又是眾人的精神領袖,許多事情不好明說,只好講些違心的話,于是紛紛表態正好咱們代勞,無干相公事。因此很多奏章都避免談及王相公,繞開他走,想起到保護作用,更把王相公苦惱到每顆牙都疼。

一票人馬高歌猛進,期待能一鼓作氣取得勝利。可是他們忽視了兩件事,兩件要命的事。第一件,軍隊集體沉默,從馮拯、錢惟演到曹利用等,沒有任何人出來就此事表態。這當然與他們長時間受到文官打壓有關,更多的原因還是他們選擇了最強勢的一方;第二件,以現在趙禎母子的關系,根本就不是他們能挑唆得了的。趙禎太小,一點權力欲都沒有。偏偏他是主角,主角都沒想要的東西,配角們越是瞎參合越是搶戲。

回到皇宮內院,因為王曾越不說話,大內越是把這筆賬算在他頭上。幕後主使嘛、暗地操縱嘛,小趙禎對他的印象慢慢變得動搖起來。憤憤不平地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是都說天下姓趙麼?我們家都這麼節約了,他們咋還不依涅?我明明知道那些上奏章喊著要艱苦奮斗的大臣們,好多家里都很奢侈豪華啊,為啥不減他們自己?

這個問題拋給了三殿押班張景宗,老張听了呵呵笑道︰「官家想得極是。只不過呢,跟老奴听說的道理有些出入。」趙禎听了很好奇,就叫張內侍說來听听。

「老奴听說啊,天命無常,惟有德者居之。其實做官家很辛苦的,老奴從小進宮,眼見太宗皇帝、先帝爺日日朝乾夕惕,耗盡心力,圖的無非是個國泰民安而已。天下太平了,百姓日子好過了,就是官家最大的功勞。因此歷代明君,都不已享樂為先,反而是那些亡國之君,一個賽一個的聲色犬馬,奢靡不思振作。不知道咱們官家是要做哪種呢?」

趙禎听了張景宗的話,回頭看看掛在牆上梁豐寫的那幅南唐李後主的《破陣子》,對這個老宦官肅然起敬。這時小黃門來傳話,太後請官家到慈寧殿敘話。趙禎急忙整理衣冠,帶著張景宗一同過去。

來到慈寧殿,原來馮拯也在。見趙禎進來,本來坐著的,急忙起身行禮。趙禎輕輕點頭,先向母後大禮參拜問安,方才招呼樞相一同坐下。

劉娥在簾子背後稍微有些歪著,腰下支了個靠墊。看來這幾日真是氣得不輕。見趙禎進來,點點頭道︰「官家來得剛剛好,且听听馮相公奏事。」

原來馮拯是專門來奏報黨項邊事的,最近文官們的目光都定在計置司及其引發的事情上,根本沒有誰留心邊事。武將們可不敢大意,這幾天兵部跟樞密院接到寇準的報告,趙德明小動作越來越多,今年開始在嵬山下建立嵬城,用來作為他的國都興州的屏障。

興州原來只是叫做懷遠鎮,因其地理位置比較便利,黨項同中原交往貿易,所發生的大宗生意和貨物都在那里中轉,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個大城市規模。趙德明必須保護自己已經取得的利益,加上黨項貴族酷愛奢華享受,就近方便的原則,便把都城設在興州。又覺得不太安全,必須有個衛星城市做做防衛屏障,因此建立的嵬城。

寇準眼見黨項防務一點點加強,對方騎兵又凶又狠,大宋本來就外強中干,軍務松弛,朝廷政策又是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要過去打是肯定打不贏的,只能圖然興嘆。加上黨項世子趙元昊天資雄偉,謀略過人,又已收納了黨項野利部的首領野利榮仁為其臂膀,在西北呼風喚雨,隱隱然有過于其父之風。寇準印證了梁豐的說法,心中焦急,所以專門寫了奏章請求朝廷警惕。

趙禎現在對邊事一竅不通,還暫時不能理解其中的重要意義。劉娥又跟著趙恆做了許多年的鴕鳥,大凡便將奏事,條件反射似的先把武官提防一遍再說。況且這幾日又被文官呱噪得不行,一時間還真找不到什麼思路來面對此事。因此現在正處于猶豫不決的狀態中,不知道是給錢給人支援寇準好呢,還是讓他們繼續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好。

听完馮拯的奏報,劉娥道︰「那麼樞相之意,該如何為之?」

「回稟太後,老臣觀黨項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若再任其肆意為之,遲早必生變故,為今之計,莫如多授予寇相臨事之權,並加派一二大將協助守之,可暫保無事。」

「授其何權,遣誰去?」

「授其安撫涇原、秦鳳路,遣石元孫協防。」

劉娥听了,左思右想,心中覺得把寇準的權利擴大似乎不是什麼好事。但一時間又找不到其他能干的人代替,只好道︰「如此,樞相且與其余府臣通通氣,哀家自當召政事堂商議,茲事體大,輕舉妄動不得。」馮拯欠身答應了。

「樞相對這幾日的朝事怎麼看?」說完了正事,劉娥開始跟馮拯說說題外話了。還政之風開始蔓延,西府人人閉口不言,劉娥也想試探試探,看看這老兒究竟站在哪一邊。

最近一段時間,馮拯因為身體原因,已有數次請求退居二線,是劉娥一直慰留不準。現在又想看看他的態度,假若支持自己呢,就再留他多干兩年,若是和文官們一個鼻孔出氣,那就順勢把他打發回家享福,換個自己放得心的人來干。

馮拯是真不想干了,但還不至于老糊涂到要惹了太後達到退休的目的。于是謹慎答道︰「朝中議論,老臣也听說,只是好像說得都有些漫無邊際,故而沒往心里去。依老臣愚見,既然是說計置司的事,那就設置便是,何必爭吵?」

劉娥听了他的推搪,也不好再深問下去,嗯了一聲,又道︰「既然計置司可設,樞相以西府眼光看來,誰可擔此重任?」

「回太後,計置司之設,臣無異議,當今天下確實該好好盤算一下家當了。不過呢,老臣听說過一段議論,說朝廷機構疊床架屋,已然臃腫不堪,若常設此司,恐怕有多此一舉之嫌。莫如由東府相公們領個頭,吏部核查推薦些有用、可靠的人出來,事畢則散,既辦了事,又不需多加衙門,何樂不為?」

「哦?這是誰的議論,似乎可行呢。」

「稟太後,坊間議論,老臣不知道源于何人,不過好像王相公近來也頗有些贊同此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