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上卷 第五十六章 還願

二爺罰了夢溪和知秋後,開始用飯,當他看到夢溪仍是一臉的淡定,好象他剛才罰的不是她,心里不由怒意更盛,臉色更加陰沉。他討厭她的這種淡定從容,好象對一切都毫不再意,剛才罰得狠,就是想看到她的驚慌、害怕,想要她怕他,懂得迎合他,討好他。一種發自心底的無力感,讓他萬分沮喪,吃了兩口便撂了筷子吩咐人撤了。

夢溪回到東廂房,簡單地洗漱了,無力地倚在床上,用手撫mo著知秋紅腫的臉,不由一陣心寒,命知春取了些藥,幫著上了,嘆了口氣說︰

「以後不要再做這種傻事,不值得」

「二女乃女乃今天全是因為奴婢受罰,雖然沒能免了二女乃女乃的責罰,但奴婢能陪著女乃女乃受罰,心里也會好過一些,二女乃女乃不要自責。」

夢溪嘆了口氣,讓知夏知冬出去守著大門,二人出去後,夢溪命知春關了門,看著兩個人說道︰

「我在這府里,是不會呆長久的,終有一天要離開的,你二人可願跟我一同出去,不用忌諱,只說心里話就好,如果不願意,我也不會怪你們,我會在出府前將你們遣到別處,盡力保你們周全。」

「二女乃女乃,奴婢願意跟著您走,無論二女乃女乃走到哪里,都是奴婢的主子,奴婢生是二女乃女乃的人,死是二女乃女乃的鬼。」

知秋听夢溪這麼問,忙跪倒在地發誓說。夢溪听了這話一皺眉,怎麼這話跟自己污了她清白似的。

「二女乃女乃,奴婢也願意跟著出府伺候您」

知春听了知秋的話,也跪倒在地說。

「好,好!都起來吧,這也是你們今天的選擇,以後如果我們真出了府,便以姐妹相稱,今後沒人的時候,在我面前也不用講那麼多規距」

夢溪是現代人,思想中根本沒有尊卑之分,她在這太孤獨,是真心拿她們當朋友,當知已,可她也知道這急不得,于是才這麼說。

「二女乃女乃千萬別這麼說,奴婢永遠是奴婢,怎麼敢和主子稱姐妹,二女乃女乃快快收回剛才的話,您可折殺奴婢了。」

「你們都起來吧。」

二人見二女乃女乃堅持,只得起身。

夢溪接著說︰「我今天安排的一切,都是為日後出府做打算,你們听著就行,這件事還不知能不能成,暫時不要告訴知夏、知冬」

「是,奴婢知道該怎麼做」

「我們在府外開藥堂,你們二人以後就要常出府辦事,知秋,你要想辦法拉籠幾個二門上的小廝,不怕花銀子,但要挑那伶俐的,能擔事的,要仔細些,一定要注意大太太的人」

「奴婢知道該怎麼做」

「明天,老太君,大太太都去淨雲寺上香,你們倆找個理由再出府一趟,把我嫁妝里值錢的東西當了,千萬注意要打听好了當鋪的底細,可別去蕭家的產業。」

「二女乃女乃,使不得」

「沒什麼使不得的,我們開藥堂需要銀子,數目很大,這又不能去賬房支,向二爺要,更不可能,我的月例也就那麼點,想攢夠開藥堂的錢得猴年馬月。」

「二女乃女乃,猴年馬月什麼時候」

夢溪听了心里一驚,怎麼忘了大齊還沒有屬相,竟隨口說出來了,難怪知秋不懂,心虛地白了她一眼,說道︰

「就是等到猴子過年馬做月子的時候」

看著知秋忽閃著兩只大眼楮還想問下去,夢溪忙接著剛才的話說道︰

「我們目前只有這一條路,綿緞之類太扎眼,不容易帶出府,也值不了幾個錢,只當那些頭面就行,我們現在不辛苦一些,以後可能連階下囚都不如,我也累了,你們都下去吧」

夢溪說完,倚在那,閉上了眼楮。

……

大齊的太祖認為道教宣揚的是一些旁門左技,入不得大雅之堂,而佛教宣揚的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因果報應論,才是大道,所以大齊自開國以來便一直崇佛抑道,也使大齊各地的寺廟、塔幢等如雨後春般地出現,並且香火旺盛,光平陽城內大大小小的寺院、塔幢就不勝枚舉,其中以淨雲寺為最。

淨雲寺坐落在平陽城東,屬于典型的宮殿式布局,主體建築主要有山門殿、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圓通殿、法堂、藏經閣等,東西兩側有鐘樓、鼓樓、齋堂、客堂、方丈室等。

住持方丈是一位世外高僧,名字叫摩德,法號淨雲,誰也不知道他今年到底有多大歲數,傳說他已活了幾百歲,據說,他有一個怪癖,就是不論權貴,只見有緣人,若是無緣,即使貴為王侯將相,捐出金山銀山,也休想見他一面,正因如此,慕名而來拜訪的人更是絡繹不絕,都以見他一面為榮。

又傳說此人能替人消災延福,德澤無量,法力無邊,連大齊皇帝每年春天都要來拜祭一次,以求國泰民安。平陽城內的世家、達官貴人更不用說了,大多在這常年供奉香火,淨雲寺也因此香火興旺,再加上平陽城內各行業的商販竟相在此設立攤位,在四周蓋房造市,設店出租,時日久了,這里儼然成了平陽城最繁華的商埠。

今天是蕭家施粥的第三日,淨雲寺外更是熱鬧非凡,只見儀門外蕭家開設的施粥棚前,等著施粥的人排了長長的隊,只要喊一聲蕭二爺洪福齊天,說些吉利話嘮些過年嗑,便能得到一碗粥,一個白饅頭,得了粥和饅頭的百姓們,就勢蹲在路兩邊大口地吃著,邊吃邊興致勃勃的談論著平陽城里的家長里短,蕭家二爺的傳奇因緣更成了主流,蕭家用嫡妻沖喜之事已被傳得神呼其神,儼然成了平陽城中的一段佳話。

蕭老太君、大太太乘著馬車一行四十多人前僕後擁地來到淨雲寺,兩邊的商販、行人、香客見了紛紛讓路,並駐足觀瞧,好不熱鬧,馬車過了牌樓,一路來到儀門,為示虔誠,老太君在儀們便下了車,抬眼望去,只見儀門兩邊攜有一副對聯。

上聯是︰為善不昌,祖宗有余殃,殃盡必昌

下聯是︰作惡不滅,祖宗有余德,德盡必滅

老太君在侍書的攙扶下,過了儀門,一路來到正殿台階下,只見那大殿座落在月台之上,琉璃殿頂,石刻護欄,精美絕倫,大殿前鑄著一個大銅香爐,里面香煙繚繞,大殿二層檐上高懸一個大匾,上書金光閃閃四個大字︰「大雄寶殿」。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