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00 277章 一個拆伙 一個拆台

其實說起來,南京和宣城兩處戰斗的膠著,最為得利的還是被最高領袖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廣西佬李宗仁李德鄰。

在淞滬會戰結束的第二天,李宗仁就匆匆趕往第五戰區的司令長官部所在地---徐州上任了。時不我待,日軍下一個戰略目標毫無疑問就是這個具有數千年歷史的古彭州。

李宗仁德鄰將軍是緊鎖雙眉、心情沉重地去上任的︰

第五戰區的北面,華北戰場已是一片水深火熱︰由于最高領袖、國民政府及華北地區實際的中國軍隊的控制者西北軍29路軍宋哲元將軍都對抗戰準備不足,加上指揮失當,又有老蔣派上去支援的中央軍竟是有名的「長腿將軍」劉峙將軍。因此,在華北日軍大舉進攻下是倉促應戰(說是避戰好像才恰當喲),一潰千里,繼北平天津淪陷以後,至37年12月初,李德鄰將軍面對著的就是︰河北保定、滄州、石門(石家莊),察哈爾張家口,山西太原,山東德州等重要的城市和戰略要地紛紛失于敵手,華北日軍的前鋒已經逼到了黃河的岸邊了

南面的戰場上,上海失陷後,華中日軍迅速進逼南京城。李宗仁是個頗為精明的政客,但其軍事方面的造詣也是不俗的(那要與最高領袖比就強多了,最少老蔣只能當個步兵排長,李德鄰當個集團軍總司令官還是綽綽有余的)。他十分清楚,在戰術上來說,南京城就是一個死地︰

日軍可以三面合圍,而北面的長江又可以水路進犯。由唐莽子(生智)領餃死守的南京城真是可謂之守到死那是挺不了幾天的。

如果南京一失,華中日軍幾十萬人將會以排山倒海之勢沿著津浦線北上會攻徐州,打通津浦線,使華北日軍二十余萬人與華中日軍三十萬人會師徐州。

這樣,南(華中)北(華北)日軍兩大集團就連成一氣,近二十個日本陸軍精銳師團(小日本軍部七.七事變後為應對中國戰場而動員的三十個日本陸軍師團,此兩處即佔一多半,超過了60)匯成一股蝗流,再沿著隴海線西進,則直下鄭州,繼而利用中原千里平坦地勢,更加發揮出日軍機械化部隊的巨大威力,沿著平漢線南進,直取武漢(後來,日軍基本上以此進程)。這樣一來,中國的抗戰局面就非常困難與危險了。

當然,現在這些都還算是多米羅骨牌的後面喲。李宗仁現在焦心的是︰如果南京方面不能頂住華中日軍的猛烈攻勢,那麼他一上任的徐州第五戰區就很快會受到南北兩路強大的日軍的月復背夾擊。

問題是,南面的南京形勢顯然不容樂觀。而對于北面的形勢,李宗仁也是樂不起來的,除了自己的少量的桂軍和大量老蔣塞給他的雜牌部隊(有東北軍、西北軍、西南軍川黔滇等軍,雜七雜八竟有十幾個地方系統的部隊,除了中央軍以外。也真是辛苦最高領袖精挑細選了哈),北面的中國守軍的主力就是山東的韓復 的第三集團軍近十萬大軍了。

要有效阻止華北日軍在山東的推進,就全靠韓復 的第三集團軍了。韓復 ,河北人,第三集團軍司令長官,二級上將。此次,中國軍事大本營、統帥部任命他為第五戰區的副司令長官。

韓復 手握重兵,第三集團軍下轄三個軍六師一旅,還有民軍二萬余人,是一支很龐大的力量了。韓復 在山東經營了七八年,由于山東比較富裕,其部隊訓練和裝備在現在第五戰區的諸多非老蔣嫡系的雜牌軍跟前那都是上乘的。而且韓復 也是原西北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是馮玉祥老將軍從班排長一步步提拔上來的一員驍將。如果真心在山東抵抗華北日軍,還是有得一打的。

李宗仁擔心的是,韓復 一貫剛愎自用,又與老蔣素有積怨,他這個第五戰區的副司令長官能否服從第五戰區的司令長官部的命令,拼死力戰,在山東阻擋日軍。說句實在話,李宗仁只有說天曉得?

有句話叫著「失之東隅得之桑榆」,就是在一處有所失,在另一處卻找補了回來的意思;還有一句俗語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對于1938年後的李宗仁來說這些來形容他的此刻的心情太恰當不過了。

原以為很快就會失去的南面戰線︰

南京城中日兩軍仍然膠著。華中日軍的松井石根大將的大部分力量竟被南京城、宣城(奇怪的叛軍---搶友軍軍火補給就是為了打小鬼子的川軍獨立旅,在宣城奇跡般地拖住了日軍華中方面軍的一個多師團)兩處的中國軍隊拖得死死的。

這些都極大地減輕了南面戰線的華中日軍對徐州的第五戰區的李宗仁所轄的雜牌軍的壓力,李宗仁不由得暗自松了一口氣。也對于堅守這兩處的唐生智、周家欣一老一少兩人心生敬佩。在淞滬會戰上,親率桂軍浴血廝殺的李宗仁清楚松井石根的華中方面軍的小鬼子的強悍︰自己經營多年的桂軍主力也就是幾天就被折損殆盡了

原以為最少還有點依靠的北線,卻讓李宗仁曉得了韓復 大爺的厲害︰

十萬大軍,就是算是一大群兔子嘛,抓也要抓老長時間啥。韓復 這一個月可是叫李德鄰見證了奇跡。

說起來,第五戰區的北線防御華北日軍賴以為主的就是素有「天險」的黃河,但黃河到了中下游後,就被大量的泥沙壘成了懸河,而且北岸高于南岸,北岸不守,南岸自然難守。

因此,最高領袖與第五戰區的長官司令部給韓復 這個第五戰區的副司令長官的命令都是要求他率領第三集團軍重點堅守黃河北岸,其余部隊在黃河北岸進行策應,以鞏固黃河防線為要。從軍事角度來說,這是毫無非議的。

韓復 是啥子人?那是一個典型的不學無術、剛愎自用的地方大軍閥(有部港劇《軍閥秘史》,就是說的這個韓復 。說他不學無術嘛,他還十分關心文化教育,自己也是一副好學之士的樣子,至于水平如何,大家有機會看一下韓復 大爺的《詩詞集》就知道了,保管讓大家嘻嘻哈哈過春節,只有樂),韓復 很小就從了軍,大字認不到一斗,性格還是比較直率的,這種性格的人一般都受不得委屈。

從跟著馮玉祥老將軍到反戈一擊,在蔣馮閻的中原大戰(1931年)中,把馮玉祥出賣,才算是在老蔣面前討得如今的權勢。但有句話說得好「居功自傲」。韓復 覺得他為老蔣當初一定天下立下了絕世奇功,老蔣給得權勢太少、太小了。久而心生埋怨,對老蔣頗為不滿。

這個韓復 在齊魯經營多年,其間奇聞異事比起咱周大少團長只有多沒有少。周大少團長剛穿回來的時候,在重慶小龍坎技校請同學們吃飯時就擺了韓復 的一個笑話(參見公眾章節《研究不是煙酒》)。

這里添個趣,再說一個哈︰

說咱們山東省的省主席韓復 大爺一向關心文化教育事業,某天心血來潮去山東濟南一所中學視察,見運動場上幾十個學生們在爭奪一個籃球。

韓大爺非常生氣,當場就把陪同的該中學的校長下了課。你問為啥子啊?因為韓大爺說這個中學校長是個貪污犯,把給同學們買運動器材的錢都貪污了,要不然幾十個人爭一個球球,去,老子出錢,副官去買三十個球球回來,給在運動場的同學們一人發一個

整的在場的師生們目瞪口呆,而那個中學校長委屈得含著眼淚還不敢申辯反駁,免得遭這個韓大爺一怒之下給斃了

所以說,這個不學無術的韓大爺啷個會把他看不上眼的第五戰區的李宗仁司令長官的話當回事嘛,他就連老蔣的命令也是當做了耳邊風,吹過就算了。韓大爺干脆地指出黃河北岸與濟南都是不可以守得,還給老蔣大咧咧發封電報︰

「黃河北岸地狹小無活動余地,濟南也是臨近黃河,都在北岸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內,我決意挖掘開黃河北岸河堤(老蔣要是听他的,那就提前搞了個河南黃河花園口似的決堤慘案,背都要遭中國軍民決腫),以滔滔黃水阻止日軍進犯」

娘希匹差點把接到韓大爺電報的老蔣歪鼻子都要氣直了,急忙回電堅決不允。韓大爺竟然也火大了,干脆根本不買老蔣和第五戰區的司令長官部的帳了,我行我素算了。

1937年11月底,華北日軍第10師團攻佔平原,並開始掃蕩臨邑的29師曹福林部,相機由濟陽挺近黃河。在老蔣再三的嚴厲電斥下,韓大爺終于是抬動溝子往黃河北岸行動了︰

還真是親率展書堂師和孫桐萱師的一個旅,由濟陽抵達商河、德平一線集結,增援曹福林師。動是動了,一路是拖拖踏踏,像是一個裹了小腳的舊婆娘。

華北日軍這次是兵分兩路向黃河北岸推進︰一路以華北日軍的第109師團本川旅團,以坦克為先頭,加強數千人,從鹽山出發,勢如破竹,接連攻佔慶雲、樂陵、惠民,並且向濟陽攻來。

以為日軍先頭部隊人少好欺,韓大爺還以為可以撿個軟桃子,親自出馬率孫桐萱師和隨身的手槍旅一個團在濟陽東關御敵。

哪曉得這根本不是韓復 起家的那個軍閥混戰的時期了,可以仗著人多欺負人少。在華北日軍現代化的飛機、裝甲戰車、重炮的猛烈打擊下,甚至于連小鬼子步兵的影子都見不到,還隔著老遠就把韓大爺精銳的手槍旅打得稀里嘩啦的,一交手就死傷慘重敗退下來。倒把一心想撿個軟桃子的只帶了百余警衛的韓復 大爺給圍在了一處小莊子里。如果不是手下有些死士,拼死沖殺打出一個缺口,把韓大爺救了出來。幸好小鬼子先鋒兵少喲。

這下子號稱西北軍驍將的韓復 才算是見識了日軍機械化的厲害。一敗回濟南,韓復 大爺氣就不打一處來,大罵蔣光頭︰

「打打打老子差點被你個蔣光頭給害得回不來了」

另一路華北日軍是日軍磯谷師團主力,那更是凶悍,曹福林師一觸即潰,退到臨邑以西地區去了。日軍直逼堤李橋。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韓復 大爺便以惠民、濟陽已經失陷,黃河北岸據守已無基礎了。下令所屬的第三集團軍北岸的各部隊全部撤回黃河,徹徹底底放棄了這個軍事上的絕對制高點,自己把自己擺在了居下臨高的極為不利的防御態勢。

更有甚者,連曹福林29師60旅的孫學友部還未撤退到黃河南岸,韓大爺竟把黃河大橋給炸毀了,氣得孫學友旅長跳腳大罵韓大爺是個缺心眼子

第五戰區的李宗仁見到這個情況,急得專程到濟南泉城同韓復 商議作戰計劃,提出實在守不住濟南嘛,也可以退到沂蒙山區,以策應第五戰區在津浦線南端的戰事。

韓復 大爺听了,眼楮鼓得溜圓︰

「南路日軍攻克南京,打下蚌埠,北面的日軍如果過了濟南,兩路一夾攻,我們不就成了小鬼子的‘餃子餡’了嘛?」

結果正副司令長官話不投機,不歡而散。其實李宗仁的意思很明確︰黃河北岸不守,最起碼濟南也是要守一下啥,否則第五戰區局勢非常危峻。還好在,南面的華中日軍主力被南京、宣城拖住了,要不然那才叫危如累卵。

就在華北日軍步步進逼的關鍵時刻,最高領袖也是發了昏,下令把南京派來的協助韓復 守備黃河的中國軍隊的唯一的兩個重炮旅的一個(其實真是唯一了,因為另一個重炮旅在淞滬會戰中打得不錯,卻折損在大潰敗中了)調回了。

這下子,可把受不得一點委屈的韓復 大爺氣毛個了大罵蔣光頭不是為了抗日,就是想借小日本人的手消滅異己

「你(蔣光頭)要拆伙,老子就拆台」

韓大爺至此已是無心抗日保山東了。為了保存自己在山東經營多年的果實︰

韓復 制定了放棄濟南的撤退計劃。下令把民生銀行和金庫里的一億五千萬兩黃金(山東雖然盛產黃金,我對中華民國史記載的這個數字仍存疑慮)、數千萬兩白銀以及公私輜重全部裝好,連更連夜運到了河南南陽。

這個時候,一心為私的韓復 已經根本無視第五戰區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才下定的「各戰區守土有責,無令不得退入其它戰區」的命令了。

山東形勢也就很快崩壞,毫無所阻的華北日軍蝗蟲般的很快就「飛」到了黃河北岸,並佔領了居高臨下的黃河北岸的鵲山。日軍架起大炮就向黃河南岸的濟南開炮示威,炮彈直落濟南商埠和車站,濟南危矣小鬼子的遠程重炮甚至都穿過了濟南城區都打到了千佛山山腳下了。

濟南各軍政機關紛紛按韓大爺命令,撤至寧陽。此後中日兩軍隔河對峙。

到了37年12月底,日軍大本營為了策應南面華中日軍的軍事行動,濟陽至青城的日軍開始向黃河南岸的谷良民師炮擊,掩護日軍用小汽艇在黃河上強渡。

受到韓大爺這個第三集團軍總司令的影響,谷良民師不但不放一槍一炮,反而撒腿就跑,向周村退卻。

其實,剛開始的強渡黃河的日軍只有一個中隊二百余人。中國守軍這一跑,這小股日軍竟然不費一槍一彈就渡過了號稱天險的黃河,並在黃河南岸佔領了寬約兩里,縱深達十余里的橋頭堡陣地。(其實小鬼子自己都沒有意思到自己還是謹慎了啊)

常有句話形容國軍,叫著「聞風(聲)五十五,槍響一百一」。現在拿來用到韓復 大爺身上最是貼切︰

一听說日軍在強渡黃河了,韓大爺帶頭逃出濟南,退到泰安。而日軍像過平地一般,大搖大擺過了黃河天險,佔領,其實應該叫接收了周村、濟南、泰安……

老蔣在那幾天甚至在給韓復 的電文中都有求告的味道了︰

「萬勿使倭寇垂手而定全魯」

第五戰區的李宗仁更是急得連連急電韓復 大爺,告之日軍非華北日軍主力,只有數萬而已,而且魯中山區日軍的機械化部隊通行也困難,第三集團軍應該以主力分布在泰安到臨沂一線據險抵抗。

但決意拆台,保存自己的實力的韓復 大爺充耳不聞,竟回電稱

「南京都失陷,何守泰安?」

于38年的元旦,下令棄守泰安,而且一退就退到魯西的單縣、成武、曹縣一帶才算暫時止住腳,幾天時間,一下子就退去500多里,把錦繡齊魯大地是拱手送給了小日本人。

其實,限于南線的膠著的戰事,當時配合作戰的北面的進攻山東的日軍並不多,只有一個多師團四五萬人。但由于韓復 因一己私利,不戰而退,小鬼子得以長驅而入︰長清、肥城、萊蕪、泰安……

數萬日軍沒有耗費一槍一彈,沒有受到絲毫的打擊,還創造出以一個小隊的數十名日軍就輕而易舉地佔領了一座縣城(大汶口)的戰爭史上的奇跡(寫到這里都有些悲哀,此前的記錄也是由中國軍隊的張少帥的東北軍在熱河省的承德創造的,日本關東軍以一個騎兵中隊佔領了承德)。

寧陽、兗州、曲阜、蒙陰……,小鬼子的前鋒直至汶上、濟寧。

至38年的元月5日,短短一個月,華北日軍一個半師團橫掃齊魯大地(周大少團長在彈丸小城宣城以區區數千川軍將士們死死抵住小鬼子一個多師團就顯得多麼的可貴可敬了)。

唉,韓復 治魯七載,對養了他和十萬大軍的齊魯錦繡河山,善良樸實的山東老鄉們,到了該他們保護免受小鬼子禍害的時候,卻棄之如敗履,不殺他個龜兒子,天理不容

(O(∩_∩)O謝謝各位書友大大支持)。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