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00 241章 只有你對我說了真心話

11月19日,當日軍華中方面軍的九個多師團、支隊各部二十余萬人紛紛進抵蘇州---嘉興一線以東的原作戰限制線以後。華中方面軍總司令長官松井石根大將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地舉動,他置日軍統帥部的命令于不顧,下令繼續向西挺進,攻佔南京

松井石根大將的腦袋已經被淞滬會戰大勝中國軍隊的驕人戰績沖昏了,這個驕橫的華中方面軍的日軍統帥不可一世,此時他要讓日軍統帥部和整個世界都大吃一驚。

松井石根對師團、支隊的將軍們大吼道︰

「繼續向西,進攻進攻把大日本帝國的旗幟插上敵國的都城,讓日出之國的光芒遮住這腐朽的支那的沒落你們諸君都將是留名青史的帝國勇士」

松井石根大將將在外有所不受,命令部隊乘中國軍隊大潰退的混亂之良機,繼續向西追擊,直逼南京。屆時他要親率二十余萬的大軍把膏藥旗一直插到敵國的首都南京高高的城頭上,那個時候沒人會責怪他的,全日本都會為他這個戰神而驕傲的

11月20日,日軍參謀本部接到了華中方面軍的關于決定繼續向西追擊直下南京的報告後非常震驚。日軍有兩個特點︰絕對的服從和絕對的自信,偏偏日本陸軍屢屢上演以下克上的好戲,最終還往往得逞,典型的成了愛鬧的孩子吃女乃多。

本來那按日軍軍法,膽敢違反軍令那是罪無可赦的,只有死路一條。松井石根大將作為一方統帥,公然違反軍令又該當何罪呢?結果更加出人意料,日本參謀本部不但沒有絲毫的指責,反而迅速認可了松井石根大將的決定。

原來,日本參謀本部在最先制定華中淞滬會戰時,也沒有想到戰局進度如此順利,戰果如此輝煌。到中國軍隊大潰退,前線日軍主力部隊未經較大戰斗即進抵蘇州---嘉興一線的時候。這些一天把孫子兵法掛在嘴邊的日軍參謀本部的少壯派軍官們當然明白︰擒賊擒王和一鼓作氣勢如虎對于戰爭勝敗所起的關鍵作用。

何況日本侵華戰爭的初衷就是希望速戰速決,能在一個較短的時間里就一舉消滅中國軍隊的主力,逼迫民國政府屈服。這個時機就在此時,何樂而不為。于是日軍參謀本部隨即下達了正式廢除原作戰地域的規定,以松井石根大將的決定做出了攻佔南京的新戰役企圖。

日軍這頭瘋狂的戰爭野獸張牙舞爪向中華民國的首都南京撲去。松井石根大將命令華中方面軍日軍兵分三路,向南京氣勢洶洶殺奔而來,一路上攻城掠地︰冬日里慘談的太陽下那令人刺目的膏藥旗就像一張張的張開的血盆大口,一座又一座中國江南富饒地區的城鎮成了這張貪婪血盆大口的獵物。

可以這麼說,松井石根大將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官確實是出色的。他對「佔領敵國都城,迫使中國投降屈服」的日軍統帥部的戰略企圖是心領神會的。他現在的任務,已經不是淞滬會戰時的「保護僑民」了,而是秉承天皇和日軍統帥部的「挫敗敵軍戰斗意志,獲取快速解決中國問題的機會」的旨意。他所部署的幾路會攻南京的軍事部署,形成了一個大的戰略包圍圈。九個多師團、支隊的二十余萬的大軍,從四面緊縮包圍圈。可以這麼說,南京的陷落已經是一個果熟蒂落的事情了。

至此,日軍華中方面軍開始向蘇州---嘉興以西發動新攻勢開始,長達三個月的淞滬會戰就此結束,進入了南京保衛戰的階段。

淞滬會戰從開局我軍主動進攻,到日軍增援後我軍的死守防御。特別是羅店二十多天的血戰和大場大捷(就是周大少團長同範哈兒師長聯手消滅了日軍第九師團的第18旅團的人見秀山聯隊三千多人馬),中國軍隊都屢有英勇的上佳表現。

但在中後期,日軍第十軍在杭州灣北岸地區的金山衛一帶成功登陸形成了戰略夾擊包圍之勢的時候,由于作為第三戰區的司令長官的最高領袖優柔寡斷、指揮失當而最終演化成兵敗如山倒的大潰敗的不可收拾的混亂局面。

不僅僅使王敬久、孫元良、宋希濂等精銳的中央軍主力師及胡宗南、薛岳等精銳的兵團損失慘重,更是使兩道花費甚巨,動用了無數人力物力構築的國防永備工事,由于潰軍無心據守而形同虛設。追擊的日軍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遲滯、打擊(自然周大少團長的川軍獨立旅在吳福線胃塘地區殲滅第16師團挺進支隊九千多人的戰斗除外,這使他娃猶如鶴立雞群,顯赫戰績一時無人能左右),各路日軍最終成了比賽誰跑的更快的一場賽跑比賽式的戰斗了。

聯想到後來國共決戰的時候,老蔣也是兵敗如山倒,仿佛一瞬間就從最輝煌的頂端直墜最深的低谷。其實這個陰影在37年的歲末的淞滬會戰及南京保衛戰就曾經閃現過。在同一個地方屢屢犯下相同的錯誤,這正是老蔣軍事上最拙劣之處。

當然,從戰役的角度看無疑淞滬會戰是失敗了,但戰略上老蔣倒是誤打誤撞不乏收獲︰三個月的淞滬會戰,使日軍侵華戰略轉向,其主力被引向了華中江南,不知不覺中陷入了中國戰場的泥淖之中。至于那牛皮已經吹的「三個月征服中國」的速戰速決的神話的大泡泡早就吹破了。

中國軍隊英勇奮戰,迫使日軍前後三次增兵,最後多至三十余萬人,再加上華北的重兵(七個多師團),東北的關東軍,台灣和朝鮮駐屯軍等,幾乎日本國內兵力抽調一空,只剩下幾個師團了。而且日本軍部公布︰從七七事變爆發,截止到11月,中國戰場上日軍傷亡超過了十一萬余人

殺敵八百自損三千(莫得法,這個成語對比中日傷亡只能這麼用了),空前慘烈的淞滬會戰三月血戰,中國軍隊付出了更加慘重的代價︰將士傷亡三十余萬人(日軍公布自己的傷亡六萬余人,大概就是一比五的樣子),其中黃梅興、蔡炳炎、楊杰、秦林、龐家振、官惠民、吳克仁、吳繼光等十余名少將以上高級指揮官血灑淞滬會戰戰場,取義成仁,獲得了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勛章。所以周大少團長和那個88師死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團長活著能得青天白日勛章,就非常難能可貴了。

總之一句話,就是淞滬會戰是中國軍隊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再築長城,英勇壯烈當名垂民族青史。

面對日軍的大舉西進,最高領袖最終決定遷都重慶。他所幻想的英美朋友甚至是德國(已于11月6日與日本簽訂了同盟協定,成了中國的敵人的朋友,最高領袖在這個問題上采取鴕鳥政策,視而不見听而不聞,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敵人的朋友更是朋友?)來調停中日之間的戰爭,實現「光榮和平」的幼稚想法,因為日本人上海到手仍然不肯罷休,大軍西進直指南京徹底破滅了(嚴格說來,淞滬會戰就是老蔣立足于談而打的)。

中央黨部和民國政府先西遷重慶(是為陪都)。軍事委員會則視戰局發展由委員長臨時指定地點。

其發表的遷都宣言稱︰

「邇者暴力,更更肆貪黷,分兵西進,逼我首都,察其用意,無非欲挾其暴力,要我為城下之盟耳。殊不知,我國自決定抗戰自衛之日,即已深知此為最後關頭。為國家生命計,為全國人格計,為國防信義與世界和平計(管世界和平卵事啊?),皆無臣服余地凡有血氣,無不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心。國民政府茲為適應戰況統籌全局,長期抗戰見,本日移駐重慶,此後將廣大之規模,從事更持久之戰斗,以中華人民之眾,土地之廣,人人本必死之決心,以其熱血與土地凝結成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離,外得國際之同情,內有民眾之團結,繼續抗戰,必能達到維護國家民族生存之目的。」

與此同時,正式任命軍委會執行部主任唐生智上將為南京衛戍區司令長官,負責南京保衛。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等率領國民政府正式遷都重慶辦公。

一時間,南京地區各行各業大規模內遷,甚至連一些陶瓷、玻璃、紡織、皮革、五金文具等中小企業也加入了內遷的行列。至于早已于數月前就開始大規模內遷西進的采礦、電機、化學等大型企業就更不用說了,這個事情周大少團長一直在努力。

南京城原有人口一百多萬人,民國政府發布遷都聲明後,之前有辦法的都千方百計走了。南京的火車、輪船票價飛漲,貴了十倍都難以買到。11月22日,就在周大少團長奉令趕赴南京開軍事會議的時候,南京城大概還剩了五十多萬人。

由于周大少團長率領川軍獨立旅立下卓絕的戰績和功勛,已有消息稱,最高領袖不顧眾人反對,執意要授予這個十八歲才過幾個月的民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商人大老板出身的年輕人陸軍中將軍餃,一舉打破N項中國軍隊記錄。並擬調他娃升任軍事委員會作戰組副組長,擔任最高領袖的高級軍事幕僚。

周大少團長听了不置與否,軍餃你老蔣就是授我上將,我自認無愧,這是對我川軍獨立旅的認可。有啥子不敢接受的。但想把老子圈到你的鳥籠子中當鳥養起,那就對不住了,恕不奉陪

初冬的陰霾籠罩著古都金陵,瑟瑟的江風吹得萬木凋零。周大少團長坐著軍委會來接他的小轎車靜靜地行駛在南京郊外人流稀疏的道路上,碾著滿地的枯黃的落葉向南京市區駛去。

遠處的紫金山麓,往日綠樹濃蔭的景色如畫的景象,如今看上去一派肅殺之氣。星星點點坐落在山坡上下的一棟棟漂亮的別墅早已經是人去樓空,在枯枝敗葉包圍中倍顯淒涼,而山坡上和各處制高點到處挖掘的塹壕、工事、拉起的鐵絲網,是生生把這些地方變成了一個個充滿殺機的軍事陣地了。

坐在車上的周大少團長此時提出一個要求,能不能先去南京的復廓陣地一線看一看。接人的副官有些猶豫,「這可要花去兩三個鐘點的。」周大少團長示意萬朵花把一把繳獲的日軍高級軍官的南部配槍按在了副官手里,事情就成了。

于是這輛黑色的轎車沿著紫金山、富貴山、蕘華門、仙鶴門、孝陵衛、下關等幾處復廓重要的防御陣地轉了一大圈,足足花了三個多小時。

一見到軍委會執行部主任一級陸軍上將唐生智時,周大少團長先告歉說耽誤了︰金陵鬧市燈紅酒綠、一片繁榮,真不愧是六朝古都,車都遭時攔時堵的這不就耽擱了嘛。

這哪里能騙過從北伐時代就馳騁疆場、深諳世事的老江湖唐上將啥,他有些氣又覺好笑,說道︰

「是啊。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菊花花。這個鬧市也太鬧了一點吧?」

周大少團長馬上轉移話題,試探性地盯著唐生智一字一頓地說︰

「委座也已發表孟公(唐生智字孟瀟)你就任南京衛戍區司令長官,負責南京保衛戰,你看南京能守多久啊?」

唐生智為人是比較直率的那種人。軍事上造詣自不必說。是蔣百里最得意的保定門生。見這個屢立驚天戰功的小老弟問,臉上掠過一絲愁雲,嘆口氣說︰

「南京的問題,的確不太好辦。守是肯定要守的,就是現在已經沒有大的完整的部隊來部署了。老蔣把七八十個師送到淞滬會戰的戰場上,又基本上是中央軍精銳,卻被三月血戰和其後的大潰敗,弄得七七八八的。至于能守多久,天曉得」

周大少團長大笑。說道︰

「滿城盡帶黃金甲,人多曰可守。倒只有孟公這個新晉的南京衛戍區司令長官對我說了真心話啊」

(謝謝各位書友大大支持)。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