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00 229章 一撲上去就開打?!

清晨,重慶依照是一個煙雨朦朧的深秋天氣,處于黃桷埡山谷中的周家花園在若有若無的薄霧中一片青翠欲滴,湖光山色宛如人間仙境。

重慶的秋冬季節,仍然能夠保留青翠,這是本地的隨處可見的黃桷樹的功勞,它的學稱是小葉榕,常綠喬木。有一個奇怪的特性︰以栽種的時間決定短暫落葉(能夠很快發出新葉)的時間,所以經常有夏天落葉子,而冬天里卻郁郁蔥蔥的奇觀。周家花園,再加上周大少團長附弄風雅,在園子里是遍植松、柏、梅、竹,所以雖然已是深秋,但整個園內是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周大少睜開眼楮的時候,已經是早上八點鐘了。幾個月來,風餐露宿、早起夜寐,這下才算是美美地補了一下瞌睡。林雪兒則是早起了,並沒有驚動他,自己在廚房里忙著給他娃煮愛吃的掐掐小湯圓。煮好正準備端上去,就听見周大少團長在房中大吼「妹妹你坐船頭,哥哥在岸上走……」,知道他睡醒了。

一推開門,卻見聞聲來到房中的蘭蘭妹妹、童湘正把周大少壓在床上一人揪一邊耳朵,嘻嘻哈哈鬧騰著。原來兩個女娃子知道他娃昨天晚上美夠了,正拿他娃出氣,還敢得意地吼不知羞的粗野山歌,收拾你娃沒有商量……

歡愉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周大少團長午後即乘機返回武漢,率領集結在武漢的部隊當晚登車開赴淞滬抗戰前線,跟隨川軍第23集團軍趕赴第三戰區。

而率領川軍出川江抗戰的西南王劉湘先率領部隊到達武漢,部隊即被最高領袖分成數個部分,有的劃歸第一戰區的程潛,有的劃歸第五戰區,率領十余萬人川軍出川抗戰的劉湘倒被弄成了一個光桿總司令。最高領袖于是干脆封劉湘一個連戰區都不知道是何處的第七戰區總司令。

川人拉幫結派那是傳統,遭最高領袖這麼一弄,部隊上下人心浮動,都認為最高領袖這是想借抗戰名分化瓦解川軍,最終達到其險惡目的。沒有一個川軍部隊動彈,于是在武漢一呆就近一月。劉湘最終還是去南京就任啥子狗屁的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去了。部隊就交給了川軍第23集團軍副總司令唐式遵上將。

這次淞滬抗戰前線,成了血肉磨坊,中國軍隊往往一個師上去兩天就打殘了。大本營命令川軍等各地方部隊迅速趕赴淞滬抗戰前線,自然也就不把川軍拆散了,于是那就開動啥

說到大本營,全面抗戰爆發以來,最高領袖發布了命令,國民政府轉入了戰時體制,為方便全局指揮,以大本營取代了軍事委員會作為了整個全國抗戰的最高指揮機構。自然大本營的最高首腦陸海空大元帥,必然由最高領袖擔任。

九月初,大本營將全國劃成了五個戰區。周大少團長率部浴血奮戰的山西戰場是為第二戰區。這回因「嘩變」事件,周大少團長軍餃遭降一級,少將變成了上校,作戰地區卻是升了一級,由第二戰區奉調第三戰區(淞滬、蘇南、浙江地區)作戰。

由于小日本人被最高領袖在華中上海的不明就里的大規模行動所迷惑,覺得好像是受了輕辱。于是,小鬼子改變了原先的征服中國的戰略企圖(原先的那是相當的凶險︰集中主力于華北大平原,先解決了華北問題,與東北連成一片,取得強大的戰略大後方,並佔領山西,取得肩背之勢,打開通往中國華中及以南的門戶,然後以雷霆之怒揮師南下,打擊中國的月復心中央地區,佔領鄭州、武漢,再與西進華中上海之日軍,形成戰略大包圍,圍殲這一地區集中的幾乎所有中國軍隊的精銳中央軍力量,徹底摧毀最高領袖的統治基礎,消滅或者逼迫中國的國民政府投降,以達到速戰速決,解決中國問題,為日本擴展戰略贏得最有利的形勢),將預計的向華北大舉增兵改為了向華中上海地區大量增兵,而且還不得不將華北原有的一部分精銳力量轉調到華中戰場。

至九月中旬,原先駐防在大連的天谷支隊、台灣駐防的重藤支隊,也被調往上海,中日雙方在上海大打出手,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日本統帥部將中國戰事的主戰場迅速由華北、山西戰場轉到了華中上海,決定給大量集結在華中上海地區的中國軍隊之主力,予以重兵打擊,陸陸續續又向上海增派了第3師團、第9師團、第13師團、第101師團,及野戰重炮兵一個旅團,獨立野戰重炮兵一個聯隊和海軍航空兵幾個飛行團。

你增兵,娘希匹的,我增更多的兵,最高領袖手中好裝備沒有,可炮灰多了去而且這次咬著假牙,也幾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家本錢,轟轟烈烈擺出了一個決戰的架勢。泥人也有幾分尿性,被小鬼子咄咄逼人欺負夠了的最高領袖干脆親自上陣,讓原來的第三戰區的司令長官,自己的拜把子大哥馮玉祥將軍去華北組建一個第六戰區。最高領袖親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指揮上海方面作戰。這就叫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啥。其實是犯了臨陣換將之大忌。

隨著臨近十月,日本人將侵華主戰場轉入華中上海,成立了(日本)中國上海派遣軍,兵力達到了十余萬人,擁有重炮三百余門,戰車、裝甲車二百多輛,飛機三百多架,另以海軍大小近百艘艦只組建了第三艦隊,以一場陸海空軍的現代立體戰爭的新的作戰模式在華中上海與基本上還處于一戰樣式的中國軍隊打得天翻地覆。

親自上陣,最高領袖才曉得鍋兒是鐵打的,頓時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部隊每天面對小日本的天上、江上、地上的狂轟濫炸,傷亡慘重,不得不再次向上海大舉增兵,各地的軍閥地方勢力的部隊也在這時,紛紛奉令調往淞滬抗戰前線。而周大少團長的隊伍雖然才從第二戰區休整下來,由于功勛卓絕,富有打擊日軍的作戰經驗,自然首當其沖,被令火速跟隨川軍第23集團軍增援上海戰場。

而之前的淞滬抗戰戰場,已有三個作戰集團︰為左翼作戰集團,陳誠上將指揮的第15集團軍、第19集團軍;右翼的作戰集團,張發奎上將指揮的第8集團軍、第14集團軍;中央作戰集團,朱紹良上將指揮的第9集團軍、第17集團軍。中國軍隊在淞滬抗戰戰場上兵力也高達四、五十萬人,而且幾乎全為中央軍精銳部隊。

兩月的血戰,中央軍精銳傷亡慘重。就連陳誠上將起家的第18軍,也在羅店血戰中幾乎被打殘了,旅長以下傷亡達一萬五千余人。將士們如海的鮮血也使最高領袖認識到拿自己的壓箱底的中央軍精銳在日軍的重炮、艦炮、戰車、飛機的猛烈打擊下,死守陣地拼消耗當炮灰,非常不值當

于是想起了那些紛紛請纓要上來報國殺敵的各地地方軍閥勢力的隊伍,戰斗力雖然不盡如人意,但架不住人多勢眾啥,那就上來吧

小日本人兩個月來,同樣頭疼,戰線裹足不前,算是啃上了中國軍隊中的硬骨頭(中央軍),損失也是不小。

曾經狂妄叫囂三個月就能征服中國的日本統帥部,打了兩月,在彈丸的上海尚未取得多大的進展,更是惱羞成怒,繼續向華中上海增兵。

在十月,日軍統帥部下令編成了第十軍(上海),增援上海戰場,準備以其在杭州灣北岸登陸,形成鉗形攻勢,一舉打破此前的僵局。

小日本的軍是一個戰時編制,可大可小,但最小也有十余萬人,像這個第十軍,所轄兵力就有第五師團(華北轉調,就是那個遭周大少團長欺負夠了的原先的板垣征四郎老鬼子率領的第五師團,重新整編後,又成為了兩旅團四聯隊的兩萬多人的大師團,架子還是很大,但戰斗力已經不如原先的廣島老鬼子們了),第18師團(滿洲轉調),第114師團(日本國內新編,一個一萬八千余人的乙種師團),第117師團(國內新編),軍直屬部隊和兵站部隊(由華北轉調),第一、第二等後備步兵團(國內新編),並增設海軍第四艦隊,專門負責向上海轉運兵員和物資。

就在周大少團長的隊伍跟隨川軍大部隊開赴淞滬抗戰戰場的途中,日軍統帥部下令編成華中方面軍,這是一個日軍比軍編制更大的一個戰時編制單位。由松井石根大將擔任方面軍總司令,統轄侵華日軍之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

此時,華中日軍已經成為了兵力為兩個軍,共計陸軍九個主力師團和直屬其他特種部隊(炮兵、戰車等),以及海軍第三艦隊、第四艦隊和海軍航空兵等龐大的作戰單位,兵力超過了三十多萬人,至于當初日軍戰略重點華北,日軍華北方面軍反僅剩兩個軍,七個師團的共計二十余萬人佔據著偌大的華北地區(含山西除晉南以外的大部分)。

也就是說,實際上在這個時候,小日本人已經完全被最高領袖並不是刻意(其實老蔣是典型的想一步走一步,添油加醋,都讓他弄了一個這個後手大妙招,真是奇聞啊,也是因為他完全沒有定數,倒把小日本人迷惑了)地華中擺開了一個大決戰的架勢而制約了。只有在日本人深深陷入華中這水鄉澤國後,才曉得戰略上已經把自己擺到了被動的一方,而此時也是欲罷不能了,越陷越深,最終決定了失敗的必然結果。

11月11日,周大少團長的隊伍到達淞滬抗戰戰場。此時,戰場上卻處于一個兩個月來少有的沉寂之中。,真給周大少團長面子啊。果然是抗倭少年大英雄哈

瞎扯,原來是日軍華中方面軍的總司令松井石根大將調整了部署︰由于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先前的羅店西南的戰事呈膠著狀態,日軍想要從側翼包圍中國軍隊的戰役企圖無法實現。

松井石根大將見日軍增援也到了,自己的力量空前強大,干脆改為中央突破算了。于是更改計劃,先攻陷大場後進入蘇州河一線,拿上海以北的中國軍隊開刀,然後向南翔發動攻勢。確定了新的方針,自然要調整部署。

而此刻筋疲力盡的中國軍隊也急需休整,等待後援,補充一個個被打殘了的師、團,白白看著反擊的良機也無法。激烈的戰場一時間平靜下來,哪里去看周大少團長面子嘛,相反地一場更加血腥的生死搏斗還在等著他娃和不斷奉令開赴淞滬抗戰戰場的各地地方部隊。

周大少團長的隊伍這次是傾巢出動,川軍獨立旅下轄防空團(就是那個181師師直屬防空團,卻也是川軍獨立旅的編制,雖說有兩個爹,但基本上只听周大少團長這個親爹的)、大學生軍訓團,再加上直屬旅的一些單位,全軍竟然也有近八千人了。比一般旅編制要強,稍弱于師。

但說起來,周大少團長的隊伍戰斗力,光看人數是看不出來的。就其裝備水平和部隊素質,說相當于一個中國軍隊的集團軍也不算過分,就連狂妄的小鬼子也是吃了大虧才明白這一點。當然,也存在缺乏重炮、戰車等重型武器的弱點,打進攻差點,要守個團級防御陣地那是綽綽有余的。

調整部署完成,松井石根大將以第9師團和新到的第13師團向蘊藻 地區發動了猛烈進攻,意圖實現其中央突破的計劃。一番激戰,蘊藻 地區尸積如山、血流成河。隨給日軍一定殺傷,但中國守軍之第77、59、67、90師及第66軍教導旅全部被打殘,不得不撤至後方休整。

最高領袖急調第61師及精銳的稅警總團等部隊上去,意圖將來勢洶洶的日軍阻攔于蘊藻 ,但以上部隊付出慘重傷亡,也未能將渡河的小鬼子殲滅,以至于日軍在黑大黃宅至趙宅角一線構成了寬約2公里的橋頭堡陣地,其後續部隊在此掩護下,正陸續渡過蘊藻 ,意進一步向大場進犯。

而大場的得失關系到淞滬抗戰的全局。就在這個時候,川軍第23集團軍唐式遵副總司令率領所部五萬余人趕到了前線。立刻被最高領袖抓差,速向該方向緊急增援。

最高領袖針對日軍進攻態勢,將蘊藻 南岸地區劃歸了中央作戰集團負責,此時原來的中央作戰集團的總指揮朱紹良上將被最高領袖派到了蘭州,蔣大元帥隨即將第三戰區直接劃成了左、右兩路作戰軍。

為了奪回蘊藻 南岸陣地,扭轉對于大場的不利態勢。最高領袖決定利用才上來的新援,對日軍已經佔領的蘊藻 南岸之橋頭堡陣地實施反擊。

遂決定︰以新到的韋雲淞之第48軍為1路攻擊軍,由黃港、北侯宅、淡家頭附近向蘊藻 南岸之日軍發起進攻,進至唐橋站、田都一線;以葉肇之第66軍為2路攻擊軍,由趙宅附近向東進攻,進至楊家宅、徐家宅一線;以新上來的唐式遵的川軍第23集團軍之劉雨卿的21軍(就轄範哈兒的181師)為3路進攻軍,由廣福南側向孫家頭、張宅一線進攻,其50軍範子英部作為戰役預備隊。

接到出擊作戰命令的181師範哈兒師長,急忙把周大少團長「請」到師部。確實要說到對付小鬼子,年紀輕輕的周大少團長已經是個老資格了。現在從川江出川抗戰的隊伍,就只有他的川軍獨立旅揍過小鬼子,還打得非常不錯,戰績可謂驚人。自然來探求殺小鬼子真經的川軍各部弟兄來的不少,把周大少團長整得不厭其煩,干脆成立了一個外事接待小組了事。

「哈公,咱們可不能像其他部隊一樣,生怕搶不到功勞。一上來就撲上去開打啊」

「我曉得,兩眼一抹黑,啥子情況都不曉得,就知道退下來的友軍說是對面的小鬼子是第九師團的主力。」範哈兒可不像他外號一樣犯傻,也是老油條一根。

果不其然,左翼的第48軍韋雲淞部,中路的第66軍葉肇部,雖然拼死猛沖,付出了重大傷亡仍未獲進展,不得不又退回進攻出發集結陣地重整旗鼓再開張。

而右路的川軍21軍劉雨卿部的負責進攻的範哈兒的181師和吳成德的179師,除了怕擔責任,老吳派了一個營做了試探性的進攻,一遇打擊即縮了回來。那範哈兒師長干脆在廣福南側的進攻進攻出發集結陣地上動都沒求動一下。

哈兒在川軍中的老資格和袍哥大爺級的身份,軍長劉雨卿也是拿他丁點辦法莫得。

要說起來,181師是川軍劉湘部的精銳21軍的主力,這一年多,早已經是今非昔比了。裝備精良、人員滿編(全師達一萬五千余人,加上周大少團長的那直屬防空團,全師快接近兩萬人了,其實都算是一個軍了。),要拿對面的兩個日軍聯隊約七、八千小鬼子試試刀鋒,一刀下去也是能有所獲的,啷個不一撲上去就開打嘛?

(謝謝各位書友大大支持)。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