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作品參考資料 第六卷︰歌盡浮生 一四六︰烏孫有使從西來

新的一輪紀元,劉徹定的是個「封」字。

開了年,就是元封元年。

他們這一代人,都已漸漸老去。下一代的孩子,也都朝氣蓬勃的成長起來。新年里,陳**穿行于京城四府,看著陳蔓,桑允,柳寧都漸漸長大,相互嬉鬧,笑容明朗的似乎如一泓清泉。就是最小的湄兒,也長到了足三歲,口里咿咿呀呀的吐辭不清,果然是如同當年抓周所預示的,極黏著柳寧,讓做父親的東方朔吃醋不已。

而他們多年來的努力,也在這一幕和煦交融中有了意義。仿佛有一種靜謐的溫暖在血液里傳承,一直傳承下去。

這一日,陳**來到飛月長公主,與劉陵敘舊。侍女恭敬的打了簾子,細聲道,「恭迎皇後娘娘。」屋內,劉陵轉過身,笑盈盈的望過來,右手邊站著一個少女,十三四歲的年紀,溫文秀美,低首屈膝,規矩參拜道,「細君參見皇後娘娘。」

「細君都長這麼大了。」陳**不禁有些意外,隨即便釋然,劉細君本也只比劉初略小個兩三歲的。

「是呢。」劉細君溫婉的抬起頭來,道,「如今是新年里,細君便來拜見姑姑,不意皇後娘娘正巧也來此。」

按著劉細君自家的輩分而言,她實比劉陵低著兩輩。不過後來拜了劉遷為養父,就從了秣陵候府的輩分,轉喚劉陵為姑姑。

這些年。陳**和劉陵都很是歡喜這位歷史上溫文多才命運坎坷卻有凜然大義地細君翁主,對她頗加照料。只是有些性子大約是人天成的,丹陽候夫人多年的寵溺,亦不能改她溫文多慮的秉性,無可奈何。

「既然皇後娘娘來了,細君想,皇後娘娘與姑姑許久不見。定有許多話要說的,細君便先告退了。」

陳阿焦點點頭。看著劉細君消失在簾幕的縴瘦身影,慢慢想,這樣,也是好的吧。若是將劉細君寵成了如當年地自己一般驕縱任性的模樣,劉細君還是劉細君麼。

「嘿,**姐在想什麼呢?」不經意間,劉陵走到她身後。忽然嚇了她一嚇,這才含笑問道。

**白了劉陵一眼,闌珊道,「都多大地人了,還玩這種把戲。」

「我在想,」她低下頭,若有所思道,「既然歷史已經發生了變化。那麼,劉細君是不是不用再重復她那偉大但絕稱不上幸福的一生?」

他們若有若無,憑著對歷史的熟稔了解,不經意的撥動著歷史。卻在被他們自己撥動過的歷史里迷茫,無法再拿自己熟知的歷史來衡量這個世界,這。到底是怎樣一種悖論?

劉陵嫣然道,「兒孫自有兒孫福。還是由他們自去吧。不過按說,細君早已不是當初那個無人相護的孤女,那麼多宗室女子,陛下多半不會選細君地。」

「可是也沒那麼簡單吧。」陳**皺眉道,「和親之人選肩負要務,要是刁蠻任性不分分寸,豈不是壞了兩國邦交,反而不好。」

「**,」劉陵吃吃笑道。「你是不是當皇後當久了腦子也不靈光了。記不記得大漢與烏孫和親的目的是什麼?」

她想了一想。啞然失笑,漢與烏孫和親。相約共抗匈奴。如今匈奴早已沒落衰無,還有必要和這門子親麼。她被腦中的歷史給拘住,竟犯了傻。

可是,她腦中靈光一閃,若歷史早就在他們到來之際全番改變,她拿著歷史中的印象來看現實中的人,是不是,就出了偏差。

那不是一段冰冷冷的歷史。如今,在她身邊的,都是活生生地人。他們會哭,會笑,會愛,會恨,連司馬遷都開始寫新的《史記》了,她還執著的記著記憶中的歷史,是不是,一直都在犯傻?

她可不可以,可不可以相信,那個原來冰冷無情的劉徹,在她來到他身邊後,漸漸的懂了真愛,真地有心,陪她到老。歲月彌堅,亦不褪色?

劉陵看著她淡淡變換的臉色,好奇問道,「你在想什麼?」

「沒什麼。」她淡淡笑道。

歷史果然以他的方式在發生著變化,元封元年三月,烏孫國慕大漢天威,遣使臣往長安,欲祈聯姻。

烏孫乃是大漢西域諸國最強勁的一個國家。游牧于天山以北伊塞克湖南岸至伊列河流域一帶﹐國都赤谷城位于伊塞克湖南岸,烏孫的南面與天山以南的城郭諸國相鄰,西邊是大宛;西北是康居,東接車師。東北域與匈奴接壤,元狩二年與四年漢匈漠南漠北之戰,因為長信侯柳裔的加入,對匈奴的打擊,遠比史上為烈。隴西,漠南,匈奴勢力為之一空,烏孫勢力也趁隙發展,重回故土敦煌祈連,漸與大漢接壤。元狩四年以來,在劉徹的統治與**桑弘羊的齊心協力下,大漢開疆擴土之余,國內民生亦未見凋零,國力強盛之處,直壓周邊諸國,在這樣地境況下,烏孫君臣自請出使來朝,倒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劉徹因其胞姐南宮長公主劉曇一生之苦,對和親一事,頗不歡喜。而且他生性高傲,亦不願意將國家地安定興盛之責強加在一介弱女子身上。

元鼎二年,烏孫使者第一次入漢,眩于漢都長安的繁華,回國後,盛贊大漢地廣盛富庶。

元封元年,烏孫王昆莫(烏孫王號)獵驕靡遣王孫軍須靡攜王孫女阿莫提往漢,獻烏孫良馬,祈與漢和親。

歷史以一種奇妙的方式轉了一個角。

劉徹重視此次烏孫來使,在宣室殿接見。

無論如何。總要有一個人辛苦麼?

晚上歸長門殿,陳**問劉徹,「烏孫和親之事,陛下有何打算?」

「與烏孫邦交和睦,對大漢有好處地,所以不能辭。」劉徹嘆道,「只是這人選。頗費周折。」

「是呢。」陳**淡淡道,「烏孫遣女和親。總不能辱沒了她王孫女的身份。但是陛下膝下的皇子,不是已經成婚了,就是還沒到年紀。唯一似乎還可以的那個,還被你禁到了北宮。」

劉徹微微皺了皺眉,道,「雖是烏孫王孫女,但畢竟……」

他沒有說完。**的心便涼了涼。劉徹最本質的身份,依舊是帝王。他可以為了聯合他國,將宗室子女嫁到烏孫去。但本心里,他還是有些看不起所謂蠻夷女子。

而早早看中的金日單,卻是不折不扣地蠻夷之人。

「其實,還有一個法子。」劉徹看她頗為煩憂,忽然起了逗弄的心思,「烏孫王最初地目的。可是打算把她的孫女嫁入……」他住了嘴,眼神卻漸漸陰沉,女子再美,除了**,于他不過是小節,他若真收下阿莫提。倒真是平白比那老頭低了兩個輩分了。

陳**怔了一怔,方才醒悟過來,烏孫遠在西域,並不知漢帝獨寵自己之事,送來阿莫提,最初是為了獻給劉徹當妃子。她一意按著自己的思緒看事情,竟連這樣明顯的跡象都忽略了。

「劉徹!」她瞪著他,惱怒喊道。

劉徹大笑,抱住她,道。「朕倒是真的很久沒有見到嬌嬌這般惱怒的時候呢。」

她心中暗暗警醒。連日來犯地兩個錯誤,是否說明。她已經漸漸的,真的希望能與他白頭攜手呢?

漸漸的,相信他的心意,信他愛己,重己,再也不會,傷害自己。或者,至少,希望自己能夠相信?

元封元年四月,劉徹在未央宮設下大宴,宴請烏孫王孫與王孫女,同時請宗室子弟出席。

陳**作為大漢的女主人,坐在帝王身側,冷眼旁觀,烏孫王孫軍須靡進退之間頗有尺度,是個人物。而阿莫提高鼻深目,極是明艷的,亦有著塞外人的爽朗和敢愛敢恨,半分不看坐在對首地宗室子弟,反倒時不時的看著主座上的劉徹。

那目光,噎的陳**心里頭一陣一陣的不舒服,卻發作不出來。

宴會散後,出了宮。阿莫提念念不舍的將視線離開金碧輝煌地未央宮,又興致勃勃的看著繁華昌盛的長安街市,軍須靡看的皺眉,拉著她回了驛站,徑直道,「阿莫提,你給哥哥听清楚,今日里坐在你對面的那些漢家貴族兒郎,你喜歡哪一個,與哥哥說,漢帝多半能成全,至于其它的主意,你趁早少打吧。」

「我不。」阿莫提撅著嘴道,「我就歡喜他們漢家的皇帝。烏孫女子要嫁就要嫁給英雄,在我看來,他就是最大的英雄。之前你和爺爺都是說讓我嫁給他。為什麼如今要改?」

「可是你看不出來麼?」軍須靡忍耐道,「他今日如是安排,根本就沒有意思要娶你。長安城的人都說,漢家皇帝最寵的是他地皇後。阿莫提,你不能那麼任性。」

「可是……」阿莫提吃吃半響,卻紅了眼楮,「我知道,我知道我對烏孫有責任,所以要顧大局,不能任性。可是,我真地不能任性一點麼?」

他們兄妹用烏孫語交談,聲音雖然不低,伺候差遣的漢人卻沒有听懂半句。軍須靡被她問地怔了一怔,終于嘆息,眼中透出一絲憐憫來,道,「我來長安城後,听得漢人有一句話,‘無情最是帝王家’,你既是烏孫的公主,少不得要擔點責任。哥哥代烏孫千萬子民,謝謝妹妹了。」

**********************************

元鼎二年與元封元年,烏孫來使是事實。其他,都是偶瞎扯。

我只是想改寫下劉細君的命運。史上,劉細君與元封三年和親烏孫,嫁獵驕靡,後又改嫁其孫軍須靡。成就是斐然啦。但是,我不覺得幸福。

不過寫著寫著又有個小構想,要不要直接把劉細君和軍須靡湊成對,我可以把寫成因愛結合,不用走改嫁這步棋。不過,烏孫總是沒有大漢繁華的。所以,怕慢待了這位翁主遭圍攻。大家可以想想,時限一天,明天敲定。

關于我的五章說法,只是個概數。我本來打算一章結束烏孫,結果沒結束。估計錯誤。

正文里只剩下三場戲了。烏孫,泰山封禪,和趙鉤弋,不要問我,還有幾章,不敢亂估計了。至于其它的線,會在尾聲圓。

最後,灑淚求月票.為了趕這章,逃課中獎被點到名了.大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