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七章 魚與熊掌

第七七章魚與熊掌

這就要開始了嗎?

漫步在後湖畔,李言慶陷入沉思。

對李唐這太子之爭,他早有心理準備。但是卻沒有想到,會是以這樣的一種方式開始。柏壁之戰,李世民開始在軍中建立威信,而李建成則漸漸從軍中轉為政務,聲望隨之日益減弱。

槍桿子里出政權!

這是太祖名言。手中如果不能攥住槍桿子的話,李建成就算比李世民強一百倍,也休想成事。

畢竟,這還不是治世。

初唐時期的紛亂有很多,依稀記得李唐真正坐穩江山,天下趨于穩定,還要幾年的時間。史書中曾記載,李淵用七年時間平定了混亂的天下。如果從義寧元年開始計算,現在也不過是進入第三個年頭而已。距離真正的天下大治,還有四年時間。把李建成過早的從軍中抽調出來,絕對是李淵的一招昏棋。不過現在多了一個自己,這時局又該會是如何的發展呢?

漫步走進湖心亭,李言慶負手而立。

單純去抱李世民的大腿嗎?

也許,我可以從其中,撈取到更多的好處……

身後腳步聲響起,朵朵悄然走進湖心亭,來到言慶的身後。

李言慶扭頭,「朵朵,今天怎麼有空閑了?」

「薛娘子回來了,薛禮和宋令文都回家探親去了,我這邊也就空閑下來。

怎麼,你一個人站在這里,看上去心事重重的,莫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可以告訴我嗎?」

「朵朵,當年哈總管設立的白衣彌勒,你還有沒有接觸?」

「白衣彌勒?」

朵朵不明白李言慶怎麼突然提起了白衣彌勒,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她想了想,在湖心亭里坐下。

「哈總管故去後,白衣彌勒形同散沙。

我後來去了榮樂城,托名洈山僚骨蘭朵,就沒什麼聯絡。不過若說完全沒有聯絡,也不太可能。哈總管生前曾培養出了幾個可靠的人,一直在暗中維持。只是他們的影響力很有限,而且由于各種原因,對白衣彌勒的控制也非常薄弱。所以到現在,白衣彌勒已經分裂成了幾個部分。襄州白衣彌勒相對而言最是忠誠,不過已經停止了傳教,實力大不如當年……

楚州、揚州、蘇州地區的白衣彌勒,早先還有聯系,但這兩年幾乎就沒有再接到過他們的消息。

至于其他地區,基本上已處于自立的狀態。我也沒有過問,恐怕不會再听從我的指揮!」

朵朵解釋的很詳細。

雖然不清楚李言慶問什麼突然問道這些,但她能覺察到,言慶似乎要借用白衣彌勒,攪出風雨。

「那你怎麼和他們聯絡?」

朵朵笑了笑,「我從不和他們聯系,都是徐興波徐大哥在主持。

你也知道,哈總管對徐大哥有知遇之恩。他死之後,我雖然讓徐大哥放棄白衣彌勒,但徐大哥卻認為,總管花費了那麼多心血在里面,若就這麼放棄,也著實可惜。所以他一直秘密和白衣彌勒聯系,我剛才說的那些,還是徐大哥告訴我……他說,近年嶺南地區白衣彌勒似有抬頭趨勢。另外河北法壇自哈總管死後,就意圖分離出去。加之河北地區戰亂不止,徐大哥和他們的聯系很少。不過據說河北法壇的護法名叫文玉東,是個頗有手段和心計的人。」

「文玉東?」

言慶眉頭一蹙陷入沉思之中。

「養真,你問白衣彌勒做什麼?」

李言慶沉吟許久,輕聲道︰「若我要你設法將白衣彌勒重新組織起來,你能有多大的把握?」

「把白衣彌勒組織起來?」

朵朵明眸中,閃過一抹異樣之色。

「養真,你組織白衣彌勒做什麼?」

「傳教!」

「啊?」

李言慶笑了笑,「不過我要他們傳的,並非彌勒重生,而是我要他們傳的教化……朵朵,我不瞞你,柴先生日前與我言,麒麟台格局太小。我思忖許久,就想到了哈總管的白衣彌勒。」

「那就是說,你要白衣彌勒,傳你的道?」

「正是!」

「可你的道又是什麼?」

李言慶用手指了指腦袋瓜子,「我的道,就在我的腦子里。不到時機成熟,不可以拿出來。」

朵朵陷入了沉默!

「養真,我們將來到了長安,是不是還要面對許多困難?」

朵朵是個心思很敏感的女孩子。這與她自幼的經歷有關,所以言慶只透了個口風,她就發現了端倪。

李言慶手扶欄桿,許久後,輕聲道︰「也許!」

「養真,要不咱們不歸唐,好不好?」

「不歸唐,我們何去何從?」李言慶轉過身,在朵朵面前坐下,低聲說︰「憑我手中這點力量,很難立足。別看我麾下有三郡之地,可是……你也看到了,李唐建國,乃大勢所趨。

李密方死,關中只憑李神通李叔叔一人,幾乎橫掃了齊魯之地。

這是個世冑為尊的天下,如果沒有強大的出身,恐怕是難以成就大事。所以李淵不顧一切的,要和隴右李閥融為一體;王世充如果沒有太原王氏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在洛陽掀起風浪。

可我呢?

地位很尷尬。

想要逐鹿江山,卻受出身所制。滎陽畢竟是四戰之地,難以持久……我就算是改換門庭,恐怕也要被人猜忌。就好像你,明明無心反隋,卻不得不隱姓埋名。你是北周後裔,而我身上的李閥痕跡也太重。我不求逐鹿中原,但求能一輩子和你們快快樂樂,無憂無慮就好。」

世家子的確是擁有者常人無法比擬的優勢。

可如果這個世家子不是嫡出,偏偏又看不清楚自己的身份,那麼所面臨的,必將是粉身碎骨。

李言慶可以看得清楚,朵朵也能看得清楚……

事到如今,他們的選擇,似乎的確不多。

「那我立刻讓徐興波設法聯絡白衣彌勒,必要時我會前往襄州,召見襄州法壇護法龍起。他是哈公公的義子,武藝高強,在綠林道上也頗有名聲,大江南北的好漢,對他也很敬服。」

「龍起?」

李言慶如自言自語般嘀咕。

朵朵說︰「龍起小名鷓鴣,目下的身份,是襄州商人。」

李言慶說︰「你如果要親自去,我也不反對。不過你去的話,一定要小心,我到時候會請舅舅跟隨你一同前往,必要時你可命馬三寶和朱粲向襄州靠攏。畢竟,時間久遠,人心隔肚皮。」

朵朵聞听,頓時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你放心,我可不是以前那個被你講兩個故事就騙到的傻丫頭。」

言慶也笑了,伸出手,輕摟住朵朵的嬌軀。他目光深邃,越過後湖向遠處眺望,面露凝重之色。

啟用白衣彌勒,是一招險棋。

這里面牽扯到了神權和皇權的問題,一個不好,就會釀成大禍。

但不可否認,這也是麒麟台迅速滲透,迅速打開局面的最佳方案。只看將來,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

言慶不得不開始,為那所要傳遞的‘道’,開始頭疼。

武德元年十二月末,李世民統軍乘河水尚未消融之際,自龍門關過黃河,屯兵于柏壁,與宋金剛對峙。他與固守絳州的唐軍,成掎角之勢,緊逼宋金剛所部。部將一再要求出擊,可由于劉武周雖攻克晉陽,可宋金剛孤軍深入,利在速戰。所以李世民認為,此時唐軍不宜與宋金剛交鋒,當閉營養銳,以挫其鋒。同時分兵沖起心月復,待宋金剛糧盡技窮之時,再出擊不遲。

二月,李世民趁尉遲敬德出兵後回還州府之際,親自引軍出擊,大敗尉遲恭。

三月中,宋金剛屢次求戰,但李世民始終堅持不與之交鋒。至四月時,唐將王行敏、李仲文在潞州(治上黨,今山西長治)擊退劉武周援軍,李淵命唐將張德政佔領了張難堡(今山西平遙西南),切斷了汾水東側的宋金剛糧道。四月十四日,與唐軍相持近五個月的宋金剛糧草斷絕,不得不向北撤退。李世民率部追擊,一晝夜行200余里,與宋金剛部交戰數十次,至雀鼠谷追上宋金剛,一日八戰,大敗宋金剛部,斬殺俘虜數萬日,迫使劉武周放棄太原,與宋金剛屯兵于介休。

一時間,李世民聲威大振,令山西各路英豪,無不佩服。

然而,坐在軍帳中的李世民卻並沒有感到開懷。宋金剛和劉武周雖然敗退,可介休仍在其手中掌控。

「王先生,敬德欲降,你如何看?」

李世民用力搓揉面頰,抬頭凝視王通。

在日落時分,此前因太原被破而被俘虜的陝州司馬唐儉,突然回歸,並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介休守將尉遲恭意圖歸降!

這尉遲恭,是個少有的虎將,曾一日連奪八城,堪稱宋金剛麾下第一猛士。

此人原本是隋室大將,其父尉遲羅迦,是一員鎮將。尉遲恭在大業末年在高陽從軍,以敬德為名,屢立戰功,曾被授予散朝大夫之職。李世民對此人,也是非常看重。要知道尉遲恭身為介休太守,雖則宋金剛劉武周大敗,可他麾下,仍有八千悍卒。強攻介休的話,定然是損失慘重,而且會延長作戰時間。年初時,屈突通對大涼李軌開戰,關中以有些承受不起。

李淵更數次派人催促,命李世民速戰速決。

尉遲敬德願降,那自然是好事!

不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更可以加快戰事的結束。

可問題就在于,這尉遲敬德是殺死李孝基的凶手……李世民當然清楚,李孝基和李言慶的關系。

同時,他對言慶也格外看重。

那是個了不得的人物,若是受降尉遲敬德,勢必會結怨李言慶。

因為尉遲恭既然投降了李世民,那李世民就必須要擔負起尉遲恭的安全。如果他連尉遲恭的安全都無法保證,日後誰還會歸附于他?而前腳受降,後腳殺人的行為,定會令他在軍中喪失威信。

如果不接受,那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苦戰……

李世民左右為難!

他喜愛尉遲恭的勇武,同時又看重李言慶的才華。

無奈之下,他只有向王通請教。

而王通也很為難,苦笑道︰「殿下,如今李河南坐擁三郡,實力雄厚,的確是不可小覷。

而尉遲恭也的確是悍勇,更兼精通兵法,是個難得的人才。

勿論殿下選擇哪一個,勢必會得罪另一人。但如果說一定要做出選擇的話……」

王通深吸一口氣,「我選尉遲敬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