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六章 李道彥

第六六章李道彥

武德元年,亦即公元618年六月十八日,李淵分置諸王。

也正是在這一天,李淵正式確立了世子建成為皇太子,趙公李世民受封秦王,封魏公李玄霸為趙王,齊公李元吉為齊王。故皇子李智雲,追封楚王。余者宗室,皆有奉上,合計共十一人。

初秋,風蕭瑟。

關中大豐收……過去一年間,八百里秦川烽煙不絕。然則入武德年後,卻是風調雨順,戰事停息。

各路諸侯都在消化,都在籌謀。

不過對于老百姓來說,這一年無異于太平光景。

自李淵入主關中後,關中可謂盜匪絕跡,一派祥和。除了在去年入冬時,突厥犯境,攻至長安城外,余者幾乎沒有太大規模的烽煙。義寧二年,也就是武德元年除,遜位隋恭帝楊侑曾征召關中兵馬,言每戶必出一丁,征伐塞北。李淵登基之後,並沒有立刻取消這一詔令。

長安,大寧坊平陽公主府。

毛小八從姐姐家中出來,一路直抵公主府門外。

下馬之後,他邁步往府中行去。府門內的門卒一個個恭敬的向他行禮,並尊稱小八為‘八郎’。

在隋唐時,被稱之為‘郎’,那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平民老百姓,和得不到這樣的敬重。公主府的人都知道,毛小八……不,如今毛小八得平陽公主寵信,更被賜以毛百萬之名,並以‘舌師’為表字,官拜太子監門率,已非比當初。

毛小八因平定長安有功,所以被平陽公主舉薦為官。

這名、字,皆有來歷︰戰國時平原君有食客毛遂。秦國攻趙,平原君想楚國求援。毛遂與平原君出使楚國,始終未能獲得楚國出兵的協議。毛遂拔劍脅迫楚王,曉以利害後,楚國決定出兵。

故而平原君成毛遂說︰毛先生餓三寸舌抵百萬之師。于是後人又稱毛遂為舌師……

小八憑姐姐的關系,說降和西域胡商何潘仁,而後又接連將關隴三大盜說降,成為李雲秀征伐關中的一支主力大軍。李淵入關時,李雲秀率娘子軍連番大戰。東擊隋軍,西御薛舉李軌等兵馬,使得李淵順利佔居關中,並攻取長安。不過,李雲秀終究是個女子,難以出仕。所以李雲秀就向李淵推薦了幾個人,其中就有毛小八。在李雲秀看來,毛小八說降何潘仁,又降伏三大盜,絲毫不比那戰國時的毛遂差。于是在一次酒宴里戲稱小八做︰百萬。

毛小八是何等人?

生的一顆玲瓏心,察言觀色,見風使舵,溜須拍馬那是一等一的本事。

李雲秀一出口,他就匍匐酒席間,恭敬的說︰「小八叩謝公主賜名。」

這未嘗不是一種效忠臣服的表現。我現在已經當官了,是正四品上的太子監門率。可我始終是你平陽公主的家臣,從前是,現在是,以後也是。

李雲秀也是豪爽性情,當場道︰「小八你即得名,如今也有二十五六,當有一字。本宮再賜你‘舌師’為字,你可願意?」

毛小八幸福的再次匍匐酒宴間,感激涕零。

于是,這毛百萬的名聲在長安變得格外響亮,甚至連李建成見到毛小八,也會親熱的喚一聲‘毛先生’。

毛小八出入公主府,無需通稟。

所以門卒也沒有上前阻攔。不過小八會做人,也懂得做人,塞給門卒一塊一兩左右的金餅子。

「公主可空閑?」

「哦,正在後花園內,與駙馬說話。」

毛小八點點頭,邁步往後花園走去。

不成想過月亮門時,與迎面來人撞個正著。

來人氣呼呼的低頭走路,也沒有看見小八。小八則是躲閃不及,兩人同時一個趔趄。

「駙馬!」

小八看得清楚,和他撞在一起的人,正是柴紹。

柴紹站穩身子後,抬頭看見小八,眉頭一蹙,不等小八開口,突然罵道︰「瞎了眼的狗東西,下次再敢擋路,定取你狗頭。」

說話間,手中馬鞭子刷的當頭抽來,小八不敢躲閃,生生接下這一鞭,臉上還帶著諛笑,連連道歉。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柴紹一肚子火氣,也無法發泄出來。

只得一跺腳,大步離去。

毛小八看著柴紹的背影,這才一咧嘴,伸手按住額頭的血稜子,心里罵了一句,扭頭走進花園。

「百萬,你這是……」

李雲秀乍見小八頭上的傷痕,也嚇了一跳。

不過她旋即就明白了這傷痕的來歷,歉然走上前,拉著小八的手走進涼亭,又命婢女取來傷藥。

縴縴柔荑,輕輕拂過小八額頭的血稜子,疼的小八不禁一哆嗦。

「疼嗎?」

「回公主的話,沒事!」

小八強笑道︰「是百萬不長眼楮,沖撞了駙馬,惹得駙馬生氣,挨這一鞭子,也是活該。」

李雲秀吐氣如蘭,輕嘆一聲。

隨已入秋,可秋老虎肆虐的仍很厲害,故而李雲秀的衣衫,也很單薄。

她俯身為小八擦拭額頭傷痕,卻把胸前的峰巒溝壑,盡呈現在小八的眼底。小八不由得暗地里咽了口唾沫,呼吸變得有些急促起來。

「小八,對不起了。」

「公主何出此言?」

「本宮若非听你言,尚不知那李言慶竟是如此惡徒。你與他之間有間隙,本宮原想為你出一口惡氣,卻不想……將來,你若是遇到他,盡量躲避。若躲不過去的話,能忍則忍耐一下。」

毛小八心里一驚,頓時收起心中的雜念。

他自歸順李雲秀後,也開始關注起洛陽時局。

沒辦法,那里匍匐著一頭可怕的巨獸,小八一想到李言慶,就會感到莫名心虛。

心中有鬼,自然生畏。隨著言慶的名氣和實力越來越大,毛小八對他的恐懼,也就越來越重……

一次閑話時,李雲秀偶然談到了李言慶,說言慶乃世之英雄。

小八很怕有朝一日和李言慶照面,正好李言慶如今還為歸順,所以就生出一絲惡念。

他告訴李雲秀,言慶貪婪,當年還在鄭家的時候,就設計陷害他一家人,更使得毛小八背井離鄉,隱姓埋名。李雲秀那是何等嫉惡如仇的性子,聞听這些話,頓時勃然大怒。

不過,她已經知曉了言慶的身份,自不好做的太過。

于是就借著柴青的事由,向李淵發了幾句牢騷。其目的倒也不是為了取李言慶的性命……事實上李雲秀也知道,言慶羽翼已成,絕非她三言兩語,就能得逞。她只想趁這個機會,打擊一下李言慶的囂張氣焰。將來若言慶來到長安,也好老老實實,莫要太過于放肆。

哪知道,李淵才一行動,李言慶就做出了反擊。

悍然跨河攻佔河內,非但令屈突通側翼屢屢遭受威脅,更大漲河東隋將堯君素的氣焰,與屈突通成焦灼之勢。更可怕的是,他這一出兵,使得絳郡、長平又開始搖擺不定,令李淵數月心血,險些付之流水。其手段之強硬,讓長安所有人都感覺惶恐,更讓李淵不得不低頭。

李淵不但封李孝基為邕王,更在私下里,痛斥李雲秀。

好在李淵以為這件事,是柴家在里面搞鬼,為柴青出氣。以至于柴紹回家後,又被他老爹柴慎一頓臭罵。

李雲秀也看出來了,李淵對李言慶的信任,未必比她們這些親子差。

這心里面,就覺得很對不起毛小八,所以才會有道歉之語。

她雖然沒說出李言慶的身份,可是小八卻從中听出了一些端倪。莫非,李言慶已經降唐?

臉上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滿之意,小八溫言道︰「公主放心,百萬賤命一條,有甚委屈受不得?只要公主每日開開心心,小八就算是死了,也會很高興。」

普普通通的一句話,確觸動了李雲秀心中那根弦。

她與柴紹的婚姻,說穿了不過是一場政治交易罷了。李淵為能夠在太原站穩腳跟,當然需要和當地大豪世冑交好。李、柴本就是世交,柴家雖比不上太原王氏這種數百年的門閥世冑,卻也算是當地的豪強。而且,柴紹已經四十歲了,和李淵也就相差十二而已,比李雲秀大了十七八歲。這年齡的懸殊差異,也使得李雲秀和柴紹之間,實際上並無半點情感。

倒是小八常年跟隨雲秀,更貼心一些。

李雲秀沉吟片刻,輕聲道︰「小八。」

「卑職在。」

「你坐下!」

李雲秀讓小八坐在身邊,輕聲道︰「本宮是女人家,一時間也無法給與你太多的幫助。如若將來……本宮有一個主意,不知道你願不願意。」

「百萬听從公主差遣。」

鼻端縈繞著雲秀如蘭似麝的體香,兩人挨得很近,雖隔著衣衫,卻能感受到那豐腴**的細膩。

小八強忍著心中旖念,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

「如今薛舉竊據金城,遲早會與我大唐一戰。

二郎如今在扶風統軍整備,正需人手襄助。你若是願意,本宮豁出去臉面,在父皇面前為你求一道旨意,遣你前往扶風,在二郎麾下效力。將來就算……有二郎在,也能護你周全。」

按道理說,把小八介紹給李建成最好,畢竟李建成是太子。

可李雲秀知道,李建成身為世子,麾下幕僚無數,而且多是以世冑子弟為主。小八出身卑微,不見得能在李建成身邊站穩腳跟。如果將來李言慶發難,李建成未必會出面幫助小八。

而李世民不一樣,他麾下多以草莽寒士為主。

雖有官宦子弟,可也大都是犯官濁官之後,無法和李建成身邊的人相提並論。

小八在李世民麾下,會有很多機會。而且小八劍術高明,身手也好,正是李世民喜歡的類型。事實上,李世民對小八的印象也不錯,曾好幾次與李雲秀商量,想要讓小八過去幫忙。

李世民主兵事,會有很多升遷的機會。

小八只要能抓住一次機會,就能飛黃騰達起來。到時候,李言慶就算想發難,也未必成功。

再者說了,把小八繼續留在長安,柴紹恐怕也會不滿,對小八多有留難吧……

毛小八聞听,頓露不舍之色。

「可是百萬一走,豈不是無法在追隨公主了?」

李雲秀心里面甜滋滋的,溫婉而笑,「你這傻子,好生在二郎麾下效力,早晚會有返回之時。」

那眸光中流露的柔情,足令魯男子怦然心動!

鞏縣,李府。

李神通目光復雜的看著面前這個坐在竹樓門廊上,熟練潔器、候水、淋杯的青年。

擺放在他面前的,是一套完整的功夫茶具。李言慶正有條不紊的泡茶,傳花蝴蝶般的動作,讓李神通眼花繚亂。

據李道玄介紹,這是李言慶自己創出的一套飲茶技巧。

為此,他專門設計出各種圖紙,並使名匠制作而成,名為功夫茶。

李道玄說︰「品此茶,需功夫。」

這功夫不是武藝,而是一種技巧,一種心態。

李神通實在是想不明白,李言慶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說他桀驁,卻又彬彬有禮;說他奢侈,可這竹樓中的擺設,卻非常簡樸;說他貪財,可這些年來,他為賑濟災民,花費甚巨;說他貪慕虛名,但又未見他有任何嘩眾取寵之舉。這些日子留在鞏縣,李神通听到了很多關于李言慶的故事。有從李府家人處听得,有從武士口中獲取,也有從高夫人,裴仁基口中得到。

不過更多的,還是李神通行走于街市中,從百姓中听得的故事。

有真,有假……

但言語中流露出的意思,卻只有一個︰沒有李言慶,就無今日之滎陽。

十余年前,李神通曾在鞏縣住過一段時間。

那時候的鞏縣,不過是個狹小破舊的城市……

而今,這鞏縣已煥然一新,不僅是面積增加了數倍,人口增添數倍,那街道市容,更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可供三輛大車並行的碎石長街,即便是用巨石撞擊,也無法產生太大的破壞。

戰時,這條大街可以令鞏縣輜重輸送無比暢通。而林立的坊市,往來的商戶,令李神通恍若行走于十數年前的長安城中。

有權謀,有手段,有才華,有人望,有名氣,有功勛……而李言慶,不過二十一歲,剛成丁!

突然間,李神通笑了。

「叔父笑甚?」

言慶將一個茶盅,推到了李神通面前。

他是在今日秘密返回鞏縣,除了召見各部將領和心月復親信之外,外面無一人,知曉他的到來。

杜如晦,在兩天前趕赴河內,出任河內太守。

與此同時,薛收也秘密從河內返回,抵達黑石關。

待安排好一切之後,李言慶就在府中竹樓里,接見已等候他半月之久的李神通父子。

竹樓外,李道玄正陪著李神通之子李道彥說話。鄭宏毅戰戰兢兢在一旁,臉上帶著幾分愧色。

李神通說︰「我在羨慕,九哥真是好福氣。」

他說著,拿起茶盅就要喝,卻被言慶攔住。

「叔父,功夫茶,需定下心來方可品出滋味。

這茶,先聞其香,後品其韻,香韻在口中縈繞,方知苦盡甘來。」

李神通愕然,旋即照著李言慶所言的方法品茗,許久後,忍不住道一聲︰「好茶!」

「叔父所為者,言慶心中明白。

滎陽四家,並與我治下三郡四十一鎮,定會全力支持叔父。竇建德如今在河北已站穩了腳跟,正窺視山東。不過我會命徐世績在汲郡,盡量拖住竇建德,使其在來年開春前,無暇顧及山東。至于叔父在山東能得幾何?只看叔父的本領……至于李密,叔父倒無需太過擔心。」

三郡四十一鎮!

李神通不由得暗自苦笑。

這可是李言慶靠自己的本事,硬生生打下來的地盤,沒有借助李家半分力量,已成諸侯之勢。

也幸虧這次沒有真和李言慶鬧翻!

也幸虧皇兄處置得當,在第一時間封李孝基為邕王。

十一王之中,除李孝基之外,一字並肩王者,僅李淵竇夫人所出的四子,其中一人已經亡故。

若不是這樣,恐怕李言慶未必肯出面和自己接觸吧……

好手段,好豪氣!

李淵諸子中,也許唯有李世民,能與李言慶相比。不過從目前而言,李世民卻遜于言慶幾分老辣。

命杜如晦為河內太守?

似乎也是言慶在為以後布下的一個後招吧。

至于這後招是什麼?李神通目前還看不出端倪。也許只有皇兄那等才智,才能知曉其中奧妙。

「如此,我後日動身,即往範陽。」

李神通說著,把手中的茶盅放在荷葉形狀的茶盤上,沉吟片刻後道︰「養真,我有一件事想要拜托你,不知可否?」

言慶一怔,「叔父有話請講,只要我力所能及,絕不會推辭。」

李神通露出一抹笑容,輕輕點頭。

他扭頭,朝著竹樓外,與李道玄幾人交談的李道彥看了一眼。

「道彥是我長子,我一直很看重他。」

李神通膝下共十一子,李道彥最長,年二十六歲。

李淵在太原起兵時,李神通也在長安。不過他得到消息早,所以沒等長安方面做出反應,就逃入南山,也就是後世的秦嶺。逃亡的生活很苦,李神通還生了一場大病。是李道彥陪著他,甚至污面在集市中做乞丐,討來飯食供李神通食用。每思及此,李神通就非常感慨。

「若無道彥,我幾于死。」

沒有李道彥的話,我就死在山里面了。

這是李神通見到李淵後,說的第一句話……

他嘆了口氣,「道彥沉穩,然書生氣甚重,為人甚迂腐。我望養真能留他在身邊,使我無後顧之憂。」

說罷,他用懇求的目光,看著李言慶。

言慶一怔,旋即扭頭,向李道彥看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