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二章 房彥謙的決斷!(二)

第六二章房彥謙的決斷!(二)

房彥謙不由得欣慰點頭,刻板的面容上,浮現出一絲笑容。

「小喬能有此觀察,足以說明你已能獨擋一面。

過往五載,輔公佑並不是很出色,甚至于和杜伏威在一起,大家都會把目光聚集在杜伏威身上,而無視他的存在。但據我所得到的消息,他在江淮軍中的地位不低,各路將領對他都很尊重。表面上,此人充當的只是一個輔臣角色,可實際上,一俟杜伏威不在軍中,此人可在旬日間將江淮軍掌控手中。

小喬,我擬將他招至江寧,不使其留守軍中。

你需和杜伏威好生交往,最好能通過杜伏威,把江淮軍控制在手里。唯如此,方能立于不敗。」

「爹的意思……」

房玄齡激靈靈打了一個寒顫,從房彥謙的話語中,听出了弦外之音。

房彥謙起身走出房間,看四下無人,重又返回。

「小喬,你以為,這隋室可不可保?」

「這個……」

「今日你我非以上下屬官之身份談話,而是以父子討論。

我知你心中所想,不過你別擔心,我只是要告訴你我的看法。當日我匆匆扶立皇太孫登基,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按道理說,有太後扶持,皇太孫當可以坐穩江山。然則……皇太後雖然是皇後,終究是女流之輩。她不可能長久把持朝政,否則必引發動蕩。而皇太孫年紀太小,才三歲。即便到了他親政的年紀,他所面臨的態勢,也將十分惡劣。最重要的是……」

房彥謙猶豫了一下,輕聲道︰「太後逃出江都宮的時候,失了傳國玉璽。」

房玄齡聞听,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國人以印信來表示信用,始于周朝。至秦朝,才有了印璽之分。皇帝用的印,稱璽;臣民所用只能喚作印。據漢書記載,皇帝當有六璽︰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

六璽用途不同,一般有符節令丞掌管。

然而,傳國玉璽並不在這六璽之列,他代表的是‘正統’二字。

所謂真命天子,就必須要擁有傳國玉璽,否則只能是草雞大王,而非真龍天子。

蕭皇後手中沒有傳國玉璽,這問題可就嚴重了!哪怕她是皇太後,也無法確保承啟帝楊過的正統。或者說,他在世時也許還能鎮住文武百官;可一俟蕭皇後過世,誰還會在意楊過?

如今文武百官願意投奔,甚至杜伏威願意歸降,很大程度上,也有認為這傳國玉璽在蕭皇後手中的緣故。

一俟被人知道蕭皇後手里沒有傳國玉璽的話……

「爹,那傳國玉璽,如今在何處?」

房彥謙搖搖頭,「不知道……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那傳國玉璽不在破野頭手中。否則他早就拿出來炫耀,何至于現在四面受敵呢?我已命人暗中前往江都打探,至今仍沒有得到回復。

據說陛下生前隨身攜帶傳國玉璽,所以一定是在江都宮中。

可現在,江都宮幾乎成了廢墟。那一夜宇文化及大開殺戒,許多宮人被迫逃亡,這傳國玉璽還真不好說,究竟丟到了什麼地方……小喬,我和你說這些,其實就是想告訴你︰若時局果真無可挽回的話,你還需早早做出決斷。」

「那您呢?」

「我?」房彥謙一笑,「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爹現在所求,不過清白二字。」

「那我,該如何決斷?」

這江山已經亂成一團,但只是隋室帝王,連帶自家扶立的楊過,就有四個。

如何選擇,如何決斷?

房玄齡一時間,也難以找出答案。

房彥謙閉上眼楮,思忖良久。

這的確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更關系到房家的存亡大計。若不能妥善籌謀,可就有滅門之禍。

該何去何從?

房彥謙突然靈光一閃,抬頭道︰「小喬,你如今還和滎陽那小妖怪書信往來嗎?」

房玄齡一怔,點頭道︰「有……不過去年滎陽戰事頻繁,加之東都之變,張氏退出洛陽,我們的通信就不在方便。歲末時,他倒是派人送來一封書信,但信里到沒說什麼,只說他已成親,待太平時會來探望咱們。」

太平時!

這三個字,對許多人而言,也許並沒有什麼意義。

戰亂的時候,誰不盼個太平?可這句話出自李言慶之手筆,送于丹陽房玄齡之手中,可就別有含義。

房彥謙沉吟許久,抬頭道︰「他果然言,‘太平時’來探望你嗎?」

「是啊!」

房玄齡本來也沒有在意這三個字里面所包含的意義。可他是什麼人?十八歲中進士,二十余歲就出任縣令,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初唐名相。房彥謙這一詢問,使得房玄齡頓時反應過來。

「爹,難道說……」

房彥謙呵呵笑道︰「小喬啊,你這個小兄弟月復中的錦繡文章,可是層出不窮啊。

我深信,他已經做出了選擇……只是時機未至,所以還無法言明。你現在所要做的事情很簡單,狠狠打擊破野頭,另一方面,你要交好杜伏威,並趁機控制江淮軍。你記住,你手中實力越雄厚,將來和那小妖怪談判的資本也就越多……至于我,我會為你一直撐到最後。」

房玄齡輕輕點頭,露出沉思之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