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六章 烽火連三月(二)

第四十六章烽火連三月(二)

虎牢關鏖戰正酣,李言慶已返回鞏縣,密切關注。

不過他關注的並不是李密,而是身在洛陽的王世充。在言慶看來,有徐世績鎮守虎牢關,在輔以蘇定方和裴行儼,足以抵擋住李密那數十萬大軍。休看瓦崗軍有二十萬,畢竟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徐世績手中雖只有數萬人,卻背靠滎陽郡百萬人之眾,更有洛口倉充沛物資。

想要攻破虎牢關?

似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言慶記得,李密最強盛時,也不足五十萬兵馬。而且那是在攻取了滎陽郡,奪得洛口倉之後才出現的事情。李密發跡,就源自滎陽郡。現在滎陽郡尚未攻破,李密這二十萬人應當已經達到了極限,甚至還帶有一定水分。

所以,言慶對虎牢關的安危,倒是不甚在意。

他此時更在意的是,洛陽王世充會有什麼樣的舉措。以他對王世充的了解,此人善于捕捉時機。

滎陽郡面臨數十萬大軍的攻擊,從表面上看危在旦夕。

王世充若是聰明的話,一定會借口援救滎陽,出兵滎陽郡。李言慶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王世充拒之門外。絕不能放他一兵一卒進入滎陽郡,否則一定會在滎陽引發巨大的災禍。

而事實上,王世充果然做出了反應。

虎牢關之戰的第三天,王世充上奏朝廷,請求出兵滎陽,協助楊慶一起抵御瓦崗軍的攻擊。

如今這河南討捕大使花落誰家,尚未有定論。

所以王世充想要出兵,必須要奏報越王楊侗知曉,並獲得三大留守輔臣的同意。段達一如既往的支持王世充,並言滎陽于東都關系重大,斷然不可有失。需有能力之人,坐鎮滎陽。

殊不知,他這一句話,卻惱了元文都。

元文都論輩分,算是楊慶的舅舅,你段達這話豈不是說,我外甥沒有能力?

所以,不等盧楚站出來阻止,元文都就搶身出來,「段將軍此言差矣。滎陽郡守,郇王楊慶,乃皇室宗親,對朝廷忠心耿耿。自出鎮滎陽郡以來,雖屢遭兵事,卻保得滎陽郡無虞。同時更治理滎陽得利,去碎大寒,各地流民無數,暴亂不止。唯滎陽郡,未曾有半分動蕩。

敢問段將軍,此非能力邪?

再者,滎陽郡治下,右驍衛五大軍府皆悍勇之士。五大郎將之中,辛文禮老成持重,徐世績家學淵源,李言慶李縣男,更是久經戰陣,自出世以來,未嘗一敗,有滎陽李無敵之號。至于張季珣、鄭為善者,也都是忠直之士。此五人皆出于段將軍麾下,莫非段將軍是在說,右驍衛府所出者,皆為庸才嗎?如若這般,此五人竟能居于高位,豈非右驍衛府之過?」

「啊……這個……元太府,卑職絕非這個意思。」

段達張口結舌,面紅耳赤,卻不知該如何反駁元文都。

他倒也不是質疑楊慶,只是想借此機會,幫助王世充控制滎陽郡。

如今河洛地帶,尤以王世充兵力最為充足,實力也最強橫。雖說江都方面還沒有決定誰來出任河南討捕大使一職,可是在段達看來,非王世充莫屬。且讓他先控制住滎陽,而後等朝廷旨意下來,也是順理成章。退一萬步說,即便他沒當上討捕使,也可以借此機會壯大。

段達想的倒是不錯,可問題是他觸動了元文都的底線。

盧楚森然一笑,「那段將軍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莫非放眼東都,僅止于王世充一人有能力嗎?」

「盧內史,您當知道,我並非此意。」

盧楚如今官拜內史令,左備身將軍,攝尚書左丞,右光祿大夫之職,拜涿郡公。論爵位,他比元文都還高出一個等級;論官位,他和元文都相等。兩人的權力,也都高過于段達……

「你什麼意思,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這洛陽城中,能者無數。不說遠的,右監門府大將軍裴仁基,勿論出身還是能力,王世充可與之相比否?戶部尚書韋津,乃韋公孝寬之後,家學淵源,王世充可與之相比否?右監門將軍魏德深,不遠千里,自武陽郡跨河馳援東都,德行深厚,甚至連洛陽本地百姓,對他也是贊不絕口。王世充,可與之相比否?

更勿論虎賁將軍龐玉霍世舉,哪一個不是身經百戰,戰功顯赫?

為何偏偏就只有那王世充入得將軍法眼?本官倒是很想知道這其中奧妙,還請將軍為我解惑。」

滿朝文武,莫不對段達橫眉立目。

裴仁基更是重重冷哼一聲,而後把眼楮一閉,似乎不想再看見段達。

段達此時,是有口難辯。他一個堂堂武將,上陣殺敵倒是一把好少,可論嘴皮子,卻比不得盧楚等人。

好在楊侗是個溫和厚重的人,不忍見段達太過尷尬。

于是開口道︰「如今皇叔並未派人求援,說明他有足夠的把握保住滎陽郡不失。既然如此,出兵滎陽之事也就沒有必要。不過段卿所言並非沒有道理,皇叔雖未求援,我們卻不可不防。可命龐玉霍世舉率本部人馬,屯守氓南,以隨時增援滎陽;王卿駐守金鏞城,以拱衛東都外圍安全。裴將軍和韋尚書,負責東都安危。至于魏將軍,就負責拱衛端門安全吧。」

「我等,謹遵王上令諭!」

楊侗如此安排,大家也就不再爭辯。

王世充試圖出兵滎陽的事情,也就此告一段落。

「王胡子絕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杜如晦對李言慶道︰「此次他是擇人不對,故而才受此辱。可我斷定,他還會再想辦法,出兵滎陽。」

言慶微微一笑,「不錯,他的確沒有死心。」

說著話,言慶從書案上取出一封書信,遞給杜如晦。

「剛得到消息,王世充上書請奏劉良娣為王太後,越王對此也表示贊成。」

劉良娣,並非名字。

本姓劉,良娣是內府嬪妃的等級稱呼。此劉良娣,也是楊侗的生母。楊侗登上王位之後,劉良娣因出身問題,所以並未得到王太後的封號。反倒是楊侗的弟弟楊脩之母,是故太子楊昭的太子妃,被尊為王太後。這也使得楊侗很不高興,一直想要給他的母親,爭得名號。

王世充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一下子獲取了楊侗的歡心。

杜如晦看罷書信,也沒有詢問言慶這消息,究竟是從何而來。他只是緊鎖眉頭,沉吟許久之後,輕聲道︰「王世充狼子野心,而越王年幼,不知這人心險惡,遲早必會被王世充所害。」

其實,李言慶並不是不知道這一點。

可他現在,對此卻沒有半點法子。總不能他跑到洛陽去,把王世充干掉吧。如果他真的這樣做了,迎接他的一定是四面八方的圍剿。這種孤立無援,只能被動行事的感覺非常不好。

但是,言慶現在沒有其他的選擇!

再等等吧,什麼時候李淵佔領了長安,在關中站穩了腳跟,也就是他主動出擊之日。

但在這之前,言慶只能咬牙堅持……

「言慶,大事不好了!」

李言慶和杜如晦正在商議事情的時候,薛收突然闖進屋中。

他和杜如晦一樣,都是言慶最信賴的心月復謀主,可以自由出入李府。否則,等閑人莫說闖進來,只怕不等靠近後宅,就會被沈光攔下。

薛收一臉焦慮,跑到李言慶的面前。

「大兄,發生何事?竟使你如此慌張?」

「剛接到密報……」

薛收壓低聲音,「李密並不在虎牢關下!據說八天鏖戰,一直是由孟讓和李文相兩人指揮,李密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不僅如此,李密的內軍同樣始終沒有露面,如今去向不明。」

「李密,不在虎牢關下?」

李言慶聞听不由得一驚,呼的站起來。

杜如晦二話不說,取出滎陽郡地圖,在書案上鋪開。

薛收繼續說︰「據推測,李密很可能是想要繞道攻取洛口倉。只是他要走那一條路線,還不明朗。」

言慶沒有言語,附身查看地圖。

許久之後,他用硬筆在地圖上畫出了一條路線,「如今開封和尉氏都在李密手中。若我是他,若欲繞道攻取洛口倉,必先取新鄭,後奪大騩山,從而引出張季珣援救,而後一舉擊潰。

如此一來,不但能打通滎陽與江淮之地的通路,還可以自箕山直逼鞏縣……」

言慶自言自語,忽然倒吸一口涼氣。

「不好,箕山有危險。」

箕山,是滎陽郡南面門戶。

一邊可直通江淮,另一邊則毗鄰潁川。

言慶直起腰,在房間里徘徊。一邊走,他一邊輕輕搖頭,苦笑著對薛、杜二人道︰「我小看了李密,我真的小看了李密……原本以為他會強攻虎牢,卻未想到這家伙又故技重施。

此前他用翟讓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而後奪取了開封和尉氏。

現在,他竟然敢用同樣的招數……這家伙的膽子,可真是不小啊!」

「言慶,現在不是感慨的時候,需盡快通知張季珣,莫讓他上了李密的當。」

「晚了!」

李言慶苦笑著搖搖頭,「李密既然敢故技重施,焉能不計算清楚?

我敢肯定,他在虎牢戰事未起之時,就已經說服新鄭縣令,兵不刃血的奪取了新鄭縣。新鄭孤懸于外,我大軍被虎牢關拖住,也不可能給予救援。八天時間,已足夠李密攻取箕山府,斬殺張季珣……

立刻傳我命令,讓麥子仲所部堅守九山寨,我立刻出兵增援。」

李言慶並不希望在黑石關下和李密交鋒。那樣一來,勢必會驚動洛陽,引發出東都的不安。

王世充一直苦于沒有借口,染指滎陽郡。

一旦李密兵臨黑石關下,那李言慶也就沒有辦法,繼續阻止王世充前來。

于公于私,李言慶都必須要把這場戰事阻隔在九山寨下。只是九山麥子仲手里,不過五百兵馬。能否阻擋住李密數萬內軍的沖擊,還是一個未知數。一想到九山失守,黑石關就必須要承受戰火洗禮,言慶就有些心焦。他立刻調兵遣將,一邊命杜如晦立刻前往黑石關加強守備,另一邊則招來長孫無忌,命薛收和長孫無忌兩人留守鞏縣,確保鞏縣的安然無事。

這一夜,鞏縣沸騰起來。

李言慶通過柴孝和,發出征召令,集結鞏縣治下十七鎮二十一鄉青壯,準備隨時開拔黑石關。

同時,他命王伏寶留守鞏縣,負責整備兵馬。

又命許敬宗連夜趕奔滎陽縣,向楊慶呈報戰況。事情發生的太過突然!本來這征召令,必須要由楊慶批示,可現在,已經顧不得太多。

李言慶在縣衙中,見到了柴孝和。

柴孝和依舊是一臉淡然笑意,看著言慶道︰「李府君,何故如此緊張?」

那言語之間,透著一絲譏諷之意,似乎是嘲笑李言慶,最終還是中了李密的陷阱。言慶沒有在意柴孝和的言語不敬,微微一笑,「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偶有一得。我非智者,難免有所差池……不過柴公也無需擔心,我與李密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呢。」

柴孝和道︰「鹿死誰手,的確尚未可知。

然則府君前門拒虎不成,後門有狼徘徊。如此狀況之下,府君當如何應對?柴某也好奇的很呢。」

這一句話,讓李言慶的臉色,頓時陰沉下來。

他看了看柴孝和,沉聲道︰「既然如此,就請柴公靜候。」

說完,他探手將柴孝和的印信拿到手中。柴孝和沒有阻止,也無法阻止。只見李言慶把印信遞交到了長孫無忌手里,而後在他耳邊低語兩句,長孫無忌頓時臉色大變,駭然看向李言慶。

「言慶,真要如此?」

「一俟戰事呈現焦灼,你只管依計行事。

我倒要看看,到時候狼虎相爭,又會是怎生的一個局面。」

說完,李言慶看了一眼柴孝和,轉身就走。

狼虎相爭?

柴孝和一怔,詫異的看著李言慶的背影,而後目光投注在長孫無忌的身上,心里微微一動,一下子猜出了李言慶的心思。他不由得駭然長大了嘴巴,再次向李言慶的背影看過去……

李府君,你莫非是想要玩兒釜底抽薪的把戲?

若果真如此,密公,危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