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一十五章 六大集團軍

洪承疇隨軍民壯足足四萬人,臨陣的時候協助攻城的有三萬人,另外一萬人則是在營寨之中。

隨軍的這三萬民壯,有一萬人跟著潰亂的官兵逃散,兩萬人選擇留下來投降。

這兩萬人,都是官兵在各地征集來的青壯,放在凌家軍手中,就是最好的勞動力,自然沒有放過的道理,全都帶進了葭州城中。

經過這次攻防戰之後,官兵元氣大傷,龜縮在兵營之中再也不敢出來。

而凌家軍,雖然打贏了仗,但是兵力不足,極大的影響了戰果的擴大。尤其是洪承疇的大營就在那兒立著,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招攬殘兵敗將,擴大規模恢復元氣,而一點辦法都沒有。

這場戰斗,凌家軍雖然打勝了,但損失同樣慘重。而且,經過幾天幾夜的連續作戰,將士們都十分辛苦,實在沒有了攻營拔寨的實力。

官兵打了敗仗不能攻城;凌家軍打了勝仗,但沒實力攻佔大營。

于是,雙方就進入了一個平衡對峙的階段。

但是,凌風卻是絲毫不敢放松。他知道,在經過這段對峙之後,葭州城必將迎來更大的一場暴風雨。

以前的凌家軍,雖然曾經消滅過曹變蛟的一支大軍,但當時凌家軍卻是激勵低調處理,而且,劉應遇為了減少自己戰敗的影響,也選擇了沉默。所以,凌家軍並沒有作為一支對抗朝廷的力量,被官府擺案頭。

這次佔領葭州城,並且大敗洪承疇幾萬人馬,不管是實力,還是影響,凌家軍都已經成為了朝廷眼中實實在在的一股造反隊伍。

接下來,就只有兩條路好走了。以凌風對楊鶴的了解,這個老兒十有會抱有幻想,對凌家軍進行招安。

但是,招安這條路,凌風是絕對不會走的。自古招安的義軍,就沒有誰是得以善終的。歷史最有名的梁山好漢就是最佳的例子,凌風自然是不會這個惡當。

那麼,就只有對抗了。

跟朝廷對抗,就要準備應付朝廷源源不斷的大軍。崇禎帝對于山西流寇的重視程度,凌風是非常清楚的。沒有一定的實力,是不可能對抗得了的。

于是,凌風決定放開手腳,大干一場。他要擴軍,他要招人!以前的畏手畏腳,都去他媽的!既然已經暴露在朝廷的眼中了,就沒什麼好顧忌的了!放開手腳大干一場,這才是好漢子所為。

而且,經過這大半年的積累,凌風自認為有了一定的基礎,這時候在跟朝廷對抗,也不是單純的以卵擊石,而是已經有了一定勝利的基礎了。

先不說外部環境怎樣,就從凌家軍自身講,早盛 一帶,已經經營成了一個穩固的根據地,各種防御工事基本建立,而且,群眾基礎雄厚。噪聲源到碎金鎮,再到葭州,十幾近二十萬百姓,都把凌家軍當成了救星。

這麼雄厚的群眾基礎,才是對抗朝廷的根本。

當然,除了群眾基礎以外,凌家軍第一煉鐵廠已經擴大到每天十萬斤生鐵的產量,以及星火兵工廠開始批量生產的各種兵器甚至火銃和火藥等,這也是凌風對抗朝廷的重要資本。

有了這些基礎,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在朝廷大軍反應過來之前,將這些資本都轉化成前大的戰斗力。

所以,凌風一聲令下,轟轟烈烈的征兵運動開始了。

征兵的目標,既包括那俘虜的兩萬民壯,也包括葭州城的民眾,甚至還包括附近的流民們。

「我們凌家軍戰士和大家一樣,都是窮苦老百姓出身。正是因為遇了大帥,才讓我們過了好日子。難道,你們還願意過那種衣食不足的生活嗎?」

「想想你們以前的日子,每天起早貪黑,累死累活,能讓全家人吃得飽飯嗎?我看在場的各位鄉親,一個個瘦的皮包骨頭,恐怕這答案根本就不用說?」

「再想想,你們中間有幾個人是心甘情願地為官兵做事的?而官兵把你們抓過來之後又打又罵。活兒,干最累的!東西,吃最差的!動不動,就得到一頓皮鞭,這樣的日子你們還想過嗎?」

「大帥說了,人生而平等,誰也不比誰差!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什麼那些當官的就能吃香的喝辣的,咱們就要忍饑挨餓,甚至很多家人都被餓死?」

「你們的好日子,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要站起來,自己當家作主!要擁有自己的土地,過自己的好日子!」

「來跟著我們凌家軍干!跟著凌家軍包你們整天吃飽喝足穿暖!」

「看看我們的鐵甲,是不是倍兒精神?在三個月前我和你們一樣,也是衣不蔽體,就是因為跟了凌家軍,所以才能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跟這凌家軍打仗,立了功,獎給你們土地!現在我們凌家軍戰士,每個人都有五畝土地,立了戰功的還另外有獎賞!戰死了也不用怕,會把撫恤銀直接放放到你們的家里面去。」

「大帥仁慈,在這方面是從來沒有拖欠過的!」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加入凌家軍,以後就不用再擔心挨餓受凍了!」

「……」

大隊的凌家軍戰士百姓耆老都加入到了宣傳隊伍,在那俘虜的兩萬民眾中宣傳,在葭州城的大街小巷宣傳,大量招收凌家軍戰士。

跟以前的小心謹慎不同,這次凌風徹底放開了手腳。凡是年輕人,只要身強體壯的,都能夠報名參加凌家軍。

當然了,有一些人例外,那就是已經進入工廠學習的那些工匠們。

凌風對工匠的重視程度,永遠是放在一個極高的高度的。來自後世,他知道,一個政權要想穩固,沒有強大的工業能力是不行的。

當然了,就早盛 那些行業,頂多稱得是一些手工作坊,算是工業的出行而已。

但就是這個雛形,凌風也是前所未有的重視,工匠的薪資等,比起凌家軍戰士來一點都不低。甚至社會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工匠的數量增多,對于以後凌家軍政權的影響暫且不說,但是眼前的形勢來講,也是非常需要大量的工匠的。

凌家軍規模空前的擴軍,所需要的各種兵器盔甲數量大增。

而且,火藥的發明,煉鐵技術的逐步提高,火銃的制造……這些項目都是急需人手的。

所以,佔領了葭州城得到十幾萬人,打贏了一場仗得到兩萬人。經過這兩次大的人手擴張之後,凌風不但沒覺得人多為患,反而仍舊感覺手頭人手太少。

凌風這次擴軍的目標,步子空前的大,六大戰兵營,原先的兵馬人數,除了天字營是三司三百二十四人以外,其它五營都是五司五百四十人。

但是,經過擴招之後,凌風的計劃是將每營的人數擴大到原來的二十倍,也就是一萬零八百人。

擴大之後的戰兵營,也不再稱為戰兵營,而成為六大路集團軍。

番號也一律進行改革,天字營改為第一路集團軍,行字營改稱為第二路集團軍,健字營改稱為第三路集團軍,地字營改稱為第四路集團軍,勢字營改稱為第五路集團軍,坤字營改稱為第六路集團軍。

六大集團軍,共計六萬四千八百人。每個集團軍下轄十營人馬,每營下轄十司人馬,每司下轄三個總旗,每個總旗下轄三個小旗,每個小旗連同小旗官在內十二個人。

也就是說,凌家軍的作戰單位,由小到大分別是小旗——總旗——司——營——集團軍。

其中,每個小旗有十二個人,設小旗官一名,副小旗官一名。

每個總旗,下轄三個小旗,共計三十六人,設正副總旗官各一名。

每個司下轄三個總旗,共計一百零八人,設正副把總各一名。

每個營,下轄十個總旗,共計一千零八十人,設正副千總各一名。

每個集團軍下轄十個營,共計一萬零八百人,最高長官,凌風本打算叫做「軍長」,但考慮到當時人們的接受能力,最終定為將軍。

每個集團軍最高長官為將軍,設副將兩名。

另外還有炮兵營,擴充為炮兵軍團,人數暫時定為兩千人。這主要是考慮到沒有太多的火炮,人數多了也是浪費。其實,兩千人也綽綽有余了,但一方面要控制很多投石機,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後備人才的培養,才定為這麼多。

重新定制了軍制以後,最大的任務就是趕緊將兵員補齊。

在招兵方面,為了調動屬下的積極性,凌風實行了競爭制度。

也就是說,將招兵的權限下放到各集團軍的手中。人,就是這麼多人;百姓,就是這麼多百姓。流民,可以招,葭州城的百姓,可以招;早盛 的那些閑散人員,也可以招;但是,凌風把話撂在那兒,誰要是敢打那些工匠的主意,就跟他們沒完!

剩下的招數,就要看各位將軍自己的了。

編制定的都是集團軍。但是,誰要是招不夠人的話,規格立刻下降,官職也跟著降下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