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魚吃小魚

延安府,白洛城。

這座不起眼的小城卻是有著輝煌的歷史,在一百多年前,它曾經是明長城延綏鎮的重要關堡。駐守著大量的邊軍,再加上隨軍的家屬,一時之間頗為繁華。

一直到成化年間,由于守將房能的建議,關堡移到城北磚營兒,也就是現在的清平堡。白洛城也隨之敗落下來。

還好它在大理水上游,接近水源,生活方便。倒是有不少人因此而留了下來。現在全城近一千多戶人家,跟一個大些的村落也差不了多少了。

但這兩天,白洛城卻是熱鬧無比——兵備商洛道劉應遇大人的大軍正駐扎在城外。

劉應遇大人奉聖上旨意征剿流匪王二和王嘉胤部,一路來如疾風掃勁草一般,那些之前攻城克地的流匪,在劉大人面前就像是紙糊的一般,根本就不堪一擊。

出自白水縣的匪首王二已經躲進黃龍山之中再也不敢露頭,另一個賊梟王嘉胤被劉大人追趕的如喪家之犬,一路北逃。

陝西民變,聖上他老人家是非常震怒的,對這里的戰局高度重視。劉大人本就年輕有為,出身高貴,再加上有這誰也遮蓋不了的軍功,誰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將來飛黃騰達那是肯定的了。

如果是平常時期,一個聖上面前的紅人從自己治下路過,那麼,不管是白洛城守將王復,還是安定縣縣令李玉都不會放過這個抱大腿、巴結上司的機會。

可是現在,當听說劉應遇大人他老人家的大軍要在城外休整的時候,可急壞了地方上一眾官員。不為別的,只因劉大人的軍令公文已經過來了——因連番作戰耗費甚巨,需要就地購買糧食。

就地買糧,這本來是沒有什麼的。但劉大人給出的米價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每石米一兩銀子。要知道,現在陝西的米價可是每石六七兩銀子。

每石一兩,這簡直就跟明搶差不多了!

但是,沒有人敢直接拒絕。劉應遇一萬大軍陳兵城下,一副要用刀子說話的架勢,誰敢跟他來硬的?

「哎呀,李大人,您快拿個主意啊!劉大人的大軍就在城外討要糧草,這真是快愁煞下官了啊!」王復毫無一城守將的沉穩,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看著王復坐立不安,一點朝廷命官的威儀都沒有,知縣李玉心里暗暗鄙視了一把︰到底是武官!

城外催要糧食,他心里也急,可急也不能丟了官儀不是︰「王大人不必著急,辦法總會有的,我們慢慢想。」

「李大人,這可開不得玩笑啊!現在就有一員悍將正在城外急等著,口口聲稱,要是不賣給他們糧食,就是有意為難朝廷的征剿大軍,是破壞朝廷剿匪大計!他們就要先斬後奏,打破城池,將那些頑固通匪的家伙們都殺掉。下官看他那架勢,可不像是開玩笑的。」王復擦了把汗,說道。

人家手里有兵,還佔住了大義,這可真不好說了!

「哎,本官這不是正在想辦法嗎?我的名刺你可發出去了?」听到形勢緊急,李知縣也有些著急。

「早就發出去了。」

「他們怎麼說?」李知縣問道。

「接名刺的都不是正主,那些富戶們都像是商量好了一般,全都說自家老爺不在家,或者是外出訪友,或者是到田莊慰問佃戶。有什麼事情,要等他們老爺回來之後再商量了。」

「混蛋!」李知縣勃然大怒,「這眼瞅著年底了,他們不在家還能去哪兒?明擺著是在躲避本縣啊!真真是混蛋之極!」

「也不知道是誰透露出去的風聲,大家都知道咱們遍邀地方豪富,就是為了給城外的大軍籌集糧草。這幫人多的德性,大人應該是最清楚的了,一個個都是數鐵公雞的,想拔下一根毛來都不容易啊!」

「哼!一幫土財主而已,一個個毫無見識!現在本縣有難他們都縮了頭,等本縣渡過這一關,看怎麼找他們算賬!」李知縣目露凶光,惡狠狠地道。

就在這時,只見一個兵丁大喊著進來報告道︰

「大人——大事不好了!城外官兵開始往城頭上射箭,怕是要攻上來了。」

「什麼!」李知縣大吃一驚,「他們真的敢攻城?」

「小的……小的看,恐怕是真的!」那兵丁哆哆嗦嗦著道。

「李大人,要不然您老人家去城頭巡視一下,給將士們鼓鼓氣如何?」

王復一個建議,遭到了李知縣的一陣白眼︰笑話!沒听說城外的官兵開始放箭了嗎?這個時候讓本縣去城頭,這簡直就是居心叵測。

王復很快就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趕緊補救道︰「李大人,下官不是那個意思!下官的意思是……」

「什麼這個意思、那個意思的!王大人再多說可就沒意思了!情勢如此,本官上不上城頭都是沒用的了。最重要的是幫劉大人湊齊糧草。這本就是朝廷的意思,我們雖然有困難,但為朝廷為分憂也是義不容辭的。」

知縣李玉突然一副一本正經的樣子,倒把王府給說愣了,難道這李知縣突然想到什麼好主意了?

可李知縣接下來的一句話,讓他直有罵娘的沖動︰

「王大人啊,據本官所知,貴府在這白洛城也是首屈一指的大戶人家啊!家中存糧應該不少吧?」

「這……王大人,本官家只是有些許薄田而已,而且連年遭災,糊口都要靠著朝廷的俸祿,這存糧是談不上的。」

「呵呵,王大人就不要謙虛了。這大理水河邊的數千畝良田,恐怕有一半是你王家的吧?難道還非得要本官說的那麼明白嗎?眼前這一關,劉應遇是吃定了咱們,他手中又有皇上的令諭,如果不拿出糧食來,肯定是過不了的。劉應遇是有名的愣頭青,天不怕地不怕的。惹急了他,可是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的。拿出些糧食趕緊把他打發走,對你我也是有好處的。就勞煩王大人你為國分憂,拿出家中的糧食吧!何況,這也不是白拿,而是按照市價收購,只是銀子晚拿到手幾天而已。」安定知縣李玉笑眯眯地說道。

「李大人說笑了!什麼晚到手幾天,誰不知道那劉應遇手中根本就沒有多少銀子,朝廷給他的餉銀有多少大家心里都清楚,即使在江南也買不出所需要的糧食來,更不要提這里是連年遭災的陝西了。這糧食拿出來,就別指望著要回來。既然李大人這麼說,那咱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我們家有些存糧是不錯,可那點存糧,恐怕還比不上李大人家一半多吧?那李大人是不是也需要為國分憂呢?」說到糧食,王復立馬變了臉,絲毫不讓。

本來他是白洛城的守將千總,是朝廷六品的五官;李玉是安定縣知縣,朝廷七品文官。只不過朝廷一向重文輕武,所以王復才一向唯李玉馬首是瞻,可要是觸動到了根本的利益,即使撕破臉,也沒什麼好怕的。

李玉聞言,臉色變了幾變,可能也是想通其中的關鍵,強忍著沒有發作。反而笑了笑,道︰

「呵呵,本官只是跟王大人開個玩笑而已!何必這麼當真呢?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咱們就只能給本城所有士紳下最後通牒,包括安定縣的所有士紳也是一樣,限定每家必須拿出糧食來,否則的話,他們名下的產業咱們一概不管。如果被劉應遇的匪兵們糟蹋了,也要自己認命!」

「這個……先不說安定城如何,只是本城,就有很多人背景不簡單啊!比如說南城的趙師淵,他家的田地比本管家一點不少,家中存糧是本城中最多的。可是,他有一個兒子在京城為官,是在吏部任職,品級雖然不高,可是在朝廷中樞,直接掌管著我們一年一度的考核。這要是把趙師淵得罪了,老家伙一封書信……」王復一個武官也明白其中的關鍵,有些猶豫。

「哼!劉應遇把咱們逼到這個地步,哪還管得了這麼多?本官相信大家都明理,一定清楚其中的緣由。而且,咱們在征收糧食的時候可以特意強調,這是劉應遇大人的要求。凡是不給的,劉大人就要親自派兵來拿了!這樣,就不光是咱們看劉應遇不順眼了。他逼我,我就讓他處處是敵!哼!他不是皇上面前的紅人嗎?我還不信,他能紅一輩子;他現在得寵,完全是因為打了幾場勝仗,咱們都盯緊了,只要他一打敗仗,就立刻上折子參他!今日這個仇,我李玉算是記下了!」

安定知縣李玉一臉的陰鶩。顯然逼糧這件事情讓他極為惱火。

「當然,咱們自己是無論如何不能站在這些士紳的對立面的。否則的話,劉應遇拍拍走人;失去了士紳的支持,咱們明年的稅賦可就不好辦了!一定要跟大家申明,這全是劉應遇一力所為。」李玉繼續說道。

「李大人,這話說得容易,事情做起來可不好做啊!你強行攤派,他們就會交上來嗎?那些士紳你又不是不知道,家里有背景的,比如趙師淵,早就把名下財產掛靠在兒子的名下。官紳一體不當差、不納糧,這是我朝歷來的規矩,誰都不敢踫的。他平時連賦稅都不交,難道會吃你這一套,認這個什麼攤派嗎?」王復顯然不太看好。

「所以要想辦法啊!對于那些沒有背景的還則罷了,但對趙師淵這類咱們得罪不起的良善士紳,可以承諾,他們現在付出的糧食,我們明年雙倍償還,讓他們放心就行!沒有了這些阻力,量這些糧食也不難收上來。」李玉稍微停頓一下,又補充道,「還有,現在讓士紳們湊出糧食只是權宜之計。事情過後要向所有百姓加收一項賦稅,劉應遇大軍剿匪,是綏靖地方,每個人都要出錢、出力支持!」

听到這句話,王復笑了!這加收賦稅可是好事兒,只要經手的官員,就沒有不是盆滿缽盈的。

于是,在安定縣的白洛城,一場「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游戲上演了。

劉應遇仗著剿匪的功勞和皇上的支持,強行向地方索要糧草;而地方官府則搖身來個乾坤大挪移,將這些攤牌加倍的分攤到地方百姓身上。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百姓又多了一項賦稅,使本就淒慘的境況更加不堪。

在白洛城下催逼糧草的,是劉應遇手下參將曹變蛟。也是歷史上有名的一號人物,辦事雷厲風行,很有魄力。

像這種向地方攤派糧草的事情,他已經算得上是輕車熟路了。自從跟了劉應遇大人剿匪,一路過來大仗小仗曹變蛟從來就沒有皺過一下眉頭,都是身先士卒的沖在最前頭,實在是一員猛將。

而在催逼糧草的時候,也是他一力擔任,帶領本部人馬向地方官府施加壓力。

上次在匪患嚴重的白水縣,因為軍隊缺少糧草,他甚至率一隊人馬扮作流匪洗劫了幾處寨子。將糧草充作軍資,金銀充實自家口袋,寨中百姓全都殺了充作流匪人頭冒領軍工。

在曹變蛟看來,相比于逼迫地方來說,扮作流匪直接劫掠實在是更過癮。

「劉帥,屬下遵照您的要求帶兵圍城,總共逼到糧食兩千石,正在路上,馬上運回。另外,那個知縣已經承諾了八千石,正在極力籌措,咱們留下人馬接受就行。」曹變蛟回營向劉應遇報告道。

「好!做得好!這糧食來得太及時了!」听到糧食運回,劉應遇立刻高興地站了起來,身為主帥,只有他知道現在軍中的糧食缺到什麼地步。

「劉帥,咱們出動上千人馬,辛辛苦苦大半天,才敲詐出這麼點糧食,還得罪了那麼多人。依下官看,還不如直接洗劫寨子來得痛快呢!」曹變蛟早就想向劉應遇建議了。

「我們到底是朝廷的軍隊,像洗劫這種事情,在特殊時期偶有為之還可以,真要是長期如此的話,終有敗露的一天。到時候被那些閑得無聊的御史們參上一本,可就沒人能夠救得了咱們了。軍糧,還是要以從地方籌集為主!如果有可能的話,我甚至連這種逼迫地方的手段都不屑為之。奈何啊,奈何!朝廷不給咱們糧食,只給一道就地籌糧的手諭,咱們就只能出此下策了!」劉應遇搖著頭說道,頗有幾分無奈的神色。

「可是,這樣一來劉帥您就把地方上的官員士紳們全都得罪光了,就連百姓也給您一個劉扒皮的外號。一旦您有個什麼把柄露出來,這些人肯定不會放過的啊!」曹變蛟勸道。

「這又有什麼辦法?一萬大軍,加上隨軍的兩萬民壯,每天人吃馬嚼的,所需消耗的糧草可不是小數目。不知道戶部哪個王八蛋出的餿主意,竟然建議將軍糧折換成銀子,讓老子就地購買糧食,說是這樣可以省去大批的運費,還免得糧食半路上被反賊們截去,壯大匪患。女乃女乃的,這江南的米價是每石二兩銀子;陝西連年干旱,再加上各處匪患橫行,道路斷絕,米價早就漲到了六七兩。

「戶部那幫王八蛋竟然按照江南的米價來給咱們發放銀兩,再加上各級官員一路克扣下來,那些可憐的銀子拿到手中,連一千人都養活不了!還想讓我拿它買糧養活三萬人,這簡直是豈有此理!

「既然這樣,那老子就將計就計,從地方上強行買糧!民間有句話說得好,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戶部和朝中那些大員們吃了咱們,咱們就吃地方上的士紳;至于地方上的士紳吃誰,就不是咱們能管得了的了!

「戶部那幫王八蛋不是給咱們按二兩銀子一石米嗎?那好,老子就以一兩銀子一旦米的價錢從地方上買,誰不賣給老子,誰就是跟朝廷作對。有米不賣,這不是有意為難朝廷的剿匪大計嗎?那老子出兵收拾你總沒錯吧?我看誰敢出來說三道四!就連那些御史也沒話可說。

「他們要是敢跳出來參老子,那可就是跟戶部為難,跟朝中那麼多重臣為難了!御史們一個個裝得耿直,其實又有幾個愣頭青了?這其中的輕重他們懂得。

「至于得罪地方士紳,那也是沒有辦法的!如果老子不這麼干,咱們的兵沒飯吃,當場就得嘩變,別說剿匪了,搖身一變就能殺了咱們去投匪去!權衡利弊,還是要這麼干才行啊!

「只要咱們能剿滅了匪患,立下潑天的功勞,聖眷日隆,你我甚至有機會入閣,到那時,現在得罪這些人又算得什麼?

「反之,如果咱們打了敗仗,即使地方百姓擁護。皇上他老人家一個不高興,咱們都活不成!

「所以說,咱們的將來,不是由地方上這些小人物決定的。而是握在北京城那位的手里,握在咱們自己的手里。不管用什麼手段,只要打勝仗,什麼事兒都沒有,將來還是一片光明;打敗了仗,那才是什麼都沒有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