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龍起大成鄉 第二百五十二章 經濟發展規劃

第二百五十二章經濟發展規劃

縣委書記歐德權的辦公室里,歐德權仔細的看著趙華送上來的榆林縣經濟發展規劃,而趙華坐在歐德權辦公室的會客沙發上,悠閑的喝著茶。榆林縣的官場上都形成了一個統一的看法,那就是現在趙華和歐德權已經達成了一定的協議。他們的步調基本一致的,雖然趙華不承認他和歐德權之間存在著某種協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之前確實是這樣的。趙華幫助歐德權在省委那里爭取保住了縣委書記的位置,作為回報,歐德權就是要在工作上全面支持趙華的工作。

但是這一現象在二天前發生了些許的變化,趙華在歐德權的家里做客。歐德權本來只是和趙華要私下里踫個面,因為他們之間以前的恩怨還是十分糾纏的,很多事情都要說明白,包括在趙華和歐洋之間的糾葛。但是沒想到趙華卻當中點醒了自己的兒子,歐洋那性格從小就飛揚跋扈。長這麼大,歐德權還沒有見過自己的兒子服氣過誰,但是從那一晚上之後,歐洋和趙華這二個死對頭,竟然成了好朋友。這樣意外的情況,著實讓歐德權夫婦覺得十分的驚訝。

不過歐洋和趙華結識,歐德權還是十分願意看見的。正如趙華說的那樣,歐洋的性格和大手大腳的習慣真的不適合在官場上混下去。但是普通的工人工作,想要應付歐洋的大手大腳,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趙華說的還是有幾分道理的,歐洋的性格適合在商場上拼搏。在官場上,歐德權還能在背後庇護著自己的兒子。可是到了商場,那自己庇護的能力就有限了。畢竟做生意不能只是在榆林縣範圍之內。要是那樣也只是小打小鬧的小商家,就自己兒子的那個性格,估計還真的看不上,自己兒子的性格,歐德權還能不了解嘛,眼高手低,好高騖遠。

而趙華的父母姐姐岳母都是商場里的人,趙華的父母是魏縣趙家村企業最大的持股人,當然歐德權並不認為這些股份真的是趙華的父母的,這背後說不定就有趙華的影子。但是人家的姐姐和岳母在米國做生意,听說生意還搞的相當的大。

歐德權就不相信這些也都有趙華的影子,畢竟趙華的勢力不可能延伸到米國去的。再說人家趙華在省里和市里都有一定的背景,這樣的人物自己的兒子一旦結交上,對兒子來說,那可能就是以後的人生就有了一個堅強的後盾。

歐洋已經開始辭職了,歐洋辭職可不是個小事,他代表的可不僅僅是刑警隊的副隊長,人家可是榆林縣的第一衙內。縣委常委,縣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薛凱親自給歐德權打電話,薛凱從以前在鄉鎮的時候就跟著歐德權打拼天下了,但是薛凱是鄉鎮派出所所長,為歐德權打掃了很多的戰場。一直到歐德權當上縣委書記,他也順理成章的掌管榆林縣的政法工作,包括縣公安局。薛凱對歐洋的脾氣秉性還是十分了解的,薛凱心想肯定是歐洋和歐德權又發生了什麼口角,歐洋以辭職威脅他的父親。

但是出乎薛凱的意料,歐德權居然讓自己同意歐洋辭職。薛凱不知道這爺倆到底吃錯了什麼藥,但是縣委書記歐德權既然點頭同意了,那薛凱也不好再說什麼,他也不會直接去詢問歐德權原因的。薛凱跟著歐德權不是一天二天的,他知道歐德權想說的東西,自己不問歐德權也會說的。但是現在歐德權卻沉默不語,把說明歐德權並不想告訴自己緣由。既然歐德權不想說,薛凱就不會去追問。這一點是作為一個下屬最基本的道理,薛凱當然能夠明白,要不然他也不可能追隨歐德權這麼長的時間。

趙華之所以和歐洋結交,主要是和歐洋認識交流之後,覺得歐洋作為衙內,必然有他的弱點。飛揚跋扈,喜歡斂財這是他最主要的二個缺點。是人都會有缺點,趙華也不敢說自己就是一個完滿無缺的人,至少自己十分濫情這一點來說就不是個好男人。何況是歐洋,他從小就在家庭的庇護下長大,有這些缺點也是可以原諒的。但是趙華發現歐洋這個人很講義氣,腦子也很靈活。歐洋之所以需要這樣斂財,主要是認識了一幫狐朋狗友。他們平時聚集在一起,自然花銷主要是歐洋來出,歐洋這個人的性格也是大咧咧的,都是搶著付錢。歐洋一個月的工資能有多少,可是歐洋也好面子,想一些歪主意。

這些小毛病不影響趙華和他結交,但是要真的讓趙華和他交心,歐洋還得要把這些臭毛病給改了。作為一個小人物,這些小毛病或許沒有什麼問題。但是要是干大事的話,這些小毛病涉及的可就是格局的問題。做大事者,必須要盡善盡美,哪怕有一丁點的小毛病都可能影響大局。尤其是歐洋的那些狐朋狗友,趙華不敢說這些人都是烏合之眾。但是其中有一些朋友肯定是會壞事的那一類型,這樣的朋友必須要堅決斷絕。江湖朋友,魚龍混雜,以歐洋目前的見識,還不能完全的分辨。

當然這些問題趙華還要和歐洋徹底的交流,但是趙華的工作並不能斷,災後重建的工作已經基本定下基調了,已經沒有太多變化的可能了。但是不是災後重建的工作完成之後,榆林縣的工作就一勞永逸了,後續的經濟建設工作一點都不能松懈,而且難度不低于災後重建工作。之所以趙華寫這份榆林縣經濟發展規劃花了差不多半個月的功夫,趙華不得不考慮到榆林縣現實的情況,以及整個雲落市的大環境。趙華要寫就要寫出來是完全符合榆林縣的實情的,而不是空中樓閣,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只能是讓老百姓瞎折騰。到最後吃虧的還是我們最底層的老百姓……

很多的干部就是這樣,總是為了政績建設一些花架子的項目來。結果老百姓賠了時間,也賠上的本錢,到最後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有的甚至連本錢都撈不回頭。而我們的官員呢,說不定還是滿滿當當的政績,贏得輿論的一片盛贊之聲。到最後一紙升遷的調令,拍拍走人,最後苦的就是我們的老百姓。

趙華雖然表面上悠閑自得的神情,其實內心也在暗暗的為榆林縣的現狀發愁,雖然他的規劃是寫出來了,但是趙華真的沒有什麼底氣。趙華雖然是知道大的經濟走向,但是具體到一個地方的時候,許多細節的工作都需要趙華去考慮,並不是只有前生的記憶就完全可以的。

歐德權仔細的看著手里的規劃,這篇規劃足足有八頁紙之多,並不是手寫的,而是機打的。所以歐德權看起來並不吃力,要是都是手寫的,就算是趙華寫的再工整,看起來也十分的吃力,八頁紙的稿子,要認真的研讀起來,恐怕沒有一個小時也很難看完。

趙華在規劃中仔細的分析了榆林縣的情況,這些情況包括了榆林縣的水災後的實際狀況,財政狀況,百姓心里狀態等等,文章從幾個方面切入榆林縣的經濟發展規劃。這幾個方面包括重工業企業,榆林縣並沒有什麼大型的重工業企業,但是榆林縣的地理環境十分的特殊,處在四省交接之處。隨著高速公路的建設,榆林縣將來很可能成為一個能源的中轉站。因為榆林縣後面離北方的煤炭鐵路只有幾十公里,一旦高速公路建到榆林縣,隨著首滬高速的建設完工,榆林縣那時候必然成為北方能源向南方城市輸送的主要中轉站。一旦建立能源中轉站的地位,榆林縣自然擁有了發展大型重工業的地理基礎。

所以趙華在規劃中特別的提到,讓主要的煤炭能源運輸鐵路延伸到榆林縣是很有必要的。雖然趙華所在的那個年代,能源還不是稀缺物,運輸煤炭也不會走高速的。但是到了後世,全國的經濟高速的運作,全國範圍內的煤炭稀缺問題已經成了很多大型企業頭疼的事情。那時候企業就不會考慮什麼運輸成本的問題,能拉到煤就是王道。要是不走高速的話,煤炭的運輸就要經過S省走海運,雖然能剩下一筆費用,但是花費的時間要長了許多。很多小企業所需要的媒也沒有那麼多。再說榆林縣連S省的港口不足一百公路,這點距離走普通公路也是完全可以的。

趙華的建議就是要在鐵路修到榆林縣的基礎上,成立煤炭能源公司,不僅收購成品煤,還可以去S省等地去開礦山。一旦榆林縣能夠建立一個規模較大的能源公司,對于榆林縣來說就有了足夠的財政支持。

在輕工業的發展上,趙華認為是榆林縣優先要考的問題。榆林縣以前有大量的小造紙廠的廠房,這些廠房在這次洪水中,並沒有什麼大的損失。只要經過簡單的改造以後,就完全能夠投入到生產當中去,隨著高速公路要經過榆林縣,這一點也是榆林縣巨大的優勢。所以擁有這二點的優勢,榆林縣在招商引資方面並不存在什麼大的困難。但是趙華也特別強調榆林縣的輕工業發展不能太分散,多引進一些中小型私營企業。要形成一個產業群,在某個方面形成榆林縣獨有的優勢。

趙華在規劃中提到了可以把榆林縣打造成汽車配件生產基地,雖然那個時代,小轎車對于當時的人來說是奢侈品,但是趙華知道二十年後,小轎車在華夏國的發展規模。1992年華夏國汽車總產量突破100萬輛,到2000年汽車年總產量達到200萬輛,此間增長100萬輛用了8年。進入21紀,華夏國汽車總產量迅猛增加,2002年突破300萬輛,2003年突破400萬輛,2004年突破500萬輛。短短的幾年,100萬輛的增長幅度不超過1年.從1984年到2005年,我國汽車年總產量由輛提高到570萬輛,21年內增長17倍;其中乘用車由0.6萬輛提高到393萬輛,21年內增長654倍;華夏國成為了世界汽車消費大國。

這麼快的發展速度,要是現在就打下足夠的基礎的話,那再過十年,榆林縣一定能夠成為汽車配件生產的一個重要基地。不過趙華提出來的這個方案在短期之內也會組建看見成效的。現在汽車特別是私家車的行業在華夏國已經起步了,而相關的配套產業卻相當的不成熟,榆林縣完全可以成為汽車配套產業的一個生產基地。

趙華還從雲落市的旅游城市來延伸來規劃榆林縣的經濟發展,雲落市的旅游城市建設正在實施的過程當中。雖然榆林縣沒有什麼特色的旅游項目,要人工的展開具有特色的旅游項目,以榆林縣現有的財政情況來看,壓根就沒有可能性。但是並不意味著榆林縣就不能融合到玉落市的旅游發展規劃。趙華的想法,就是在榆林縣形成一個特色的小吃。其實榆林縣當地的特色小吃就很多,在雲落市還是比較出名的。

除此之外,榆林縣離S省的港口不是太遠,完全可以發展海鮮資源,建立大型的冷庫,不僅能夠為游客提供特色的海鮮,還可以向中部城市轉運。

在農業方面,趙華覺得榆林縣有著起固有的缺點,就是人多田薄,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二畝。趙華的意思,榆林縣的農民要是光靠那一點點土地是絕對不行的,必須要想多方面方向考慮,尤其是農副產品。榆林縣又有很多的山地,趙華提出可以依靠這些山地,種植果樹,還可以配套的進行養殖。除此之外,政府有計劃的轉移勞動力也十分的重要。

花了大約半小時,歐德權才把這篇文章看完了,他有又仔細的重新的閱讀了一編,緩緩的放下稿件,並沒有發表什麼意見,他說道︰「有沒有給曹縣長看過嗎?」

趙華點點頭,趙華的文章趕出來的時候,他就拿給新任縣長曹雲信看了。曹雲信是政府的縣長,是趙華的頂頭上司,又是主抓榆林縣的經濟的。趙華理所當然的先給曹雲信看,要是越過曹雲信直接拿給歐德權,那就是趙華不懂規矩了。

曹雲信上任以來,一直都關注著趙華這個人,因為老板親自吩咐,他豈能不放在心上。雖然對老板的意圖還吃不透,但是曹雲信基本已經把趙華的情況了解的十分透徹。趙華是市委書記吳國紅的親信,可是趙華的背景也不僅僅局限在市里,趙華剛來榆林縣,就和榆林縣的二個大頭教法,結果還是趙華在較量中勝出,而且據曹雲信了解,最後是省委站出來說話的。

曹雲信多少有點明白韓市長的意思了,但是還不是十分的透徹。趙華的這個規劃在曹雲信看來,是完全不符合實際的。他是財政局的身份出來的,對財政的情況還是十分了解的,趙華說的這些計劃都是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持的。而榆林縣的財政狀況,曹雲信作為榆林縣縣長,上任之後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榆林縣的財政情況。

縣委書記管帽子,縣長管錢袋子。曹雲信來榆林縣之前就知道歐德權在榆林縣扎根多年,要向他伸手帽子問題,是壓根不可能的。但是作為縣長,曹雲信自然要把錢袋子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這樣他才能在榆林縣站穩自己的腳跟。他來榆林縣之前就已經了解到榆林縣的財政情況不容樂觀,畢竟榆林縣剛剛經歷過洪水,但是榆林縣之前的經濟基礎不小,曹雲信心想財政多少還有點底子。但是到了榆林縣曹雲信才發現,榆林縣的財政只能用一窮二白來形容。

王福臣在位置的時候,本來也想給自己留點家底子,但是和他一起打拼的手下太多了,手心手背都是肉,王福臣也不能偏頗一方。而且水災過後,有些部門確實也需要大量的資金,倒不是這些部下趁火打劫王福臣。結果東一塊西一塊,榆林縣的財政也逐漸的見底了。

雖然曹雲信知道這些機會就是一個沒有經驗的官場年輕人提出的不符實際情況的空中閣樓,但是曹雲信並沒有說出來自己真實的想法,他只是輕輕的說了一句︰「你的這個規劃還是有那麼一點創意的,有沒有給縣委書記過目呢。」

趙華很客氣的說道︰「還沒有,曹縣長過目之後再拿主意。」

曹雲信點點頭,趙華的這個態度他還是十分滿意的,他讓趙華把規劃拿給縣委書記過目。

歐德權疑難的說道︰「這個計劃恐怕……」。

更多到,地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