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零三章 幸運兒

在宇宙大航海時代的最初半個世紀,人類的前行步伐走得是戰戰兢兢,幾乎無時不刻不被毀滅的y n影籠罩著。

要知道,主動去其他星系探險,就意味著很有可能在高級外星文明面前暴l 行蹤。

更可怕的是,還會暴l 人類的本質,即人類已經掌握了光速宇航技術,還是一個富有探險精神的文明。按照陸雯與羅素提出的宇宙社會學,對其他文明來說,擁有探險精神的文明是最大的潛在威脅。

正是如此,宇宙人類政府出台了極為嚴厲的宇宙探險法規。

比如,任何一艘進行宇宙探險的飛船,在飛出奧爾特雲之前,速度都必須控制在光速的十分之一以內。這就意味著,不管向哪個方向飛行,宇宙飛船都至少需要十年、最多需要二十年才能飛出太陽系,然後才能以光速飛行。當然,這就意味著,宇航員要在宇宙飛船上呆上十年、甚至二十年(雖然按照廣義相對論,物體的速度越快,時間就變得越慢,在物體達到光速的時候,時間就完全停止了,但是人類已經發現,這只適合于使用常規推進手段的宇宙飛船,對于使用空間能量推進的宇宙飛船,速度與時間沒有關系。正是這個發現,後來讓科學家把重力場理論與時間聯系在了一起)。所幸的是,在二十四世紀,如何消磨掉宇航途中的時間,已經不是任何問題了。首先就是,人類的自然壽命已經延長到了兩百年以上,而且可以通過更換克隆器官來延長壽命。到了二十四世紀末,在生物大腦的秘密逐漸被科學家解開之後,克隆大腦、甚至直接像克隆的大腦里復制記憶的技術手段就問世了,因此人類的壽命在理論上可以達到無限。其次是,生物冷凍技術已經得到推廣,可以讓宇航員在漫長的宇航飛行中把自己冷凍起來,在到達目的地之後再蘇醒過來。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分階段進行冷凍,以便在宇航途中從事一些必要的工作。最後是,宇宙人類的價值觀念已經與地球人類截然不同,很多宇宙人類都把自己看成是宇宙的一部分•因此在宇宙飛船上渡過一生並不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

又比如,當時宇宙人類政府強迫每一個參與探險的宇航員在出發之前,抹掉記憶里與太陽系有關的信息,只有在到達目標星系之後,由地球人類通過量子通信系統,確認目標星系里沒有高等級文明,或者是探險者沒有落入高等級文明手中•才會把與人類有關的信息發送給探險者,要等到探險飛船返航的時候,宇宙人類政府才會把太陽系的信息,即太陽系在宇宙空間里的位置告訴探險者。

顯 ,這些極端手段,都是對未知威脅的巨大恐懼所產生的結果。

必須承認,這些極端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在鼓勵宇宙探險的同時•宇宙人類政府沒有忘記更加重要的是,即繼續在科技領域投入巨資。

雖然在六十年恐慌中,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有所放慢•嚴重的社會動d ng,還導致科學家大量流失,但是留下來的,或者說是幸存下來的,絕對是人類中最優秀的科學家。這種優勝劣汰的動d ng,反而在六十年恐慌之後,使人類科學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量新奇科技手段層出不窮。

比如,當時人類科學家中的一些「瘋子」就提出,現有的技術•足以開發出一種更具有毀滅x ng的武器。

這種武器就是︰把三維物體二維化。

當然,不是把三維空間二維化,而是把三維空間中存在的物質二維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把物質完全分解成基本粒子,並且讓這些基本粒子自然泯滅,最終轉化為空間能量。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絕對瘋狂的想法。

要知道,在理論上,如果二維化開始,那麼出于二維化空間內的任何物質,都必須在此之前以光速飛行,才有機會逃逸掉,而不是被二維化進程吞噬掉,被分解成基本粒子,然後成為空間的一部分。毫無疑問,在任何一個稍微有點理智的文明中,都不會在正常活動中使用光速推進手段,更不會在文明的核心區域進行光速飛行,因為光速飛行所產生的重力場b 動也足以毀滅整個文明。

也就是說,當這類突然襲擊發生的時候,任何文明都無法逃月兌。

可惜的是,這確實是一個非常瘋狂的想法。

以當時的人類技術,雖然不存在無法逾越的理論障礙,但是要想變成實踐,仍然需要大量的時間,以及海量的科研投入。

事實上,這還不是最瘋狂的想法。

當時,還有一個更加瘋狂的想法,即通過抽走目標星系的空間能量,使目標星系在瞬間坍塌,星系內的物質寢瞬間聚集到一起,然後轉化為空間能量,最終直接演變成從而毀滅目標星系。

這種攻擊方式的好處在于,不需要進入目標星系,可以在外星文明沒有任何警覺的情況下發起攻擊。更重要的是,即便目標星系里有光速飛船,也無法逃逸,仍然會因為空間突然坍塌而被吸入瞬間形成的黑洞里面。

顯然,實現這個想法的技術難度更大,甚至超過了人類掌握的理論基礎。

可見,當時的很多瘋狂想法,都是以徹底毀滅存在潛在威脅的外星文明為目的,而且采用的方式都是毀滅外星文明所在星系。

這也可以理解,因為在當時,幾乎所有人、包括絕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人類在外星文明的突然攻擊下,生存的幾率非常渺茫,所以人類要想生存,唯一的辦法就是直接毀滅外星文明。

任何憐憫,都有可能導致類文明毀滅。

顯然,這也正是羅素提出的觀點。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種偏見。

要知道,在廣袤的宇宙之中,真正達到了宇宙級別的文明並不多,或者說是在文明總量上所佔的比例相當少。

事實上,人類文明進入宇宙階段之後,只要平穩發展五百年到一千年,就基本上擁有了安全保障。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在五百年到一千內之內,絕大部分文明都能把足跡拓展到其他星系。如此一來,即便本星系遭到毀滅,文明也不會滅亡,將在其他星系繁衍下去,甚至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除非兩個好戰成x ng的文明踫到了一起,不然直接毀滅的可能x ng並不大。

問題是,人類就是一個好戰成x ng的文明。

更重要的是,在二十四世紀下半葉,人類文明還沒有邁出太陽系,甚至可以說剛剛進入了宇宙階段。

事實上,也只有這個階段的宇宙文明,才會如此恐慌。

所幸的是,這一情形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人類文明最先涉足的外星系,就是比鄰星,即南門二。最先到達該星系的探險者揭開了存在已久的謎團,即南門二確實有行星,而且是三顆,只是這三顆行星的運行軌道非常不穩定,而且經常在三顆恆星之間轉移,即經常被鄰近的恆星俘獲,所以地質非常活躍,行星本身也極為不穩定。

顯然,在這個星系里,不會存在高等級文明。

當然,為了保險起見,這艘探險飛船在三顆行星的衛星軌道上,各留下了一具重力場b 動探測器。

事實上,這是探險飛船的重要任務之一。

這些重力場b 動探測器都以聚變核反應堆驅動,能夠穩定工作上萬年,在此期間持續不斷的監視整個星系,特別是星系里的行星。只要出現高等級文明活動的跡象,即出現了光速飛船,就會立即發出警報。

到二十四世紀末,也就是宇宙紀元的第二個百年快滿的時候,人類文明的足跡已經踏遍了周圍五十光年內的所有星系。

有多少呢?

大約一千個!

實際上,這並不算多。

要知道,太陽系位于銀河系的邊緣,恆星系的密度非常低,也就是恆星系之間的相對距離較遠。在銀河系中心,恆星系的密度非常大,在五十光年的範圍內,恆星系的數量高達數十萬個。

在這一千個恆星系里,只有一個出現了文明,不過還處于m ng昧階段。

幸運的是,還有十多個星系里有適合人類定居的行星,而且其中兩個星系里的行星已經產生了較為適宜的自然環境,而且其中一顆行星上已經誕生了較為低等的生命體。那艘發現了這顆行星的探險飛船在返回太陽系的時候,帶回來了外星生命體標本,並且采集了該行星上的礦物標本。

可以說,這是人類在邁向宇宙階段時的第一個重大發現。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是非常幸運的。

要知道,如果人類存在的環境稍微有點變化,不但不會有這樣的發現,而且早就被外星文明毀滅了。比如,要是太陽系在銀河系的中心,哪怕在恆星系較為密集的區域,周圍誕生的文明也會多得多,而人類搶先進入宇宙文明階段的機會十分渺茫,也就會被其他高級文明毀滅。又比如,要是太陽系的位置在往外靠一點,那麼在五十光年的範圍之內,恆星系的數量很有可能只有一百個,甚至更少,因此在其他恆星系發現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的可能x ng也將變得極為渺茫。

問題是,在如此幸運的情況下,人類的劣根x ng再次佔據了上風。

糸T!。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