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九十九章 戰爭動物

第二百九十九章戰爭動物

事實證明,戰爭、以及迫近的戰爭威脅,絕對是促進人類科技大發展的首要動力()。首發

在宇宙人類開始積極備戰的時候,一些科學家就提出,宇宙戰爭與已知的任何一種人類間的戰爭都不一樣。當時,一些軍官也支持這一觀點,認為人類戰爭的經驗,無法用在宇宙戰爭之中。

當時,科學家提出,應該首先搞清楚外星文明的情況,而且提出了相應的手段()。

這個手段,就是向外星文明所在的星系,發sh 一個有著極高智能的宇宙飛船,探清楚外星文明的底細。

當然,這艘宇宙飛船上,必須有量子通信設備,以便及時獲取信息。

此外,這艘馭手飛船不需要減速,因為光速飛行的宇宙飛船同樣能夠接收到外界的電磁信號。

也就是說,這艘宇宙飛船將直接飛過外星文明所在的星系,在此期間獲取信息,然後發回地球。

宇宙人類政fu批準了這項工程,另外要求科學家探詢更加有效的探測手段。

不久之後,人類的第三艘光速飛船就離開了太陽系,直奔八十光年外的星系,而這艘飛船上有一台量子通信設備,以及眾多的探測器。這艘飛船,被宇宙人類命名為「敢死隊員」號。

事實上,這只是聊勝于無的做法。

要知道,如果外星文明決定入侵太陽系,而且立即采取行動的話,那麼在「敢死隊員」號到達外星系的時候,宇宙戰爭已經爆發很長一段時間了。如果外星文明足夠強大,人類在收到「敢死隊員」號發回的信息之前,太陽系已經被外星文明佔領、或者被摧毀,收到信息的恐怕是正在逃亡的人類。

當然,外星文明不見得會立即入侵太陽系。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許是人類文明最大的希望。

原因很簡單,人類文明需要的是時間,即讓科技大爆發創造出實際科學技術的時間。時間越充足,人類文明發展壯大的機會就越大,在宇宙戰爭中取勝的概率就越大,幸免于難的可能x ng就越大。

當時,一些宇宙社會學者提出了一個似乎非常振奮人心的觀點()。

這個觀點就是,任何一個高度發達的宇宙文明,都建立在高度發達的民主制度之上,因為只有高度發達的民主制度,才能推進科學技術進步,也才能使文明變得更加發達,取得更加輝煌的科技成果。

顯然,這又是一個從人類本身經驗出發得出的結論。

事實上,這是一個極端錯誤的結論。

要知道,在宇宙人類誕生之後,人類的民主制度沒有進步,反而是倒退了,即權力集中在了少數人手里,絕大部分人只是勞動者,而不是決策者。隨後的宇宙大開發也證明,在高度發達、特別是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文明中,獨裁、以及傾向于獨裁制度的文明佔了絕大多數。

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都必須具備一個基礎,即眾多的個體。

用人類的話來說,就是足夠多的人口。

當個體多到足以填滿整個星系的時候,民主制度就是一項空談,因為民主制度不可能在如此多的個體中達成共識。如果個體意識得到弘揚,並且被提高到了足以影響群體決策的地步時,災難就不可避免。要知道,極端的民主制度,就是每一個個體的主張都能得到弘揚與發揮。

顯然,如果一個文明有數千億、甚至數萬億個個體,就有可能出現同樣多的個體主張。

照顧這麼多的個體主張,等于一個都沒有照顧到,結果就是文明的力量被無限分化,使得每一個個體的顯得無足輕重。

事實上,在殘酷的宇宙文明競爭中,別說無限分化,就算是一個文明分化成兩個部分都是災難x ng的後果。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宇宙人類後來全力壓制地球人類,使地球人類邊緣化的根本原因。要知道,如果地球人類也足夠強大,那麼宇宙人類就會被削弱,人類的總體力量就會分裂成兩個部分,而其中任何一個部分,都難以在殘酷的宇宙文明斗爭中生存下來()。只有當其中的一部分變得無足輕重,文明的大部分力量集中到另外一部分之後,人類才有生存的權利。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任何一個高度發達的宇宙文明在與其他文明斗爭時,在政治體制上都不可避免的向獨裁靠近,民主制度受到壓制,或者說被削減為二級政治體制,即只限制在與文明生存無關的領域。只要涉及到文明生存,獨裁體制就佔了上風,而結合之後就是半獨裁體制。

當然,這種獨裁體制,與人類文明上的獨裁沒有半點關系。

從某種意義上講,宇宙文明的政治體制一般都是二元結構,即獨裁與民主結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變。

在人類歷史上,也出現過類似的政治體制,即古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

當然,這也不是偶然巧合。

從某種意義上講,古羅馬共和國的處境,與宇宙文明很相似,即不斷的在對外擴張中遭遇其他文明,並且與其他文明進行殊死搏斗,因此每每遇到生死存亡的挑戰,獨裁就會取代民主。

事實上,人類一直是幸運兒。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講,能夠在進入宇宙階段之後,仍然生存下來、而且發展壯大的文明都是幸運兒。

原因很簡單,不太幸運的宇宙文明早就滅亡了。

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當時人類遭遇的是一個處于相同階段的文明,差距並不大,如果以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計算的話,也就只有一百年左右。更加幸運的是,八十光年外的那個文明的科技發展線路與人類截然不同,是大部分宇宙文明的模式,因此在最初的時候就低估了人類文明的科技爆發力。

也就是說,外星文明也是根據自身經驗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判斷()。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這個被稱為「sh 手a」的外星文明錯過了寶貴的時間,或者說給了人類文明寶貴的時間。

當然,在二十三世紀初、也就是宇宙紀元初期,人類並不知道這些情況。

在毀滅的y n影下,五千億人,以幾乎狂熱的方式投入了宇宙戰爭的備戰工作中去,把人類的戰爭潛力發揮到了極限。

毫無疑問,人類本來就是戰爭生物。

如果人類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那麼在人類直立行走之前,戰爭天x ng就已經寫在了人類的基因之中。要知道,與人類血緣最近的黑猩猩,根本算不上是智慧生物,卻已經在生存斗爭中用上了戰爭手段。

這種好戰的本x ng,也許正是人類文明能夠在宇宙中生存下來的根本原因。

甚至可以說,能夠在宇宙中生存下來的文明,必須具備好戰的本x ng,有半點和平傾向的文明都已慘遭滅絕,或者都將慘遭滅絕。

當戰爭本x ng開始發揮作用,人類的潛能幾乎是無限的。

比如,當時科學家按照宇宙人類政fu的要求,探索更有效的探測手段,就使人類文明在科技領域,特別是量子理論上取得了一次實質x ng的飛躍,而由此帶來的結果,將影響人類數百年。

這個飛躍,就是量子態粒子的多維屬x ng。

在量子理論中,微觀粒子有八個維度,除掉時間,還有七個空間維度,而宇宙本身只有三個空間維度。

也就是說,另外四個空間維度只存在與微觀粒子之中。

由此,科學家就想到,能否把微觀粒子的高維度屬x ng在低維度上展開,從而得到一個可以施展其他科技手段的平台()。

要知道,在數學理論上,三維空間是無數個二維空間的集合,而二維空間又是無數個一維空間的集合,一維空間則是無數個零維空間的集合。只是在理論上,零維不屬于緯度,即其本身沒辦法用空間尺寸進行衡量。

當然,數學理論不能直接套用在物理學上。

在物理學上,決定兩個維度差距的基礎就是基本粒子,即不管物質怎麼分割,基本粒子都不可能分割。也就是說,把微觀粒子向低維度展開,所能得到的結果,將最終由微觀粒子中的基本粒子決定。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把一個質子在二維空間內展開,其空間尺度,也就是面積就由基本粒子的多少決定。

當時,科學家還在尋找基本粒子。

只是可以肯定,即便再小的微觀粒子,在二維空間展開之後,空間尺度也非常巨大,甚至難以想像。

這樣一來,如果能夠讓一個微觀粒子在二維空間展開,就能夠獲得一大塊平面,而在這塊平面上,人類的科學技術就有了施展平台。比如對這塊平面上的基本粒子進行排列,就是一塊巨大的集成電路板。當然,這只是個比喻,準確的說,應該是一個基于基本粒子的超級量子計算機芯片。然後,再讓展開後的微觀粒子復原,就能夠得到一台幾乎沒有尺度的超級計算機了。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瘋狂的設想。

只是,在當時,這個設想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視,也讓很多科學家前僕後繼的投入到了這場偉大的科技革命中去。

要知道,這也許是人類在科技領域唯一的希望了。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