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四十九章 舉世震驚

第二百四十九章舉世震驚

收到消息的時候,牧浩洋一下就呆住了,半天沒有回過神來。

誰能想到,一次原本應該非常輕松的任務,竟然演變成了一場災難,凶手還是那些不太起眼的水雷!

當時,「嵩山」號已經沉沒。

所幸的是,其他戰艦就停在外海,非常及時的展開了救援工作,「嵩山」號的觸雷點又都在艦底與平衡艦體外側,離人員集中區域非常遠,更重要的是,艦長非常及時的下達了棄艦令,所以只有十四名官兵陣亡,三十多人負傷,其余三千多名官兵都幸免于難,轉移到了其他戰艦上。

後來,「泰山」號上也只有一百多名官兵陣亡。

因為觸雷點全在平衡艦體外側,所以「恆山」號上沒有官兵陣亡,只有幾名正在休息的官兵在爆炸的時候從床上掉了下來,摔破了額頭。

問題是,無緣無故的損失了三艘航母,其中兩艘沉沒,絕對是一大災難。

當時,中國官方封鎖了消息,直到戰爭結束後才公布,而參與這次行動的海軍官兵都被要求發誓保守秘密。

有趣的是,這件事反而為海軍帶來了第五位元帥。

當時,「嵩山」號是太平洋艦隊第三艦隊的旗艦。沒有采用後期批次的航母當旗艦,主要是後幾個批的航母在建造的時候,為了降低費用、縮短工期,都簡化了旗艦指揮設備,第四批次的「泰山」級甚至不具備艦隊指揮能力,反而是最早建造的四艘「泰山」級上擁有完備的指揮系統。結果就是,隨著艦隊規模擴大,第一批中的三艘被分派到三支艦隊,成為艦隊旗艦。

在是否進入聖弗朗西斯科灣的問題上,龔繼飛一直持反對意見,認為沒有必要。

可惜的是,他只是第三艦隊司令,地位在佟少雲之下。

最重要的是,在「嵩山」號即將沉沒的時候,龔繼飛及時下令,讓艦長首先確保艦隊官兵安全,從而讓艦長非常及時的下達了棄艦令。緊接著,由是第三艦隊的幾艘戰艦最先趕過來,救走了「嵩山」號上的官兵。

後來,因為在這次行動中判斷正確、行動果斷、救援及時,龔繼飛獲得了元帥軍餃。

當然,這只是一個理由。

雖然在大戰後期,佟少雲得到重用,龔繼飛的地位有所降低,但是牧浩洋沒有忘記,在中國海軍處境最為艱難的兩年里,是龔繼飛在協助他指揮艦隊作戰,也是龔繼飛在關鍵時刻保住了艦隊。

問題是,這次行動不但沒有達到目的,還丟了面子。

就算中國當局不承認,也無法遮蓋事實。

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到五月十五日,連一些盟國大使都特意詢問外交部,中國海軍在聖弗朗西斯科灣的行動結果。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已經不是結果的問題了。

說得嚴重一點,如果搞得不好,肯定得有人背黑鍋,而這個人很有可能就是一直得到牧浩洋重用的佟少雲。

顯然,牧浩洋不會讓佟少雲背黑鍋。

事實上,最後批準行動的是牧浩洋,所以就算讓佟少雲背黑鍋,那些盯著戰爭部長位置的人也會找牧浩洋的麻煩。

當時,牧浩洋甚至向黃瀚林提到了辭職的想法。

可惜的是,這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這不僅僅是中國內部的問題,還必須給盟國一個滿意答復。

黃瀚林給牧浩洋的答復很直接︰就算要辭職,也要先擺平這件事。

不管怎麼說,牧浩洋不可能一走了之,把爛攤子丟給別人,而且也沒有人能替他收拾爛攤子。

問題是,怎麼擺平?

就在牧浩洋進退兩難的時候,周渝生提出了一個辦法︰拿幾件新式武器出來,證明中國的軍事實力。

毫無疑問,這是當時唯一的解決辦法了。

所幸的是,海軍手里還真有幾件新式武器,除了已經大批量服役的之外,還有新型大型綜合戰艦。

當然,這些武器都沒有震撼性。

最具有震撼性的是在五月初建成的「飛龍」號空中母艦。

「飛龍」號是中國海軍建造的第一艘空中母艦,也是噸位最小的一艘,滿載時只有五千多噸,只能搭載十二架戰斗機,只有四百多名官兵,雖然號稱擁有無限續航力,但是持續作戰能力非常有限。

事實上,「飛龍」號是一艘試驗性質的空中母艦,根本沒有上戰場作戰的能力。

當時,海軍還在建造「天龍」號與「雲龍」號,前者是一艘噸位達到二萬八千噸、載機四十八架的中型空中母艦,後者是一艘噸位達到五萬噸、載機九十六架的重型空中母艦,而且都具備實戰能力。

只是,這兩艘空中母艦還沒完工。

在牧浩洋考慮是否讓「飛龍」號參戰的時候,前線戰況也發生了重大轉變。

五月十七日,守衛西雅圖的七十四萬美軍投降,中國軍隊隨即開進西雅圖,佔領了美國最重要的航空制造業城市。

接下來的幾天里,克利夫蘭、薩克拉門托與洛杉磯的美軍先後投降。

到五月底,只有聖迭戈的美軍還在堅守,因為聖迭戈是美國西海岸地區最大的軍港,曾經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母港,由靠近美墨邊境,所以駐守該地的是美軍的精銳部隊,戰斗意志比較頑強。

只是,美軍肯定守不住聖迭戈。

司馬文正已經開始調動部隊,準備在完成了對大洛杉磯的佔領行動之後,動用重兵圍攻聖迭戈。

按照陸戰隊的計劃,最遲六月中旬就將佔領聖迭戈。

這下,牧浩洋沒再遲疑了,決定讓「飛龍」號去聖迭戈戰場上一展身手,讓空中母艦接受戰火洗禮。

五月二十七日,「飛龍」號從長江口的崇明島上升空。

為了讓這艘剛剛建成的空中母艦順利到達目的地,海軍不但在沿途的島嶼上部署了大量戰斗機,空軍還出動了十架充電飛機,全程伴隨「飛龍」號飛行,以便在必要的時候為其提供電能。

當然,只要「飛龍」號不出故障,根本用不著充電飛機幫助。

在這艘空中母艦上,有兩座功率為一千五百萬兆瓦的聚變反應堆,只要一座反應堆正常工作,就能驅動反重力場推進系統,而聚變反應堆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兩台反應堆同時出故障的概率非常低。

真正需要擔心的,還是第一次進行實戰應用的反重力場推進系統。

要知道,這套推進系統出了問題,「飛龍」號不但會失去前進的動力,還將徹底喪失升空的浮力。也就是說,「飛龍」號將變成一只重大五千多噸的大鐵球,從萬米高空砸落到海面上。

當時,「飛龍」號上搭載的不是戰斗機,而是三十多台升力發動機。

也就是說,如果反重力場推進系統出了故障,這些升力發動機就將啟動,讓「飛龍」號平緩降落到海面上。

此外,「飛龍」號上的官兵與工程師都有一套跳傘逃生系統。

如果升力發動機也沒辦法阻止「飛龍」號墜落,那麼人員還有機會逃月兌。

總而言之,當時海軍針對最糟糕的結果做了準備。牧浩洋甚至想好了,如果「飛龍」號沒能到達目的地,就把這次行動當成是海軍驗收測試。不管怎麼說,在驗收測試中導致裝備損失不是什麼怪事。

所幸的是,兩天後「飛龍」號安全抵達目的地,反重力場推進系統非常可靠。

接下來,就是舉世震驚的一幕了。

六月一日,「飛龍」首先出動戰斗機,參與了轟炸聖迭戈的作戰行動,證明了具有出動與回收戰斗機的能力。

當然,「飛龍」號使用搭載戰斗機的方式與航母完全不一樣。

在出動的時候,戰斗機是直接被拋出「飛龍」號的,或者說是與「飛龍」號底部的連接系統月兌離。因為「飛龍」號飛行速度高達每小時數百公里,超過了戰斗機的升空速度,所以免去了起飛前的加速階段。在回收戰斗機的時候,則采用了與空中加油相似的方式,只是不是對接加油管與受油嘴,而是讓戰斗機與「飛龍」號的回收系統對接,然後由回收系統偏轉一百八十度,讓戰斗機翻轉過來,再固定系留在「飛龍」號底部的固定位置上。這麼做,主要是便于勤務人員檢查戰斗機,以及為戰斗機裝填彈藥。當然,勤務人員必須掌握在倒轉時維護戰斗機的技巧。

事實上,這種出動與回收方式只用在「飛龍」號上。

後來的「天龍」號與「雲龍」號,都采用了彈出與吸入的出動與回收方式。主要的區別就在回收方式上,即戰斗機在返回的時候,到達母艦底部的回收區域,再由反重力場系統驅動的吸入裝置,直接把戰斗機吸入母艦的機庫。這麼做,最大的好處就是讓飛行員不必掌握與母艦對接的技巧。此外,在回收到機庫里面之後,可以對戰斗機進行全面維護,提高了戰斗機的作戰效率。

只是,六月一日的戰斗,還不是最震撼的。

當時,甚至沒有多少人知道,中國海軍的第一艘空中母艦已經出現在了戰場上,連很多中國軍人都不知道。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飛龍」號在東太平洋上空出動戰斗機,根本沒有進入戰場。

直到五天後,外界才真正見識了這種劃時代的軍事平台。

*

第二百四十九章舉世震驚

第二百四十九章舉世震驚,到網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