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風雨法蘭西 第二十三章 戰爭潛力

三日後,柏舟攜八千西秦兵士,開赴巴塞爾。尉上、蒙家兄弟隨行。

尉夫留守伯爾尼,同時繼續招募瑞士當地民兵。先行招募出來的三千余民兵,已經被充作輜重兵,攜帶糧草跟隨柏舟眾人前往巴塞爾。而由于後續還需要招募數目較大的民兵,所以柏舟留下了一千多西秦青壯,用以維護伯爾尼的治安,同時也能稍微訓練一下新招募來的瑞士民兵的軍事素養。

畢竟,如果幾萬瑞士民兵被招募,而城中卻沒有一點屬于西秦人自己的武裝,保不準隨時就可能生出來亂子。而且,伯爾尼離勃艮第一線的距離並不遙遠,巴塞爾也不是勃艮第入侵瑞士的唯一通道,所以,在伯爾尼留守一些兵士還是很有必要的。

此時的西秦,可以說是傾全族之力,當然,和他們的老祖宗相比,為了長平之戰,全國年滿十五歲的男子盡皆入伍,還是差了點。不過,如果戰事需要,柏舟說不得也需要這麼干。

八千先行的西秦兵士中,八百人是西秦原本的精銳部隊,鐵騎、游騎二騎兵營共兩百人,樸刀、陌刀二重步營三百人,弩手、輕步二遠程營共三百人,暗機營不在此列。

三千西秦最為強壯的族人,身披原本瑞士親衛的甲具。一半為長戟手,手持一人高的鐵戟,身披半身板甲;另一半為劍士,手持兩尺長的歐式長劍,包鐵木盾,身披重型鎖子甲。這三千族人也可以算是重裝步兵,盡管,這兩種武器,特別是劍,他們用起來並不順手。

其實在中世紀歐羅巴大陸上,刀這種武器也是存在,但並不流行,也不受他們貴族的喜歡,因為在他們的軍事理論中,「砍」這種攻擊動作的行進路線是弧形的,而「刺」是直線,也就意味著「刺」比「砍」更為迅速,更不容易被敵人格擋;同時他們也認為,同等力道下,「刺」死「砍」傷。

但很明顯,一個人用起來,「刺」的力量要遠遠低于「砍」的威力,在中世紀的盔甲技術下,可能用劍刺還不能擊破對方的盔甲,這可能也是在游戲中,往往用劍的部隊,都沒有「破甲」這一屬性的原因,不過,幸好,現在還相對貧瘠的歐羅巴,不可能有哪個國王讓他的部隊大規模的裝備制作精良的盔甲,最多也就是皮甲上面瓖嵌著幾塊鐵皮,劍這種武器還是有它很大的發揮空間的。不過,這改變不了西秦人對刀的鐘愛,當然,現在這個條件下,柏舟也無法要求更多,一把武器,一副皮甲就足以讓他武裝起來一個兵士。

余下的四千多青壯,都是身披由巴巴羅薩援助的皮甲,其中有一千人為騎兵,這其中一半的馬匹也是由巴巴羅薩提供的。而西秦族中,其實還有很多富裕的馬匹,只不過因為沒有合適的甲具,也沒有適合大規模騎兵作戰的地形,密林、群山、丘陵,騎兵可以發揮的地方說不定還沒有步兵多,所以現在柏舟並沒有組建太多。

西秦族人不會缺馬,實際上,也不可能缺馬,只不過以前柏舟並不知道自己一族擁有馬匹的具體數量,所以對于馬匹這個東西,他一直是精打細算的。因為他知道在這個時候的歐洲,馬,特別是血統優良的馬匹,是極為寶貴的資源,而且如果要組建重裝騎兵,那一般二般的小馬駒根本就不可能適用,所以,他在看到這麼多好馬後,第一反應不是拉它們上戰場(其實,原本瑞士的地形也用不到大規模的騎兵),而是留下它們,作為種子,為西秦源源不斷的生產更多的馬匹。

不過,當他知道自己看見的馬匹數量只是西秦人所擁有的一小部分後,第一反應是去哪里掠奪足夠武裝大規模騎兵的金幣,誠然,在瑞士這邊,騎兵可發揮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但是,無論是面對法蘭西,還是意大利,騎兵在戰場上,對于步兵來說,絕對是碾壓式的存在。

要知道,千年來西秦人被逐出了較為富饒的中土,本身就過著半游牧半耕種的生活,對于他們來說,人均一匹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都還是體格健壯,負重極佳的品種。如果說在宋時,馬對于趙氏王朝的人來說是奢侈品,身份的象征,那麼馬對于西秦人來說則是家居必備,很平常的玩意。而即便是其後的幾十年遷徙生活,對于西秦人來說,養馬也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馬對于他們來說,戰時為器,行時為步,饑時為糧,必不可少。

在西秦剛剛進入匈牙利境內時,匈牙利王當然也十分喜歡這些馬匹,當時柏舟的父親,上一代公子辰,便做主拿出五千馬匹贈與匈牙利王室,條件是希望他們代西秦人暫時提供其余馬匹的草料,而且由于松博特海伊並不適合圈養,所以馬場的地點並不在西秦人的聚集區。這也導致了現在這個「西貝」柏舟,那時都不知道自己居然還有這麼一筆「財富」。而尉夫、蒙山幾人也不覺得當時是大規模使用騎兵的時候,畢竟,一無多余的甲具,二無合適騎兵發揮的地形,所以這件事情他們也就沒有專門向柏舟提。直到今天,當柏舟決定使用巴巴羅薩的馬匹時,才從尉夫那里得知,他們西秦人,看不上這些「瘦弱的小馬駒」。不過,本著廢物利用的原則,柏舟還是決定把它們拉上戰場。

剩下的三千青壯,雖然拿的武器各不相同,有的是西秦的制式軍刀,有的是巴巴羅薩提供的援助,有的甚至是自備的武器(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用不習慣歐洲人的制式武器),不過,讓柏舟十分吃驚的是,他們幾乎是人手一弓弩。

柏舟發現自己是第一次低估了西秦人的戰爭潛力,要是自己當時不單單知道自己的族人精于戰陣,還有很多弓弩這種遠程武器,那麼當初征伐瑞士時,肯定還會多帶些族人,不過轉念一想,即便自己當時能多帶些族人,西秦也沒有多余的糧草可供他們長途使用,況且,這些族人也沒有什麼防護裝備,不到像如今這般的危機關頭,柏舟也不願讓他們上戰場。就像現在,如果不是由巴巴羅薩提供了一部分的糧草,那麼僅僅靠西秦現在的自身儲備,估計也只夠其他族人的過冬之用,輪不到用于軍用。

誠然,這些弓弩無論從耐久性上,還是從威力射程上看,都遠遠不如西秦的制式軍備,但是,要知道,勃艮第人的遠程部隊,射程上最多也就是這個水平,更何況,柏舟相信,精于狩獵的西秦族人,在弓弩的使用技巧上,要遠遠高于勃艮第人。

戰爭潛力,西秦族並不輸于任何一個民族,如果願意的話,柏舟甚至可以學他的先祖,民皆為兵,兵皆為民,糧草不夠,就依靠掠奪,以戰養戰。

勃艮第人,洗好你們的脖頸,西秦一族的實力,並不只是你們看到的那一點。我們流出的血,比讓你們十倍付之。

……………………………………………………………………………………………………………………………

Ps︰這一段煙酒反復修改,自認為已經比較合理,各位看官看看還有沒有什麼bug。接著會出現幾個西秦特色兵種,或許,改稱中土特色兵種更好些,畢竟,像陌刀之流,是唐時的代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