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血浸伯爾尼 第三十八章 血與火(下)

如果要成為一代名帥,懂的進退之道是首要條件。現在柏舟面對這個情況,前進,就意味著要和瑞士人在迪蒂孔城下不死不休,就意味著這一戰要決定西秦人的成敗;撤退,西秦兵士可以不留遺憾的離開,因為他們已經殺了足夠多的瑞士人,可作為西秦統帥,戰略目標並沒有達成,撤退就意味著戰略上的失敗。

如果迪蒂孔里面留守的是西秦人,那柏舟現在絕對會毫不猶豫地沖過去和瑞士人搏命,不計死傷。可迪蒂孔里面是些沒有血腥的日耳曼人,西秦人的血,有沒有必要為他們而流,這就是柏舟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了。

自助者天必助之,除了弗蘭克和他率領的三千人,城內的那些被救之人都已然麻木,西秦人似乎就沒有去拯救他們的理由了,更何況,城內的那些日耳曼人也不會念西秦人的好處,因為,西秦此番前來,是以一種征服者的態度,這些盤踞在瑞士東北部的日耳曼人,早晚也會成為西秦統一瑞士全境的絆腳石。這個道理,誰都懂。

「公子,怎麼不進攻了!如果錯過這次機會,日後想要再消滅瑞士人的主力,可就真得等到我們撤回列支敦士登了。」蒙止殺得正興起,突然發現周圍西秦兵士在各自統領的召集下,放緩了腳步。蒙止發現是中軍的尉上傳遞的命令,便親自趕來,想問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

「現在進攻,白白幫助了那些日耳曼人。我們在城外廝殺,他們在城內看戲,這世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尉上回答道,他現在也覺得暫時撤退為好,畢竟,他們已經殺了這麼多瑞士人了,如果這樣日耳曼人還是不出城作戰,那就是自己要亡自己,怪不得別人。

蒙止听完尉上的話,大聲吼了起來,在平時,他倒一直對比他大幾歲的尉上客客氣氣的,可在戰場上,殺意正濃的他可管不了這麼多了︰「我不知道我們這樣算不算是幫助日耳曼人,我只知道現在不進攻,害的是我們自己!過了今天,我們還上哪找這麼好的機會,可以徹底擊潰他們?難道等他們恢復了元氣,再找我們決戰麼!」

一句話點中要害,可能蒙止自己只是因為殺的興起,而無意之間說了出來,可柏舟听來,卻明白了,自己剛才完全弄錯了。

他們這次前來,不是為了幫助日耳曼人,而是為了幫助自己!

瑞士勢大,如果不能一戰勝之,而是轉成消耗戰,先不說法蘭西和意大利會不會趁機干預,單說瑞士近百萬的人口,就完全有可能把還未站穩腳跟的西秦一方直接拖入戰爭的深淵。唯有以快破力,迅速解決瑞士主力,佔領伯爾尼,西秦人才有可能真正入主瑞士。

柏舟在攻伐瑞士之前,就曾經和菲奧拉說過,西秦人最大的優勢既不是有巴巴羅薩的支持,也不是由于握有千余作戰素質十分強悍的西秦兵士,而是在于他們知道自己為了生存,無路可退。為了勝利,西秦人可以破釜沉舟,可以把自己置之死地,而瑞士人,沒有這種勇氣。

可是,經過連續幾場戰斗,西秦一方似乎開始太過計較得失了,一心只想用最小的損失,來獲取最大的勝利。須知,這里每一塊土地都是戰場,不是游戲,怎麼可能讓人無損的情況下就能獲取勝利?

現在這場戰斗,西秦贏了,瑞士主力潰散,那麼在前去伯爾尼的道路上,他們將不會再遇到任何可以抵抗他們的武裝;西秦敗了,那麼日耳曼人就鐵定要失敗了,可同樣,西秦人的日子會好過麼?

不,同樣不會好過。西秦現在在瑞士真正佔領的地方只有列支敦士登一地,就算把所有在松博特海伊的西秦人都遷移過來,也只是十幾萬人而已。沒有多余盔甲、沒有多余馬匹,甚至連武器都不充足的情況下,難道要讓西秦人用人命去堆積城牆麼?

所以,這場戰斗,日耳曼人沒有什麼退路,西秦人的退路也不寬闊,唯一的區別就是這場戰斗失敗了,日耳曼人立馬就完,而西秦人可以再緩些時日而已,但實質上,沒有什麼分別。

柏舟深深呼了幾口氣,向蒙止笑了笑,確實,要不是他的一番話,柏舟他們到現在還在糾結是不是要繼續進攻來幫助日耳曼人。大家都弄錯了,這不是在為別人而戰,而是在為自己戰斗。

柏舟似乎也開始漸漸有些明悟了。以前的他,甚至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統帥,只是一個資深的游戲迷而已,對待真正的戰爭,他無論是經驗還是心態,都遠遠不夠。看來,「全戰系統」中關于他統帥屬性只有那麼一兩顆星,也完全是有他的道理。

此時瑞士陣營的北面,弗蘭克已經開始和中間的瑞士主力踫撞上了,相比于漸漸平靜的南面戰線,那邊的火焰似乎也翻滾得更加猛烈一些。

「西秦兵士,听我號令,殺!」柏舟抽出腰間橫刀,率先向瑞士人沖去,在這一刻,似乎所有人都忘了,這位公子,只有十四歲而已,忘了,這位公子,腿傷並沒有好完全,每走一步,還都在隱隱作痛。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西秦兵士舉起了長刀,從南面漸漸熄滅火光的黑暗處,向著北方那些還在顫抖中瑞士人,沖殺了過去。沒錯,他們只有千余人,但是他們是真正的士兵,是在一場接著一場的搏殺中歷練出來的精兵,是一個個不懼傷痛、不畏死亡的戰士,沒有敵人有資格讓他們感覺恐懼,恐懼從來都只會在面對他們的敵人的臉上浮現。他們從黑暗處殺來,就如同是地獄之門打開,殺出了千余阿修羅。在西秦戰士面前,仿佛不是上萬敵酋,而只是一些等待收割的戰利品般。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西秦兵士的沖擊讓本來就只是剛剛穩固的瑞士陣線又陷入搖搖欲墜之中,一刀一人頭,一箭一生命。從來沒說會有潰逃的西秦兵士,他們的傷口從來只會存在于正面。每倒下一個西秦兵士,就會有另一個西秦人填補他的位置,每一個西秦兵士都不孤單,無論是在生前,還是在死後。雖然在這場戰斗中,西秦兵士面對的是多于他們數倍的敵人,可是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殺得手軟。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瑞士人的長槍,不得不說,是一種很好的陣地戰防御型武器,高達六米的長槍可以抵消任何兵種的第一波沖擊。幸好,在慌亂中,這種超長武器瑞士人保留得不多,西秦兵士靠著手中的橫刀,只需要輕巧地撥開槍尖,就能揉身擠進並不密集的槍陣里去。西秦輕步營的箭枝早以射完,舉起佩刀,和輜重兵一道前進搏殺;弩手營只有百人,但還有不少箭枝的他們,每射出一箭,在這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能射穿兩三人;樸刀營、陌刀營、鐵騎營,這些西秦傾力打造的重裝部隊,現在除了手里的武器不同外,一律都是身著輕甲。以往被作為決定性力量、身披重甲的他們,從來沒有殺的這麼盡興過,他們這種長柄武器,只要體力足夠,絕對是近戰之中的殺器,可代價就是,傷亡人數也在不斷攀升。

三方混戰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其實還是弗蘭克的那三千日耳曼人。他們衣甲整齊,體力也足,不像西秦兵士那樣,先是為了渡河,月兌去了一切不利于行的盔甲,而且在冷風中又被吹了幾個時辰,體力也肯定不是最佳狀態。而且最重要的是,連續近十天都被壓在城牆中挨打的日耳曼人,心中的燃起的戰意比西秦人也不遑多讓。

這三千日耳曼人,也是弗蘭克在迪蒂孔城中精挑細選的精銳。畢竟,但凡是精銳,心中的戰斗意志要比那些剛放下農具的新兵要好太多。他們或是為了自己,保衛家園,或是為了領主,獲得地位榮耀,有三千人數的他們,對于瑞士人的打擊並不比西秦人差。特別是在弗蘭克重金的刺激下,他們所爆發的戰斗力也讓瑞士人十分膽寒。

廝殺就這樣進行著,誰都沒有後退一步,弗蘭克和柏舟不後退,是因為他們在戰略上無法後退;瑞士人不後退,是因為他們在戰術上無法後退。

……………………………………………………………………………………………………………………………

Ps︰1,二更到,討點推薦,收藏,書評什麼的

2,關于主角,有人喜歡一出場就是天才型的,不太喜歡主角剛開始和小白一樣,可能我的主角成長設定會有很多人不喜,可是,我現在這樣寫了好多了,也不好再改了。而且,我覺得這樣的主角才更真實一些。瑞士,是西秦的立足之地,也是柏舟的成長之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