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風雨法蘭西 第二十八章

又經過近兩天的海顛簸,柏舟返回了西里西亞的軍營由于主帥身亡,所以軍隊並沒有依照計劃東進,而是滯留在西里西亞。

腓特烈死了,死的非常憋屈最起碼柏舟是這樣認為的,貴族們給出的說法是腓特烈確實是淹死的,但讓柏舟很難想象的是,這個梟雄是在一個不過腰深的小河流中洗澡時,淹死了。

這td說出來居然也有人相信?這讓柏舟不由想起後世的某些法醫,男子身中三四十刀,被鑒定為自殺身亡。

柏舟不得不感嘆一下這些貴族們的智商,或者說,在這個緊要的關口,他們已經沒有心情去深究腓特烈到底是怎麼死的了。

一個死了的帝王,哪怕他生前再風光,可死後,一具尸體,沒有什麼值得讓人害怕的東西了。

現在整支十字軍內的貴族們,所關心的是,他們下一步到底該怎麼辦,是繼續按原計劃向東,還是索性西撤,又或者其他什麼。

柏舟在船的時候,又細細思索了不短的時間,最終決定,腓特烈的真實死因還是不要告知沃爾夫岡,和那些貴族們,因為,如果自己沉默,那麼這些貴族所做出的決定將盡可能的沿著原本的歷史走向軍分崩離析,沃爾夫岡獨自率軍東征——而如果自己把事情的真相告知他們,他們信不信自己所說的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他們那時作出的決定,就會月兌離原本的「歷史」。

真相就這麼被掩蓋,柏舟自問自己在很大程度虧欠了沃爾夫岡,也虧欠了歷史一個真相。

但,誰在乎呢?

當柏舟來到軍營內的時候,發現這些人還在爭論個不休,包括沃爾夫岡在內,一點兒也沒有對他父親的死因產生懷疑——在這個喝涼水都可能染病的年代,水是很公平的東西,想淹死你,是不管你的身份地位,盡管,柏舟個人認為,像腓特烈這麼個梟雄,最起碼淹死在大海中才能配得他的身份,而死在一條小河中,怎麼想都有些在陰溝里翻船的味道。

「瑞士公爵,您的意見呢?」沃爾夫岡鐵青著臉,這種神情,似乎只有在柏舟第一次遇到他時,才見過。

無休無止的爭論,已經進行了至少兩天的時間,本來大家都已經做好「各奔東西」的準備了,但是柏舟的到來,讓這些貴族們又一次盡力闡述自己觀點,想讓柏舟也贊同他們自己的意見,從而間接證明,其他人都是白痴!

平心而論,以前柏舟對所謂貴族的認識有些偏頗,認為他們都是些寄生在平民身的蛀蟲,除了剝削、奢侈、無恥、懦弱、婬亂之外,再也不會別的東西,這當然也是當日柏舟佔領瑞士後,驅逐所有貴族的一個原因。

所以,柏舟還一度認為,這些貴族們肯定大部分都會選擇撤回帝國,從而保全自己的部隊,但是听完他們所有人的話語,柏舟得承認,在他們的動機確實是堅持信仰的前提下,至少,這些貴族不是那麼的無恥和懦弱。

聲名赫赫的英格蘭伊頓公學,標準的貴族學校,一戰時有5619個伊頓人參加,其中1157人犧牲,傷亡率更高達45%;而同比,整個英格蘭士兵的傷亡率為12.5%。按照常理,英國貴族大多擔任軍官,為何死亡率反而遠高于一般士兵?答案很簡單︰他們總是沖鋒在前,撤退在後。對于他們來說,責任和榮譽比生命更重要。當然,按照我們中土所學的東西從另一個方面來理解,大家也可以理解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之間在無恥地瓜分世界,這些貴族們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不得不拼命作戰。

想要直接撤回紐倫堡的貴族也有不少,但遠遠沒有柏舟之前預想的多,約有五六個,率領的士兵共計一萬六千余人。

剩下的貴族們,倒是都想繼續東征,不過,他們在如何征伐耶路撒冷的問題產生了分歧——一部分人是想按照腓特烈原本的策略,走陸路,沿路收復安條克、大馬士革等城市;一部分人覺得這個方案對于現在的十字軍來說已經不太現實,想要走海路,和杜博安四世的軍隊合兵,然後圍攻阿克里,進而收復聖城;還有一部分認為應該等英法聯軍來到後,大家齊心協力,和薩拉丁決戰。

沃爾夫岡和貞德都沒有表達自己的具體意見,一直都在默默地旁听。沃爾夫岡沒有發表意見,柏舟不知道因為什麼;而貞德想來是因為她身份特殊,所以不方便多說什麼。

在沒有一個睿智的強權人物出現之前,「民主」就是一個「很好」的東西,它盡管不能幫助大家做出最正確的決定,但至少,能讓人不作出最愚蠢的決定。

腓特烈在世時,哪怕他的決定愚蠢透頂,但是沒有多少貴族敢反對,甚至沒有幾個人敢陽奉陰違,可現在他去世了,也就意味著這支十字軍沒了一個強權的統治,「民主」在這個時候,體現出了它最軟弱的地方。

「對不起,這麼重大的決定,我需要多考慮考慮。」柏舟站起身子,對著在場的各位貴族報以歉意,然後準備以身子不適為由,離開這個爭論的場所。

「考慮考慮」這四個字只是托詞,其實柏舟心里已經有了主意,只不過他還需要听一听沃爾夫岡,還有貞德,他們兩個人的意見。

柏舟認為,腓特烈一死,那這支十字軍基本已經沒有再和薩拉丁決戰的本錢了。

這倒不是說腓特烈是一個多麼天才的指揮官,而是只有他,才能讓所有貴族、將領都服從于一個人。

一支五萬人部隊的戰斗力,絕對要比十支五千人的部隊的戰斗力要高。

沒有了腓特烈,整支十字軍便如一盤散沙,各個將領之間誰也不會听命與誰,更何況,還有一萬多人的部隊要離開。

所以,無論是按照計劃繼續東進,還是沿海路直接圍攻阿克里,都是必然失敗的結果,唯有等到英王和法王到來,才會有些把握獲勝。

既然如此,柏舟決定至少要把貞德和沃爾夫岡的意見統一起來,這樣一來,他們三人手中握著至少兩萬人的部隊,到時候就算正面打不過薩拉丁,也可以襲擾中東的其他地區,最不濟,也可以退守至羅德斯島以求自保,在英法軍隊到來後,在聯軍中獲得話語權,而不至于淪為炮灰。

可世間事情總不會都按原本的設想來進行,就在柏舟將要離開的時候,沃爾夫岡叫住了他,問道︰「公爵閣下,我們已經在西里西亞毫無意義地討論了兩天,薩拉丁那邊估計也得到了消息,現在,我們沒有繼續拖延下去的時間和必要了,必須立馬做出決斷。」

柏舟笑了笑,回應道︰「那兩天,我沒有參與,你總不能指望我在這半天的時間內做出這麼重大的決定。」

「我的直覺告訴我,您已經有了決斷,只不過是在顧慮著什麼,沒有說出來而已。」沒有想到,一直保持沉默的貞德也出聲說道。

可怕的女人,可怕的直覺……

「不用擔心,公爵閣下,你有什麼想法就說出來,你也看見了,情況不會再糟糕了。」沃爾夫岡平靜地說道︰「我個人的意見,暫時不進攻,等待英王和法王的到來。」

「我也是這樣認為。」貞德接著說道。

柏舟若有所思地看向他們兩人,如果沒有猜錯的話,沃爾夫岡和貞德其實私下里已經達成了一致,現在是想希望自己表態。

柏舟心里苦笑,既然話已經說到這個地步,那自己也沒有必要再和他們兩人「私底下」協商了,反正大家的總體意見都是等待,至于在等待的時間內是選擇進攻還是戰略後撤,那是以後的事情了。

「我同意。」柏舟回答道。

「哦,懦夫!」

「怎麼會這樣!」

房間內,好多貴族都發出了嘈雜地聲響,他們沒有料到,這三個有影響力的家伙會同時表態,還意見一致,居然會選擇支持「懦弱」的意見。

柏舟走出房間,剩下的事情,有沃爾夫岡一個人就足夠了。至于其他貴族是選擇跟隨沃爾夫岡繼續等待,還是強勢進攻,還是撤回紐倫堡,誰都無法替他們做出決定,也無法強制改變他們的決定,最多,也就是影響到他們的決定。

……………………………………………………………………………………

仁慈是我的本性,但戰爭,讓我學會了殘忍。

「阿迪勒,沒有必要放在心,這是戰爭,有勝利,就必然有失敗,過程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

薩拉丁的王座並不奢華,全身下似乎最奢華的東西就是他手中的權杖,而阿迪勒現在也是一身最樸素的阿拉伯傳統服飾。

「我明白,可是,我為我當時的懦弱而懺悔,明明當時,我們可以取得勝利的,只是因為我怕死,所以,所以……」

「不,不,」薩拉丁搖頭道︰「如果要用我的弟弟去換一場戰斗的勝利,那我寧願接受失敗。」

「我們都怕死,區別在于我們在暴露自己的本心之前,有沒有做出正確的決定。阿迪勒,你記住,你是阿尤布最勇猛的戰士,而不是懦夫。」薩拉丁接續說道︰「告訴你一個幸運的消息,腓特烈死了。」

「真的麼?」阿迪勒知道腓特烈之死意味著什麼,臉不由露出高興的神色︰「真主保佑。」

「是啊,真主一直在保佑著我們,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高興的消息。」話雖然這樣說著,但在薩拉丁臉,見不到哪怕一絲興奮的神采︰「但是,從我的本意來說,如果我們能和他們拋卻信仰之爭,在耶路撒冷和平地呼吸著空氣,那才是真正的真主保佑。」

「可那是不可能的。」阿迪勒說道。

「我明白,和平是通過血腥的殺戮而爭取的,希望真主能寬宥我的罪過。」

薩拉丁閉雙眼,深沉的說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