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風雨法蘭西 第一百零八章 火藥

「火油的替代品?有點意思。」柏舟說道。

該不會是尉夫他們找到了石油了吧,柏舟這樣猜測道。當然,如果真是這樣,也足以令人興奮,也足以讓尉夫親自前來,護送這一趟。

雖然這個年頭石油還不能稱得上是什麼國家血脈,這種資源更不足以引發一場戰爭,在內燃機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被發明的年代,石油,主要是指它的提煉物,只能算是一種不錯的商品,或者是一種比較普通的戰略資源。

如果現在西秦有足夠多的石油的話,無疑能在防守端給勃艮第人造成很大的殺傷,一些戰術計劃,也給了柏舟更多的選擇余地。

不過令柏舟很驚奇的是,在他所知道的知識中,瑞士、及其周邊的國度並沒有什麼出名的產油基地,而且現在西秦的商貿活動並沒有開展起來,尉夫是從哪里搞到石油的?

當然,話說回來,後世那種出名的產油基地,無一不是超大型油田,現在就算給了西秦,也幾乎沒大用處。反而是那種易開采的小型油田,名聲放在後世肯定是除了本地人以外沒人知曉的那種小型油田,可對于現在的西秦而言,卻是正正好。

柏舟對尉夫能認識到石油的價值一點兒也不奇怪,畢竟,最早鑽油的是中土人,最早的油井是四世紀或者更早出現的,中土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鑽頭鑽井,其深度可達約一千米,他們焚燒石油來蒸發鹽鹵制食鹽。十世紀時他們使用竹竿做的管道來連接油井和鹽井。

古代波斯的石板紀錄似乎說明波斯上層社會使用石油作為藥物和照明。最早提出「石油」一詞的是公元977年中國北宋編著的《太平廣記》。正式命名為石油是根據中國北宋杰出的科學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夢溪筆談》中根據這種油「生于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等,中土稱「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在哪?先生,您就別賣關子了,趕緊拿出來吧。」柏舟四周望去,發現似乎四周並沒有什麼可以盛裝液體的器物,難不成,尉老夫子還把石油藏了起來?

「公子,莫要心急,我這就把樣品拿出來。」尉夫說著,便伸手向懷中掏去。

尉夫這個動作讓柏舟吃驚不小,因為很明顯,液體之類的東西,是不會放入懷中的,也就是說,柏舟所猜想的石油只是一念之想。可問題是,到底是什麼物件,會成為火油的替代品呢?

猛然間,柏舟想到了一樣東西,似乎,自己是忘了一件很重要的東西啊。

尉夫掏出的,是一塊一尺見方的布包,伸展開來,里面裝著一些黑乎乎粉末狀的東西。

果然,是火藥啊!

尉夫說的也沒錯,這玩意在城牆上防守時,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火油,而且以火藥的威力來講,可比同分量的火油要生猛的多。

柏舟一開始是萬萬沒有想到尉夫居然會給西秦帶來這麼個東西,這有點兒太出乎自己的預料了。

這倒不是柏舟疏漏,忘了這麼一件「物美價廉」的大殺器。而是可能由于大背景的問題,讓柏舟一直認為自己很「單純」的生活在冷兵器的時代,跟火藥、槍械什麼的熱武器應該沾不上邊。並且,因現在在為歐羅巴大陸上,火槍、火炮之類的東西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甚至似乎連火藥還沒有傳入,導致柏舟一直也沒往這方面去考慮。

再者說,經常玩游戲的柏舟也知道,即便是發明出來了這些熱武器,在初期,它們能發揮出的作用,其實並不比弓箭、投石機強多少,所以柏舟也就沒有多費心思。

現在想來,即便是柏舟有心,確實也無力。說到底,柏舟的化學奇差無比,除了大概知道黑色火藥的配比是什麼一硝二磺三木炭之外,便所知甚少了。當然,還有在近代歷史上有赫赫威名的苦味酸、無煙火藥之類的,可關鍵是柏舟只知道一個名字,至于它們的具體做法,理所當然的是兩眼一抹黑。

現在想來,中土的火藥武器,自唐代以來便開始出現,宋、明兩代也一直在不斷發展。可能是由于火藥本身的問題,以及機械工藝方面的缺陷,導致熱武器在中土其實一直是一種很尷尬的存在,仿佛就是年三十的涼菜,有它沒它,該亡的國照樣是個亡。

可是柏舟知道,熱武器一定是時代發展的潮流,雖然現在似乎西秦還指望不上他,或者說,百年之內誰都不能把它作為決定勝負的力量,但是,第一,發展熱武器是必要的,比如說是火炮,可能柏舟目前而言用不到、也用不上它,但只要西秦族想在歐羅巴大陸上安安穩穩的生活下來,絕對的武力保障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未來,槍、炮就是保障;第二,哪怕是火槍、火炮還沒有造出來,但就說是普通的火藥,使用起來也絕對是這個時代獨一無二的殺器。雖然具體用法柏舟也不太清楚,但怎麼也知道,要用一種密閉的容器盛裝火藥,才能起到爆破的效果。像現在尉夫這樣子,純粹是擺個樣品,真正的實戰中,斷然不會用普通布匹去包裹,畢竟,炸藥包也不是這種包法兒。

就目前柏舟所知道的情況而言,歐羅巴本地人,肯定並沒有熱武器部隊,也沒有火藥的概念(畢竟,如果柏舟看到當地的軍隊有人使用火器,那柏舟的第一反應就是他們西秦有沒有更先進的武器,畢竟,再怎麼說,西秦代表著中土,也是火藥的祖宗,雖然在後世,中土武器與西方差距頗大,但在這個年代,最先進的科技還是掌握在中土人的手中)。換句話說,火藥似乎現在還並沒有傳入當地

其實早在八、九世紀時,和醫藥、煉丹術的知識一起,硝也由中國傳到阿拉伯。當時的阿拉伯人稱它為「中國雪」,而波斯人稱它為「中國鹽」。他們僅知道用硝來治病、冶金和做玻璃。十三世紀火藥是由商人經印度傳入阿拉伯國家的,希臘人通過翻譯阿拉伯人的書籍才知道火藥。火藥武器是通過戰爭傳到阿拉伯國家。

至于現在阿拉伯人有沒有火藥武器柏舟並不清楚,也不需要關心,而歐羅巴本地各個國家,肯定是還沒有得到這種技術,或者說,即便得到了這種技術,也還沒來得及轉換為戰斗力。

那麼,這樣來看,火藥,是西秦送給勃艮第人一份很好的見面大禮。讓其他人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是招惹不得的。

…………………………………………………………………………………………………………………………………………………………………

Ps︰祝願大家明天節日快樂。另︰其實貞德一種有名的戰法就是火炮集中使用,也就是說,在正史中,貞德這一年代的將軍,都是知道火炮的。但在本文的設定中,現在火藥算是剛剛傳入歐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