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三章 離別前知青聚會

「也許那段經歷對他來說,是件好事。」楊醫生接著說道︰「我當年在寧城讀的大學,是寧城醫科大學畢業的。

不過,我跟你們不一樣,我是工農兵大學生,是推薦保送的。

你們這才是憑自己的真本事考上的。

這就叫做有失必有得。上帝對你關閉了一道門,必定為你打開一扇窗。

如果當時劉岩真的辦理了病退返城,也許就不會這麼努力拼命考大學了,我說的對吧!

有一句話叫做什麼來著?

對了!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

……

走在去往天源公社汽車站的路上,一個女知青忍不住問周海洋︰「喂!海洋哥,那位楊醫生剛才說的那番話什麼意思?」

「是啊,怎麼一會兒肝炎,一會兒肺炎的?听的一頭霧水?」另一位知青在一旁說道。

「好啦!都過去一年多了,別再提那段傷心的往事了。」

「胃口都給吊起來了,我們想听嘛。」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海洋哥,你就說吧!」

……

幾個知青不依不饒的纏著周海洋……

「好吧!好吧!家丑不可外揚,你們知道後,可不許到處說!咱怎麼也得給如今的劉大秘一個面子。」

接著,他清了清嗓子︰「就在曾經被絕望悲觀的情緒籠罩時,听到了一條小道消息,頓時讓我有一種水窮之時待雲起,危崖之傍覓坦途的感覺。

當時的心情就好比是在羅網中看到了一絲縫隙,在絕望中見到了一線生機。

于是乎,為了上山下鄉知青的解放事業,咱們的劉大秘就義不容辭接受了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踏上了一條自我救贖的道路……」

……

這是源平村知青,有史以來在永峰縣城最大的一次知青聚會了。

除了我們從一開始認識的劉岩、周海洋、裴曉虹、梁明、王強、範麗莉之外,還有譚媛媛、袁姍姍、岳小明、以及源平第一任知青隊長林俊平和縣城的幾位知青。

還有1977年考上大學的源平知青點知青和1977年冬季光榮入伍即將到部隊的幾位知青。

王強從縣供銷社搬來了一箱的洋河大曲和幾包香腸。

聚餐的地點依然在王強熟悉的那家餐館里。

王強提前告訴店主,今晚這個餐廳全包了,不接待任何客人。

說實話,一個小小餐館,這三十多人已經夠擠的了,再想要接待其它客人也沒地兒了。

今天到場的每一個人,雖然都已經離開源平村,但今晚聚會的話題,依然離不開這些年源平村和知青點發生的那些事兒。

這也許是無論多少年以後,華國所有知青聚會不變的主題吧。

(畫外音︰幾十年來,有很多人問我,為什麼經歷上山下鄉的很多人,都喜歡回憶曾經的那段日子?

這不為別的,因為這些人一生中的花樣年華,是在上山下鄉的日子中度過的。

有誰會忘記中學畢業後遠離父母、遠離從小生活那座城市的那段經歷?

有誰會忘記在那段日子里建立起來的純真無暇的友情?

有誰會忘記青春時光第一次被異性攪亂了心的萌動?

有誰會忘記辛苦、孤獨、焦慮、煩惱和彷徨的經歷,和在那段經歷中產生的愛情?

所以,每一個人不僅記住了那個地方和那段生活,更記住了那個女孩兒和那個男孩兒)

大伙兒你一言我一語,聊了好一會兒後,周海洋提議道︰「請在座最年輕的知青,談一談自己上山下鄉的感受吧。」

「我最難忘的是上山下鄉到源平插隊的第一天,要過的第一關就是憶苦飯。

不僅到知青點的第一天要吃,而且每個月要吃一次。」一位年輕的知青說道。

說起源平知青點的憶苦飯,就是用米糠制作的團子或者窩頭。

每人一次至少發三個,吃一個勉強還可以,覺得新鮮,第二個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

關鍵是,每一次吃憶苦飯,那場面搞得就像是一場競技比賽活動似的。

男女新老知青搭配,分成幾個小組進行比賽,

在規定的時間內,統計每個人能吃幾個,每個小組能完成多少,最後從中得出個人和小組冠軍。

得獎者每人獎勵一顆水果糖,美其名曰「憶苦思甜」。

每當遇到這個時候,老知青最擔心就是跟新知青分在一個組里。

因為新來的知青沒有經驗,往往思想覺悟和積極性又特別高。

剛來生產隊的時候喜歡表現,要米糠團子的時候,一個比一個要的多。

「記得75屆知青剛來的那會兒,我們那個小組有兩個新知青,為了炫耀自己非常能吃憶苦飯,每人一下子要了六個團子。」梁明苦笑著搖了搖頭,接著說道︰「結果,那粗糙苦澀的窩頭,才吃了兩個,就把他們噎的直反胃。」

王強在一旁插話道︰「最要命的是,只要拿了就必須吃下去,而且不能浪費。

否則要在大會上受到批判,罪名是浪費糧食,不好好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岳小明接著說道︰「最後沒辦法,只能由組里的老知青幫助吃完。常常搞得老知青心里、嘴里、肚里苦不堪言。

所以說,跟喜歡表現的新知青分到一組,只能自認倒霉了。」

……

「我忘不了第一次認識大家時的場景,那是在源平大隊的一次大會上。

我相信,在座的大多數人都不會忘記,在那次會上留給大伙兒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又一個年輕的知青說道。

一個年輕的女知青隨即大聲喊道︰「是劉哥的歌聲唄!」

「對,劉岩的歌聲!」譚媛媛驚呼道︰「想起來了!祝酒歌!」

「劉岩什麼時候唱歌啦?我怎麼都不知道?」林俊平一臉寫滿了驚訝。

岳小明瞥了一眼林俊平,搖了搖頭。

因為林俊杰的父親當時出問題被審查,那次活動他沒參加。

裴曉虹在一旁起哄︰「今天在場有人沒听過劉岩的歌聲。劉岩,今晚你是不是應該給大家再來一首呀?!」

「對!這是必須的,今晚一定得讓我們永峰縣的一秘劉岩同志,為大家獻上一首歌!大家說好不好?」梁明附和道。

接著,呼聲和掌聲同時響起!

劉岩苦笑著搖了搖頭︰「今天是一個大喜的日子,感謝我們源平知青在這次高考中為源平村、為天源公社、為永峰縣、也為我們自己爭了光。

為此,我們為這一代人感到驕傲,光榮是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

希望今天的聚會,是我們新的人生的起點,我給大家獻上一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頓時,全場鴉雀無聲,不知是因為這首從來沒听過的曲名?還是因為劉岩剛才的一番話……

範麗莉不由得心想︰這,這又是一首什麼歌曲?難道是自己男人的新作?

……

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

蕩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

花兒香,鳥兒鳴,春光惹人醉,

歡歌笑語繞著彩雲飛。

啊,親愛的朋友們,美妙的春光屬于誰?

屬于我,屬于你,屬于我們五十年代的新一輩!

再過二十年,我們重相會,

偉大的祖國該有多麼美!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

城市鄉村處處增光輝。

啊,親愛的朋友們,創造這奇跡要靠誰?

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們五十年代的新一輩!

但願到那時,我們再相會,

舉杯贊英雄,光榮屬于誰?

為祖國,為人民,流過多少汗?

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啊,親愛的朋友們,願我們自豪地舉起杯,

挺胸膛,笑揚眉,光榮屬于五十年代的新一輩!

……

寂靜,又是一片寂靜……

「太美了!太激動人心了!」譚媛媛激動流著熱淚,首先喊了起來。

「劉岩!再來一首。」

……

︰《1002889+重生1976從知青開始》,是一部與寒門子弟升遷截然不同的長篇連載官場小說……

作品通過主人翁家庭在歷史時期的遭遇、上山下鄉經歷和個人成長歷程,塑造了一代人熱愛祖國、體察國情、體恤民情,關切民族命運,希冀國家穩步發展的政治品格。

作者從與以往官場作品不同的思維和眼界,以親身經歷的事實,帶你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去了解和認識,從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正能量的另一面,以及一代人的胸懷和格局……

希望能繼續得到各位讀者朋友以各種方式給予批評、指點、鼓勵和支持!

謝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