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0章 惺惺相惜

2004年10月初,《科幻世界》04年第10期雜志正式發行。

雜志發行當天,編輯楊楓撥通了李沐的電話。她今天打這個電話的目的,是想勸說李沐安心把精力放在科幻小說的創作上,上次兩人的通話讓她知道李沐有了其他的心思。

「《月球》今天已經正式發行了,整個編輯部都非常看好這本小說。」楊楓語重心長道,「姚海均主編甚至評價說這本小說已經超越了劉慈新早期的作品。」

李沐︰「不敢當。」

楊楓繼續道︰「其實不用一開始就把目標定的太高,有時候把目標定的低一點,反而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就取得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成績。」

李沐贊同道︰「無心插柳柳成蔭。」

楊楓笑了笑︰「沒錯,就是這個理。另外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編輯部的秦莉編輯現在正在國外參加世界科幻大會,上次听你說了想在國外出版後,我就把《月球》發給了秦編輯,秦編輯看後同樣贊不絕口,于是又把稿子推薦給了同在參加大會的同行和出版商,並且很多同行都非常看好,甚至已經有出版商表示對這本小說有興趣了。」

李沐︰「謝謝楊編輯,也請楊編輯代我謝謝秦編輯。」

楊楓笑了笑︰「推廣華夏優秀科幻作品,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不過這也正好說明了只要安心創作,未來總會有出版的機會的。哪怕這次沒成,下次也總會成,只要小說質量有保證,就早晚能在美國出版。」

李沐道︰「好的,我知道了。」

楊楓又問道︰「最近新書有構思了嗎?」

「楊編輯,我的新小說其實已經寫了十幾萬字了。」李沐向楊楓提前透露道,「如果不是這段時間忙著在國外拍電影,那恐怕三部曲的第一部已經發到你的郵箱里了。」

楊楓听完後愣了一下。

「十幾萬字?國外?拍電影?」

李沐肯定道︰「嗯,新小說從深度和文學性上來說,應該不如《月球》,但從商業價值上來說應該——其實不是應該,是肯定能碾壓《月球》,在美國出版完全不會有任何問題。」

在這一瞬間,楊楓甚至覺得她在和一個瘋子在對話。

「你剛剛說你忙著在國外拍電影?」

「嗯,程龍主演的《颶風營救》,我是編劇外加副導演。」

楊楓捂住手機話筒對同事道︰「查一下程龍新電影《颶風營救》的信息,重點查一下編劇和副導演的信息。」

不是她不信任李沐,實在是他剛說的東西太過離譜了。

辦公室的編輯不明所以,可還是按要求查了。

「楊編輯,查到一條2004年9月28日的新浪娛樂頭條,內容是‘《颶風營救》在京正式開機,程龍化身退役特工萬里救女。’編劇和副導演是——」

「有照片,是個大帥哥,名字……名字叫李沐,好像和《月球》的作者同名。」

楊楓挪開捂著話筒的手,問電話那頭道︰「你真的在國外拍電影?」

那頭答道︰「當然了,而且國際漫游真的很貴,估計這個電話打完我的手機就要欠費了。」

「那咱們以後再聊吧。」

說完楊楓就掛了電話。

「呼!」

「這個李沐到底是個什麼人啊!」

……

上午,郵局將最新一期的《科幻世界》雜志送到劉慈新家中,劉慈新把雜志往懷里一揣就出門上班了。

他的工作清閑,有大把的模魚時間,平時他就利用這些模魚時間偷偷寫作,這兩天他剛好沒什麼靈感,看來上午就要靠這本《科幻世界》雜志打發時間了。

希望水平能比第九期要好一點吧,第九期他就只看進去了三個故事,其余的作品水平真的是一言難盡。

一路上和同事們打著招呼,偶爾還嘮上兩句家常,然後來到自己的座位上。

他們單位每個人的座位上都有一台電腦,他平時就是用單位的電腦偷偷打字。

接連看了兩篇銀河獎征文的文章,劉慈新不禁有些昏昏欲睡。

不可否認的是《科幻世界》雜志正在走下坡路,故事的整體質量也正在變得越來越低,但劉慈新覺得造成這種現象的責任其實不在作者,而在市場。

再好的作者也要吃飯,科幻作者賺不到錢,自然就不會在這上面白白耗費精力,什麼時候科幻市場繁榮起來了,華夏科幻的水準才能真正的得到提升。

緊接著他翻看最後一篇銀河獎征文,題目︰《月球》。

完整的小說《月球》被雜志社一分為三,今天連載的只是前三分之一的內容,劉慈新只用七八分鐘時間就看完了連載內容,然後整個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從這篇小說中讀出了深深的孤獨和恐懼。

雖然還沒有看到後面的內容,但他已經猜到了後面的大致劇情發展,不用說,後面大概率就是主角會發現自己其實原來只是一個克隆體。

試問有一天你突然就發現原來自己並不是自己以為的那個自己,而是另一個人的復制品,試問世界上還有比這更恐怖的事嗎?

這是科技發展帶給人類的深深恐懼。

劉慈新突然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後面的內容,于是他晃晃悠悠的就出了辦公室,然後一個電話就打到了楊楓編輯的手機上。

「楊編輯,這期銀河獎征文的《月球》真是篇好文章啊,問一下雜志社已經拿到完整的稿子了嗎?」

「拿到了,編輯部決定把稿子一分為三在雜志上連載。」

「我能提前看看嗎?」

「這……」

「我下個月就把新書稿子發給雜志社。」

「那好吧。」

劉慈新想了想,又道︰「其實我正在寫這篇小說和連載這篇《月球》還真有點相似,主題都是反思科技發展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楊楓好奇道︰「能具體說說嗎?」

劉慈新道︰「小說的主人公發明了一款鏡像模擬軟件,這一軟件能夠模擬出不同宇宙的創生及創生之後發生的所有事情,只要輸入不同的創世參數,就能夠模擬出不同的宇宙。找到地球所在的宇宙參數後,就能夠模擬出地球自誕生至今發生過的所有事情,一切都將暴露在使用鏡像模擬軟件的人面前。」

楊楓不解問︰「這不是很好嗎?」

劉慈新道︰「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一款鏡像軟件,就代表從此任何人都不在有任何的秘密,你做的每件事,你未來會做的每件事,都一覽無余地暴露在使用者面前,試想一下,這將是多麼可怕的世界。」

「也許某天你不小心踩死了一只螞蟻,或者是一條蟲子,然後就會被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批判;也許你肚子餓多吃了一塊肉,都會被人罵貧苦地區還有很多孩子一年也吃不上一塊肉,而你卻吃得心安理得。」

「窺見一切就是監視一切,就代表這個世界不再有任何秘密可言。這樣的鏡像如一架巨大的顯微鏡,強制放大和監視人類的任何言行,直至每個毛孔,沒有人可以禁得起這種放大和監視,直到最後,整個人類文明都將徹底墜入無盡的黑暗之中。」

楊楓終于明白了劉慈新要說的意思,同時對劉慈新的這個創意也感到非常的振奮。

「你抓緊寫,爭取下個月能在雜志上連載。」

然後楊楓就將完整版的《月球》給劉慈新發了過去。

劉慈新接到文件後馬上迫不及待地閱讀了起來。

然後當他讀到休眠倉下的地下室里竟然還藏著千千萬萬個克隆體正在被等著激活,然後繼續重復這個可悲的命運時。

當他讀到克隆體5號終于給家中打去視頻電話,卻突然發現本該只有3歲的女兒竟然已經變成18歲的大姑娘了時。

一種深深恐懼瞬間襲滿他的全身。

這種恐懼和他描述的能窺探一切的鏡像很相似,都是因科技發展而產生。但兩者卻又不同,他的《鏡子》所恐懼的是科技對人類的監視,而《月球》所恐懼的是科技對人類奴役。

但毫無疑問的是,這本《月球》是劉慈新近幾年來讀到的最令人震撼的作品。

他甚至隱隱有些惺惺相惜之感。

于是忍不住看了眼作者的名字︰李沐。

沒听過,應該是個新人。

「等等!」

「李沐?」

「這名字好耳熟。」

劉慈新突然記起,前段時間好像就有一個叫李沐的書迷給他寫過信,還吐槽了一些自己想寫科幻又怕筆力不夠的忐忑心情,記得當時他還回了對方一封信鼓勵他要勇敢邁出第一步呢。

最後劉慈新搖了搖頭︰「這世上哪有這麼巧的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