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一眨眼幾天時間就過去了。

這天劉曉慧下班帶回家一本雜志和一個信封。

「小沐,你的《科幻世界》雜志到了,對了,還有一封信。」

「知道了。」

李沐過去接過雜志和信,轉身回到自己的房間。

說起來原身還是一個科幻迷,書房里擺滿了《科幻世界》雜志。

《科幻世界》是由科幻世界雜志社編輯出版的雜志,同時也是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科幻雜志,還曾承辦過91年世界科幻協會年會。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科幻世界在數以百萬計讀者的關心與支持下,推出了無數質量上乘、極具收藏價值的科幻作品,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本土科幻作家。

這其中就包括在後世鼎鼎大名的華夏科幻巨擘劉慈新,其實此時的劉慈新已經成名,不過名氣還僅限于科幻圈子而已。

此時劉慈新最負盛名的《三體》還沒有開始創作,雨果獎也還沒有拿,觀海更沒有在《紐約時報》上透露他會日常讀《三體》,扎克伯格也沒有開始向人安利《三體》——因此此時的劉慈新雖然在內地科幻圈算小有名氣,可外界卻還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

科幻這個圈子暫時來說還是太封閉了,在所有類型文學中,言情的、驚悚的、武俠的、官場的,哪個類別都有銷量五十萬甚至破百萬的作品,唯獨科幻這個圈子,目前連銷量破10萬的作品都寥寥無幾。

在《三體》之前,劉慈新銷量最高的作品是明年寫的《球形閃電》,銷量也就堪堪破5萬而已。

哪像後世,大劉的《三體》銷量破兩千萬,其版權價值更是難以估量。

當年用10萬元買下《三體》影視版權的那對夫婦,幾年後以1.2億將其出手,賺的那叫一個凶殘。

對了,剛剛那封信就是大劉劉慈新寫給原身的。

原身是個狂熱的科幻迷,平時除了日常訂購《科幻世界》雜志外,偶爾還會寫信給喜歡的作者探討劇情,有時甚至會向作者傾訴一些自己想寫科幻小說,卻又擔心自己能力不夠的苦惱,只是沒想到這次大劉竟然真的回信了。

李沐打開信封讀了起來,簡單來說,大劉除了在信中感謝原身喜歡他的作品之外,還勸原身如果真的喜歡科幻,那就不妨寫寫試試。並說在寫作之前,他也曾忐忑過,也曾擔心以自己的學識還不足以做一個作家,更別說寫的還是最難駕馭的科幻題材。

可是當他真的開始下筆,就發現原來寫作最難的竟然就是開始去寫。

看完回信後的李沐陷入了沉思。

目前來看,科幻這個圈子確實太小了,但如果把目光放的長遠一點,就會發現這里面其實大有文章可做。

後世的《流浪地球》能賣46億的票房就是明證。

國內目前的科幻市場還遠未成熟,但未來卻總有成熟的那一天。作為一個知道後世發展軌跡的穿越者來說,李沐覺得自己可以順手就提前做點什麼。

他沒打算抄襲劉慈新的《三體》,人家剛寫信鼓勵他呢,他拉不下這個臉。

他也不會將自己的目光僅僅局限在國內,世界上那麼多經典的科幻小說、影視劇作品此時還沒有出,他大可將他看重的作品提前寫出來。

《科幻世界》雜志在世界上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世界同行也有一定程度的交流,他大可以利用《科幻世界》這個平台在國外出版作品,國內科幻市場未成熟,國外可不一樣,銷量過億的科幻作品都不算稀奇。

而且未來國內科幻市場早晚有成熟的一天,到時他就將這些科幻作品拍出來。

那麼要先寫哪部作品呢?

李沐坐在電腦椅上翻看剛收到的雜志,先看了眼目錄︰特別策劃、銀河獎征文、每日一星、超短科幻……。

沒有看到大劉的名字,不過也有兩個他知道的作者︰羅龍翔、楊桂福。

李沐大致翻了翻,沒有太長的作品,更沒有太驚艷的作品。反正站在李沐的角度來說,也不是看不進去,但是如果有其他消遣的話,他不會看這些東西。

畢竟他是來自20年後的人,而科幻作品又恰恰是非常講究時代的作品,很多現在還屬于幻想都不敢想的東西,可能幾年後就爛大街了。

所以他看這些作者甚至會隱隱有些幼稚之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沐即使不抄也能寫出優秀的科幻作品。

他把今後20年世界原本的樣子寫出來就已經是世界頂級的科幻作品了,而且是完全能經受的住歷史考驗的作品。

當未來他書中寫的東西一件件出現在現實世界的時候,他甚至能因此封神,能從科幻作家華麗變身為預言家。

想的有的多了,他收回思緒。

「銀河獎征文。」

李沐嘴里默默念道著。

劉慈新在獲得雨果獎之前就曾多次拿到銀河獎,銀河獎是華夏科幻小說屆最高榮譽,如果自己能拿下銀河獎的話,貌似也不壞。

那麼還是開始的那個問題,寫哪篇作品?

自己原創?

別逗了,穿越前自己原創,穿越後還自己原創,那他不白穿越了?

先寫個中短篇試試水,也不用上來就寫那些聲名赫赫的東西,先寫個一般點的作品就行了。

想來想去,他把目光放在了前世看過的一部小成本科幻電影上。

故事說的是男主角與月亮重工業集團簽署了一份長達3年的合同,而他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月球的地表開采月壤中的原始能源——氦-3。

這對主角來說是一個異常孤獨的工作,因為用來和地球實時通訊的衛星已經壞掉很長時間了,整個月球基地就只有他一個活人,除此之外就只有一個協助他工作的智能機器人可以交流。

過于寂靜的環境讓時間變得更加難熬,好在三年合同期馬上就要結束了,他就要回地球和妻子、女兒團聚了。

可是三年的月球工作讓他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差,還時常出現幻覺,這導致他在工作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結果在駕駛月球車的時候發生了嚴重的意外。

……

李沐只用三天時間就完成了小說的創作,然後他上網搜索《科幻世界》銀河獎征文的投稿方式,再然後就把這篇名為《月球》的作品發了過去。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投資只有幾百萬美元的小成本科幻片,在當年可是足足拿下了十多個獎項,甚至直到20年後仍被不少科幻迷們津津樂道。

在豆瓣網上,有26萬人對這部電影打出了8.5的高分。

美國《洛杉磯時報》評論說︰「如果要論及《月球》一片在今後的影響的話,那麼他簡直就是《2009太空漫游》。這是一部能和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比肩的作品。」

對了,這片還獲得了2010年的雨果獎——「雨果獎最佳戲劇表現長劇獎」,沒錯,就是科幻大老劉慈新獲得的那個「雨果獎」,不過劉慈新拿下的雨果獎最佳長篇獎,而這部電影拿下的是「最佳戲劇表現長劇獎」。

論獎項分量,還是大劉的那個要足一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